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程遠山換上沈若蘭精心熨燙的長衫,站在銅鏡前仔細整理著儀容。鏡中的年輕人面容清秀,眉宇間透著幾分書卷氣,但眼神中卻藏著一絲普通教書先生所沒有的銳利。
"夫君,快些用早飯吧。"沈若蘭端著熱氣騰騰的清粥走來,"待會兒去見那位要緊人物,可得養足精神。"
程遠山坐下喝了口粥,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問道:"若蘭,那方手帕可帶好了?"
"早就替夫君收拾妥當了。"沈若蘭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精致的錦盒,"我想了想,直接送手帕顯得太過簡單,便用上好絲綢做了個錦盒裝著。這樣既顯得鄭重,又能襯托出手帕的精致。"
程遠山打開錦盒,里面的手帕端端正正地躺著,在晨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他不禁感嘆妻子的心思之細膩。
"對了。"沈若蘭又說道,"我聽說近來法國來的絲綢在上海很受歡迎,那些外商公司的大人物尤其喜歡。夫君若是談到生意上的事,不妨提一提這個。"
程遠山驚訝地看著妻子:"你怎么連這個都知道?"
沈若蘭淺笑道:"我給那些太太們送繡品的時候,常聽她們談起這些?,F在的上海灘,洋貨確實很受追捧。"
程遠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突然發現,自己這個看似溫婉的妻子,似乎對商場上的事情知道得不少。
用過早飯,程遠山帶著那只錦盒,按照約定時間來到了一家名為"醉香樓"的茶館。這家茶館位于租界附近,常有商界人士在此談生意。
剛在二樓雅座坐定,王先生就已經到了。他今天穿著一身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茍,舉止間帶著幾分洋派作風。
"程兄弟,來得正好。"王先生笑著說,"沈總監還沒到,我先跟你交代幾句。這位沈總監是英商怡和洋行的要員,在上海灘很有威望。他為人雖然嚴肅,但最欣賞年輕人的才學和見識。"
程遠山認真地聽著,心里已經在盤算該如何表現。沒過多久,樓梯處傳來腳步聲,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走了上來。他穿著考究的西裝,但面容卻很有東方特色,正是沈總監。
"沈總監。"王先生連忙起身相迎,"這位就是我跟您提到的程遠山程先生,現在在清溪書院教書。"
程遠山恭敬地行禮:"晚生程遠山,見過沈總監。"
沈總監在主位上坐下,仔細打量著程遠山:"王先生說你懂洋文,還在研究西方的商業理論?"
"是的。"程遠山謙遜地說,"晚生認為,如今的上海正處在中西交匯的關鍵時期,了解西方的商業之道很有必要。"
沈總監露出感興趣的神色:"說說看,你都研究了些什么?"
程遠山早有準備:"最近我在研究英國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尤其對他關于勞動分工的理論很有感觸。我覺得這種理論用在絲綢貿易上特別合適。"
"哦?"沈總監的眼睛一亮,"詳細說說。"
"就拿絲綢來說。"程遠山不慌不忙地說,"從蠶農養蠶、繅絲工人制絲、織工織布,到繡娘刺繡、商人銷售,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如果能把這些環節都組織起來,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必定能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這番話確實說到了沈總監心壢。近來怡和洋行正想在絲綢貿易上有所突破,程遠山的想法恰好切中要害。
"程先生果然有見地。"沈總監贊許地說,"不知道你對現在上海的絲綢市場了解多少?"
程遠山心中一喜,連忙把從沈若蘭那里聽來的市場行情都說了出來。尤其提到了法國絲綢最近在上海很受歡迎這件事,更是引起了沈總監的強烈興趣。
"程先生,這些消息你是從哪里得來的?"沈總監追問道。
程遠山想了想,決定實話實說:"這些都是家母和內子告訴我的。她們經常跟一些太太們來往,知道不少市面上的行情。"
"原來如此。"沈總監點點頭,"女眷們的消息往往比我們更靈通啊。對了,我聽王先生說,令堂人脈很廣?"
程遠山一愣,隨即明白過來王先生是為了幫自己,故意這么說的。他連忙接話:"家母和內子都精通刺繡,經常給一些太太們做繡品,所以認識的人比較多。"
說著,他拿出那個錦盒:"這是內子特意繡的一方手帕,想請沈總監指點。"
沈總監打開錦盒,看到那精美的手帕,眼前一亮:"好繡工!這'福如東海'四個字,繡得有幾分王羲之的神韻。令夫人的繡技很不一般啊。"
程遠山心中暗喜,感激妻子的用心。沈總監把玩著手帕,若有所思:"程先生,我最近正在考慮一個計劃。怡和洋行雖然主營洋貨,但我們也想在絲綢貿易上分一杯羹。你剛才說的那些想法很有意思,不如這樣,你先寫個詳細的計劃書來看看?"
