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位于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海拔高度為2493.8米。山上獨特的地質地貌,美麗的自然奇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多種多樣的地下寶藏,神話般的美妙傳說,組成了這個高雅神秘的旅游世界,為世界保留了一塊珍貴的自然本底。除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1986年被列為世界“人與生物圈”的保護區網。
一、獨特的地質地貌
梵凈山主屬喀斯特地貌。以地槽型淺海相沉積的梵凈山群經受劇烈褶皺,堆積的碎屑物形成褶皺基底,巖性經過變質成為板溪群變質巖系。雪峰運動以波狀上升,伴以斷裂,使整個板溪群發生區域變質,促成“武陵古陸”形成。特別是古生代及中生代(震旦系——三迭系)強烈的印支運動,從而奠定了梵凈山的基本骨架。而早侏羅世末燕山運動及其相伴的巖漿活動,又產生強烈褶皺和斷裂,形成梵凈西麓印江東部褶皺陡立狹窄,西部和西北部褶皺較為平緩,中部較為開闊的現代地貌。此后,新生界的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階段,以拱型運動為主,形成一些大的山體和凸狀坡地。在地球發展的最近的第四紀時期,隨地形的繼續上升和山岳冰川侵蝕、剝蝕等外力作用影響,使梵凈山西麓地形破碎,不同海拔高度殘留著剝夷面。又由于各時期構造運動相互干擾和迭加,形成梵凈周圍地貌類型復雜,巖石種類繁多的奇特景觀。
梵凈山及周圍的巖石以碳酸鹽巖為主。加上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的長期作用,伴隨漫長地質運動,生成較多的懸崖峭壁、狹窄深澗、峽谷激流、淤積平地。特別是巖溶發育,使石芽、溶洞、漏斗、豎井、洼、暗河、干谷和半干谷、峰林、峰叢等星羅棋布,氣象萬千。
梵凈山山高谷深,云霧繚繞,陰雨較多,一般年日照數為1093——1295小時,日照率為25——29%,年太陽輻射能為3390.7——3683.7兆焦耳/平方米,日照率和輻射能均為全國低值區。
梵凈山熱量資源較豐富。年均氣溫15~16.8℃,最熱的七月,均溫達27.3℃,最冷的元月,均溫5.5℃。其中極端高溫39.9℃(1971·7·27),極端低溫 -9.1℃(1977·1·30)。
受季風影響,梵凈山周圍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057~12.58毫米,有利于農作物和野生動植物的繁衍生長。
梵凈山體的突起,迫使來自太平洋的暖氣流在其周圍特別是東西降雨豐富。印江境內多年來平均地表徑流深636毫米,陸地平均蒸發量1064毫米,山上有涌水量1升/秒的泉井268處。印江4條主要河流都發源于梵凈山,這些河流多具落差較大,河谷較深,水流湍急等特點。蘊藏著較大的灌溉資源和發電資源。其中,發電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0.1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5.88萬千瓦。僅印江河及其支流的理論蘊藏量就為6.5萬千瓦。
由于地質、氣候、熱量、雨水的長期相互作用,梵凈山積存著肥沃的土壤。主要有山地灌叢草甸土,山地黃壤;低中山的黃沙泥和黃泥土壤;低山河谷壩地的黃沙泥、黃泥和潮沙泥土壤。這些土壤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土層有厚有薄,但土層厚度在40厘米以上的占66%。其中大于80厘米的為12.15%。很適宜于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生長。
