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啟燕賦 燕趙放牛娃 136674 字 2025-04-10 16:17:3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啟四年的秋天,信都縣的田野里一片金黃。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稻稈,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招手。太陽剛剛升起,田埂上就已經擠滿了忙碌的身影。

"快看這谷穗,比去年飽滿多了!"一個赤膊的漢子抹了把汗,朝同伴喊道。

"多虧了縣令大人的曲轅犁和耕牛租賃??!"同伴笑著回應,手上的鐮刀不停,"我家今年能多收三成糧食!"

王清風站在田埂上,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他穿著樸素的棉布長衫,腰間只掛著一塊木牌,那是他作為縣令的憑證。蘇婉清站在他身旁,手里拿著一個小本子,不時記錄著什么。

"看來我們的政策見效了。"王清風低聲說。

蘇婉清點點頭:"耕牛租賃解決了畜力問題,曲轅犁提高了耕作效率,再加上今年雨水適中..."她突然停下筆,指向遠處,"清風大人,你看那邊。"

一群孩子挎著籃子,在收割過的田地里撿拾遺落的谷穗。他們的衣服雖然打著補丁,但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去年這時候,他們還在為下一頓飯發愁。"王清風感嘆道。

正說著,倉曹錢谷急匆匆地跑來,額頭上掛著汗珠:"大人,不好了!"

"怎么了?"王清風轉身問道。

錢谷喘著氣說:"官倉...官倉已經裝不下了!按照現在的收割速度,再有三天,新收的糧食就沒地方放了!"

王清風挑了挑眉:"這么快?我記得去年官倉還有一半空著。"

"今年收成太好了,"錢谷擦了擦汗,"而且咱們只收兩成賦稅,百姓交糧的積極性也高。大人,得趕緊想辦法啊!"

王清風沉思片刻,轉頭對蘇婉清說:"看來得建新糧倉了。婉清,你去把黃墨斗叫來,我們得規劃一下。"

蘇婉清點頭離去。王清風跟著錢谷前往官倉查看情況。

官倉位于縣衙后方,由幾座高大的磚木結構建筑組成。此刻,倉前廣場上排滿了推著獨輪車或挑著擔子的百姓,他們帶著自家最好的糧食前來繳納賦稅。

"縣令大人來了!"有人喊道。

人群立刻騷動起來,許多人放下手中的活計,向王清風行禮。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農顫巍巍地走上前,手里捧著一把金黃的稻谷。

"大人,這是小老兒家最好的稻子,請您收下。"老人聲音哽咽,"自從您來了信都縣,我們這些泥腿子總算能吃飽飯了。"

王清風連忙扶住老人:"趙老六,你這是做什么?按規矩繳納賦稅就行,不必特意..."

"大人,"趙老六固執地說,"去年這個時候,我家連稀粥都喝不上。今年不但能吃飽,還能存下余糧。這恩情,我們記在心里。"

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有人甚至跪了下來。王清風趕緊讓大家起身,心里卻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些樸實的農民是最懂得感恩的。

進入官倉,眼前的景象讓王清風吃了一驚。原本寬敞的倉庫里,糧食堆到了房梁,工人們正忙著用木锨將新收的糧食壓實。

"再這樣下去,糧食會發霉的。"錢谷憂心忡忡地說。

王清風點點頭:"確實得擴建了。對了,陳子敬的水利圖還在嗎?我們需要選一個地勢高、干燥的地方建新倉。"

正說著,黃墨斗和蘇婉清走了進來。黃墨斗是個精瘦的中年人,手上滿是老繭,眼睛卻炯炯有神。

"大人,聽說要建新糧倉?"黃墨斗開門見山,"我有個想法,可以建一種新型的糧倉,底下用石板墊高,四周開通風口,頂上用雙層瓦..."

王清風眼前一亮:"防潮防鼠?"

"正是!"黃墨斗興奮地說,"我在南方見過類似的建筑,可以保證糧食存放三年不壞。"

"好,就按你說的辦。"王清風拍板,"需要多少人手和材料,盡管提。"

接下來的幾天,信都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白天,百姓們在田間忙碌;晚上,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在打谷場上唱歌跳舞,慶祝這難得的好年景。

王清風也沒閑著,他親自參與了新糧倉的選址和設計。最終,他們在縣衙西側選了一塊高地,開始動工修建五座大型糧倉。

"大人,"一天傍晚,李慕白找到正在工地監工的王清風,"有個問題。"

"說。"

"糧食太多也是麻煩。"李慕白苦笑道,"除了擴建糧倉,我們還得考慮如何合理分配這些糧食。現在市面上糧價已經跌了三成,再這樣下去,農民賣糧的收入會受影響。"

王清風點點頭:"我正想和你商量這事。我們可以用官倉的糧食做三件事:一是建立常平倉,在糧價低時收購,高時平價出售,穩定市場;二是拿出一部分釀酒,增加收入;三是儲備足夠的軍糧,以防萬一。"

李慕白露出欽佩的神色:"大人考慮得周全。"

就在這時,蘇婉清匆匆走來:"王大人,百姓們在縣衙前聚集,說要見你。"

王清風疑惑地跟著蘇婉清來到縣衙前,只見廣場上站滿了百姓,中間擺著一張簡陋的木桌,桌上放著幾壇酒和一些農產品。

"大人!"趙老六代表眾人上前,"鄉親們湊了點心意,請您一定要收下。雖然不值什么錢,但這是我們的一片心意。"

王清風看著這些樸實的百姓,心中感動。他知道,拒絕反而會傷了他們的心。

"好,我收下。"王清風高聲說,"不過,這些酒和食物,今晚我們就一起享用!我宣布,今晚在打谷場舉辦豐收宴,所有信都縣的百姓都可以參加!"

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夜幕降臨后,打谷場上點起了篝火,百姓們帶來了自家的拿手菜,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王清風和蘇婉清坐在百姓中間,聽著他們講述這一年的變化。

"大人,"一個中年農夫端著酒碗走過來,"我兒子在您辦的學堂讀書,現在能寫會算了。他說將來要當個像陳主簿那樣的水利專家。"

"我女兒跟著蘇姑娘學醫,"一個婦人接話,"現在能給村里人看些小病了。"

王清風微笑著聽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些變化才是真正的豐收。

夜深了,人群漸漸散去。王清風和蘇婉清并肩走在回縣衙的路上,月光灑在剛剛收割過的田野上,空氣中彌漫著稻草的清香。

"累了吧?"蘇婉清輕聲問。

王清風搖搖頭:"看到百姓們高興,再累也值得。"他停頓了一下,"婉清,這才剛剛開始。有了足夠的糧食儲備,我們可以做更多事——辦學堂、修水利、強軍備..."

蘇婉清溫柔地看著他:"一步一步來,別太著急。"

兩人相視一笑,月光下,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仿佛要延伸到信都縣更遠的未來。

更新時間:2025-04-10 16:17:30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