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黃河決口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老百姓們被洪水折騰得七葷八素,張仲景也在那兒撓破了頭,琢磨著怎么解開這災禍謎團。
可誰能想到,老天爺就像故意跟大伙過不去似的,前腳洪水剛退,后腳一場遮天蔽日的蝗災就跟瘋了一樣撲過來,把東漢大地攪得是天翻地覆,那叫一個慘吶!
咱先把鏡頭切到南陽。從南陽漢墓出土的《四民月令》殘簡里,能看到崔寔這老哥當年寫的 “一蝗換三粟,童仆賣身價不如蟲”,好家伙,隔著這竹簡都能感受到他當時氣得冒煙的樣子。
就這短短幾個字,把老百姓面對蝗災時那絕望又無奈的小表情刻畫得入木三分。那時候的糧食金貴得不像話,為啥呢?還不是因為這群蝗蟲祖宗!它們一來,糧食產量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粟米成了稀罕玩意兒,幾只蝗蟲居然能頂三粒粟米,連家里的童仆都沒幾只蝗蟲值錢,這事兒聽起來簡直荒謬絕倫,卻真真切切地反映出當時老百姓生活有多艱難。
再講講中平年間那場堪稱恐怖大片的蝗蟲災害?;认x密度達到每平方米500只,這是啥概念?密密麻麻的蝗蟲就像一片會移動的烏云,所到之處,莊稼被啃得渣都不剩,原本綠油油的田野,眨眼間就變成了一片荒地。農民們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莊稼就這么被蝗蟲給禍禍了,那心里頭的絕望,就像決堤的洪水,根本攔不住。
為了趕走這些可惡的家伙,農民們那也是絞盡腦汁,十八般武藝全用上了。一開始,大伙組織起來,拿著掃帚、簸箕這些家伙事兒,在田地里一邊扯著嗓子喊,一邊拼命揮舞手中的工具,那場面,就像在開一場瘋狂的 “趕蟲演唱會”,本想著能把蝗蟲給嚇跑,結果呢,蝗蟲根本不吃這一套,人家就跟沒聽見似的,繼續埋頭啃莊稼,吃得那叫一個香。
后來,農民們又想出了煙熏法,在田邊燃起一堆堆篝火,滾滾濃煙直往上冒,想著用煙霧把蝗蟲熏跑??苫认x就跟練了 “煙霧免疫功” 似的,有些直接從煙霧里穿過去,繼續奔赴 “啃食戰場”,農民們站在一旁,看著被蝗蟲肆虐的田野,急得直跺腳,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被生活逼到絕路的農民們,腦洞大開,想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招兒——蝗蟲期貨交易。啥意思呢?就是用蟲卵當抵押物去借高利貸,這在平常聽起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可在當時那絕境里,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就像在黑暗里抓住一根隨時可能斷掉的救命稻草,雖然希望渺茫,但好歹是個念想。
那么問題來了,這蝗災為啥鬧得這么兇呢?聽氣候學家一分析,咱就明白了。原來,小冰期一來,草原開始往南挪,鮮卑牧人的羊群可撒了歡兒,到處啃食,把蝗蟲天敵的地盤給啃得干干凈凈。沒了天敵管著,蝗蟲就跟脫韁的野馬似的,開始瘋狂繁殖。
更要命的是,格陵蘭融冰釋放出古老病毒,讓蝗蟲發生了抗寒基因突變,這下蝗蟲厲害了,不僅生得多,還穿上了 “冰霜護甲”,不管多冷的天,都能活得滋滋潤潤。這些因素湊一塊兒,蝗災想不嚴重都難,整個東漢大地就這么掉進了 “蟲子的戰爭” 里,出不來了。
這邊蝗蟲鬧得歡,那邊張角在巨鹿也忙得熱火朝天,帶著黃巾軍迅速崛起。黃巾軍的隊伍里,有受盡苦難的農民,他們被沉重的賦稅和連年的災禍逼得走投無路,滿心期盼能在黃巾軍這里尋得生機;有流離失所的流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在張角的太平道上。
他們大多身著簡陋的衣衫,手持簡陋的武器,有的是自家的鋤頭,有的是削尖的木棍,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決絕與堅定。
平日里,黃巾軍在張角的帶領下,一邊傳播太平道的教義,一邊組織操練。他們聚在一起,聽張角講述著美好的未來,百姓們不再受壓迫,人人都能吃飽穿暖。張角口中的愿景,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吸引著無數人加入他們。黃巾軍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從最初的星星之火,漸漸有了成燎原之勢的跡象。
張角號稱大賢良師,他利用百姓對現狀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宣揚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這口號就像一陣旋風,迅速在民間傳開。百姓們口口相傳,心中的希望被一點點點燃。他們相信,張角就是那個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的人,黃巾軍就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希望。
隨著黃巾軍勢力的不斷擴張,他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廣,從最初的秘密集會,到后來公然與官府對抗。他們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百姓,受到了很多底層民眾的擁護。但這也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官府開始調集兵力,準備對黃巾軍進行圍剿,雙方的沖突一觸即發。
