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風想了想,便把豬油和豬油渣都收進了空間,又到隔壁,看了一眼面缸。
發現面缸的木蓋,蓋的倒是嚴絲合縫的,才打消了把面缸里的玉米面收進空間的想法,不過他還是把缸里的白面放進空間了,畢竟玉米面沒了就沒了,但白面不能沒!
弄完這一切后,紀風便拎著火爐子出門點火去了。
紀風先把火爐子里的煤灰倒出來,里面還有幾個沒燒透的煤球,也叫煤核。
像那些去垃圾堆里撿垃圾的小孩,他們去那一般都是撿這個煤核。
這個煤核就是沒有燒完的煤,可以繼續放進火爐子里燒的。
因為四合院煤灰一般都堆在門口,所以就會發現門口地上基本全是白白的一層灰。
要是住戶要干凈,時常打掃清理的話,那還行,要是不管不顧,不要干凈的話,不出一個月,那滿院子里就會出現一層灰。
紀風的這個四合院還比較好,可能是人不多的緣故,地上并沒有積攢多少灰,當然,這應該也是因為有一口水井的緣故。
像那些沒有水井的四合院,可不敢這么浪費水,畢竟水也是花錢買的,一桶一桶從別的地方挑回來的。
“小風,起的夠早啊!快過來,嬸子這的已經燒著了,剛好給你一點?!蓖醮髬饎偤靡苍邳c火。
“哦,好?!奔o風拎著火爐子就過去了。
這火爐子生火可是個大學問,玉米秸稈、玉米棒子加細柴火,還得扇著風,不然很難燒著。
先放小煤球,再放大煤球。
扇風是關鍵,所以一般都在室外點火,不然放屋里點,估計全是煙。
弄完一切后,就開始煮玉米粥了,紀風放了幾塊豬油渣進砂鍋里,看見王大嬸進屋了,也給她鍋里放了幾塊。
紀風其實想節省的話,可以和王大嬸他們一家合伙共用一個爐子,但怕王大嬸太節省了,影響到自己的伙食,想想還是算了。
以后冬天天氣冷了,倒是可以考慮合伙住一住,現在還是算了吧,畢竟煤球還花不了幾個錢。
等粥煮好,王大嬸看到鍋里的豬油渣也明白這是紀風放的,臉上笑容愈發柔和,這孩子倒是挺懂得禮尚往來的。
王小寶看到今天粥里有豬油渣也是高興的不行。
“吃吧,吃吧,下次不許向人紀風要東西了,人和你一樣,還只是個小孩子,很不容易的,知不知道?”
王大嬸一邊把豬油渣分給王小寶和王三狗,一邊吩咐道。
“嗯,娘,我知道了。”王小寶點點頭。
“這孩子還挺有本事,跟著瞎老高出去了一趟,就弄回來一百塊,我在糧倉那忙了一天的麻袋,也才賺到兩塊錢?!?/p>
王三狗笑道。
“唉,可千萬別給那瞎老高帶壞咯,好好一個孩子,要是染上什么賭啊,煙啊的,那就不好了,人啊,還是得踏踏實實干活才行?!?/p>
王大嬸嘆息道。
“行了,你呀,還是別替別人操心了,咱們自己的小日子過的還不咋樣呢,我還想著明年把小寶送去讀讀書呢?!?/p>
王三狗說道。
“娘,我要讀書!”王小寶一聽讀書,立馬來了精神。
“好,娘到時候把錢攢好,就給你交學費去?!?/p>
王大嬸也笑著答應了。
“哦,讀書咯,可以讀書咯?!蓖跣毟吲d地粥都不喝了。
“你這孩子,急什么,怎么也得過了年才讀?。 蓖醮髬鸫蛄送跣氁幌?,嗔怪道。
“不過孩他爹,那個金圓券我剛才聽說又降了,要不咱們還是學瞎老高換銀元吧,這樣保險一點,別到時候和那法幣一樣,那就不好了。”
王大嬸提醒道。
“嗯,是得換了,這才幾天啊,這價格都漲了好幾塊了,行,那你把家里的錢都收拾收拾,我晚上回來就去黑市換?!?/p>
王三狗想了想,便答應了。
紀風這邊,等燒好了玉米粥,便開始燒熱水,穿越過來這么些天,還沒好好洗洗呢。
先用熱水好好給身體擦了擦,幸好買了塊肥皂,可以擦了擦。
紀風站在木盆里,拿了一個大碗,把木桶里的熱水,往自己身上澆,別說好多年沒這么清洗過身子了。
該死的熱水器,讓越來越多的人喪失了動手能力。
經過簡單的清洗,紀風擦干身子,穿好了衣服,水盆里的水都是漆黑的。
紀風決定吃完了粥,繼續燒熱水,再洗幾遍,這熱水是真的不夠用。
等紀風忙活完,時間都快中午了,那一盆盆的臟水,也終于從黑變成灰白色了。
紀風換了一套衣服,把臟衣服和自己之前的破棉襖拿出去洗。
“小風,給我,給我,你哪會洗衣服啊,我幫你洗就行,放著吧。”王大嬸說道。
“那謝謝王大嬸了,這是我買來的皂角,給您?!奔o風把一袋皂角給王大嬸。
“哎呀,洗衣服咋能用這個啊,用灰洗就行,這些皂角你拿回去吧,這皂角啊,是用來洗頭,洗身子的,還得切碎、用熱水泡過之后才好用?!?/p>
王大嬸解釋道。
“???哦,這樣啊?!?/p>
紀風從來沒有用過這皂角,只聽說過可以用來洗衣服,本來還想試試,結果這么復雜,他還以為揉碎了,涂在衣服上就行呢。
至于用灰洗衣服,紀風還是知道一點的,這里的灰就是草木灰。
草木灰嘛,容易的很,到野外弄點干草、樹葉一燒,弄回家就行,幾個孩子就能弄到。
唉,這都是古時候的洗衣小妙招。
“風哥,我們去大街看抖空竹吧,那個可好玩了?!?/p>
王小寶說道。
“啊,王大嬸可以嗎?”紀風其實也有點想出門。
“行,去玩吧,早點回來,別走太遠了,還有別出城,知道嗎?”
王大嬸想著兩個人應該不太會出事的,便答應了。
“哦,好!”王小寶答應一聲,便拉著紀風出門了。
王小寶走的是瞎老高走的路,胡同里坐著許多曬太陽的老人。
在他們頭頂,掛著許多個鳥籠,鳥叫聲不絕于耳。
四九城的這些八旗子弟就喜歡提籠架鳥、斗蛐蛐,熬鷹放狗打秋圍。
現在熬鷹放狗打秋圍少了,基本就剩提籠架鳥、斗蛐蛐。
提個鳥籠,懷里揣個蛐蛐葫蘆,往茶館、小酒館那么一坐,那就是一整天的消遣。
這提籠架鳥啊,可是八旗子弟的身份標識。
所謂提籠架鳥,其實并非一回事。提籠,是指籠養鳥,主要是為了觀賞和聽音。架鳥,是用架子來養鳥,叫亮架。
為聽鳴叫的,養百靈、畫眉、黃雀、字字紅、靛頦等鳥,一般人都喜歡養白靈鳥,這鳥叫的最好聽。
為了觀賞,就養鸚鵡、芙蓉鳥、玉鳥等;為了訓練技藝,則養梧桐、交嘴兒、老西兒。
這養鳥的學問啊,大著呢,什么鳥用什么籠子,什么人養什么鳥,一旦搞錯就會成為笑柄。
更新時間:2025-05-10 0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