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
正大光明殿上,氣氛緊張壓抑,考生們個個神色凝重,仿佛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千鈞重擔。
畢竟皇帝明堂高坐,左右大臣監考,如此陣仗,換做任何一個人直面,都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
蘇禾不經意間用余光一瞥,便看到了站在帝王左側,身著緋色圓領袍衫的起居郎。
他心里清楚,此人便是原主記憶中的男主了。
這些年,對方憑借著層出不窮的奇妙想法,在官場中一路攀升,一步步成為了帝王的心腹之人。
蘇禾一到京城,便住進了如今已是吏部左侍郎的蘇大伯府上。
即便如此,他也常常聽聞陸軒之陸大人智計百出、天縱奇才的名聲,對這位男主的傳奇經歷自然有所耳聞。
蘇禾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暗暗在心中給自己鼓勁,調整好最佳狀態,準備全力以赴應對這場決定他在這個世界的命運的殿試 。
殿試只有一題,兩個時辰便需答完。
上問:中興之本。
算算時間,除了本朝定江山的太祖之外,確實已經經過了三代帝王。
按一個王朝的生存時間來說,確實快到王朝中期了。
看來這個才登基沒幾年的皇帝還有股沖勁兒,選擇不恥下問。
蘇禾腦子里七想八想的,但也不耽擱自己下筆。
“臣嘗歷考前古,興衰拔亂之君,以謂莫善于憲宗,莫不善于文宗。何以言之?
憲宗當唐室陵夷之際,藩鎮跋扈,主權下移,乃能左顧右盼,慨然起恢復之心。
內倚賢相,外任良將,志在削平僭亂,以正邦國之綱紀。觀其討平吳元濟,威震四方,諸藩鎮聞風喪膽,相繼歸順,唐室之威權復振,此誠中興之盛舉也。
而文宗承憲宗之余烈,有圖治之心,然舉措失當,用人不明,致甘露之變,朝局大亂,唐室自此益衰,故以為不善也?!?/p>
不知道說什么的時候就把前朝的皇帝拉出來說兩句就好,感謝這個世界沒有文字獄。
當然,更應該感謝的是他以前學的辯證統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嗚嗚嗚,政治老師我愛你!
蘇禾文思泉涌,手中的毛筆如有神助,將所學知識傾瀉而出。
“由是觀之,欲求中興,必有其本......。若用人不當,如文宗時,誤用......”
“其次,中興之本在于明于決策......可見,為君者決策之時,當深思熟慮,廣納良言,明察秋毫......”
“再者,中興之本在于養民......使百姓衣食無憂,感恩戴德,國家方可長治久安,中興有望......”
“夫中興之道,千頭萬緒,然用人、決策、養民三者,為其根本。
當今天下,若欲振興,亦當以此為鑒。
廣納賢才,明于決策,厚養百姓,如此,則中興之業可成,國家之盛可待也。
愿陛下深思之,力行之,以追古之圣王,建不世之奇功?!?/p>
蘇禾看著自己的這篇策論,行文邏輯清晰,文采斐然。
嘖嘖嘖,對照組罵了,本朝皇帝的也拍了,簡直完美。
蘇禾還想再細細欣賞,可惜,沒多久就到時間了。
只能跟著內侍跟著這屆的同科們魚貫而出了。
......
或許是蘇禾的字寫的好看,也可能是他的龍屁拍的不錯,這次他給自己考了個二甲第七的名次。
對此,蘇禾是相當滿意的。
狀元就不用想了,人家才是真正的世家,傳承千年。
打小就泡在了墨水里,家族還出了好幾任丞相,可以說是科考專業戶。
比不了,根本比不了。
而且,他鎮國公二甲第七的名次也不低??!
至少在老蘇家,他可以單開族譜了。
嘿嘿!
......
殿前唱名,長安街跨馬游街,參加殿試后的瓊林宴......
