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堂內,王清風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李慕白、張虎、吳鐵骨等人分坐兩側,面前攤開著竹簡和賬冊。
"各位,今天叫大家來,是要商議組建縣衛隊的事。"王清風開門見山,"如今天下動蕩,流寇四起,單靠縣卒維持治安已經不夠了。"
李慕白放下手中的筆:"大人說得是。上月鄰縣就遭了流寇洗劫,死了三十多人。我們信都縣地處要沖,更需防備。"
"衛隊規模如何定?"張虎搓了搓手,眼中閃著光。這個武館出身的漢子對練兵一事格外上心。
王清風展開一張粗略繪制的地圖:"我估算過,至少要能同時應對兩股流寇的襲擾。騎兵一百,步兵四百,如何?"
"五百人?"吳鐵骨皺眉,"糧餉開支不小啊。"
"騎兵確實耗錢,"陳子敬翻著賬冊,"一匹馬每日要吃掉三斤精料,還不算草料。但騎兵機動性強,對付流寇必不可少。"
王清風點頭:"騎兵貴精不貴多。一百騎分成兩隊,輪流巡邏縣境。步兵分駐四門和縣衙,平時務農,戰時集結。"
"人員怎么來?"李慕白問道,"縣卒現有八十人,素質參差不齊。"
"從縣卒中選拔三十名精銳,其余從民間招募。"王清風早有打算,"張虎,你武館那些徒弟,有合適的可以推薦。"
張虎咧嘴一笑:"有七八個好苗子,都是能吃苦的。"
"年齡不能超過三十五,"王清風補充,"要身體健壯,無不良嗜好。吳鐵骨,你負責考核。"
吳鐵骨挺直腰板:"屬下明白。弓馬刀槍,一樣不能少。"
"訓練呢?"李慕白追問。
王清風從案幾下取出一卷竹簡:"我擬了個章程。騎兵每日晨起練騎射,午后練陣型。步兵早晚各操練兩個時辰,旬日一考核。"
"會不會影響農時?"陳子敬有些擔憂,"現在正是春耕。"
"所以采用輪訓制。"王清風解釋道,"分三批訓練,每批十天。農忙時減半,閑時加練。具體你與張虎商量著安排。"
蘇婉清端著茶盤走進來,給每人斟了杯茶:"藥房已經備好了金瘡藥和止血散。但五百人的用量,還需再采購些藥材。"
"藥材不能省。"王清風接過茶杯,"另外,每隊要配兩名懂包扎的。婉清,你從醫館挑些伶俐的教他們簡單醫術。"
"好。"蘇婉清點頭,"我還可以編本小冊子,教他們辨識常見毒草和急救法子。"
李慕白在竹簡上記錄著:"糧餉怎么發放?按縣卒舊例,每人每月一石粟米,五十錢?"
"提高到一石二斗,八十錢。"王清風斬釘截鐵,"賣命的勾當,不能虧待。但要立規矩——克扣軍餉者,杖一百,革職查辦。"
錢谷插話:"倉里存糧夠三個月用。新糧下來前,得精打細算。"
"從明日開始,"王清風看向陳子敬,"你帶人清點各鄉富戶余糧,按市價收購。記住,不準強征,不準壓價。"
陳子敬拱手:"屬下明白。南郊周家有存糧三百石,前日還主動說要賣給縣衙。"
"馬匹呢?"張虎撓頭,"一百匹戰馬可不是小數目。"
王清風微微一笑:"上月查抄趙家時,得了四十多匹。我已派人去北邊馬市,再買六十匹河曲馬,月底能到。"
吳鐵骨眼睛一亮:"河曲馬耐力好,正適合巡邏用!"
"裝備要統一。"王清風繼續道,"騎兵配長矛、環首刀和弓箭,步兵以長槍為主,另設二十人的弩隊。"
李慕白皺眉:"弩機造價不菲..."
"貴但值得。"王清風打斷他,"弩手守城時能以一當十。錢谷,從鹽鐵專營的收益里撥???。"
錢谷撥弄著算盤:"得二百貫左右。不過若能減少傷亡,長遠看是劃算的。"
"指揮權怎么安排?"張虎問出了關鍵問題。
王清風環視眾人:"衛隊直屬本官管轄。設騎兵都尉一人,步兵都尉一人,皆由我直接任命。日常訓練張虎負責,城防調度吳鐵骨管,軍紀李慕白監督。"
"這樣好,"李慕白贊同,"權責分明,不會互相掣肘。"
"還有一事。"王清風神色嚴肅,"衛隊駐地設在縣衙西側空地,與縣卒分開。營房要堅固,糧倉和武庫必須防火防潮。"
陳子敬展開一張草圖:"已經規劃好了。營房按二十人一間,中間設校場。武庫用青磚砌筑,地下儲糧。"
"好。"王清風站起身,"諸位各司其職,十日后再議進展。記住,此事關乎全縣安危,不得有誤。"
眾人齊聲應諾,紛紛離去準備。蘇婉清留在最后,輕聲道:"王大人,你太操勞了。昨夜又沒睡好吧?"
王清風揉了揉太陽穴:"亂世之中,沒有武裝就像赤手空拳走在狼群里。我必須盡快把衛隊建起來。"
"我懂。"蘇婉清遞上一碗藥茶,"這是安神的,趁熱喝。藥材的事你放心,我已經聯系了父親的舊交,能從并州買到上等黃芪。"
王清風接過茶碗,溫熱透過陶壁傳到掌心。他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思緒卻已飛到數月之后——那時,這支新生的力量將守護這片土地,成為亂世中的一方屏障。
更新時間:2025-04-10 16: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