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禳燈舉七星,天命難定下

勝天半子 星海 119959 字 2024-10-23 15:21:0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公元234年,這是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這一年的春天,諸葛亮用出了他此生最后一次火計:

——“火燒上方谷”。

這一把火,幾乎擊敗了司馬懿;

幾乎讓蜀漢看到了克復中原的希望。

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只少算了一場雨。

上方谷口,諸葛亮望著那傾盆大雨,閉目無言,就好像他一切的努力,都化作了他手中,那遲遲不肯落下的羽扇。

與天對弈,他只輸半子——

自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而在這一戰過后,蜀漢的戰線推至五丈原,距離長安、距離那克復中原的愿景,僅有兩百多里。

渭水北岸,夜氣彌漫,秋風蕭瑟,渭水潺潺。

六出祁山,心血耗盡,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自知不久,但為了蜀漢大業,他在五丈原中軍大營施用鬼神莫測的祈壽之法,設七星續命燈,若七日主燈不滅,他的壽命便可增一紀。

哪曾想,魏延誤以為敵軍劫寨,匆匆奔至帳中報信,碰翻了七星主燈,使其熄滅。

諸葛亮,這位蜀漢丞相的壽命,也即將走到終點。

紅日西垂,殘燈暗影,在秋風中瑟瑟搖曳。

姜維、楊儀、魏延、馬岱、王平、廖化等人都圍在帳中,面上帶淚。

彌留之際的諸葛亮努力的撐起身子,傷感的望著紅日一點點下沉,蒼茫大地,陷入夜色。

他哀痛光陰的流逝,哀痛自己身子的羸弱,哀痛他再不能…

“丞相保重啊——”

“丞相保重啊——”

在諸如這樣的一道道聲音中,諸葛亮吟出了注定屬于他的最悲情的那句,“亮再不能臨陣討賊,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是啊,他借了一場風,卻還了一場雨——

是啊,他一生用火,卻終究雨負——

那上方谷的蕭瑟秋風,還是吹散了他的北伐壯志;

那五丈原的細雨綿綿,終是將蜀漢的復興之夢悄然浸濕…

留給他的,只剩下最后去交代后事的時間。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別無調度,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秋風蕭瑟,諸葛亮閉上了那飽經滄桑、裹挾著遺憾,卻又虛弱到極致的眼睛。

如血的夕陽映照著他最后的余光,那輪紅日,終于漸漸地沉入五丈原下。

七星燈依舊黯默無光,倒是蜀軍軍營中那“克復中原”的旗幟,依然挺立。

“丞相——”

“丞相——”

放聲大哭,仿佛所有人都想用這樣的聲音,將那七星續命燈再度點亮,將他們所有人想著、念著、盼著的丞相給從鬼門關喚回來。

但結局似乎是注定的。

諸葛亮,他注定要帶著這份厚重的遺憾離去,沒有半分轉圜的余地。

而就在他的靈魂將要抽離肉身之際…

他仿佛看到了他自己,審望著自己的一生,往昔的一切回光返照,變如同白駒過隙般閃過。

渭水畔,秋風惹塵暇,南岸孤影,北望無話!

筆揮斷,墨不染魏家,蜀道多難,何能計天下?

他這一生,是以凡人之軀對抗神明,便是如此,他已是做到極致。

唯獨遺憾…

遺憾隆中的規劃,那荊益兩路兵發魏家的戰略終未實現——

唯獨遺憾,那渡江夜,白衣亮爪牙,所有的謀劃統統都化為風吹黃沙——

唯獨遺憾,遺憾那夷陵烈烈灼夏,那蜀漢山河須臾間崩塌,遺憾他十幾年勞苦,旦夕間成水月境花。

唯獨遺憾,遺憾他諸葛孔明英年華發,遺憾那上方谷口烈焰,深深的傷了誰的心?在誰的心頭結扎!

哪怕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那七星燈滅…落下帷幕…

可諸葛亮的執念依舊殘存。

為何?為何老天就要偏薄漢家?

