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武英殿,朱雄英正在批閱奏章,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陛下!
八百里加急!"兵部尚書齊泰幾乎是跑著進殿,手中高舉一份插著羽毛的緊急軍報。
朱雄英心頭一緊。這種紅色加急文書,通常意味著邊境出了大事。展開軍報,
幾行刺目的文字躍入眼簾:"北元偽丞相鬼力赤糾集瓦剌部眾五萬,犯我大同。
連破高山、鎮虜二衛,守將王真戰死,
軍民死傷逾千..."軍報上的墨跡似乎還帶著邊關的風塵與血腥。
朱雄英的手指不自覺地收緊,將紙張捏出了褶皺。這是自他登基以來,
邊境遭遇的最大規模入侵。"召內閣、五軍都督府即刻議事!"半個時辰后,
武英殿內氣氛凝重。朱雄英將緊急軍報傳閱眾臣,自己則站在巨幅地圖前,
凝視著北方邊境線。"陛下,"老將傅友德率先發言,"鬼力赤此獠去歲也曾騷擾邊境,
但規模不大。此次聯合瓦剌,來勢洶洶,不可小覷。""瓦剌部近年坐大,
"兵部侍郎補充道,"其首領猛可帖木兒野心勃勃,早有不臣之心。"朱雄英微微點頭。
歷史上的瓦剌確實在明中期成為大患,甚至釀成"土木堡之變"。
如今趁他新君即位試探虛實,倒也不意外。"當務之急是增援大同。"朱雄英指向地圖,
"傳旨:宣府、薊州各調精兵一萬,火速馳援。另命太原守軍戒備,防敵南下。
""陛下圣明!"眾將齊聲應和。但文官集團卻有不同意見。
戶部尚書韓宜可出列奏道:"陛下,如今秋收在即,大軍調動恐影響農事。且邊釁一起,
耗費錢糧無數。不如遣使議和,許以茶馬互市...""荒謬!"朱雄英拍案而起,
"賊人都打到家門口了,還議什么和?今日割一城,明日讓一鎮,我大明疆土豈容如此蠶食?
"韓宜可嚇得跪伏在地,不敢再言。朱雄英環視眾臣,聲音鏗鏘:"朕意已決,
不僅要擊退來犯之敵,更要一勞永逸解決北患!"退朝后,朱雄英留下軍方重臣密議。
墻上的地圖已經插滿了代表敵我態勢的小旗,形勢不容樂觀。"陛下,"傅友德直言不諱,
"北虜此次有備而來,恐非尋常騷擾。老臣請命率軍出征!
"朱雄英卻搖頭:"傅卿年事已高,不宜遠征。朕決定...御駕親征。"一語既出,
滿堂皆驚。御駕親征非同小可,尤其是新君登基不久,朝局尚未完全穩固之時。"陛下三思!
"眾將紛紛勸阻,"邊關兇險,陛下萬金之軀...""漢武唐宗能御駕親征,
朕豈能坐困宮中?"朱雄英堅定地說,"況且,這正是檢驗新軍的好機會。
"他所說的"新軍",是指按照軍校體系訓練、裝備改良火器的部隊。過去兩年的軍事改革,
終于到了實戰檢驗的時刻。見皇帝心意已決,眾將不再多言,轉而詳細討論出兵方案。
最終決定:抽調京營精銳三萬,其中神機營五千,騎兵一萬,步兵一萬五,
另加后勤民夫兩萬,合計五萬人馬。"十日之內,完成集結。"朱雄英下令,"兵貴神速,
務必在敵寇深入前迎頭痛擊!"會議結束后,朱雄英獨自留在武英殿,凝視著地圖出神。
歷史上的明軍與蒙古諸部拉鋸百年,耗費無數錢糧生命。如今他要改變這一局面,
但能否成功,心中并無十足把握。"陛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見。"李德全輕聲稟報。
蔣瓛帶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燕王朱棣近日在北平頻繁調動護衛,
還秘密接見了來自大同的使者。"大同?"朱雄英瞇起眼睛,"可是王真派去的?""不,
是在王將軍戰死后才到的。"蔣瓛低聲道,"臣懷疑...燕王與北元有所勾連。
"朱雄英心頭一震。歷史上朱棣確實借邊防危機壯大自己,但通敵賣國卻無實證。
如今蔣瓛的指控極為嚴重,但證據不足。"繼續監視,但不要打草驚蛇。"朱雄英下令,
"另外,加派人手盯著呂府,看他們與北平有無聯系。"蔣瓛領命而去。朱雄英走到窗前,
望著北方陰沉的天空。內憂外患同時襲來,這場危機比他預想的更為復雜。次日朝會,
朱雄英宣布御駕親征的決定,果然引發軒然大波。以禮部尚書陳迪為首的文官集團集體跪諫,
稱"天子不可輕動"。"陛下,"陳迪聲淚俱下,"國不可一日無君?。∪舯菹掠虚W失,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