在梵凈山這塊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地上,有著品種繁多的生物資源。茂密的森林中生長著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這些動植物中,有部分是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品種。加上這里自古以來就是“黔之名山”,十六世紀時,已是全國馳名的佛教圣地,山上寺廟,錯落有序,莽莽林海、奇峰怪石、層巒迭嶂、高山深谷、流清湖碧、瀑布飛瀉、云海蒼茫,不時還有“佛光”映現,使這里變成一個奇異迷人的神秘世界和名聞遐邇的旅游勝地,吸引著五洲四海的專家學者考察研究、旅游觀光和城鄉男女的探奇攬勝、虔誠朝拜。
二、奇特的植物寶庫
1.栽培植物品種資源
印江勤勞智慧的36萬人民長期生活繁衍在梵凈山下。由于復雜的自然條件和不平衡的社會經濟條件,形成了各有特點的農業生產形式和栽培技術。
每年生產的糧食品種為:水稻18萬畝左右,總產5000萬公斤左右;玉米5萬畝左右,總產600萬公斤左右;薯類有甘薯和洋芋,甘薯種植6萬畝左右,總產1410萬公斤左右,洋芋種植6萬畝左右,總產1200萬公斤左右;小麥種植5萬畝左右,總產470萬公斤左右;豆類種植1.6萬畝左右,總產133萬公斤左右;雜糧(小米、蕎子、高粱)種植也有一定數量。
每年生產的經濟作物有:油菜種植6.5萬畝左右,總產400萬公斤左右;花生種植1萬畝左右,產量60萬公斤左右;烤煙種植8萬畝左右,產量800萬公斤左右;茶葉種植5萬畝左右,產量15萬公斤左右,產值200萬元左右。
每年種植蔬菜面積2萬畝左右。品種齊全,共有150多余種,產量達到2000萬公斤左右。
果樹品種資源也十分豐富。常年干鮮果總產量可達500萬公斤左右。這當中有柑桔、橙柚、桃、李、梨、杏、棗、紅、櫻桃、枇杷、葡萄、蘋果、柿子、石榴、拐棗、獼猴桃、板栗等,并有大量的獼猴桃、刺梨、八月瓜等。
2.森林樹種資源
梵凈西麓的印江自治縣境內,有森林面積33704畝,森林覆蓋率為11.41%,加上灌溉林面積,覆蓋率為18.8%。全縣活立木蓄積量為108.7萬立米。其中用材林78.37萬立米,疏林及散生木蓄積量為30.4萬立米。
縣內有高等植物260科1069屬2112種。其中,苔蘚植物門63科89屬111種;蕨類植物門38科98屬199種;裸子植物門18屬25種;被子植物門152科866屬1777種。在這些高等植物中,有森林樹種76科436種(含變種)。其中,有用材林、防護林、薪炭林、特用林、經濟林、竹林。地帶性樹種主要有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金縷梅科、大戟科、杜鵑科、胡桃科、松科、杉科、柏科等。主要樹種中,闊葉的有青杠、絲栗、小葉栲、楠木、樟木、化香、白楊、泡桐、香椿、楓香、映山紅、油桐、烏桕;針葉樹的有馬尾松、杉木、柏木;竹類有楠竹、斑竹、羅漢竹、淡竹、苦竹、水竹、金竹、慈竹等。
3.珍稀樹種簡介
梵凈山的植物有1800多種。根據《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記載,在保護區內被列為一級保護植物的有珙桐1種,二級保護植物的有鐘萼本、連香樹、香果樹、鵝掌揪等8種,三級保護植物的有穗花杉、厚樸、楠木、白梓樹、長苞鐵杉等8種。同時還有冷杉、杜仲、水青樹、粗榧、銀杏等古老的孑遺科、屬、種等類型樹木保存下來。
珙桐,又名“中國鴿子花”,因其花似鴿,在盛開時節,滿樹尤似白鴿群舞而得名。為我國特有的單型屬植物樹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世界著名的觀賞樹種。該樹在新業鄉的淘金河上游有分布,面積在200畝以上。
冷杉,為松科冷杉屬樹種,常綠喬木,分布于海拔2100 - 2350米的白云寺至鋸齒山一帶的陰山陡坡,已發現的有450多畝的冷杉群落。
鵝掌揪,亦稱“馬褂木”;木蘭科,落葉喬木,高可達40余米,葉互生,淺裂成“馬褂”狀,初夏開花,兩性,帶黃綠色,大而美麗,種子繁殖,葉形奇特,為我國著名的觀賞樹種。