蘇禾一樣樣的體驗,也總算能一臉淡然的說也就那樣的話了。
本朝金榜題名后流程復雜,進士及第后并不能直接授官。
需先參加吏部的“關試”,通過后取得“出身”,再等待三年的“守選”,最后參加冬集,選中才能當官。
這三年既是考驗也是沉淀,更是上官們的觀察期。
蘇禾沒有標新立異的打算,而是老老實實的跟著流程走。
不過最后他沒有參加冬集,選擇在宦海中沉浮。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讓蘇禾去做研究可以,但跟人均八百個心眼子的官員們互相比拼心計,這確實不適合他。
搞不好脾氣上來,提前帶著蘇家九族地下團聚就做了孽了。
就看男主,一路走來,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不是男主光環,說不得就被坑死了。
對方也是在吃了好幾次大虧之后,才學會了低調做人,攫取利益等等,更不用說他這個小卡米拉的前反派了。
對于蘇禾的選擇,蘇地主和劉氏并不反對。
畢竟該出的風頭也出了,這些年蘇禾外出求學,兩個人對這個兒子是日盼夜也盼。
本來還以為以后要跟著兒子在任上奔波各處了,沒想到兒子選擇辭官歸家。
對于有些宅的蘇家夫妻來說,當然是喜大于驚了。
而蘇大伯和蘇家姑母,卻是惋惜的。
畢竟他算是蘇家這一輩最出息的人了,眼看著能讓蘇家更進一步的。
但就像當初他們攔不住蘇地主一樣,蘇禾只是他們的侄子,堅持辭官的話他們也做不了什么。
就這樣,在蘇大伯的恨鐵不成鋼中,蘇禾帶著行李,歡歡喜喜的回到了景寧縣。
當初的縣令已經高升了,如今的這個縣令是新來的。
但不變的是對蘇家的尊重以及看重。
嗯,他當初的選擇果然是對的。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嘛!
當然,蘇禾也沒有打算完全躺平,向蘇地主那般不是寄情山水,就是尋仙問道,力求超脫。
千篇一律的人生哪有生死時速來的刺激?
蘇禾打算搞個大的 —— 開個書院。
是的,辛辛苦苦學了將近十年,頭都要學禿了的蘇禾秉持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想法,非常樂于分享自己的科考經驗。
天知道,為了不墮自己的專研勁頭,這些年蘇禾是真的,兩眼一睜就是讀,兩眼一閉就是被。
就連晚上做夢,都是在研究這個策論怎么寫?。。?/p>
要不是內心本著來都來了,學都學了的想法啊,面對那堆積如山的書籍和浩如煙海的知識點,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說不得就得當個逃兵了?!?/p>
但現在好了,時間證明了他得毅力,殿試名次證明了他的能力。
如今學有所成,怎么能讓自己一個人痛苦呢?
想來,憑借著自己二甲第七的好名頭,也不愁學生不來求學。
想象著未來書院里書聲瑯瑯,學子們在自己的教導下茁壯成長,踏上科考之路。
蘇禾的心中便充滿了期待與干勁,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開書院這件事付諸實踐。
關鍵是,乾朝的學子們,好好感受下什么叫《三年科舉五年模擬》、《試題調研》、《金考卷》、《策論必刷卷》吧。
哈哈哈哈哈!
想想蘇禾就覺得快樂的不行。
同時,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干勁,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開書院這件事付諸實踐。
......
就這樣,懷揣著隱秘的幸災樂禍,蘇禾愉快的決定了下半輩子的事業。
回到景寧后先見過了父母妻兒,蘇禾便馬不停蹄的開始考察適合修建學院的地方了。
是的,已經二十有五的蘇禾在這個時空,在前幾年已經娶了妻子,并且已經有了兩歲的兒子了。
咳咳,不能怪他身份轉變的快,實在是機緣巧合,不得已為之。
也怪蘇禾大意了,以為縣令的賞花宴涉及不了太多的宅斗劇情。
雖知道對方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兄弟姐妹斗起來那叫一個兇狠。
蘇禾本來是不打算摻和到里面去的,畢竟對方不管是算計的還是被算計的,都不是啥清白人。
誰知道就這么寸,意外跟看熱鬧的教諭家的小姐湊一塊了,也算是遭了池魚之殃了。
在禮教森嚴的古代,蘇禾也做不到看著謝錦瀾被她那古板迂腐的爹給逼死,只能主動上門求娶了。
事后給自己配了藥,眼一閉一睜的,新婚之夜也就過去了。
意外的,兩個人相處的還不錯。
這幾年他們兩個不說舉案齊眉,但也夫妻和睦,就是平平無奇小夫妻。
對于蘇禾的決定,全家人都同意,更是給了他動力。
所以,時不時的,蘇禾就會帶著他的胖兒子到處踩點。
既然要做,自然要做到最好。
所以,開始的一年,蘇禾踏遍了周邊的山川田野,看了無數塊土地,卻始終沒有找到令他滿意的。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間走進一片清幽之地。
那里四面環山,綠樹成蔭,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溪邊野花綻放,蝶舞翩躚。
遠處山巒起伏,云霧繚繞,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蘇禾一眼便相中了此地,當即拍板購置下來。
隨后,他廣招工匠,結合本朝的設計風格,再參考現代的大學學院類型,終于敲定了圖紙。
然后,才開始大興土木。
在鈔能力以及梆梆硬的背景下,很快,一座頗具規模的學院逐漸拔地而起。
在保留此地原有的風景的基礎上,書院內同樣栽種著各種花草樹木,四季皆有花開,環境清幽宜人。
整個書院,主體建筑為一座氣勢恢宏的教學樓,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古樸典雅之風。
教學樓內,參考了現代的教室設計,寬敞明亮,里面也都擺放著嶄新的桌椅。
教學樓后方是一座藏書樓,里面收藏了經、史、子、集各類書籍上萬冊,供學子們借閱學習。
學院內還設有練武場、琴房、畫室等,一應俱全。
除此之外,還單獨開辟了校場以及農田等。
在他這,不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同樣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不存在的。
君子六藝要學,詩酒茶花要學,農田桑事更要學。
學院建成后,蘇禾自任山長。
當然,僅靠他一個人,自然無法撐起一個書院。
于是親自前往各地,四處延攬名師......
