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武陵仙境梵凈山 海淵筆客 159963 字 2025-05-05 13:56:5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梵凈山最早為人們所認識,還不僅僅是風景秀麗、旅游觀光,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把它立為佛教勝地。

梵凈佛地不僅風景優美,且礦藏非常豐富。在梵凈山礦藏中人們最早認識和開采的要數金礦,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淘金熱。

梵凈山金礦的零星開采,據現有老坑老洞的殘痕考證推估應在元代以前。由朝廷直接開采,規模宏大的是明宣德年間,在梵凈山地區設了三個金局,即木桶金場局、太平金場局和昔?金場局,并指派工部官員吳邦佐常駐梵凈山監督督辦有關事宜。后因交通不便而停止開采。到清乾隆年間,梵凈山北部成了金山銀山的代名詞,流傳著許多淘金的動人故事。那時梵凈山地區已是遍地淘金,到處有礦井、礦洞的局面。開采形式為礦商與當地山主聯合、官府與民間聯合,抽課提金開采,形成了四處沿山覓金和隨地掘洞的情形。到清乾隆年間開采已基本失控,已進入了皇庵的廟地中;大有毀損梵凈山古剎之勢;更為嚴重的是,未經允許,外商也偷入其境,用先進的方法進行開采。清乾隆七年(1742年)楚商(湖北商人)和英商(英國礦商)在今建廠、太平寺、天慶寺等一帶建礦場。后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天慶寺(皇庵)住持僧圓昌奏報朝廷,清朝廷令思南府重新明確天慶寺的廟地、廟界、敕立界碑、明確界碑把總的監護職責,驅逐外商、禁止在廟地開采。據《清貧錄》奏章中稱:“因楚人在本山場界內私挖金砂,自七年(指乾隆七年)起聚集多人,廟宇深受其害?!被貜蜑椤疤鞈c一寺乃前人創建,后有萬歷戌寅年敕封,本朝康熙元年任思南都督府王諱平捐銀三百六十兩擴建,買置山場,至今數百年香火鼎盛,此山關系合郡風水,今立定界址,并豎小界碑六塊,界內不許楚人開挖,有廟祀,其界外亦系廟地,今既納國課,準予開采?!?/p>

天慶寺廟地方圓百余里,界內系廟地風水地,正如上述御旨所稱“界外亦系廟地?!笨梢娨幠V螅秶畯V,現存的界碑僅指風水地的風水界。風水界外允許開采,所納國課均一一繳納至皇庵天慶寺。按照界碑范圍:“東西從天慶寺到沙子坳,跟嶺直上梵凈山金頂;南由月鏡山直達九皇觀;西至牛角洞跟嶺直下象鼻嶺;北至大擂口跟嶺直上大尖峰、沙子嶺?!睅缀醢{了新山、老山金頂在內的印江東北境梵凈山的全部(參看本書《碑碣》部分)。此后,護國寺、太平寺也相繼封山,不得在廟地探測開采金礦和銻礦。據載,清乾隆年間梵凈山北部淘金,西部的三王殿一帶挖銻礦,聲稱為“旺礦”。三王殿在護國寺廟地范圍內。至清乾隆十五年(1750)私挖亂采才基本有所控制。就是朝廷準采,在準采范圍內開采的規模也縮小了,最后僅為零星分散開采。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天慶寺風水界以外位于老山滴水巖至山王殿部分廟地被當地的田、張、梁、唐四姓贖 回。這個階段有江西的礦商黃金生、高楚垣竄入梵凈山,暗地活動山主,以開采銻礦為名,暗中開采金礦。后因山主提成太低、獲利過少,與礦商發生爭執,走漏風聲,被官府所知,將黃金生和高楚垣押解思南府,以偷挖礦源罪斬之。以后黃、高所留下的設備和礦坑由四家山主統管。四家山主為爭富旺的礦坑,官司打到思南府,結果全部被官家沒收和查封。清宣統元年(1909年)規定金廠由思南府統辦,民間不得開采。同年,英、德、法等國在梵凈山地區設立洋行,建立華興公司、立興公司,對梵凈山所產的金、銻、錳等礦進行掠奪性開采,只繳納思南府部分課稅。思南府對梵凈山采金失控深感憂慮,奏報朝廷。清朝廷敕令外國商人停止開采。

1911年,思南知府賀昌期將原屬印江的部分直管礦區歸還印江版圖,除天慶寺廟地所屬的金礦區以外,還將護國寺所屬的三王殿、滴水巖、燕子阡、金刀峽銻礦區(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劃歸印江。事后又由思南府派陳書培作技術指導,協助印江辦礦,并委任陳書培為代理總辦,從四川江津市請來地質勘探人員周金門在梵凈山西北部選礦點,印江方面以柳子俊、梅子和、王壽山等人建立籌備會。印江因無力獨辦,只得申報與府會辦,由當地山民參與協辦。1915年思南府裁撤,金廠仍由印江續辦。到1920年砂場所出的金砂漸旺,1923年因管理不善而停辦,改辦萬砂廠,到1926年萬砂廠亦停辦。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戰爭暴發。因抗戰經費緊張,貴州省政府令省建設廳廣辦企業,增加財政收入,彌補經費不足。作為交通閉塞、文化落后的貴州辦企業