連香樹,亦稱“山白果”,連香樹種,落葉大喬木,高達40余米,樹皮灰色或灰棕色,長細枝,短枝在長枝上對生。葉對生,寬卵形至圓形,基部心形,邊緣有具腺鈍齒,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瓣,蓇葖2 - 4枝,微彎。木材堅硬細致,供細木工、雕刻和家俱用。樹皮和葉可提栲膠,又為綠化樹種。
香果樹,茜草科,落葉大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色,成頂生圓錐形花序,花序上有多淺黃色大苞葉,后變為粉紅色并留在果實上。果實呈紡錘形。種子有翅,為我國特產的美麗觀賞樹種。木質優良,用途廣泛,樹皮纖維柔細,可制臘紙或人造棉原料。
穗花杉,紫杉科,常綠喬木或灌木。小枝幾對生,開張。葉革質,披針形,長3 - 11厘米,寬6 - 11毫米,下面兩銀色氣孔帶,雄花序成柔荑狀,單生或2 - 3個簇生,長4厘米左右。種子單生,長橢圓形,約2.5厘米,下垂。除頂端外,幾乎全為鮮紅色假種皮所包。木材供細木工用,種子可榨油。又可供觀賞用。
銀杏,亦稱“白果樹”,“公孫樹”,銀杏科,落葉喬木,葉扇形,雌雄異株,種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系孑遺植物,生長緩慢,壽命可達千年。種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種皮可提栲膠。木材淺黃色,細致輕軟,供建筑、家俱、雕刻及其他工藝品用。又為庭院樹、行道樹種,中醫種子入藥。
粗榧,粗榧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0多米,小枝對生,葉互生,排成兩列,線形,長2 - 5厘米,兩面中脈隆起,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雌雄異株,雄球花聚生為頭狀,雌花有長柄,單生小枝基部苞腋。種子為肉質假種皮所包,隔年成熟。木材富彈性,可制農具。種子可榨油。又為觀賞樹種。
貴州紫薇,珍稀植物,僅梵凈山麓印江永義鄉場頭有此一棵,樹高20余米,每年開花三次,脫皮一次,籽不發芽,根不繁衍,當地人稱為“神樹”。被譽為植物王國的“活化石”。據說全世界喬木紫薇唯梵凈山和日本奈良尚各保留一棵。近據來縣的日本友人證實,奈良僅有一棵紫薇遠不如這棵高大。十分珍貴稀罕。
4.豐富的中草藥資源
梵凈山有中草藥寶庫之稱。根據省中醫研究所專家三次梵山調查發現,共有高等藥用植物413種。后經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中草藥調查隊普查,共采集藥用植物標本4187份,制作蠟葉標本3702份,1263種,隸屬126科、278屬。既有野生類,又有家種類,有古老的正品中藥材,也有新發現的中草藥及民間用藥資源。中草藥門類齊全,品種繁多。據有關資料匯集統計,梵凈山中有藥用植物133科554種,僅高等藥用植物就有413種,分屬100科272屬。其中,清熱解毒藥90種;止咳、祛痰、平喘藥44種;驅風除濕、舒筋活血藥60種;補中益氣、散風解表藥33種;理氣活血通經藥42種;其它功用藥95種。這些藥的總蘊藏量為319.7萬公斤。其中,植物藥類287.8萬公斤;礦物藥類29.7萬公斤;動物藥類1.4萬公斤;菌類藥1.26萬公斤。
梵凈山中的珍稀名貴藥材有:三七、黃蓮、珠子參、竹節參、天麻、藜蘆、杭白芷、毛當歸、峨參、鵝掌楸、珙桐、粗花烏頭(活血蓮)、高烏頭(穿心蓮)、麝香、熊膽、穿山甲、華南虎(骨)、黔金絲猴(骨)、豹骨、五步蛇(棋盤蛇)、竹葉青、大鯢(娃娃魚)、眼斑水龜(板)、汞(朱砂)、猴頭蘭、竹黃、香菇、黃絲膜菌、銀耳等。
梵凈山的大棕藥材有:川續斷、巖防風、獨活、石松(伸筋草)、貫眾、貼生石韋、翼梗五味子、官桂、小升麻(綠豆升麻)、威靈仙、多葉唐松草(馬尾蓮)、青牛膽(地苦膽)、紅升麻、廣梔仁、括蔞(天花粉)、小花仙鹟草(龍茅草)、木瓜、野葛(根花)、杜仲、吳萸、五倍子、大葉川芎、前胡(白花前胡)、秦皮(白臘樹)、桔梗、杏葉沙參、菟絲子、百合、多花黃精、天南星、半夏、射干、白芨等。
以前未曾使用的新中藥品種有:五加、瞿麥、短序鵝掌柴(七一蓮)、獨活、倒提壺、燈盞細辛、獐牙菜、珠花馬藍、半支蓮(韓信草)等。
