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外的校場上,硝煙彌漫。朱雄英站在觀禮臺上,望著場中整齊排列的三千神機營將士,
胸中豪情激蕩。這是他軍事改革后第一次大規模檢閱部隊,
也是新式明軍向朝野展示實力的關鍵機會。"準備——放!"隨著曹斌一聲令下,
第一排火銃手同時扣動扳機。"砰砰砰"的巨響連成一片,百步外的木靶應聲碎裂。
緊接著第二排、第三排輪番射擊,火力連綿不絕,觀禮的文武百官無不色變。
"這...這威力..."兵部侍郎顫聲道,"比弓箭強出數倍!"朱雄英嘴角微揚。
這只是開胃菜。他抬手示意,場邊十門改良野戰炮被迅速推至陣前。
這些火炮比傳統型號輕便許多,四名士兵就能輕松推動。"目標,三百步外土墻,三輪齊射!
"炮手們熟練地調整角度,裝填彈藥。隨著令旗揮下,震耳欲聾的炮聲接連響起,
遠處土墻在爆炸中轟然倒塌,揚起漫天塵土。觀禮臺上,老將藍玉的絡腮胡不住抖動,
眼中閃爍著不可思議的光芒。這位曾經質疑火器威力的沙場老將,此刻徹底被折服了。
"陛下..."藍玉聲音發顫,"有此神兵利器,何愁北虜不滅?"朱雄英笑而不語。
火器雖強,但真正的軍事改革遠不止于此。今日他要展示的,是一整套全新的軍事體系。
"接下來是步騎協同演練。"朱雄英向眾臣宣布。場中旗幟變換,
三千步兵與一千騎兵迅速變陣。步兵以百人為單位組成空心方陣,
長槍如林;騎兵則在方陣間隙靈活穿梭,時而突擊,時而回撤。
最令人稱奇的是各部隊間的配合默契,仿佛一體。"此陣何名?"內閣首輔齊泰好奇地問。
"朕稱之為'合成營'。"朱雄英解釋道,"步兵固守,騎兵機動,火器支援,三者合一,
可應對各種戰場情況。"這套戰術融合了現代軍事思想與明代實際情況,
是朱雄英與軍校教官們反復推演的結果。如今親眼所見,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演練結束后,
朱雄英召集眾臣至中軍大帳,正式宣布軍事改革方案。"自即日起,
全國衛所實行'府兵制'與'募兵制'并行。"朱雄英展開一卷詔書,
"邊鎮及京營以募兵為主,專司征戰;內地衛所以府兵為主,農時耕作,閑時訓練。
"這是深思熟慮后的折中方案。完全職業化的軍隊財政負擔太重,
而傳統的衛所制度又戰斗力不足。兩者結合,既能保證精銳部隊的戰斗力,又不至拖垮國庫。
"陛下,"戶部尚書韓宜可出列,"募兵耗費甚巨,國庫恐難支撐...""韓卿不必擔憂。
"朱雄英早有準備,"朕核算過,裁撤冗余衛所,省下的糧餉足夠供養五萬精銳募兵。
況且..."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兵貴精不貴多。"接著,
朱雄英宣布了更重磅的改革:設立五軍都督府,
統轄全國兵馬;兵部負責武官選授和軍令傳達;兩者相互制衡,直接對皇帝負責。
"各鎮總兵由朝廷直接委派,定期輪換。"朱雄英目光炯炯,"另設監軍御史,監督軍紀,
直達天聽。"這一系列措施將徹底改變明朝軍事權力結構,將軍權牢牢集中在中央。
歷史上明末軍閥割據的悲劇,朱雄英決不允許重演。不出所料,改革方案引發了激烈爭論。
以陳迪為首的保守派堅決反對,稱這是"變亂祖制";而軍方代表則大多支持,
尤其是年輕將領們。爭論最激烈時,藍玉突然拍案而起:"老夫征戰半生,最知軍隊弊??!
舊制不改,何以御敵?陛下圣明,老臣全力支持!
"這位開國老將的表態成了壓垮反對派的最后一根稻草。連藍玉這樣的傳統將領都支持改革,
其他人還能說什么?朝議持續到深夜,最終通過了朱雄英的全面軍改方案。
但就在群臣散去后,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帶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陛下,
燕王近日在北平廣招勇士,擴編護衛,已達萬人之眾。"蔣瓛低聲道,"還秘密打造兵器,
訓練騎兵..."朱雄英眼中寒光一閃。歷史上朱棣就是靠八百護衛起兵,最終奪取皇位。
如今他提前擴軍,顯然居心叵測。"繼續監視,但不要打草驚蛇。"朱雄英下令,"另外,
查查朝中誰與燕王有書信往來。""臣已查明,"蔣瓛呈上一份名單,
"呂本、陳迪等人與燕王過從甚密。這是他們往來的密信抄本。"朱雄英快速瀏覽,
信中雖無明言謀反,但字里行間都是對新政的不滿和對燕王的推崇。最令人警惕的是,
呂本竟在信中稱朱雄英為"小兒",稱其改革為"胡鬧"。"好個呂本..."朱雄英冷笑,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