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明:魂穿朱雄英 用戶15662419 97244 字 2025-05-02 15:58: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啪!"

朱元璋一掌拍在案幾上,震得茶盞跳動。武英殿內,幾位尚書跪伏在地,大氣不敢出。

"廢物!全是廢物!"皇帝的聲音如同雷霆,"河南水患三個月,賑災銀兩撥了八十萬兩,災民還在吃樹皮?查!給咱一查到底!"

朱雄英站在朱元璋身側,靜靜觀察著這一幕。成為皇太孫已經兩年,十四歲的他早已習慣了祖父的雷霆之怒。但今天的暴怒背后,他看到了更深的問題——官僚系統的腐敗和低效。

"皇爺爺息怒。"朱雄英輕聲道,"孫兒愿前往河南,查辦此案。"

殿內頓時一片寂靜。朱元璋轉過頭,銳利的目光在孫子臉上逡巡:"你去?"

"正是。"朱雄英不卑不亢,"孫兒近日研讀《大明律》,正好實踐。且孫兒年幼,官員必不防備,更容易查明真相。"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提議。一方面,他需要積累實際政務經驗;另一方面,這也是建立自己政治威信的機會。

朱元璋沉吟片刻,突然問道:"若查出貪官污吏,當如何處置?"

"依律嚴懲,以儆效尤。"朱雄英毫不猶豫,"但孫兒以為,更需完善制度,防患未然。"

"哦?"朱元璋挑眉,"說下去。"

"可設'賑災專款'制度,銀兩撥付需受災地官府、戶部官員和御史三方聯署;災民領取錢糧需登記造冊,定期核查。"朱雄英提出了一套接近現代財政監管的制度構想。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有點道理。不過你還小,出巡太危險。這樣吧,命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陪同,三日后出發。"

"謝皇爺爺!"朱雄英鄭重行禮。這不僅是同意了他的請求,更是一種信任——蔣瓛是朱元璋的心腹,派他陪同意味著皇帝默許了這次"實習"。

退朝后,朱雄英立刻開始準備。他命人搜集了河南歷年水患記錄、地方官員履歷和此次賑災的詳細賬目,徹夜研讀。

"殿下,藍將軍求見。"李德全輕聲稟報。

藍玉大步走入,身上還帶著校場上的塵土氣息:"殿下,聽說你要去河南?"

朱雄英點頭:"舅公消息靈通。"

"帶上我的親衛。"藍玉直截了當,"蔣瓛那廝靠不住,誰知道他背地里聽誰的。"

朱雄英心中一暖。藍玉雖然粗豪,但對他的關心是真誠的。歷史上這位名將因"謀反"被誅,但現在看來,所謂的謀反罪名很可能是莫須有。

"謝舅公好意,但不必了。"朱雄英婉拒,"此次是查案,不是打仗。人多反而惹眼。"

藍玉皺眉:"那你至少帶上曹震。他機靈,又忠心。"

朱雄英思索片刻,點頭同意。曹震是藍玉的得力部下,歷史上也被牽連致死,帶上他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給這位將領一個機會。

三日后,一支精干的隊伍離開南京。朱雄英身著普通官員服飾,混在隊伍中毫不顯眼。蔣瓛騎著高頭大馬在前引路,不時回頭瞥一眼馬車中的皇太孫,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

路途顛簸,朱雄英卻無心休息。他反復翻閱資料,標記可疑之處。賬目顯示,八十萬兩賑災銀中,有三十萬兩用于"修筑河堤",但這個數字遠超往年。更可疑的是,負責工程的官員是河南布政使周斌的小舅子。

"殿下,前面就是開封城了。"曹震在車外低聲報告。

朱雄英撩開車簾,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緊——城墻外擠滿了破爛的窩棚,衣衫襤褸的災民像螻蟻般蜷縮其中。幾個衙役正在粥棚前吆五喝六,領粥的隊伍排了足有半里長。

"先不去衙門。"朱雄英下令,"去災民區看看。"

蔣瓛聞言皺眉:"殿下,那里臟亂危險..."

"正是要去看看真實情況。"朱雄英不容置疑地說,"換便服,不要聲張。"

一刻鐘后,幾個"普通商人"出現在災民區。朱雄英用炭灰抹臟了臉,混在人群中傾聽災民們的交談。

"領了一天粥,就兩碗稀的,孩子餓得直哭..."

"聽說朝廷撥了好多銀子,都讓那些狗官貪了..."

"前天老李頭去衙門討說法,被打斷了腿..."

每一句話都像刀子般扎在朱雄英心上。他親眼看到一個老婦人將粥水分給兩個孩子,自己只舔了舔碗底;一個年輕男子瘦得皮包骨頭,仍在努力搬運石塊,換取微薄的工錢。

"這位大哥,修河堤的工錢如何?"朱雄英湊近那男子問道。

男子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一天五文錢,還經常拖欠。上個月做工的,現在還沒拿到錢呢!"

朱雄英心頭火起。賬目上明明寫著"民夫日給銀十文"!

當晚,朱雄英秘密召見了河南按察使張巖——這是少數沒有卷入周斌集團的官員。張巖見到皇太孫親臨,又驚又喜,將周斌一黨的罪行一一道來。

"周斌與其黨羽貪墨賑災銀至少二十萬兩。"張巖咬牙切齒,"他們還克扣民夫工錢,強征勞役,百姓怨聲載道卻投訴無門。"

朱雄英面色陰沉:"可有確鑿證據?"

