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紅樓再夢 柯元華; 編;溢濱 515531 字 2025-05-04 04:22:2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前言

《紅樓夢》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顆明珠,它穿越時空,跨過疆域,折射出無比絢麗的光彩。為了使其更加璀璨、更富內涵、更具生機,續作《紅樓再夢》一卷,以饗讀者。

《紅樓夢》續集,可謂是版本繁多、異彩紛呈,除了通常見到的“程高本”由高鶚續補曹雪芹八十回為一百二十回外,還有諸多其他續補本及“程高本”的續本等,但不外乎繼續演繹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本書獨辟蹊徑,敘述黛玉香消、寶玉出家的二十年后,由薛寶釵、李紈擔綱的“紅樓遺釵”,翼護撫育新一代成長而嘔心瀝血、克難負重、揚善抑惡、不息追“夢”的“新夢”,由前輩重逢、新人聚首引出的恩怨情仇的情節,并從多個角度貫穿了“紅樓傾覆”之后,榮府眾人“飛鳥各投林”的悲歡離合的片段。這里有兒女情長的糾葛,有官商俠匪的較勁,有熱火朝天、流光溢彩的祥和鏡頭,有刀光劍影、爾虞我詐的激烈場面,使傳統觀念和世俗規制,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在個性解放的抗爭中,表現出腐朽、殘酷和沒落,使叛逆的“紅樓精神”得以傳承和弘揚。

本書以“程高本”為原著藍本。雖然后人對高先生的后四十回持有不同看法,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作為文藝作品,本書特意回避無謂的爭論和相互否定的偏見,既不拘泥于對人物原型及細枝末節的對應考證,也不毫無依據地“天方夜譚”,使全書既著眼于昨天的歷史,又聯系當今的現實;既有真實生活的記錄,又有藝術夸張的描述;既忠于借鑒原著,又予以創新發展;既有“夢”的延續,又有“醒”的感悟。

為了營造“再夢”氛圍,本書設計了“玄虛夢境”作為故事的冥冥間依托,雖然以寫實的手法說人、敘事、述物、寫景、抒情,但把偶然的巧合、人的美好愿望,通過玄虛夢幻預知未來、指示因果加以銜接和寄托,以渲染全書的意境,烘托主題。

在時間的切換上,本書的歷史背景明確到曹先生所處的時代,即清乾隆年間、我國封建社會晚期;語言上,既遵循當代表達和閱讀習慣,又注意特定的時代和地域特點,在裝飾、宅居、飲食、風俗習慣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盡可能接近于那個時期的特征;空間上大為拓展,把榮國府定位至京城,以還原故事真實發生地,將人物大部分活動范圍擴大到長江三角洲的蘇、揚、寧、杭、紹、臺等地,使時代演進與人物聚散相吻合。

本書在主旨和脈絡方面,以《紅樓夢》“十二曲”之《晚韶華》為依據,圍繞印證《好了歌》及注釋的預示為線索,展開處于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展現傳統女性渴望沖破世俗桎梏束縛、爭取自由幸福的思想情懷和生活畫卷,展示從民間到官場、從百姓到皇上的各式人物造型、主人公悲劇命運和意識形態特征,既給紛繁紅塵以“空”的詮釋,又賦予渺渺人生以“實”的涵義,從而揭示人類特定發展階段社會制度的本質。曹先生在李紈判詞中寫道:“畫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由此可見,賈蘭定然“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官為六部九卿之上,李紈才有此殊榮,這也是“紅樓”所以能有“再夢”的理由和線索;有“蘭”還須有“桂”,賈桂是寶玉的“遺腹子”,雖然有明顯的人格缺陷,但聰明過人、才學超群、志存高遠、仕途得意。在賈府大廈“傾覆”之后,出現其后人的“興盛”現象,應是不違“紅樓軌跡”,符合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當然“紅樓”后人的傳奇也好,興旺也罷,只不過是“崩盤”后的一次“觸底反彈”,是“紅樓”,也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而已,使禍福相依、自然輪回的觀點再次得到佐證。《好了歌》及注釋是“紅樓”的靈魂,是作者的世界觀和“總論點”。“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要了?!笨v觀“紅樓”、無不“好”盡“了”至、樂極生悲。而本書的《了好歌》,賦予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要了”的新內涵,道出事物因果關系,崇尚道義德性、與人為善。如果說《紅樓夢》是消極抗爭的話,《紅樓再夢》則是積極地應對。這正是本書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人類未來的美好憧憬,也是在二百多年后的社會背景下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