"這......"程遠山有些遲疑,"不知道總監想看哪些方面的內容?"
沈總監想了想:"就從你剛才說的產業鏈開始吧。包括原料采購、生產流程、銷售渠道等等,越詳細越好。特別是銷售這塊,如果能把洋貨和咱們的絲綢結合起來,應該很有市場。"
程遠山心中大喜:"好,我這就回去準備。不知道總監想什么時候看到計劃書?"
"不急。"沈總監笑道,"你好好寫,一周后再來找我。"說著,他掏出一張名片遞給程遠山。
散席之后,程遠山幾乎是飛奔著回到家中。
"若蘭!"他一進門就興奮地喊道,"多虧了你的手帕!沈總監很喜歡,還說要看我的計劃書!"
沈若蘭正在繡架前忙活,聞言放下手中的活計:"那就太好了。夫君準備怎么寫這個計劃書?"
程遠山坐下來,把今天的談話仔細說了一遍。沈若蘭認真聽著,時不時點點頭。
"夫君。"等程遠山說完,沈若蘭開口道,"我倒是有個建議。既然沈總監對絲綢市場感興趣,不如讓我幫你收集一些具體的信息。我明天正好要去給幾位太太送繡品,可以順便打聽打聽她們對洋綢和本地絲綢的看法。"
程遠山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好!若蘭,還是你想得周到。"
沈若蘭莞爾一笑:"夫君只管寫你的計劃書。這些市面上的消息,就交給我來打聽。"
看著妻子溫婉的笑容,程遠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忽然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有這樣一個既溫柔又聰慧的妻子。
然而他沒有注意到,當他轉身去書房準備計劃書的時候,沈若蘭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深意。她輕輕撫摸著手中的繡品,嘴角露出一抹若有似無的笑容。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程遠山廢寢忘食地寫著計劃書,而沈若蘭則在外面四處打探消息。每天晚上,夫妻倆都要坐在一起討論很久。沈若蘭會把自己打聽到的消息告訴程遠山,而程遠山則會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商量。
"夫君。"這天晚上,沈若蘭一邊沏茶一邊說道,"我今天從周太太那里聽說,法國人最近在蘇州開了個絲綢作坊,專門生產混合東西方風格的綢緞。這個消息對你的計劃書也許有用。"
程遠山提筆記下:"這確實很重要??磥硌笕艘部粗辛嗽蹅兊慕z綢市場。"
沈若蘭又說:"我還聽說,有些太太們覺得純洋式的圖案太過張揚,反而更喜歡中西結合的款式。夫君在寫到產品定位的時候,可以考慮這一點。"
程遠山連連點頭:"若蘭,你收集的這些消息太有用了。怪不得沈總監說,女眷們的消息比他們更靈通。"
沈若蘭抿嘴一笑:"這也是托了繡活的福。那些太太們一邊看繡品,一邊就會說起這些事。"
正說著,外面傳來敲門聲。程遠山開門一看,是個挑著擔子的小販,手里還拿著一封信。
"請問是程遠山程先生家嗎?"小販問道,"這是沈總監讓我送來的信。"
程遠山接過信,打開一看,臉上頓時露出驚喜的神色:"沈總監說,他已經跟洋行的上司談過了。只要我的計劃書寫得好,他們愿意投資五千大洋!"
"五千大洋!"沈若蘭也驚訝地睜大眼睛。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程遠山激動地在房間里來回踱步:"若蘭,這可是天大的機會?。∥乙欢ㄒ延媱潟鴮懞?!"
沈若蘭看著丈夫興奮的樣子,輕聲說道:"夫君,這確實是個好機會。不過,計劃書寫得再好,最后還是要看實際操作。你得想清楚,拿到這筆錢之后該怎么用。"
程遠山停下腳步,若有所思:"你說得對。就算有了錢,如果找不到好的貨源,找不到可靠的工人,這生意也是做不成的。"
"這些我倒是可以幫忙。"沈若蘭說,"我認識幾個繡娘,手藝都不錯。還有周太太介紹的那個蘇州織莊的老板,據說在業內很有信譽。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合作對象。"
程遠山看著妻子,忽然發現她比自己想象的要精明能干得多。這些年來,她不聲不響地積累了這么多人脈和資源,卻從未向自己炫耀過。
"若蘭。"程遠山鄭重地說,"等這筆生意做成了,我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沈若蘭溫柔地笑了:"我相信夫君一定能成功。不過,這計劃書可得好好寫。畢竟,這是我們的第一桶金。"
夜色漸深,繡房里的燈火依然明亮。程遠山伏案寫著計劃書,而沈若蘭則在一旁安靜地繡著她的繡品。屋外,上海的夜空下,無數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忙碌著。
更新時間:2024-12-27 08: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