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廚房里就飄來了雞肉的香味,這肉味聞著比過年時候都來得香。
當把雞肉連湯端上桌的時候,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第一時間坐上了桌。
大房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二房兩個女兒,三房兩個男孩,眼睛都直直地盯著中間那盆飄香四溢的雞肉湯,饞得直咽口水。
就連大人都是手握筷子,蓄勢待發,只等著李鐵頭動筷子。
李青云端正地坐在桌前,腰背挺直,宛如蒼松之姿。
林氏看了,覺得他肯定是腦子剛好,并不知道這盆雞肉的含金量,握緊筷子,心里暗暗為自己加油,等會一定要眼疾手快的夾到腿肉給兒子吃,肉多還滑溜,口感還好。
老王氏看著他們一個個如狼似虎的盯著桌上的那盆雞肉,一邊拿著湯勺挑揀著盆里的雞肉,把肉多,肉質嫩滑的部分單獨盛到一個碗頭里,一邊警告道:
“一個個都是餓死鬼頭胎不成,等我挑好了再動筷子?!?/p>
挑了好一會兒,盆里好的肉幾乎都被她挑走,她把挑好的雞肉分了一小碗出來,給了李二,其他的放到了李鐵頭和她自己跟前。
李二很欣然的接受,又很自然的把雞肉分給了妻子陳氏,大女兒李如夏,小女兒李如秋,自己只留了兩塊。
惹得老王氏又開口針對陳氏,“一肚子的女兒,吃再多的公雞肉也下不了一個公雞蛋,也不怕吃了噎死?!?/p>
陳氏看著碗里的雞腿肉,咽了咽口水,心里頭委屈的把雞肉夾還給了李二。
李二又夾還給她說:“沒事,你吃,娘的嘴里一向來吐不出象牙,你就當沒聽到?!?/p>
陳氏受李二的熏陶,自然知道象牙的意思,這才低頭吃起了雞肉。
老王氏雖聽不懂李二的話,但她也不是傻瓜,知道被兒子嫌棄,對陳氏的嫌棄變成了火氣,不滿的對李二說:“你就慣她,到時候非得上房揭瓦不可?!?/p>
李二不再應聲,老王氏悻悻地自覺沒趣。
被老王氏這么一挑揀,盆里剩下肉多的雞肉也就沒多少了。
大家你爭我搶的,很快盆里的雞肉就只剩下湯汁。
林氏很幸運搶到了三塊,她把其中有肉的兩塊,送到李青云的碗中,小聲叮囑道:“石頭啊,你快點吃,吃完了我好跟你阿翁要?!?/p>
這雞可是慶祝她兒子恢復正常才殺的,二老面前的雞肉那么多,她向李鐵頭要兩塊不是什么問題。
李青云看著碗中那兩塊很柴的雞肉,蹙了蹙眉,再看向一旁林氏碗里的那塊雞爪子,把碗中肉多的那塊夾到她碗中,“娘吃?!?/p>
他已經想好了,他想要為林府滿門報仇,就得到京城去。
可他現在不過是一個身處農村的七歲孩童,據他的觀察,以這家人的生活條件,就算等他長大,也不可能去京城,只能留在村子里娶妻生子。
就算能去京城,以他一介貧民的身份,到了京城也無能為力。
滅他滿門的可是皇家之人,想要接近他們,只能是進入朝堂,還必須是身兼要職,尚有機會查清李府被害真相,為李府報仇雪恨。
那么,只能通過科舉這條路。
家中已經供了兩個讀書人,一個是他二伯李二,一個是大房的兒子李青山,要是多供一個人上學,根本支付不起費用。
他想要去學堂,走科舉這條路,他要讓他們看到他不再癡傻,到時候才能有機會爭取去學堂。
林氏看到李青云給她夾的雞肉,心里激動感動的不行,“石頭長大了,也懂事了,知道孝順娘親了?!?/p>
陳氏有李二護著,林氏有兒子疼著,而三弟妹吳氏又有一張討巧的嘴,肚子也爭氣,生了兩兒子,婆母鮮少罵她。
想到婆母剛才對她的態度,又想到還在服徭役生死未卜的李大,心中非常不得勁,只好借著兩個孩子,指桑罵槐道:“吃,就知道吃,你們爹在外邊不知生死,你們倒好還吃得那么香,真是缺心眼。”
十歲的李青山和五歲的李如冬只是抬頭看了一眼趙氏,又繼續低頭和碗里的雞肉奮戰。
氣得趙氏鼻子都歪了。
老王氏剛針對陳氏,被李二給擋了,正憋著氣,趙氏指桑罵槐的話算是捅到了馬蜂窩,“趙氏,你瞎逼逼拿倆孩子說事膈應誰呢!要吃吃,不吃滾出去劈柴去?!?/p>
趙氏被這么一說,不再吭聲,好不容易見著葷腥,怎么會輕易出去。
老王氏罵天罵地,罵兒罵媳,但她這張嘴從來不針對孩子,除了之前癡傻的李青云。
現在他恢復正常,老王氏心里頭高興著,一高興就從眼前的碗中夾了一塊大塊的雞腿肉放到李青云的碗中,“來,石頭吃。”說完還不忘嗦了嗦手中夾過雞肉的筷子。
李青云心中很是嫌棄,這是啥毛病,他還是頭一回見,好在老王氏嗦筷子的動作是給他夾完雞肉才做的,不然這碗里的雞肉,他指定是不會要的。
他跟老王氏道了聲謝,低頭不緊不慢地吃了起來。
老王氏見他如此有禮貌,樂得合不攏嘴。
李青云吃飯的樣子,不急不緩,動作輕柔且穩重,咬雞肉的時候,也只是親啟雙唇,動作舒緩,牙齒輕合,慢慢咀嚼,幾乎聽不到聲響。
跟桌上其他餓死鬼頭胎的樣子一比,讓人不覺得賞心悅目。
縱使小有見識的李二都沒見過能把飯吃得如此雅致的人。
趙氏見老王氏如此偏心,心里酸的不行,“娘,石蛋讀書也辛苦,他可是李家的長孫,你分雞肉理應有他的份。”
平時家中有好吃的都緊著李二,他兒子讀書也要用腦子,現在連李青云這個傻子都有,他兒子理應有份。
老王氏上一秒還沉浸在李青云的懂事之中,下一秒臉色立馬陰沉了下來,“正因為他是我們李家的大孫子,他阿翁才送他上學堂,如今都三年了,連千字文都不會背,他二叔剛進學堂三個月就背會了,你要是把這心思用在督促他學業上,也不至于三年還不會背?!?/p>
“一年光學費就要二兩銀子,加上筆墨紙硯,添置新衣鞋襪,吃飯開支,加起來就得三兩銀子,差不多是我們一家子半年的開支,你還有臉來拿石蛋讀書說事?!?/p>
更新時間:2025-04-27 17: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