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首戰大捷的狂喜,如同醇厚的美酒,讓整個青陽縣城都沉浸在歡慶的海洋中。
但時離深知,勝利的果實需要用理智和鐵腕來鞏固。慶祝的鑼鼓尚未停歇,一場針對戰俘和繳獲物資的清點、甄別與處置工作,便在共治議會的主導下,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數千名官兵俘虜被臨時集中看押在城內幾處開闊地帶,由啟明軍嚴密看管。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經歷了戰場上的崩潰和時離那直擊靈魂的勸降后,早已失去了抵抗意志,此刻更多的是對未知命運的惶恐和一絲僥幸心理。
首先被押到臨時審判臺上的,便是前總兵趙闊。這位不久前還不可一世、意圖剿滅“啟明流寇”的朝廷命官,此刻早已沒了半點威風。
他被兩名身材高大的啟明軍戰士反剪雙手,狼狽地跪在臺上,身上的華麗鎧甲被扒下,只剩下一身囚徒般的破爛衣物。
時離親自主持了對趙闊的審判。
這一次,旁聽的不僅有青陽百姓,還有數千名官兵俘虜。時離的目的很明確:要通過審判趙闊,徹底打掉舊軍隊的支柱,也要讓所有俘虜親眼看到啟明會的公正與嚴厲,明白投降不等于免罪,過去的罪行必須清算!
審判流程參照了之前的萬民裁決,但更加側重于趙闊在軍事上的罪責及其對麾下士兵的壓迫。
“趙闊!”時離站在高臺上,聲音冰冷,通過“道之聲”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俘虜的耳中,“你身為朝廷總兵,不思保境安民,反而縱兵殃民,貪贓枉法!你此次前來,更是沿途勒索州縣,中飽私囊!你可認罪?!”
“我……我……”趙闊還想狡辯,但在時離那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目光和無形威壓下,只覺得心膽俱裂,訥訥不能言。
“你不認?好!”時離冷笑一聲,轉向臺下的俘虜,“眾位官兵兄弟!你們當中,有多少人的糧餉被他趙闊克扣過?有多少人因為他喝兵血而忍饑挨餓?有多少人因為他貪墨軍資而拿著朽木般的兵器上陣送死?有冤屈的,站出來說!”
時離的話音剛落,臺下的俘虜群中立刻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控訴聲!
“他克扣了俺半年的餉銀!”
“俺們吃的都是發霉的陳米,他自己卻頓頓山珍海味!”
“上次打仗,俺們的刀槍都卷刃了,他卻把朝廷撥下來的新兵器賣給了黑市!”
“俺兄弟就是因為餓得沒力氣,在戰場上跑慢了點,就被他下令斬了首!”
無數的血淚控訴,將趙闊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偽裝撕得粉碎!他不僅是朝廷的鷹犬,更是壓榨底層士兵的吸血鬼!
“趙闊!”時離再次厲聲質問,“你治軍無能,指揮失當,致使大軍潰敗!為圖茍活,臨陣脫逃!你可知罪?!”
“你貪生怕死,卻視士兵性命如草芥!你可知罪?!”
“你助紂為虐,為腐朽的朝廷賣命,與百姓為敵!你可知罪?!”
一聲聲質問,如同重錘般敲打在趙闊的心頭,也敲打在所有俘虜的心頭!
最終,在如山的鐵證和數千官兵的指認下,趙闊徹底崩潰,癱軟在地,涕淚橫流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根據其所犯罪行,以及對百姓和士兵造成的巨大傷害,”時離環視全場,聲音斬釘截鐵,“經審議,并征詢廣大受害士兵及青陽人民意見,現判決如下:”
“趙闊,貪贓枉法,克扣軍餉,草菅兵命,臨陣脫逃,與人民為敵,罪大惡極!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判決一出,臺下的俘虜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復雜的呼喊聲。
有人拍手稱快,為自己和死去的同袍報了仇;有人則心有戚戚,兔死狐悲;更多的人,則在時離“道之聲”的引導下,深刻地認識到——在啟明會這里,沒有官大一級壓死人,只有罪行決定命運!這與他們熟悉的軍隊和官場,截然不同!
