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山體磅礴,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各種動植物生長。品類繁多的動植物在漫長的生長繁殖過程中又互相提供了對方的良好生活環境,造成了共同繁榮的生態環境。由于地處邊陲,交通不便,人為破壞極小,保留了許多珍稀孑遺的動植物品種,被科學工作者稱為國內外都極為稀有的“種源庫”。梵凈山的動植物資源不僅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植物資源
梵凈山的植物資源是其生物資源的核心。
根據森林覆蓋型的概念作為劃分類型的基礎,梵凈山森林可劃分為原生性的類型——栲樹林,青岡櫟林,鐵杉林,冷杉、鐵杉林,杜鵑、槭樹、花楸、櫻矮林;次生性的類型——響葉楊、樺木林,楓香林,馬尾松林,馬尾松、杉木林,杉木(人工)林,毛竹(人工)林,油茶林等;珍貴稀有類型
——珙桐林、黃楊林,冷杉林、鐵杉林,高山柏林,水青岡林等。
據1982年貴州省環境保護局組織的專家考查,僅在梵凈山自然保護區38743公頃范圍內,其中森林面積(即有林地)就占2974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6.9%,如果加上灌木林面積1194公頃,則覆蓋率為80%。區內另有疏林地面積2400公頃。自然保護區森林活立木蓄積為3378000立方米,其中按優勢樹種或林級結構計算,闊葉林和成過熟林占優勢。
梵凈山主要森林的樹種有406種(包括變種),分屬70科175屬。這些樹種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的有珙桐;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鐘萼木、連香樹、香果樹、鵝掌楸;三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穗花杉、金錢槭、厚樸、凹葉厚樸、花櫚木、楠木、白辛樹、麗江鐵杉、華鐵杉、長苞鐵杉等。
梵凈山森林樹種區系最突出的特點是:古老的、孑遺的科、屬、種保存完整。如單種科屬珙桐、杜仲、水青樹,它們在分類上表現孤立,在演化上表現原始性狀。其次,裸子植物發生在白堊紀的有松、粗榧,第三紀有油杉、冷杉、鐵杉等;被子植物起源古老的樹種如木蘭科、樟科、殼斗科、槭樹科、杜鵑花科等在梵凈山森林樹種中占有主導地位。此外,梵凈山森林樹種中,裸子植物種類豐富,有6科11屬13種和四變種,其中尤以松、杉、柏科占顯著地位。
珙桐為我國特產的單型屬植物,它的頭狀花序形如鴿頭,其下二枚大型白色苞片形如白鴿雙翅,盛開時樹似白鴿群聚,故又名“中國鴿子樹”,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種。主要分布在小黑灣河和淘金河上游兩片,總面積約為1200畝以上。
梵凈山冷杉林局限于山體上部海拔1200 - 2350米的爛茶頂、白云寺及鋸齒山一帶,分布范圍較窄狹,多為接近山脊的陡峻山坡。坡向北、北西或北東(印江境內),坡度一般在50 - 60°之間。越過山脊到南坡或東南坡則不見分布。常有麗江鐵杉、鐵杉混生。冷杉樹冠濃密,耐寒性強,樹梢能經受凝凍而不至斷梢,故出現由塔形樹冠形成的參差不齊的樹冠線。樹干通直高大,林木一般高10 - 16米,最高可達22米,胸徑20 - 30厘米,最粗可達65厘米。
鐵杉林分布在印江境內梵凈山的山王殿至剪刀峽山脊之北坡,棉絮嶺之東北坡,鋸齒山兩側及老金頂至白云寺山脊之北坡海拔1900米以上地帶,少數長在山脊的已成為“小老樹”。海拔2100米以下的鐵杉樹,林冠呈鋸齒狀,而在海拔2100米以上,由于冬季雪凌較大,使多數植株斷梢,林冠也變為扁平。
鐵杉木質比較堅硬,耐腐,樹皮可提烤膠,種子含油量達50%,可以在類似的生態環境中生長。
鐵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姿態蒼勁有力,可與黃山松競秀。春季鐵杉的墨綜色與林間落葉樹的淡綜色相間,濃淡掩映,蒼翠欲滴,賦于梵凈山頂部特殊的景觀,為旅游提供了賞心悅目的風光。
梵凈山素有中藥材寶庫之稱。藥用植物種類繁多,約在500種以上(其中高等藥用植物就有143種),分屬100科,272屬;其中具有清熱解毒效力的有90種,止咳、祛痰、平喘的有44種,止血藥43種,驅風除濕、舒筋活血藥60種,補中益氣,散風解表藥33種,理氣止痛、活血通經藥42種,其它功用藥95種。這些藥物中有不少著名的常用中藥,如天
麻、杜仲、厚樸、黃連、獨活、防風等。此外,還有民間常用的草藥如珍子參、雪里見、蛇蓮、八爪金龍、穿心蓮、八角蓮等。
梵凈山大型真菌有151種,分屬2綱15目33科77屬。這些種類中可食菌30種,立木及木材病原菌56種,可作藥用的21種,含抗癌作用的12種。
動物資源
梵凈山有東洋界的華中、華南和西南三個區系成分的動物。已發現的陸棲脊椎動物有304種(亞種);其中獸類57種,鳥類173種,兩棲類34種,爬行類46種。在獸類的57種中,有11種是國家列為保護的珍稀動物:一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和華南虎,二類保護動物有熊猴、獼猴、紅面猴和云豹,三類保護動物有林麝、毛冠鹿、蘇門羚和穿山甲。
我國特有的黔金絲猴(又名灰金絲猴、白鼻仰肩猴),1903年為英國人湯姆斯定名。由于分布區窄狹,僅分布在梵凈山上,世界上任何動物園都未正式展出過,十分珍貴,是世界上瀕危物種之一。據觀察分析,目前梵凈山黔金絲猴有增加的趨勢,其數量約在300 - 500只左右。
梵凈山鳥類有169種(另附四亞種),分屬16目35科,占貴州全省鳥類398種的42.46%;其中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有禽鳥鴛鴦,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4種。鴛鴦通常是在西伯利亞、朝鮮、日本北海道以及我國黑龍江一帶繁殖,梵凈山發現鴛鴦繁殖,為這種動物的繁殖環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
梵凈山兩棲動物有34種,分屬2目8科11屬,占貴州全省兩棲動物總數62種的54.8%;爬行動物有40種,分屬3目8科23屬,占貴州全省100種的40%。
我國特產的一種兩棲動物大鯢,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體重均在10公斤以下,而生活在梵凈山區山溪河谷中的大鯢,最大體重竟達30多公斤,并曾捕獲過50多公斤重的大鯢。此外,梵凈山蛇類中有7種是毒蛇——紋花林蛇、銀環蛇、五步蛇、菜花烙鐵頭、烙鐵頭、竹葉青等。有經濟價值的有13種。
梵凈山保留完好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其中不少是當今世界上幸存的珍稀品類,具有很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那些珍禽異獸,瓊花瑤草點綴了梵凈山的自然風光,又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觀光資源,如能有效地加以保護和有計劃地繁育,并適當開發利用,必將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國內乃至世界的科學研究,旅游觀光作出重大的貢獻。
(李敦禮
)
更新時間:2025-05-05 13: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