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四年,九月。
紫禁城,奉天殿。
“土木堡一戰,我軍潰??!”
“英國公張輔戰死,泰寧侯陳瀅戰死,駙馬都尉井源戰死,尚書侍郎等五十二將皆戰死!”
“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皇上蒙塵!”
......
朱祁鈺與孫太后居于奉天殿上,聽完前方的戰報,陰沉著臉看向亂哄哄的群臣。
如今也先兵鋒現在直指京師,面對困境內閣竟然建議暫避鋒芒,更有甚者,直接說出了大逆不道之言。
“臣昨日夜觀天象,發現星辰異動,熒惑入南斗,大明或有災難,應及時遷都以正天時?!?/p>
“天象示警,此乃天意,不可違也?!焙擦衷涸囍v徐埕振振有詞說道。
而其它群臣竟大部分都贊成南遷,亂糟糟的討論聲,傳入朱祁鈺耳中,讓他十分不適。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似乎早已成為了空話......
“妖言惑眾!”
“天下大事都靠天象,那太祖高皇帝就不用起兵?!?/p>
“等天象示警,敵人自己完蛋就是了?!?/p>
“臣以為,主張南遷者可斬!”
憤怒的聲音響起,一襲藍色官袍的兵部侍郎于謙,從群臣中沖了出來。
“昔日宋朝南遷,北方一半國土,終其一朝再無收復?!?/p>
“史書記載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嘛?!?/p>
位于大殿上的朱祁鈺,此時雙手指節緊攥的發白,土木堡的起因與結果,他可是一清二楚。
作為第一軍官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原本正在執行任務,卻不知為何突然來到此處,但身為軍人的榮耀,讓他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時代產生了榮辱與共的念頭。
“南遷之事,不可!”朱祁鈺大步踏出,不容置疑的語氣壓過了奉天殿內的嘈雜之聲。
聲音傳出,大殿中為之一靜,群臣看向大聲反駁的郕王,都感覺有些驚異。
這位在抽什么風?
孫太后同樣詫異的看去,心中先是有些不喜,但又想到眼下困境,便開口說道:“南遷確實背棄祖宗,諸位可還有其它解圍之策?!?/p>
群臣紛紛低下頭顱,沒有一人再發聲言語。
朱祁鈺眼中閃過憤恨,身為后世之人,百年屈辱史在他腦海中歷歷在目,哪怕是大明,他也不愿看到華夏陸沉,致使千萬百姓陷于異族鐵蹄之下。
熟悉歷史的他,看向這些自私自利的朝臣,心中當然曉得諸多大臣早已在此次朝會之前,就將家眷細軟送往了應天。
“啟稟太后,兒臣請戰!”朱祁鈺堅定的話語落地有聲。
此時,孫太后感覺自己面前的,已不是往日那個唯唯諾諾的王爺,反倒有了幾分先帝宣宗的血氣豪情。
“郕王,不可魯莽,皇上還在也先手中!”
孫太后說到底還是一位婦人,嘴上不在意,心中還是牽掛著自己的兒子。
朱祁鈺沒有繼續反駁,他知道,同他想法一致的人還未開口。
“太后,臣有奏!”
“也先此刻尚未跨過宣府與大同?!?/p>
“可調山東、河南與直隸的軍隊前來,抓緊操練新軍,重建三大營,以此來拱衛京師?!?/p>
“同時給死去的大臣家屬進行撫恤,以安朝臣之心?!?/p>
話音剛落,反對之聲便此起彼伏的響起。
“太后,不可??!”
“不要聽于謙這狂徒之言!”
......
孫太后看著群情激憤的朝臣,轉頭將目光看向以陳循為首的內閣成員,只見二人皆是輕輕搖頭,心中不免一沉。
“今日朝議就此為止,諸位可以退去了?!?/p>
懿旨一出,原本就心思在外的群臣,皆是魚貫而出,走在最后的陳循,則是叫住了于謙,帶著他一同趕往武英殿。
不多時,在經過侍衛搜查與內監稟報后,方才進入到殿內。
先行一步的孫太后與朱祁鈺早已在殿中等候,而僅存的其它幾位朝廷重臣在太監帶領下也紛紛先后來到。
“人到齊了,都說說吧?!?/p>
“于謙,你既然主戰,我且問,此戰有幾成把握。”
于謙聞言向前一步,面色堅毅說道:“臣沒有幾成之說,但兵部的眼里沒有和字,只有一戰?!?/p>
“不管勝算幾何,都要想辦法,直到打贏為止!”
孫太后聽完,冰冷的目光死死盯著于謙,一字一句的說道:“于謙,事關國本,你就是這樣妄斷大事的?!?/p>
朱祁鈺見氣氛不對,趕忙上前說道:“啟稟太后,于謙所言雖有些狂妄,但說的也是實情?!?/p>
“就算三省援軍到達,但因其皆為新軍,未經戰火考驗,戰力如何皆是未知?!?/p>
“若是想以此迎敵,則必須抱著以身殉國的念頭,否則軍心不振,此戰憂矣?!?/p>
聽完朱祁鈺的解釋,孫太后的臉色算是緩和一些,而后開口。
“是戰是和,諸位此次定要商議出個結果?!?/p>
“若言和,且早日準備金銀,將皇上贖回,避免再發生什么不可預料的事情?!?/p>
朱祁鈺皺眉,孫太后竟然還在心存僥幸,正欲開口,卻不想一旁傳出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
“不可,此乃奇恥大辱!”吏部尚書王直,直接駁回孫太后的想法。
“要戰就戰,大明寧愿站著死去,也不可跪下俯首?!庇谥t也是出聲附和道。
“瓦剌也先這次傾巢而出,沒有一點和的可能?!?/p>
陳循等諸臣也是共同出聲,一改先前搖擺不定的態度,轉而支持主戰。
孫太后見狀,臉上有些慍怒,但也明白事不可違,深吸一口氣方才點頭說道:“那就是戰,可以?!?/p>
“但你們必須要拿出一個確實可行的辦法,并且要保證皇上的絕對安全!”
朱祁鈺將目光投向于謙,他知道,京師保衛戰只能靠于謙。
“兒臣有奏,請太后賜于謙兵部尚書,統領此次戰役一切事務?!?/p>
孫太后轉頭看去,感覺眼前的這位監國王爺,似是有了不一樣的心思。
為何他對于此事這般積極,難道以前的軟弱都是裝的,此刻見時機到來終于忍不住了。
思慮再三,開口道:“命郕王監國,處理朝中政事,冊立皇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以正國本,安百官之心?!?/p>
“于謙進兵部尚書,統領此戰一應事務?!?/p>
“其余諸位,還望盡心盡力,共渡此次難關?!?/p>
朱祁鈺眉毛一挑,他清楚記得封賞并不在此時,看來主動求戰的行為,已經讓孫太后有了芥蒂。
不過無所謂,叫門天子這個稱謂,馬上就要被大明戰神親手拿起。
大明一朝的脊梁與臉面也將在此刻,讓人狠狠踩在腳下,被后來之人,唾罵萬世.....
更新時間:2024-11-19 1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