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最后一篇,其實心里已沒太多憤怒了。
更多的,是一種沉甸甸的疲憊——
像一個走過太多真實故事的人,
明知沒有完美的結局,
卻還是忍不住,一次次講下去。
因為我們都還在等待。
等待一個能講道理的機會,
等待一句真心的傾聽,
等待那一天,法律不再只是掛在墻上的文字,而是真正可以庇護每一個普通人的力量。
可是現實呢?
有些人,“依法維權”;
有些人,“依法沉默”;
而更多的人,只能“依法等待”。
這不是夸張,也不是悲情,而是很多人每天真實活著的樣子。
他們不是違法的人,卻常常要小心翼翼地活著——
小心措辭、謹慎提問、不敢情緒化。
怕被誤會,怕走錯程序,怕連表達本身,都成了一種風險。
為什么?
為什么努力守規矩的人,也要時刻提防?
為什么依法行事的人,反而像在走鋼絲?
我們并不懷疑制度的意義,
只是想確認——
法律,真的屬于每一個人嗎?
當普通人需要依靠它時,它是否真正回應了?
當遭遇困難時,它是否真的能給人帶來一絲安心?
我們理解程序,理解規范,理解流程的必要。
但我們也希望,
程序是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走問題;
流程是為了促進公正,而不是消磨耐心。
為什么程序正確了,問題卻沒有被真正聽見?
為什么每一步都按要求走了,最后卻只能換來一句“理解你的心情”?
我認識一位工人兄弟,因工傷反復申訴,最后只拿到一份“建議調解”的通知。他說:“我不是為了賠償,我只是希望有人能聽聽我經歷了什么。”
還有一戶普通家庭,房屋被拆遷,跑了多個部門,卻始終等不來一份清晰的答復。
對他們來說,“程序合法”這四個字,并不能填補那些具體而微的困惑與焦慮。
他們的故事沒有被忘記,
只是被歸入了一個又一個標準化的流程表格中。
可我們相信,
法律的意義,不應止步于文件和制度,
它更應抵達人心,讓每一個普通人,哪怕身處微光之下,也能有一點可以依靠的力量。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控訴,
而是為了記錄。
為什么要記錄?
因為,不是所有聲音都需要大喊,
有些真相,理性地說出來,反而更有力量。
如果你也曾感到過困惑、疑惑、甚至失望,
請別急著否定自己,
也許,你所面對的那堵墻,本就不該存在。
因為,公平,從來不是一份施舍,
而應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底線。
真正的法治,不只是對人民的要求,
更應是對權力的規范。
真正的法律,不該只是冷冰冰的流程,
而是應該被理解、被信任、被依靠的。
我寫這一組文字,不是為了煽動情緒,
而是想提醒彼此:
可以沉默,但不能失語;
可以理性,但更要清醒。
因為每一個還愿意發問的聲音,
都是這個社會不斷變好的可能。
愿我們都記得:
法律,應是保障,不是負擔;
公平,應是常態,不是偶然。
也愿你相信,
只要還有人愿意說,愿意記,愿意守,
這個時代,就還有希望。
作者獨白
寫完這一卷,心里并不輕松。
從動筆的那一刻起,就知道這條路不會好走。
但真正走到最后,才明白——
這不是一條平穩的軌道,而是一面陡峭的斜坡,
每走一步,都要與重力抗衡,
每寫一句,都要和某種無形的壓力周旋。
越往上,越吃力;
越想說,越難開口。
寫作,從來不是輕松的事。
而這一次,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
寫,是一種冒險。
不是為了夸張,而是因為太接近真實。
我并不奢求這卷被多少人看到。
不是因為它不夠好,而是因為清楚,
有些內容的“能見度”,
從來和內容本身無關,只和尺度有關。
這卷里,有很多段落,我一遍遍打磨、修改、刪減。
不是為了更好地修辭,
而是為了——
讓它們能留下來。
為什么要這么小心?
因為在某些時候,說一句真話,需要經過無數次思量;
因為在某些環境下,想留下點痕跡,本身就要費盡心思。
有人勸我:“別寫這些了,寫點輕松的,寫點甜甜的戀愛多好?!?/p>
我明白,他們是關心。
可是兄弟,你懂的——
不是我不會寫,而是,我覺得,
如果連我們都開始裝作看不見,
那么,那些本就微弱的聲音,就真的再也傳不到哪里了。
我寫的東西,并不驚世駭俗。
它們只是太貼近生活,貼近得像一面鏡子。
可有時候,
人們寧愿打碎鏡子,
也不想面對里面的真相。
寫這卷的時候,我想起過很多無名的人:
那些在法條之外,在秩序之下,
在攝像頭照不到的地方,默默生活的人。
他們的苦,他們的困惑,他們的堅持,
不會被寫進光鮮的報告,不會成為被講述的故事。
但我想,至少在這里,他們可以有一個角落被記錄。
為什么要繼續寫?
因為如果沒人愿意記得,沉默就真的會吞噬一切。
我不奢求改變世界,
我只希望,
能為一些真實的人,留下一個小小的印記。
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絲微光。
我寫給誰?
寫給凌晨兩點,看完這篇文章,默默關掉手機,嘆一口氣的你。
寫給那個曾經相信,又一次次受傷,但還想努力相信的你。
寫給那個可能一輩子不在評論區留痕,卻在某一頁突然鼻子一酸的你。
也寫給那個正在努力,活得像個人的自己。
兄弟們,
這不是結束。
這只是一次深呼吸。
等風小一點,我,還會繼續——
繼續說,繼續寫,繼續活下去。
更新時間:2025-05-10 20: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