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明:魂穿朱雄英 用戶15662419 97244 字 2025-05-02 15:58: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啪!"

戒尺重重敲在案幾上,震得硯臺里的墨汁濺出幾滴。朱雄英的手心火辣辣地痛,但他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再寫一遍!"朱元璋的聲音像刀刮鐵銹般刺耳,"筆畫軟弱無力,哪像咱朱家的種!"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重新鋪開宣紙。清晨的武英殿內,只有毛筆劃過紙面的沙沙聲和他自己的心跳聲。這已經是今早第三次重寫《蘭亭集序》了,他的手腕已經酸得發抖。

"停!"朱元璋突然喝道,"這一捺又錯了!王羲之的字要如刀削斧鑿,有力透紙背之勢!"

朱雄英暗自苦笑。在現代他連毛筆都很少拿,現在卻要模仿書圣的神韻。他偷偷活動了下手指,準備再次嘗試。

"罷了。"朱元璋突然嘆了口氣,"今日就到這里。"

朱雄英驚訝地抬頭,發現皇帝眼中的怒火已經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失望中夾雜著期待,嚴厲里藏著慈愛。

"知道咱為什么非要你練好字嗎?"朱元璋問道,聲音柔和了許多。

朱雄英思索片刻:"字如其人,皇爺爺是希望孫兒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嘴角微微上揚:"有點悟性。"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對著朱雄英,"當年咱在皇覺寺當和尚時,連飯都吃不飽,哪有機會讀書寫字。后來有了條件,咱就發誓,朱家的子孫必須文武雙全!"

朱雄英靜靜聽著,這是朱元璋罕見的真情流露。歷史上這位鐵血皇帝極少展現脆弱一面。

"今日講《孟子》。"朱元璋突然轉身,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裝幀精美的書冊,"讀到哪了?"

"《盡心下》篇。"朱雄英回答。這是他與蔣先生的學習進度。

朱元璋直接翻到中間一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你怎么看?"

朱雄英心頭一跳。這是孟子思想中最具民主色彩的觀點,與絕對皇權直接沖突。朱元璋特意挑出這句,顯然別有深意。

"孫兒以為..."他謹慎地選擇措辭,"孟子此言是告誡為君者要以民為本,民心向背關系社稷存亡。"

"哼!"朱元璋冷笑,"書呆子見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民就是民,這是天理!若君為輕,天下豈不大亂?"

朱雄英感到后背滲出冷汗。這是思想上的地雷區,一步走錯就可能萬劫不復。但他內心現代人的價值觀又讓他無法完全茍同朱元璋的觀點。

"皇爺爺明鑒。"他先恭敬地肯定,然后話鋒一轉,"不過孫兒以為,孟子此言或許另有所指。"

"哦?"

"譬如舟與水。舟為君,水為民。舟雖貴,無水則不行。故明智的舟船必善待水域。"朱雄英用比喻緩和了觀點的沖擊力。

朱元璋瞇起眼睛,久久不語。殿內靜得能聽見銅壺滴漏的水聲。朱雄英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聲大得嚇人。

"有點意思。"朱元璋終于開口,"不過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為君者既要惠民,更要威服天下!"

"孫兒謹記。"朱雄英低頭應道,同時暗自松了一口氣。這場思想交鋒,他既沒有完全屈服,又沒有觸怒皇帝,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今日就到這兒。"朱元璋擺擺手,"回去好好想想咱的話。"

離開武英殿,朱雄英才發現內衫已經被汗水浸透。五月的陽光照在身上,他卻感到一陣陣發冷。朱元璋的教育方式就像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就會見血。

回到東宮,朱雄英沒有立即休息,而是取出秘密筆記,記錄下今天的學習要點和朱元璋的反應模式。這是他穿越以來養成的習慣——記錄所有可能對未來有用的信息。

翻看之前的筆記,已經積累了厚厚一疊:

- 藍玉性格分析:豪爽直率,居功自傲,與太子系將領不和

- 朝中派系:浙東集團(劉基余黨)、淮西集團(李善長等)、中立派(湯和等)

- 藩王動態:燕王朱棣在北平練兵,晉王朱棡奢侈無度...

這些都是他從朱元璋的言談和奏章批注中搜集的零碎信息,拼湊出的洪武朝政治版圖。作為歷史系學生,他知道這些信息在未來將無比珍貴。

"殿下,太子爺喚您過去。"李德全在門外輕聲通報。

朱雄英連忙收好筆記,整理衣冠后前往文華殿。朱標正在審閱一份奏章,見他進來,疲憊的臉上露出笑容。

"英兒,來。"朱標招手讓他坐到身邊,"今日皇爺爺教你什么了?"

"回父王,練了書法,講了《孟子》。"朱雄英如實回答,同時注意到朱標眼下的青黑,"父王又熬夜了?"

朱標苦笑著揉了揉太陽穴:"山西旱災,奏章堆積如山。"他指了指案幾上如小山般的奏折,"皇爺爺要求每一份都要親自批閱。"

朱雄英看著朱標憔悴的面容,心中一痛。歷史上朱標就是因過度勞累導致健康狀況惡化,最終早逝。他必須想辦法改變這個軌跡。

"父王,兒臣能幫忙嗎?"朱雄英試探地問。

朱標驚訝地看著他:"你?"

"兒臣可以幫父王整理奏章,簡單的批閱也可以學著做。"朱雄英認真地說,"蔣先生說'學而時習之',兒臣想實踐所學。"

朱標沉思片刻,抽出一份不太重要的奏章:"這是陜西學政關于科舉名額的請示,你怎么看?"

