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蘇州明軍在陣陣銅鑼聲中迅速整隊,在校場上有序排列,只等開拔出城。
蘇言在衛隊的簇擁下來到了都指揮司,登上演武臺,
居高臨下地看著麾下的忠武鎮兩千八百多名士兵,這些士兵幾乎都武裝到了牙齒,
他們裝備著從武庫取出的棉甲與漆面勇字盔,手持長矛與盾牌,如果只從表面來看,
倒是有些威風凜凜的味道在里面。出征的可不僅僅是那些改編的原蘇州綠營兵,
還有最早一批招募的新兵,那些新兵雖然只訓練了兩天時間,但蘇言還是將他們一起帶上,
等戰時他們將被部署在最后幾排,作為預備隊。除了隸屬于忠武鎮的長矛手外,
還有二百四十名線列步兵、六十名槍騎兵,
及從城墻上拆卸下來的紅衣大炮四門、行營炮六門、劈山炮兩門、威遠炮兩門、子母炮四門。
這十八門火炮就是蘇州城頭的所有火炮了,為了運輸火炮輜重,
蘇言又在城內招募了數百名民夫。站在演武臺上的蘇言只覺得心潮澎湃,這是屬于他的軍隊,
雖然只有三千多人,但這只是小小的起點,
他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夠拉起一支足以橫掃全國的強大軍隊。
他在登上演武臺之前本來有長篇大論想要說出口,用來激勵將士,但到了現在,
千言萬語最終還是匯成一句話:“全軍出征,明軍萬勝!”“萬勝!
”校場上的軍官們第一時間振臂高呼,響應蘇言的話語,在軍官們的呼喊聲中,
越來越多士兵緊跟著發出呼喊,隨后,大軍調頭,有序開離都指揮司衙門,向城北齊門開去。
軍隊穿過大街小巷,自北門而出,沿途百姓皆自發上街相送,出聲勉勵軍中的同鄉友人,
蘇言在齊門見到了前來相送的蔡玄、申紹芳等官紳,在他即將出城之時,
申紹芳忍不住上前問道:“蘇都督,此戰,能贏嗎?”蘇言面露自信笑容,
輕輕點頭:“會贏哦。”……軍隊離開蘇州城,沿著元和塘一路北上,
元和塘修建于唐元和二年,是陽澄河網的重要排水、通航河道,南起蘇州齊門,
北迄常熟南門。若是放在太平年間,還能看見河面上有通航的船只,
以及河邊道路上結伴而行的旅人、行商,但此時江南地區動蕩,
放眼望去除了蘇言麾下的兵馬外,再無他人。在軍隊四面,
客串斥候的槍騎兵在外圍策馬游弋,不時返回軍陣,向蘇言匯報探查的情況,
十八門火炮被分別裝在馬車上,和軍械輜重一起由民夫運送,
軍中除了士兵們行軍時的腳步聲和時不時響起的咳嗽聲外,便沒了其他聲音?!岸级?,
更新時間:2024-08-20 07: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