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柑子花飄落的季節 蘇祐堂 111591 字 2025-05-05 08:00:2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讀高一那年,山區的柑子樹傳染了病蟲害,我家的兩畝蜜柑也是如此。在扣除肥料、農藥后,已經沒有什么利潤,人們紛紛將柑子樹砍了當柴火燒,然后改種別的果樹。我家改種了棗樹。那幾年蜜棗的行情非常好,縣里開辦了十幾家蜜棗加工廠。龍嶺的蜜棗遠銷日韓歐美。

但我家的蜜棗樹種得晚了點,三年之后才開始掛果,首年只賣了60元,第貳年產量稍高,賣了318元,第三年1200元,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眼看就要發蜜棗財。但蜜棗市場卻突然崩盤了,由于行情好,大家一窩蜂地種,導致產量嚴重過剩,嚴重滯銷,賤賣的收入還不夠一年的農藥錢。很多人一氣之下將棗子倒在路邊,任其腐爛,引得大量昆蟲前來覓食。

由于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土質變得非常差。種什么都不賺錢了。

哥哥蘇祐福跟著表兄外出學木工,后來聽說樂業那邊有金礦,便放棄了木工,去樂業洗金礦,再后來又輾轉去了湖南、江西、金沙江、嘉峪關、伊力……他不是在洗礦,就是在找礦的路上,從未見他往家里寄一分錢。他不僅設法回避了做兒子的責任,后來又試圖逃避做丈夫和做父親的責任,直到五十歲,我侄兒大學畢業有了工作,他不用再逃避了,才回到家鄉繼續釣魚,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我的四個姐姐都外出打工了,二姐在桂林的制衣廠,其他幾個去了東莞的電子廠,她們每年回家過年時會給一點錢給爸媽,但大部分存進了她們自己的銀行賬戶。在貧窮的農村,想從父母那里獲得嫁妝是不可能的,她們需要為自己的將來打算。由于沒有送她們讀書,爸媽也不好要求她們交更多的錢給家里,只能讓她們憑良心了。

打漁的收入,幾個姐姐過年時交給父母的那點錢,加上母親養的幾頭豬,成了支撐我繼續學業的經濟來源。當然,家里還種了些黃豆、花生,但除了自己吃之外,賣的那點錢可以忽略不計。我的衣服都是二姐用制衣廠剩余的布料做的,過年時幫我帶回來。整個高中三年,我沒有在服裝店里買過衣服。

我每個月都要背幾十斤大米走五公里的山路,到公路邊搭車去縣城高中,在學校將大米換成飯票,另還要用錢購買菜票。菜分甲、乙、丙三等,父親每月只給我20—30元,全部用來買了丙菜(全素),好在我從小就喜歡吃素,奶奶做的素菜讓我終身難忘。

高中和初中不同,班上的同學已有隱約的社會階層之分。一是父母在縣城機關單位上班的同學;二是在家住縣城,父母在縣城經商家里比較有錢的同學;三是父母在鄉鎮單位上班的同學;四是父母在農村當農民的同學。處在第壹階層的同學瞧不起后面三個階層的同學,第貳階層的瞧不起第三、階層,依此類推。

一般來說,處在相同階層的同學才會成為朋友,我屬于第四階層,所以和我玩得好的大都是來自農村。但也有例外,第壹階層的周敬業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周敬業的父親是縣政府領導,母親在縣直單位上班。不知是什么樣的緣,讓他很早就迷戀上了佛教。他從縣城的一座寺廟里弄到了佛學書籍,如饑似渴地閱讀,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有一天,我在課余時間因為無聊,在草稿本上默寫《心經》,恰巧被周敬業看到了。他問我是不是也信佛?

我說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信佛,什么是佛?什么是信?

下課后,周敬業約我去操場上散步,問我讀過哪些佛經?我說背誦過《金剛經》《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什么機緣讓你背誦這些佛經的?我奶奶讓我背的。你還讀過其他佛經沒?只看過一本《佛學常識》,其他的沒有了。

“好啊,我總找到一個知音了,”周敬業非常高興地說。

你為什么對佛教那么感興趣?我問他。

因為佛教觸及了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我想深入鉆研佛教,成為一代大德高僧。你想出家?嗯,只是我爸媽不同意。

……

此后,我們兩人在學習之余經常外出散步,討論佛學。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就是轉世輪回。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個很大的疑惑,問周敬業:佛教一方面主張“諸法無我”,另一方面承認“轉世輪回”,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邏輯上的矛盾?

他問這有什么矛盾的?

我說:諸法無我——意味著所有的東西,所有的生命中都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也就意味著沒有真的輪回主體。既然沒有了輪回主體,那又是誰在輪回呢?根本說不清楚到底是誰在輪回,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一個“人”或“人的靈魂”在輪回。因為所有的事物是由眾多因緣組合而成的,當中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和“我的”,所謂的靈魂也是個眾緣和合的東西,它不是永恒不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存在,那還有什么輪回呢?如果沒有了輪回,那就沒必要去追求擺脫輪回了。但佛教卻明確承認有輪回,并且主張通過修行從輪回中解脫,這不自相矛盾嗎?

周敬業說: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弟子也曾提出過這個疑問,但佛陀將這些問題歸于“無記”,也就是此類問題根本沒有意義。佛陀給弟子們說了一個“毒箭喻”的故事。他說假如有個人身中毒箭,生命垂危,這個人是先撥箭去毒,還是先查清楚這支箭桿的材質、箭羽用的是鹍雞毛還是鶴毛、弓弦用的是牛筋還是絲線、制箭者的種姓是剎帝利還是吠舍等問題呢?弟子回答說當然是先拔箭去毒,其他問題都不重要。佛陀說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從輪回之苦中解脫出來,而不是去關心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塵世的煩惱就是輪回之苦,不管有沒有輪回,這種苦都是實實在在的,從這些苦中解脫出來才是重要的。邏輯上的東西一環套一環,因因無始,果果無終,本來就是個沒完沒了的輪回圈。糾纏這個問題,恰好是陷入輪回的一種表現。不要糾纏這些“無記”的問題,實修實證才是重要的。

你想怎么實修實證?

出家。

誰出家?

我出家。

那說明你的心中還有一個“我”。既然有我,那就出不了家。出家不是離開家,而是去除我執。只要沒有了我執,在家和出家還有什么區別呢?

你說得輕松,真無我的境界,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能達到的。只是理論上懂了,實際上卻做不到那只是個知解宗徒。沒有外在的助緣,沒有一個好的修行環境,想做到“無我”幾乎是癡人說夢。

更新時間:2025-05-05 08:00:20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