上次我們說到“點燈的人”,
今天,想聊聊那些點燈一時照不到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黑暗存在,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它離我們有多近。
有一個案子,發生在一個小城。
一對年輕夫妻,因為拆遷款分配起了矛盾。
起初只是家庭內部的問題,但因為牽涉到復雜的人情關系,事情走向了意料之外。
“協調”的結果,是女方簽下了放棄全部財產的協議。
事后她找了律師,反映情況,也試圖起訴,但由于當時的簽署流程符合法律程序,最終未能如愿。
有人問她:“為什么要簽字?”
她說:“那時候孩子發燒了,他們不讓我帶他去醫院?!?/p>
她說:“我簽完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輸了。”
她不是不知道規則,她只是沒有別的選擇。
很多人以為自己擁有“選擇權”,
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從來就沒得選。
再講一個故事。
小地方的一家國企,有工人因為“結構調整”被辭退。
沒有補償,通知也是匆匆簽字。
他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卻在過程中受到了阻撓。
報警之后,沒有明確結果;上訪、舉報,最終換來一紙行政處罰。
那之后,他變得沉默了。
朋友再問,他只淡淡說了一句:“家里人讓我別鬧了?!?/p>
聽著像是妥協,
但其實更多的是對家人的保護。
很多時候,不是人們不知道爭取,
而是他們明白,付出的代價,有時候遠遠超出了想象。
還有一個例子。
一位大學生,返鄉創業,剛起步沒多久,因手續不完善被暫時關停。
而附近一些經營多年的小作坊,似乎卻無人問津。
女孩的父親去打聽,得到的答復是:“剛回來的,做事要懂規矩?!?/p>
沒有明說,卻心知肚明。
這些故事,或許不會出現在判決書上,
也不會成為教科書上的案例,
但它們是真實發生在某些角落的日常。
有時候,我們以為法律無所不在,
可事實上,它也有力量未及的地方。
有人說:“要相信程序正義?!?/p>
我也相信。
但我更清楚:
程序本身是中立的,
而規則之外的人情、關系、環境,有時候,會悄悄改變事情的走向。
你說這些是極端個例?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只是很多故事,沉默了;
很多痛苦,被藏起來了。
在我們以為“一切都按章辦事”的表象下,
總有一些聲音,來不及被聽見。
所以,我寫下這些。
不是為了煽動情緒,
也不是為了否定任何努力,
只是為了留存。
留存那些被輕易忽略的瞬間,
留存那些值得被認真對待的聲音。
哪怕只是一次簡單的記錄,
哪怕只是一個人在默默記得,
也是一種微小但堅定的抵抗。
我們知道,改變需要時間。
我們也知道,有些地方,光還沒有徹底照到。
但,只要有人還在記得,
那些發生過的事,就不算真正被抹去。
下一篇,我想寫寫——
那些雖然被刪帖、被封號、被屏蔽的控訴,
但在人們心底,依然活著的聲音。
寫下來,就是為了讓它們多留存一會兒。
更新時間:2025-05-10 20: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