僅由梵凈山周圍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流傳、使用方法較為特殊的一些中草藥有:珠子參、雪里見、蛇蓮、八爪金龍、七葉一支花、蜘蛛香、川八角蓮、穿心蓮、活血蓮、鐵夾夾、巖桑(臘梅)、撲地貓(筋骨草)、麻鉆子(串鈴)、爬山猴(秋海棠)、苞谷粑(中華雪膽)、烏泡蓮、九層塔(獨角蓮)、仙人搭橋(長葉鐵角蕨)、紅禾麻、金刷把、貓兒刺(刺葉冬青)、開喉箭(八爪金龍)、兔耳風(地膽草)、人頭發(南水楊梅)等。
本縣常年收購的藥材有100來個品種,占常用藥的20%。每年古歷六月份,是藥農上山采藥的季節。蕓蕓百姓們稱之為“開山”。傳說梵凈山的“山神”為方便藥農采藥和善男信女朝山拜佛,命令山上的飛禽走獸、蚊蟲蟻蠓、牛鬼蛇神,不得傷害其上山采藥拜佛的賢良百姓。所以每到六月初一“開山”之日,藥農三、五人一群,七、八人一隊,帶著糧油炊具、鋤鐮刀槍,興致勃勃上山采集梵凈神藥。他們攀懸崖、爬峭壁、涉溪澗、住山洞,十天半月在山上尋覓采集中草藥材。如交上好運,碰到天麻,一窩就有十斤八斤。梵凈六月開山之日,也是良家子弟、市民男女和部分職工朝山拜佛觀光旅游的大好季節。藥農游客濟濟一山,十分熱鬧。此時山腳的印江蘇家坡、大園子、護國寺一帶的藥農就在金頂腳下的草坪地段的地方祖遺的石砌藥棚里,名叫“十字街”,就地銷售中草藥。游客也就趁到梵凈山旅行觀光之機,因人而異采購一些常用藥材,回家自用或分贈親友?;蚝?、煎熬、或泡酒飲擦敷,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金頂腳下的“十字街”成了名符其實的山上藥材鬧市,年銷售額可達三五萬元。有的鄉村土醫,還將中草藥分門別類、切制成形、包裝成袋,帶著走村竄寨為百姓治病。神山神藥,百病可除。
三、天然的動物樂園
1.家畜家禽動物資源
梵凈山下的印江自治縣的家畜品種,主要有豬、牛、羊、馬、兔等。豬為黔北黑豬,并有引進的蘇白豬、約克豬等,現多為自然的雜交品種。牛屬思南黃牛和本地水牛,黃牛占耕??倲档?0%以上,其骨骼結實,行動靈活,是海拔較高、旱地多、水源差的山區的主要役牛。水牛的體型較大,行動較為遲笨,但役用性能好,多分布在平壩地區。羊屬貴州白山羊。這些家畜地方品種都具有耐粗飼、抗病、適應性較強、性成熟早、產仔率高、肉質細嫩、皮質優良等特點。
家禽品種主要有鴨、雞,還有少量的鵝、鴿、蜂等。鴨為印江鴨,有顏色麻、個體小、成熟早、產蛋多、易飼養、
有覆瓦狀的角質鱗片。體長一般40 - 50厘米,尾扁而粗,較體為短。頭小,吻尖,口、耳和眼都很小,無齒,舌長,四肢短小,爪強壯銳利,用以搔地覓食或掘洞穴居,主食蟻螻,屬名貴中藥資源,國家保護動物。
四鰓魚,印江特產。梵凈山下永義鄉的鎮江寺下面有一泉,此泉出一種形有四個鰓的魚,大者達數十斤,其味鮮美異常,為印江食用方物中“三珍”之一。
樹蛙,別名“斑腿樹蛙”,“變色樹蛙”,兩棲綱、樹蛙科。雌體長6厘米,雄體長4.5厘米。體色隨環境變化而變化,背面赭色或棕色,一般有黑色縱紋四條,腹部有三四條橫紋,腹面乳白色。指、趾末端有澎大的吸盤,趾間具微蹼,生活于草叢、樹上、竹林,屬國家保護動物。
四、豐富的地下寶藏
梵凈山地質構造復雜,年代久遠,成礦條件較好,地下蘊藏著多種礦藏和貴重金屬。據省103、108、209等地質大隊的資料,現已初步探明的礦藏有硫鐵礦、磷石礦、鐵礦、金礦、銅礦、汞礦、石英石、大理石、花崗巖、重晶石、電石、石灰巖、白云巖、石灰石、煤炭等20余種。尚待查清的有鋅、銻、錫、鉬等礦和高嶺土、長石、方解石、紅土、錳礦和鈾礦等10余種。
鐵礦,蘊藏量約448.6萬噸,分布于胡家壩皮家山、七靈頭、烏坡彎等地,儲量多、品位高的是中壩鄉的皮家山,其儲量為402.95萬噸,占總儲量的93.8%。其中富礦占71.9萬噸,品位達43.44~54.12%;其次為廟坪的胡家巖礦段和新寨鄉的烏坡礦段,其儲量均為13.3萬噸;新寨鄉的七靈頭礦段儲量近1萬余噸。
硫鐵礦,初步探明總儲量為9.5萬噸。其中板溪、沙子坡消水坑至馬嘴一帶儲量為5.3萬噸,含硫量達43.12 - 49.43%;雞冠山至大圣墩礦段儲量為4.2萬噸。在這兩個礦段中,除硫鐵礦外,還伴儲少量的煤炭。另外,在板溪的大巖門和天堂的刀壩也有硫鐵礦分布,其儲量和品位待后查清。