等一切處理妥當,傳承千年的崇智書院,終于在蘇禾的操持下順利講了。
雖然蘇禾的初始目的,有部分是為了心中的惡趣味。
給本就開始卷起來的古代科舉,上些強度,讓他們見識下來自現代人內卷的壓力。
但無心插柳的,卻是為乾朝的為寒門學子以及農家子們開辟一條讀書進仕之路。
甚至因為他的講課風趣幽默,并不僵硬固化,更是鼓勵學子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蘇禾講課風格獨特,言語間風趣幽默,毫無刻板僵硬之感。
課堂之上,他從不會將所謂的標準答案強加給學子,反倒極為鼓勵眾人踴躍發表自身見解。
這般充滿活力與包容的教學方式,使得從崇智書院走出來的學子,無論是學識積累,還是品德修養,相較其他普通學院的學生,都更勝一籌。
當然,針對每次科考,崇智書院也有自己的敲門,保證讓自己書院的莘莘學子們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每三年一屆的進士考試,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放榜之時,眾人不難發現,榜單上來自崇智書院的學子數量逐年遞增。
這一變化,恰似無聲的宣告,向世人彰顯著崇智書院的斐然成果,也印證著蘇禾無心之舉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就這樣,本是在景寧縣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書院,隨著向朝廷輸送越來越多的人才。
倒是成了整個乾舉足輕重的重量級書院。
而景寧縣也因為崇智書院的存在,變成了景寧府。
甚至已經是名揚朝內朝外的大儒蘇啟言,晚年的是時候還得到了朝堂的嘉獎,給自己掙了個太子太傅兼大學士的名頭。
至于男主那邊,幾經宦海臣服,最終也如原主記憶中的那樣,官居一品。
只是或許是因為蘇禾的到來,更加專注自己人生的發展,沒有像原主那般,給幼小的男主見識權勢血腥。
所以,男主的成長來的晚了些,他這一生也更波折些。
但相比于讓自己姐姐的血來警醒自己,想來男主更愿意自己獨自面臨那些成長蛻變的波折。
這一生,蘇禾前期學生學死,后半輩子也只在景寧縣教書育人,與男主倒是再無瓜葛。
不,還是有的。
據說自己這個太子太傅以及大學士的頭銜,就是已經是丞相的男主促成的。
倒也不是什么傾蓋如故默契,而是兩人都知道彼此的底牌以及目的。
兩人都處于心照不宣的情況,蘇禾是從劇情線里知道男主的身份。
反正這輩子他也只打算當個教書匠,男主做的事情也確實改進了民生,讓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層樓,那也沒他啥事??!
至于男主怎么知道蘇禾同樣不說土著的。
笑死,誰家山長給自家學子編教材?。?/p>
編教材就罷了,還真給起名叫《三年科舉五年模擬》啊!
這名字如雷貫耳的,試問誰不知道?
本來男主還擔心這個世界多了一個穿越者,會對自己有什么影響的。
但看著蘇禾就一心待在景寧縣當個宅男,最多教教書、種種地,交流下醫術什么的,根本沒有心思在朝堂上,他就放了半顆心了。
等蘇禾教的學生陸陸續續進了朝堂后,跟那些官場老油條斗的要生要死的男主忽然發現,那些是多么好的干實事的人才?。?/p>
必須不能放過!
