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魂穿朱雄英 用戶15662419 97244 字 2025-05-02 15:58: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殿下!殿下!"

急促的敲門聲將朱雄英從睡夢中驚醒。窗外仍是漆黑一片,看天色不過三更時分。他迅速披衣起身,李德全已經舉著燈盞站在門外,臉色慘白。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見,說有十萬火急之事。"

朱雄英心頭一緊。蔣瓛深夜來訪,必有不尋常之事。他快步來到前廳,只見蔣瓛一身夜行衣,面色凝重地等候著。

"什么事?"朱雄英直接問道。

蔣瓛左右看了看。朱雄英會意,揮手讓所有侍從退下。

"殿下,"蔣瓛壓低聲音,"涼國公藍玉謀反事泄,陛下震怒,已命臣秘密拿人。"

朱雄英如遭雷擊,手中的茶盞差點跌落。藍玉謀反?這不可能!歷史上藍玉案確實是洪武二十六年的大案,但他記憶中的藍玉雖然驕縱,卻并無謀反之心。這是冤案!

"證據何在?"朱雄英強自鎮定。

蔣瓛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折:"涼國公府上家奴告發,稱藍玉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等人密謀,趁陛下春狩時發動兵變。臣已派人搜查涼國公府,確獲往來密信及兵器甲胄若干。"

朱雄英快速瀏覽奏折,心沉到谷底。這些"證據"與歷史上如出一轍——多半是栽贓陷害。藍玉性格張揚,得罪人不少,更關鍵的是,他手握兵權,又與自己這個皇太孫關系密切,早已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

"皇爺爺怎么說?"

"陛下已下密旨,即刻收押藍玉一黨,嚴加審訊。"蔣瓛眼中閃過一絲陰冷,"殿下,此事牽涉甚廣,恐怕..."

恐怕會牽連到我。朱雄英明白蔣瓛的弦外之音。藍玉是他的舅公,兩人關系密切。若藍玉被定為謀反,他這個皇太孫也難免受到猜疑。

"蔣指揮使先行一步,本宮隨后入宮面圣。"

送走蔣瓛,朱雄英立刻喚來心腹侍衛:"速去天工院,命馬德旺將最近研發的火器圖紙全部藏好,任何人不得查看!另外,派人盯住呂本府上,看今夜有何動靜。"

他懷疑這背后有呂氏一派的推波助瀾。歷史上藍玉案后,朱允炆的地位確實更加穩固。如今自己成為皇太孫,呂氏一派必然不甘心。

換好朝服,朱雄英匆匆趕往皇宮。夜色中的紫禁城如同一頭蟄伏的巨獸,處處透著肅殺之氣。武英殿內燈火通明,朱元璋背對著門站在龍案前,身影在燭光下拉得老長。

"孫兒參見皇爺爺。"朱雄英恭敬行禮。

朱元璋緩緩轉身,面色陰沉如水:"你知道了?"

"蔣指揮使剛剛告知。"朱雄英小心回答,"孫兒以為,此事或有蹊蹺..."

"哦?"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閃,"你是說咱冤枉了藍玉?"

殿內氣溫仿佛驟降。朱雄英知道,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關乎生死——不僅是藍玉的,也包括他自己的。

"孫兒不敢。"他穩住心神,"只是藍玉雖性情粗豪,但對皇爺爺忠心耿耿。謀反之事實在匪夷所思..."

"哼!"朱元璋將一疊信件摔在案上,"自己看!"

朱雄英仔細閱讀這些所謂的"密信",內容大多是藍玉與部將的日常往來,只有少數幾處提及"時機將至""早作準備"等模棱兩可的話語。這分明是捕風捉影!

"皇爺爺明鑒,"朱雄英放下信件,"這些言語確實不妥,但未必就是謀反。藍玉常年領兵,習慣要求部下'時刻準備'..."

"你還為他辯解?"朱元璋突然暴怒,"他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罪證確鑿!你是不是也參與其中?"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換作常人早已魂飛魄散。但朱雄英知道,此刻退縮反而更可疑。他撲通跪下,卻不卑不亢:

"皇爺爺若懷疑孫兒,孫兒甘愿領罪。但請皇爺爺想想,孫兒身為儲君,將來整個天下都是孫兒的,何必與藍玉謀反?藍玉雖是孫兒舅公,但孫兒心中只有大明江山,絕無半點私情!"

朱元璋死死盯著他,目光如刀般鋒利。朱雄英坦然相對,額上滲出細密汗珠。

良久,朱元璋突然長嘆一聲:"起來吧。"

朱雄英知道,最危險的時刻過去了。朱元璋對他的信任占了上風。

"孫兒,"朱元璋的聲音罕見地透著一絲疲憊,"你以為咱愿意誅殺功臣嗎?藍玉隨咱征戰多年,立下汗馬功勞。但正因如此,他若生異心,危害更大!"

朱雄英聽出了弦外之音——朱元璋并非完全相信藍玉謀反,但功高震主的將領必須處置。這是皇權邏輯,冷酷而現實。

"皇爺爺,"朱雄英靈光一閃,"孫兒有一策,既可消除隱患,又不至寒了功臣之心。"

"說。"

"削其兵權,但不傷性命。"朱雄英謹慎地提出,"藍玉等人可革除爵位,貶為庶民,嚴加看管。如此,既除后患,又顯皇爺爺寬仁。"

朱元璋瞇起眼睛:"你不怕他們日后報復?"