的條件十分困難,省政府建設廳選定在梵凈山開辦金礦的項目,很快立了論證報告。論證報告中歷舉若干有利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這里因萬山秀嶺、古木參天、日本飛機不易發覺,安全穩妥。”當年(即1938年)6月,貴州省政府決定設立梵凈山金礦試產工程處,委任陳廷維為工程處處長,經過一年多的探測設繪,擬訂開采計劃,由建設廳呈報省政府。民國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三,貴州省政府委員會召開第540次常務會議,將開采梵凈山金礦作為一個重要提案提出,決定撥款十萬元(銀元)為梵凈山金廠的開采啟動經費,制定并通過了《梵凈山金廠組織章程草案》,其章程共有二十三條。金廠部設在木黃老金廠,廠長胡錫祿(由省政府任命),金廠辦事處設在梵凈山北部木黃鎮的魚泉寺,由貴州省建設廳直管。擬在梵凈山西北部的肖家槽、甘家槽、金銹球、胡家洞、猴子洞、龍保洞、高坡洞等地,每處計掘礦坑15個,幾十個礦坑掘進至長度為21000余米,所采金砂皆用人工淘冶,噸礦產毛金二兩,純金六錢。

在開采過程中,貴州省政府曾多次行文,現保存下來的有《貴州省梵凈山金礦業施工計劃書》、《梵凈山金廠稽查暫行辦法》、《梵凈山金廠工人服務規劃》、《梵凈山金廠民國二十九年度業務規劃》、《梵凈山金廠借款合約》、《梵凈山礦床保密規定》等。

1940年2月貴州省政府為爭取資金,決定以官商合資、實行股份分成,將梵凈山金廠改為官商合辦的“貴州省梵凈山金礦股份有限公司”,仍由官方統管,合資經營,廠長即任總經理,下設礦警隊、事務組、工務組、醫務組、總務股、會計股、冶煉股、采礦股等。辦事人員中又分工務員煉 習生、監工、薄記員、出納員、司事、事務員、材料員。除廠部機關和工地監工及技術人員外,工人為臨時雇請人員,各程序中實行分段包工,分專職監工、工役、巡丁。各工頭的領工人數有限額,一般大工頭不超過二百人,小包頭不能少于二十人,也不能多于六十人。梵凈山金礦用工最多的時候達到二千八百六十余人。1941年初“貴州省梵凈山金礦股份有限公司”移交給貴州企業公司領辦。1942年初因管理不善而停辦。

1958年在大躍進浪潮的鼓動下,由印江縣辦起了梵凈山金廠。1959年初具規模的金廠因自然災害而停辦。隨即有貴州地礦局209、101、103、113等地勘隊進入梵凈山,進行地質和礦藏等方面的詳細探測。經初步探明的礦源有52種,品位含量均有開采價值。其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鐵、錫、白鎢、磁鐵、鉻晶石、紅金石、鈦鐵、鈦、板鈦、錳、白鉭石、鋯英石、獨居石、鈮鐵、赤鐵、褐鐵、黃鐵、磷石、辰砂、灰、銻、鈾、雄黃、汞、滑石、石棉銅、玉帶石、水云母、綠泥石、石英石、白云母、黑云母、絹云母、輝石、綠簾石、電氣石、角閃石、石榴石、次閃石、普通輝石、斜黝簾石、鱗綠泥石、大理石、鱗巖礦、長石、花崗石、砷礦、鋼玉、鱗灰石等。其中大理石和花崗石的儲量最為豐富,各占六千萬立方米左右。

有關印江梵凈山地區地勘隊所探測的黃金礦點有五處,礦化點三處,普查了從元代以來所開鑿的礦坑砂洞三百零五處,其中多數有坍塌痕跡,大體可分為銅砷礦中之金礦化、烏錫礦中之金礦化、含金石英脈三個類型,其中含金石英脈比較突出,亦稱“脈金”。礦源走向,分單脈和復脈兩種。

1988年印江自治縣鄉鎮企業局設立礦產辦公室,整理梵凈山金礦分布情況資料,于同年11月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平山竹木工藝廠簽訂聯合開采合同,合同期為十年,由廣西平南縣單方投資,實行二八分成,印江歸二成、平南歸八成。自1988年12月正式動工,雙方各投勞35人,技術人員由平南縣自帶,廠房地點設在建廠,廠方法人代表李受權。開采地點主要在猴子洞、喻家巖、肖家寨、甘家槽。每噸含金量4.6克,最旺的猴子洞噸砂可達21克。

此后,1991年以來有廣西興安縣界首鎮與縣老齡大學聯合開采;1993年3月有武漢礦產公司與本縣礦產公司聯合開采,在梵凈山西北部的六角寨、唐家院、爛茶坪和標水巖開采銅礦(伴生礦)、兼采黃金。同月,有縣開發辦、木黃鎮政府、新業鄉政府,與河南省靈寶縣尹莊鎮第一黃金選廠聯合開辦黃金選廠,本黎明為廠長,合同期為五年;1993年5月有貴州華源礦產開發公司與印江自治縣木黃鎮建筑隊聯營在新業、建廠一帶開采金砂,由于投資中斷而停辦。目前,欲來梵凈山淘金者紛至沓來,熱點正在沸騰,如此淘金熱潮,必然有喜有憂,不盡其然。

能正確領導,嚴格掌握政策,科學而有序地勘查和開采,將使沉睡3億萬年的財寶呈獻給國家,并為印江的經濟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更新時間:2025-05-05 13:56:53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