而張角在巨鹿又是燒符水,又是聚眾徒,想著靠他的太平道拯救蒼生??伤f萬沒想到,自己最大的對手不是朝廷的鎮壓,也不是其他勢力的阻撓,竟然是這群小小的蝗蟲。
老百姓被蝗災折磨得死去活來,對張角的法術也開始犯嘀咕了,畢竟符水再神,也不能一下子把蝗蟲都變沒了,更不能讓被啃光的莊稼立馬長回來??粗矍氨换认x禍禍得不成樣子的田地,老百姓心里都在想:這符水真能救咱嗎?一邊是張角努力傳教,一邊是蝗蟲瘋狂啃莊稼,雙方就這么杠上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讓原本就亂糟糟的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這蝗災、黃河異變,還有之前的疫病,表面上看是各自獨立的事兒,可背后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張仲景站在這亂糟糟的世界里,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知道,要救老百姓,就得揭開這些災禍背后的秘密,找到破解的辦法??蛇@談何容易?前面的路滿是荊棘,困難重重,但張仲景眼神堅定,鐵了心要在這一團亂麻里,給老百姓找出一條活路。
而此時,洛陽的靈臺,這個承載著東漢官方天文觀測重任的神圣之地,正被一股詭異又緊張的氛圍所籠罩。
夜,格外的深沉,厚重的烏云像是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嚴嚴實實地遮住了星空,讓整個靈臺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黑暗之中。
王立,這位平日里沉穩冷靜的觀星官,此刻卻如熱鍋上的螞蟻,在靈臺的觀測室里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慌亂,時不時還緊張地望向窗外,那模樣,就好像有什么洪水猛獸正在逼近。
突然,一陣嘈雜的聲音從遠處隱隱傳來,像是無數人的腳步聲和吶喊聲交織在一起。王立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趕忙一把抱起那根象征著天文觀測權威的青銅窺管,那可是他們觀星官用來窺探宇宙奧秘的寶貝。他跌跌撞撞地沖到助手面前,聲音因為緊張而變得有些沙?。骸翱炫馨?,黃巾軍要來了!”
助手原本還在整理著觀測記錄,被王立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和話語嚇得不輕,手中的竹簡“嘩啦”一聲掉落在地。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看著王立,又下意識地看向那根被王立緊緊抱在懷里的青銅窺管,結結巴巴地問道:“大人,這窺管怎么辦?”
王立苦笑著,臉上的皺紋仿佛在這一刻又深了幾分,那笑容里滿是無奈、疲憊與絕望。他的目光在青銅窺管上停留了片刻,像是在和一位多年的老友做最后的告別,隨后長嘆一口氣說道:“留給張角吧,他比我更需要‘觀天象’?!闭f完,他把青銅窺管隨手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拉著助手就往門外沖去。
兩人慌慌張張地跑出觀測室,外面的風呼呼地刮著,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黑暗中摸索著前行,身后,那座曾經莊嚴肅穆的靈臺在黑暗中顯得格外陰森,仿佛一個沉默的巨獸,正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很快,他們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只留下空蕩蕩的靈臺,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孤獨而又無助。
其實在《后漢書》里有著明確記載,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軍攻占洛陽前,靈臺觀星官集體逃亡。在歷史學家看來,這靈臺的崩潰,那可是意義重大,它標志著東漢官方天文體系的瓦解,從那以后,民間讖緯學說開始盛行起來,各種神神叨叨的預言和傳說在百姓間流傳得沸沸揚揚。
據說王立的青銅窺管后來還被張角改造成了“符水攪拌器”,而且效果據說奇佳,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這一邊,張仲景還在為災禍的謎團苦苦探尋;另一邊,靈臺觀星官的逃亡又給這混亂的局勢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那這觀星官的逃亡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他們的離開又會給東漢的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而張仲景又能否在這愈發混亂的局勢中找到破解災禍的關鍵?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在第六章《靈臺的最后一夜》中一一為您揭曉,且看接下來還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兒。
更新時間:2025-04-03 23: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