磷巖礦,主要分布于新民的冉家壩和玉屏的紅東坪。已探明冉家壩礦段儲量為153.6萬噸,其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9.87 - 17.32%,平均為12.4%,木黃至鍋廠一帶亦有分布,尚待查清。
重晶石,分布于農場后壩和中壩的新村,總儲量為7893.6萬噸,兩地分別為:農場6450萬噸,中壩1443.6萬噸,品位均在97.5%以上,具有一定的開采價值。
金礦,分布于梵凈山六角巖、標水巖、猴子洞、雀子坳、平所、石柱巖及老金廠等地。礦體產出狀況為脈金礦和伴生金礦2種。伴生金礦又分鎢錫伴生金礦和銅砷伴生金礦2種。礦體規模較大,品位較高,具有一定工業意義的要算肖家河礦田。老金廠為含金石英型的小礦床。這些金礦都分布在自然保護區內。
煤炭,主要分布于沙子坡、池壩、青坨、白京巖、曾門、烏谷溪等地??衫脙α繛?442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以上。據省煤炭部門測定,每公斤煤的發熱量都在30.31兆焦耳以上,最高達33.2兆焦耳,但含硫量較高,工業使用價值不大?,F縣境內有青坨國營煤廠1個,年設計開采量1萬余噸,鄉鎮辦煤廠6個,村辦煤廠6個,全年產原煤5萬噸左右。
除煙煤外,在朗溪坪柳水塘村,還發現一個無煙煤礦床,斷續延伸2公里,平均厚度為0.5 - 0.8米,儲量為15萬噸左右。
大理巖礦,主要分布在金廠、芙蓉壩大理巖礦段。其大理巖產于板溪群底部甲路組中,礦層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礦層穩定。該礦段分為下平所、斑鳩井、保慶堂、猴子洞、金廠等5個礦段。經省103地質隊詳查,僅芙蓉壩礦段的大理巖儲量就達33398萬立方米。梵凈山的大理巖礦床為優質變質大理巖礦床,具品種多,結晶細密,質地細膩,花色鮮艷,堅硬度大,光潔度好。有乳油淺綠、淺灰、粉紅、藍底白花、白底藍花、藍花青花、灰花、彩帶、墨綠、淺紫花、紫袍玉等品種,特色各異?,F印江大理石廠正生產多種規格的大理石建筑材料,受到使用單位的好評。
花崗巖及灰綠巖礦,分布于芙蓉、老金廠一帶,其儲量比大理巖礦還豐富?;◢弾r的品種齊全,有黑底白花、白底黑花、深灰、粉紅5個品種,各品種又有粗、中、細之別。在灰綠巖中還有深綠、淺綠、墨綠和粗、細品種之分。此兩種礦石都具露天開采條件。
電石灰巖礦,主要分布新民簡槽溝。據省103地質大隊初步勘探,可利用C級儲量為513.13萬噸,遠景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礦體產于下寒武統清虛洞組第二段第一亞段中的藻灰巖礁體。礦體呈狹長形分布,寬66 - 110米,長1800余米,礦層厚度35.2 - 48.8米,平均厚度為42.1米,雜質含量少,是生產高標號水泥和理想的電石原料,利用價值高,可露天開采。礦品位為0.02 - 0.08%,朱砂粒大1 - 5厘米,蘊藏量為數千噸。據歷史記載,明成祖永樂12年(1414年)、明正統2年(1437年)、清乾隆6年(1741年)、清道光元年(1821年)、清光緒30年(1904年)以及解放后的1957 - 1958年都曾進行過開采。
除上述主要礦藏外,還蘊藏有石灰石,儲量為3.59億立方米;粘土儲量3.23億噸;砂(清水砂)儲量500萬立方米,以及還有大量的白云巖。
此外在峨嶺、天堂、凱望等地,還有5處溫泉出露,初露溫度有的達到50℃以上。并有多處礦泉水可作為高標準飲料開采利用。
梵凈山這黔東“神山”、“寶山”和“旅游明珠”,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定會展現其耀眼的輝煌,造福于印江人民。
附參考書目,特此致謝。
《印江自治縣綜合農業區劃》
《梵凈山中藥資源普查報告》
《印江縣志》礦藏資源部分
《印江梵凈山旅游資源情況簡介》
(田仁貴)
更新時間:2025-05-05 13: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