朱雄英接過奏章,快速瀏覽內容。這是一份請求增加陜西舉人名額的奏請,理由是"地廣人多,士子勤學"。

"兒臣以為不可。"朱雄英思考后回答,"首先,科舉名額關乎公平,隨意增減易生弊端;其次,陜西近年并無特別人才涌現,增加名額依據不足。"

朱標眼中閃過驚訝和贊許:"見解老成。"他猶豫了一下,又拿出幾份奏章,"這些是關于地方賦稅的,你試著擬個意見。"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朱雄英協助朱標處理了十余份奏章。他刻意控制著表現,既展現出不俗的見解,又不至于太過驚人。朱標不時點頭,眼中疲憊似乎減輕了些。

"英兒天資聰穎,遠超為父當年。"朱標欣慰地拍拍他的肩,"不過切記,治國之道,穩重為上?;薁敔斝鄄糯舐?,但有時失之過嚴。為君者當剛柔并濟。"

朱雄英鄭重地點頭。朱標的治國理念明顯更偏向儒家仁政,與朱元璋的嚴刑峻法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分歧歷史上最終導致了怎樣的后果,他心知肚明。

離開文華殿時,朱雄英迎面碰上了東宮屬官黃子澄——歷史上朱允炆的重要支持者。黃子澄恭敬行禮,但眼神中閃過一絲探究。

"黃大人。"朱雄英點頭致意,同時暗自警惕。這個人將來會成為朱允炆的核心謀士,必須多加留意。

回到寢殿,朱雄英發現桌上多了一盤新鮮的荔枝。李德全告訴他,是馬皇后派人送來的。

"皇祖母身體如何?"朱雄英問道。這段時間他忙于習武和學習,已經好幾天沒去探望馬皇后了。

"聽說又咳血了。"李德全低聲道,"太醫換了藥方,效果不顯。"

朱雄英心頭一緊。歷史上馬皇后就是在今年病逝的。他必須再想辦法。

次日清晨,朱雄英提前半個時辰起床,親自配了一副藥方——在現代,他的祖父是中醫,從小耳濡目染,記得幾個治療肺病的經典方劑。他加入了一些消炎抗菌的藥材,希望能對馬皇后的病癥有效。

"這是什么?"武英殿內,朱元璋銳利的目光盯著朱雄英呈上的藥包。

"回皇爺爺,孫兒查閱醫書,找到一個治療咳血的方子。"朱雄英恭敬地說,"孫兒想獻給皇祖母一試。"

朱元璋的表情變得復雜:"你怎知你皇祖母咳血?"

朱雄英心中一凜——這是個陷阱!馬皇后咳血的消息并未公開。

"孫兒...孫兒昨日去請安,聽見皇祖母咳嗽,痰中有血絲。"他急中生智,"孫兒擔心,所以..."

朱元璋久久地盯著他,目光如刀般鋒利。朱雄英感到后背發涼,但努力保持鎮定。

"有心了。"皇帝終于開口,語氣緩和了些,"不過太醫自有主張,這些民間偏方還是慎用為好。"

"皇爺爺明鑒。"朱雄英低頭應道,心中卻一陣失落。這個方子若能用上,或許真能改變歷史。

出乎意料的是,當天下午,李德全匆匆來報,說皇帝召他立刻去坤寧宮。

坤寧宮內氣氛凝重。朱元璋站在馬皇后榻前,面色陰沉。幾位太醫跪在一旁,額頭貼地,瑟瑟發抖。

"雄英來了。"馬皇后虛弱地招呼,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孫兒參見皇祖母。"朱雄英行禮,同時快速觀察馬皇后的狀況——面色潮紅,呼吸急促,典型的肺部感染癥狀。

"你那藥方,再詳細說說。"朱元璋開門見山。

朱雄英這才明白,太醫們已經束手無策,朱元璋這是病急亂投醫了。他詳細解釋了方劑的組成和原理,刻意使用傳統醫理來包裝現代醫學知識。

"就按這個方子煎藥。"朱元璋對太醫喝道,"若有閃失,提頭來見!"

太醫們如蒙大赦,連忙退下去準備。朱元璋轉向朱雄英,眼神復雜:"你從哪學來這些?"

"孫兒...孫兒平日愛看醫書。"朱雄英小心回答,"《傷寒論》《千金方》都略讀過。"

朱元璋哼了一聲:"小小年紀,涉獵倒廣。"語氣中聽不出是贊許還是懷疑。

藥煎好后,朱雄英親自服侍馬皇后服下。馬皇后慈愛地撫摸他的頭:"好孩子,難為你記掛老身。"

朱雄英鼻子一酸。這位歷史上以賢德著稱的皇后,若能活下來,或許能緩和朱元璋晚年的暴虐。

離開坤寧宮時,朱元璋叫住他:"今日功課免了?;厝ズ煤眯菹?。"頓了頓,又補充道,"明日帶你去個地方。"

朱雄英好奇地抬頭,但朱元璋已經轉身離去,只留下一個威嚴的背影。

回到東宮,朱雄英在筆記上又添了幾筆:馬皇后病情、朱元璋態度變化、太醫名單......特別是記下了太醫院使戴思恭——此人醫術高明但過于保守,將來需要替換。

夜幕降臨,朱雄英站在窗前,望著紫禁城的飛檐翹角。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個多月,他逐漸適應了皇長孫的身份。但越是了解這個時代,越是感到責任重大。改變歷史并非易事,每一步都必須如履薄冰。

明天朱元璋要帶他去哪里?是新的考驗嗎?朱雄英既期待又忐忑。無論如何,他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為未來鋪路。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8:1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