隨著趙闊的人頭落地,對其他俘虜的甄別工作也全面展開。
時離親自坐鎮,共治議會成員和啟明軍骨干組成多個甄別小組,對俘虜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審查。
甄別標準明確而嚴格:
區分首惡與脅從: 重點審查那些在舊軍隊中擔任軍官、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壓士兵、民憤較大的分子。這些人一旦查實,罪證確鑿且無悔改之意,直接送交審判,從嚴處理,該殺的殺,該判重勞改的判重勞改。
對于普通士兵,也要詢問其在家鄉或從軍期間,是否有過欺壓百姓、搶掠民財等惡行。罪行輕微、能夠認識錯誤者,可以從輕發落;若有血債或嚴重罪行,同樣嚴懲不貸。
通過談話和觀察,判斷其對啟明會的真實態度。是真心愿意棄暗投明,還是虛與委蛇,心懷叵測?時離的“道之聲”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雖然不能直接讀心,但能敏銳地感知對方情緒的真偽,并能引導對方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經過數日的緊張工作,數千名俘虜被清晰地劃分開來:
如趙闊的幾個心腹將領、平日里作惡多端的兵痞頭目等,約有數十人,經過公審后,大部分被判處死刑,少數罪責稍輕者判處長期勞動改造。
需要勞動改造者大約占了俘虜總數的兩到三成。
這些人或是罪行相對較輕的舊軍官、老兵油子,或是在從軍期間有過劣跡、需要通過勞動來洗刷罪孽、重塑三觀的普通士兵。他們被送往青陽的勞動改造營,與之前的舊地主、惡霸爪牙們一起,接受嚴格的監管和思想教育。
愿意加入啟明軍者的占了俘虜的大多數,約有六七成。
這些普通士兵,本身就是受壓迫的底層民眾,在經歷了戰場的失敗、目睹了趙闊的下場、聽到了時離的宣講、感受到了啟明會與舊軍隊截然不同的氛圍后,大部分都真心實意地愿意加入這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隊伍。
他們被打散編入啟明軍原有的各個部隊中,接受老兵的傳幫帶和持續的思想教育,以確保忠誠。
還有極少數確實不愿參軍、只想回家種地的老實巴交的士兵,或是有傷病無法繼續服役者,在確認其沒有嚴重劣跡后,由共治議會發給少量路費和干糧,遣散回家。
臨行前,時離也會親自與他們談話,鼓勵他們回到家鄉后,宣傳啟明會的思想,等待啟明會的洪流席卷全國。
與此同時,對繳獲物資的清點也帶來了巨大的驚喜。除了大量的糧草,還有數千件相對完好的兵器鎧甲,上百匹戰馬,以及從趙闊及其心腹將領營帳中搜出的、數量驚人的金銀財寶,都是行軍途中他們搜刮來的民脂民膏!
這些物資的獲得,對于剛剛起步、百廢待興的青陽青陽縣城來說,無異于一場及時雨!
武器裝備極大地提升了啟明軍和民兵的戰斗力;糧草和金銀則為青陽縣城的政權運轉、民生改善、后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清點完戰利品,處置完戰俘,青陽首戰的硝煙才算真正散去。整個青陽縣城沉浸在一種安全、穩定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中。
而時離,在處理完這一切繁雜的事務后,獨自一人來到寂靜的房間。
他閉上眼睛,仔細感受著體內的“道之聲”。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在經歷了指揮數千人作戰、大規模影響和甄別俘虜、以及系統性地闡述革命理論之后,他的這項“金手指”,似乎也隨之“進化”了。
他感覺自己聲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變得更強,能夠覆蓋的范圍更廣。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對于“道之聲”的掌控更加精妙入微了。
以前,他更多是依靠激情和本能去激發聽眾的情緒;而現在,他似乎能夠更精準地把握聽眾的心理狀態,選擇性地放大或引導某種特定的情感或念頭,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聽眾對于他所講述的理論和知識的理解速度與接受程度!
這種提升,讓時離心中更加充滿了信心。
他知道,隨著革命事業的不斷發展,隨著他影響的人越來越多,他的“道之聲”還會繼續成長。
站在窗前,望著外面逐漸恢復生機、燈火點點的青陽城,時離的目光穿越了夜空,投向了更遙遠、更廣闊的天地。
更新時間:2025-04-30 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