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一名番茄平臺的寫作者,我一直以為“創作”這件事,是靠靈感、靠熱愛、靠表達欲。后來我才明白,不是的。
創作,靠的是姿勢正確。
你要寫得對,寫得圓滑,寫得無懈可擊。你要懂得避雷、懂得規避、懂得在每一個句號前,提前為平臺審核準備好一份“自我審查”。
這不是表達,這是高級打碼。
第一課:不要寫真話,真話有風險
在番茄的創作課堂上,最重要的一課叫——“合規表達”。你以為這意味著遵紀守法、不涉黃賭毒?不夠。
你得懂得:“情緒不要太真,事件不要太實,觀點不要太尖,角色不要太擰。”
你想寫底層人生活艱難?不行,會“社會消極”。
你想寫官僚作風冷漠?危險,涉嫌“影射體制”。
你想寫年輕人奮斗無望?小心,“價值觀導向偏差”。
你以為自己在記錄現實,其實平臺只要你寫“理想國”。
不是不讓你說,而是讓你說得“像說了但沒說”,最好再加一點正能量潤色,結尾給讀者一個“生活依然值得”的幻覺,這才是健康內容。
第二課:平臺最怕的不是問題,是“話太多”
你有沒有發現?真正被“審核不通過”的文章,并不是什么暴力血腥黃賭毒,而是你說了太多不該說的“普通話”。
比如你寫:
一對情侶被房租壓垮,分手了。
一個上訪老人在路邊坐了一夜,沒人理。
一個普通人發現維權比認命還難。
——這些不犯法,也不過激,但審核系統會告訴你:“存在負面情緒”。
這五個字,才是整個系統的靈魂。
什么叫負面?你想表達痛苦,它覺得你傳遞了“負能量”;你想記錄真實,它覺得你在制造“對立情緒”;你想反思社會,它覺得你在“引導輿論”。
這不是內容審核,這是情緒監管。你的思想如果沒有統一口徑,它寧愿你閉嘴。
你以為平臺怕的是違規,其實它最怕“人有腦子”。
第三課:最穩定的寫法,是寫得像機器人
你想過審?你得學會寫那些平臺喜歡的句子,比如:
“雖然生活艱難,但我們依然心存希望?!?/p>
“他曾迷茫,但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p>
“這個社會雖然有問題,但每個人都能改變點什么。”
這些句子很熟吧?對,這就叫“模板正能量”。它不需要你有情緒,不需要你有態度,只需要你在句末畫一個笑臉。
而最保險的寫法,是不要有情緒起伏,不要有觀點表達,不要有諷刺意味。
你要學會寫得像AI訓練文——詞語中性、結構穩定、情節平滑、思想模糊。
當你的文章寫得像“自動生成”,恭喜你,你就是平臺最愛的“創作標兵”。
第四課:創作自由不是“你能寫什么”,而是“平臺允許你寫什么”
平臺經常說:“我們鼓勵原創,保護創作者自由?!边@話沒錯,只不過它后面還有一句沒說出口:
——前提是你寫的內容,平臺看得順眼。
比如,你寫民生議題?審核說“內容敏感”;
你寫地方灰色生態?審核說“地域刻板”;
你寫體制內邏輯?審核說“引發聯想”。
你寫感情故事,別寫出“婚姻困局”;
你寫青春奮斗,別寫出“社畜絕望”;
你寫人性掙扎,別寫得太像“現實”。
你要寫的,是那種“假的剛剛好”的故事。
就像路邊貼膜的手機殼——透明但帶點柔光,能看到內容,但別太清楚;能表達觀點,但一定要溫順可控。
你以為你能自由飛翔,其實你只是在一個帶網的天花板下撲騰。
第五課:平臺不是不歡迎你發聲,它只歡迎“他們能接受的聲音”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文章被打回,理由是“表達偏激”,你改了措辭,它又說“觀點仍然強烈”;你再改,就成了“無實質內容,建議刪減”。
你終于明白:你不是在創作,你是在“調試聲音頻率”。
你要調成一個恰到好處的作者——
不高、不低、不燥、不刺,最好還能微笑著擁抱世界。
而如果你說話聲音大一點,它會警告你;
你表達真實一點,它會降權你;
你提問犀利一點,它會冷處理你。
久而久之,你學會了自我審查,學會了“規避性表達”,
學會了在表達前,先問自己一句:“這段話,平臺會怎么看?”
而不是:“這段話,我是不是真的想說?”
結語:我們不是寫作,我們是在“躲避審稿人”
兄弟,這不是一個寫作者的創作平臺,這是一個高級的“審稿人管理系統”。
你每天寫的,不是文字,是代碼:
它要合規、要中性、要可控、要服務“主旋律”,最重要的是——要安全。
你不是在寫你想說的東西,你是在寫它想看的樣子。
這平臺啊,不怕你胡說八道,就怕你認真表達。
因為“認真”會讓人想問題,“想問題”會讓人不安,
而一個人一旦不安,就會試圖改寫系統。
這才是它最怕的。
愿我們有一天,不必學習“正確的寫法”,而是能真正自由地說話。
更新時間:2025-05-10 20: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