"有!"張巖從懷中掏出一本賬冊,"這是下官秘密抄錄的真實賬目,與周斌上報朝廷的截然不同。"

比對賬冊,真相大白。周斌一黨不僅貪墨賑災銀,還虛報工程,將大量銀兩中飽私囊。

次日,朱雄英突然現身河南布政使司衙門。周斌大驚失色,慌忙設宴接風。

"不必了。"朱雄英冷冷地說,"本宮此行專為查辦賑災貪腐案。周大人,解釋一下這筆'河工材料費'吧。"

周斌面如土色,強作鎮定:"殿下明鑒,今歲水勢特大,用料自然..."

"是嗎?"朱雄英打斷他,"那為何本宮查看的幾處堤壩,用料粗劣,工程敷衍?"他一拍桌子,"還有民夫工錢,賬上記十文,實發五文,剩下五文進了誰的腰包?"

周斌汗如雨下,突然指向身旁的副手:"都是他經手的!下官被蒙蔽了啊!"

這副狗咬狗的戲碼讓朱雄英作嘔。他直接命蔣瓛將周斌一黨拿下,查封所有賬冊。

接下來的日子,朱雄英親自監督賑災工作。他重新分配糧食,確保每人每日至少兩頓稠粥;組織災民以工代賑,修堤筑路,并親自發放足額工錢;設立醫療點,防止疫病流行。

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將周斌貪墨的銀兩追回后,直接在災民面前焚毀借據——周斌一黨還放高利貸盤剝災民!

"青天大老爺?。?一位老農跪在朱雄英面前,淚流滿面,"小老兒一家七口,全賴殿下活命之恩!"

朱雄英連忙扶起老人,心中百感交集。在現代社會,這本是政府應盡的職責;但在六百年前的大明,卻成了百姓口中的"恩德"。

一個月后,朱雄英押解周斌一黨返回南京。朱元璋聽完匯報,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周斌等主犯"剝皮實草",從犯全部流放。

"皇爺爺,"朱雄英趁機進言,"孫兒以為,嚴懲貪官固然重要,但完善制度更為根本。"

他詳細闡述了"三方聯署""公開賬目""民夫名冊"等制度構想。朱元璋雖然對"限制官員權力"有些猶豫,但看到河南賑災的成效,最終還是同意了試行。

這次經歷讓朱雄英在朝中聲望大增。原本對他持觀望態度的官員開始主動靠攏,而貪腐之輩則聞風喪膽。民間更是流傳著"皇太孫仁德,明察秋毫"的美談。

"殿下此次表現極佳。"回到東宮,老師傅友德欣慰地說,"老臣聽聞,皇爺在私下里多次稱贊殿下'有標兒之風'。"

朱雄英心中一暖。能得到朱元璋這樣的評價,說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不過..."傅友德壓低聲音,"殿下需小心蔣瓛。此人表面恭敬,實則..."

"我明白。"朱雄英點頭。蔣瓛是錦衣衛頭子,朱元璋的耳目,自然不可能真心效忠他這個皇太孫。

秋去冬來,朱雄英逐步參與到更多朝政中。他協助朱元璋處理奏章,提出的建議多被采納;參與軍事會議,對北方邊防提出"輪戍制"改革,減輕邊軍負擔;甚至開始接觸外交事務,接見朝鮮、琉球等國的使節。

洪武二十七年春,北元勢力再度蠢蠢欲動。朝堂上,關于如何應對的爭論激烈異常。

"當立即北伐,犁庭掃穴!"藍玉慷慨陳詞,"臣愿親率大軍,徹底解決北患!"

"不可!"戶部尚書反對,"連年用兵,國庫空虛。當以守為主。"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太孫以為如何?"

朱雄英早已胸有成竹:"孫兒以為,當用'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之策。"

"何解?"朱元璋饒有興趣地問。

"高筑墻——加固邊防,修建要塞;廣積糧——屯田戍邊,充實倉儲;緩稱王——暫不大舉征討,以待時機。"朱雄英解釋道,"如此,我可立于不敗之地,而敵久必生變。"

這套策略融合了現代持久戰思想和明朝實際情況,既積極防御又不盲目擴張。

朱元璋沉思良久,突然拍案:"妙!就依太孫所言。"他環視眾臣,"傳旨:加強遼東、大同、宣府防務,命邊軍屯田自給,不得輕易出擊。"

朝議結束后,朱元璋留下朱雄英:"你這兩年進步很大。"這是難得的直接表揚。

"全賴皇爺爺教誨。"朱雄英恭敬地說。

朱元璋搖搖頭:"咱像你這么大時,還在皇覺寺當和尚呢。"他眼中閃過一絲感慨,"大明江山...將來就交給你了。"

這句話重若千鈞。朱雄英知道,朱元璋已經開始為權力過渡做準備了。

回到東宮,朱雄英在秘密筆記上寫下:

【洪武二十七年四月,提出"九字方針"獲準,軍事改革開始?!?/p>

【朱元璋健康似有下滑跡象,需做好準備?!?/p>

【蔣瓛需警惕,藍玉可重用,傅友德可托付...】

合上筆記,朱雄英望向窗外的夜空。星辰依舊,但歷史的軌跡已經悄然改變。而他,這個來自未來的靈魂,將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8:1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