本書用一定的筆墨敘寫官場事態,將《新護官符》《新廉污吏賦》推薦為做官從政的借鑒和準則,竭力歌頌賈蘭、周進等憂國憂民、清正廉明、大公無私的清官廉吏,抨擊賈懷、符培等貪贓枉法、結黨營私、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以“官場寶鑒”寄托對清廉的企盼,宣泄對腐敗的痛惡,并通過忠奸善惡的較量和消長,進而揭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消亡的社會發展規律。

本書主人公之一的薛寶釵,原是傳統觀念的信奉者和傳承者,從親身經歷中,深刻地感悟到舊世俗如洪水猛獸,吞噬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自己也成為活生生的受害者,因此不甘附庸,變為叛逆者,成了領頭人。但只因“規制使然”,又缺乏抗爭的勇氣,任憑她稟賦卓異、人情練達、樂善好施,仍以命喪黃泉路、香消玉殞而告終。

李紈為人厚道,生性內斂,心地善良,品格高尚,是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和忠貞烈女,必然是傳統制度的繼承者和守護者,同時又是一個受害者。她一生循規蹈矩,堅貞守寡,教子成器,中興家業,換來的只是皇上的貞節牌坊、鳳冠霞帔,但也逃脫不了再次被抄家、受驚嚇而魂歸離恨天的命運。

書中還把當年的丫頭侍從提到重要的位置來寫,尤其是雪雁、鶯兒、秋紋、小紅等,她們出身貧賤,處于社會的低層,可貴的是本性純樸、感情誠摯、愛憎分明、恪守職責,始終熱愛生活,因而特意為她們找到理想的歸宿,留給人“窮的不會窮到底”的美好愿望。

賈環曾是被人瞧不起、受歧視的浪蕩公子,不學無術,嫖賭成性,竟然勾結王仁、賈蕓等,干出了販賣巧姐的勾當。他的本質決定了惡習不改,繼續走向反面,最終淪為攔路搶劫、無惡不作的匪首。這必然引出正義與邪惡的斗爭,從而使文戲武做,衍生出武功高強的“江東三女俠”。

隨著故事場景的鋪展,相繼展現了以環太湖地區為主的蘇、揚、寧、杭、湖、紹及臺州等不同地域的一幅幅秀美如畫的自然風光和獨特濃郁的地域風情,并記錄、匯集了包括民風民俗、天文地理、飲食養生、婚戀生育、醫藥醫療、教育宗教、思想文化在內的多學科知識。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璀璨瑰寶,尤其是近體詩,其詩家之眾、作品之多、音韻之美、輝煌之久,是任何國度無可比擬的,近年來卻被人們淡忘了。為了弘揚這一文學形式,本書著意多寫些通俗易懂的近體詩、詞等,以供評教;還有那些流傳民間、原汁原味的“主婚詞”、“賀喜語”、“洞房經”“哭喪詩”等行將失傳,文中也做了搶救性的記載。

巴爾扎克說:“只有遵照了理想的法則和形式的法則,才能永垂不朽。意象與幻想之于文學,好比是素描與色彩之于繪畫。”我想這話對《紅樓夢》的欣賞與研究以及本書的創作都有啟示性意義。

總之,本書是一部小說,不是“紅樓考證”,談不上對《紅樓夢》的研究,也不可能與原著精神銜接無誤,加上作者才疏學淺,必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敬請讀者諒解和寬容。

柯元華

2011年8月

更新時間:2025-05-04 04:22:20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