"孫兒以為,去其爪牙,猛虎亦如犬羊。"朱雄英解釋,"況且,若他們真有異心,寬恕之恩或可化敵為友。"

朱元璋踱步沉思,朱雄英的心懸到嗓子眼。這一策若能成,不僅救下藍玉等將領,也將改變朱元璋晚年濫殺功臣的歷史軌跡。

"你年紀輕輕,倒懂得'剛柔并濟'。"朱元璋最終停下腳步,"罷了,就依你所言。但若有半點差池..."

"孫兒愿負全責!"朱雄英連忙保證。

離開武英殿時,東方已現魚肚白。朱雄英后背濕透,但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他成功改變了歷史的第一樁大案!

三日后,震驚朝野的"藍玉案"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落幕。藍玉、曹震等主要將領被革除爵位,貶為庶民,流放至鳳陽圈禁。與歷史上株連萬五千人的大獄相比,這次的處置堪稱"寬大"。

詔書頒布后,朱雄英秘密前往詔獄探望藍玉。昔日威風凜凜的涼國公如今蓬頭垢面,眼中滿是憤懣。

"舅公。"朱雄英屏退左右,輕聲道。

藍玉冷笑:"皇太孫殿下親自來送老臣上路?"

"舅公誤會了。"朱雄英嘆息,"若非孫兒極力勸阻,皇爺爺本欲..."

"本欲怎樣?誅我九族?"藍玉譏諷道,"我藍玉對天發誓,絕無二心!那些所謂證據,全是栽贓!"

朱雄英點頭:"孫兒知道。"

"你知道?"藍玉一愣,"那為何..."

"正因知道舅公無辜,孫兒才冒險進言,保全舅公性命。"朱雄英壓低聲音,"皇爺爺晚年多疑,舅公功高震主,即便此次無事,也難保日后..."

藍玉如遭雷擊,頹然坐倒。他雖粗豪,卻不愚蠢,明白朱雄英話中深意。

"所以...這是最好的結果?"他苦澀地問。

"暫時的。"朱雄英堅定地說,"舅公先去鳳陽修養。待時機成熟,孫兒必當重用。"

藍玉盯著外孫看了許久,突然老淚縱橫:"好...好...我藍玉沒白疼你..."

離開詔獄,朱雄英馬不停蹄地安排后續事宜。他秘密派人護送藍玉家眷前往鳳陽,確保他們生活無憂;又挑選了幾名可靠的舊部暗中保護,防止有人"殺人滅口"。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調查此案的幕后推手。種種跡象表明,呂本與蔣瓛過從甚密,而蔣瓛正是此案的"功臣"。

"殿下,查清楚了。"心腹侍衛回報,"告發藍玉的那個家奴,其妹是呂府丫鬟。"

果然如此!朱雄英眼中寒光一閃。呂氏一派此舉一石二鳥:既除掉藍玉這個支持他的軍方重將,又能在朱元璋心中種下對他這個皇太孫的猜疑。

"繼續盯著,但不要打草驚蛇。"朱雄英吩咐?,F在還不是與呂氏正面沖突的時候。

一個月后,鳳陽傳來消息:藍玉在軟禁處所"不慎墜馬",重傷臥床。朱雄英聞訊大怒,這分明是有人不愿藍玉活著!

"備馬,本宮要親自去鳳陽!"

鳳陽皇陵旁的宅院里,藍玉躺在床上,左腿綁著夾板,面色灰敗。見到朱雄英,他掙扎著要起身。

"舅公別動。"朱雄英連忙按住他,"傷得如何?"

"死不了。"藍玉苦笑,"那馬突然發狂,若非親衛相救,恐怕..."

朱雄英面色陰沉。檢查過傷勢后,他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舅公,孫兒要帶你回京。"

"這...不妥吧?詔書上說..."

"詔書只說圈禁,沒說必須在鳳陽。"朱雄英早有準備,"孫兒已請示皇爺爺,允舅公回京養傷。當然,"他意味深長地補充,"是秘密的。"

當夜,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悄悄離開鳳陽,車內是偽裝成商人的藍玉。目的地不是京城,而是西山天工院。

"這是..."藍玉看著眼前的建筑群,困惑不解。

"孫兒的'百工坊'。"朱雄英微笑,"舅公養傷期間,不妨指點一下這里的火器研發。"

藍玉眼前一亮。雖被剝奪了兵權,但能為國效力的喜悅還是讓他精神一振。

安頓好藍玉,朱雄英回宮復命。朱元璋對他的安排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說:"你保下藍玉,將來可別后悔。"

"孫兒明白風險。"朱雄英恭敬回答,"但人才難得,藍玉雖有過錯,軍事才能卻是實打實的。如今他無兵無權,翻不起浪來,倒能為國出力。"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你越來越像個皇帝了。"

這句話是褒是貶,朱雄英一時難以分辨。但他知道,自己已經通過了朱元璋最嚴苛的考驗——在忠誠與仁慈之間找到平衡。

回到東宮,朱雄英在秘密筆記中記下:

【藍玉案變相解決,改變第一次重大歷史事件?!?/p>

【蔣瓛與呂氏勾結,需重點防范?!?/p>

【軍事改革可借藍玉之才推進...】

合上筆記,朱雄英望向窗外的星空。藍玉案是他改變歷史的第一次重大嘗試,但絕不會是最后一次。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荊棘,但他已經找到了前進的方法——在尊重歷史規律的同時,巧妙引導其走向更好的方向。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8:1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