就這樣,男主迅速的逐漸了自己的班子,既給君王表了忠心,又在民間給自己樹立了不威脅皇帝名聲的前提下的好名聲。
兢兢業業的為百姓解決了不少的難題,也順利的斗倒了那些仗著家世或者資歷,在位置上尸位素餐的老油條們。
這才步步高升,成為了乾朝立朝以來最年輕的丞相,也是坐的最穩的丞相。
投桃報李之下,男主將景寧周邊的幾個縣劃到了一起,讓其順利從縣城變成了府城。
歷任的景寧府知府,也都基本是蘇禾的學生,倒是讓蘇禾的教書生涯以及晚年生活自在了不少。
甚至最好,不知道處于什么目的,還說動了皇帝給了蘇禾太子太傅以及大學士的虛銜。
大概可能,是自己在在這風云變幻、波譎云詭的朝堂上,日日躲著明刀暗劍,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神經也得時刻緊繃,不敢有絲毫懈怠;
對方卻只需要教書育人,便地位尊崇,既沒有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無需為權力的紛爭而殫精竭慮,更不用擔心自己哪天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
日子過得極其舒心肆意,自在瀟灑。
盡管對方早已表明心跡,一心向學,無意沾染朝堂上的是是非非,陸軒之還是忍不住讓對方掛上朝廷的官職。
已經是陸相的陸軒之堅決不承認自己羨慕了,在對方能夠洞察人心得雙眼下,他也不敢真的違背對方的意愿,強召對方入朝為官。
只敢用這種暗搓搓的法子,稍微的發泄下,頗有這惡作劇成功了的快意。
......
蘇禾與陸軒之之間那種莫名其妙的情誼,即便在乾朝覆滅千年之后的現代,仍有不少人熱衷于磕他們的 “糖”。
在網絡的各個角落,相關的討論帖與同人文層出不窮,他們跨越時空的羈絆仿佛有著獨特魔力,緊緊吸引著一眾 CP 粉。
然而,在乾朝往后的那些朝代里,人們更為津津樂道的,卻是蘇山長那段仙人入夢、點化浪子回頭的傳奇故事。
畢竟人們都喜歡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浪子幡然醒悟的神奇事跡。
至于蘇禾當初靈光一閃的突發奇想,后人是如何知道的?
概因蘇地主的那位友人。
此人癡迷于寫小說,對那些帶有神仙手段、超乎常人想象的故事題材情有獨鐘。
以往只能憑借山民農夫們口口相傳的奇聞,再依靠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拼湊編寫一些神話事跡。
可這次不同,蘇禾突然入夢,又大夢初醒這般神奇之事,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他眼前!
這簡直是天賜的絕佳素材,怎能不讓他欣喜若狂,覺得非大寫特寫不可。
更何況,乾朝本就是文人墨客扎堆的朝代,各類能人異士層出不窮。
比如陸軒之的大三元,以及他的各種劃時代的設計與想法;再比如當朝的第一位女將軍等等,都出現在乾朝的。
這些能人異士的特別的手段以及事跡,更是給了對方無數的靈感,讓其創造欲望如井噴。
也好在,對方官途不佳,但文筆實好。
比如,在他的筆下。
蘇禾入夢之時,周身仙光環繞,那仙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舉手投足間盡顯超凡脫俗之態。
不僅詳細描述了仙人與蘇禾的對話,更是巧妙地融入了乾朝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使得整個故事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嗯,里面除了少部分的事跡吻合之外,添加了大量的主觀意識。
要蘇禾知道的話,一定會阻止對方的尬吹的。
可惜,他不知道。
畢竟對方的手稿是他的重孫子發現并出版的,那時候他們那一批人,早就作古嘍!
當然,對方并不覺得自己夸大其詞。
因為除了蘇禾自己的神奇經歷外,他還培養了無數的學子,為乾朝輸送了無數的名臣良將。
至少關于乾朝的文臣武將的列傳里,蘇禾的弟子們就占了大半。
相比于個人的努力以及天賦,人們更愿意相信是有神仙這種外力。
才讓一個紈绔子弟突然如文曲星降臨一般,隨便學學,就碾壓了那些自小便開始學習的人。
也更愿意相信對方是被仙人撫頂,如醍醐灌頂一般才變得驚才絕艷,厚積薄發的在中年之后力壓當代所有文人。
至于蘇禾的后人?
嗯嗯嗯,對對對,我家老祖就是這么的牛掰,就是這么的厲害!
也因此,才讓蘇禾的事跡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流傳,成為了后世經久不衰的傳奇佳話。
更新時間:2025-04-27 0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