為何,為何那上方谷口的傾河白雨就不能在那夷陵落下?

或許…這便是天命!

將星隕落,天命難違,如此,便是他臥龍諸葛,又當如何掙扎?

罷、罷、罷!

一切就這樣結束了吧!

在遺憾中放棄掙扎,讓這一切都隨風飄散,都結束了吧!

諸葛亮只能被動的接受這份悲壯且無奈的宿命,接受了這份無法轉圜的不甘與遺憾;

他終是要赴那碧路黃泉。

伴隨著這些遺憾的念想,他的靈魂已徹底從肉身抽離。

可就在這時,那本已寂黯無光的“七星續命燈”突然有火光迸現,閃爍了一下。

只是一下——

大營內的姜維、楊儀、馬岱、王平等人都在撕心裂肺的痛哭,誰又會察覺到這七星燈剎那間的迸現?

結束了!

一切都結束了!

等等…一切都結束了么?

三元養育,九氣布化——

五星為五臟,北斗七星開其七竅——

七星之氣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尺——

道經《云笈七箋》中有言:人頭頂的七星便是對應人的七魄。

因為七星燈已滅,諸葛亮的七魄已是從身體中抽離出來。

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那抽離出的三魂七魄,卻是懸浮于黯滅的七星燈上,不散不滅…就這么俯瞰著這片天地。

于是,他看到了劉禪靠著《出師表》的七百三十八個字守了蜀漢二十九年!

他看到劉禪開城投降之前,跪在諸葛亮的靈牌前哭著哀嘆:“相父,阿斗很聽話,可…可相父在《出師表》中寫下的人都用完了呀!”

他看到了姜維繼承他的遺志,九伐中原,那一句“就此收兵,武侯遺志,豈不成泡影”震天動地、擲地有聲。

可最終…最終這位天水麒麟兒卻在吟出“我計不成乃天命也”后揮劍自刎,以命薦忠義!

淚宛若斷了線的珠鏈般…自諸葛亮的眼角落下。

他用那虛無的手臂去摸向劉禪、試圖去拉姜維一把,但最終,他什么也做不了。

他只能深重的吟著。

“你們都盡力了——”

他又看到了宿敵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看到了三家歸晉,天下一統;

看到了衣冠南渡的五胡亂華;

看到了武悼天王冉閔匡扶漢家基業卻身死國滅,看到了‘兩腳羊’、‘饒把火’、‘不羨羊’、‘和骨爛’這般痛徹心扉的稱呼;

這一刻,他諸葛亮不禁慟呼,“司馬仲達,你即便是贏了,卻是千古之罪人哪!”

接下來,他看到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

看到了成就萬世之功卻背負千古罵名的大隋;

看到了‘萬國衣冠拜冕旒’卻在安史之亂后迅速跌落的巨唐;

看到了孤守西域五十年滿城盡白發的大唐安西軍;

看到了終大宋一朝都未能收復的幽云十六州;

看到了怒發沖冠憑欄處,卻在風波亭被風雪掩埋…精忠報國的岳武穆;

看到了崖山十萬軍民的慷慨赴死;

看到了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卻死于回師途中的永樂大帝;

看到了土木堡之戰中逝去的二十萬明軍冤魂;

看到了拯救了大明卻唯獨救不了自己的于少保;

那歷史的車轍就這么在他的眼前劃過,每一頁都無比浩瀚、雄偉。

每一頁都帶著遺憾——

這些遺憾,使得諸葛亮的內心從洶涌的悸動到前所未有的平和。

他記下了眼前看到的一切,他不禁感嘆:“原來,原來歷史的遺憾如此之多?我的那份遺憾又算得了什么?”

也不知道是因為內心歸于靜謐與平和,還是他眼前這些歷史的畫面已走到終點。

諸葛亮感覺他整個輕飄飄的,他的靈魂體不斷的漂浮…漂浮…

就好像有某個神秘的地方正在將他洶涌的吸入。

也就是在這時,原本黯滅的七星燈,開始忽明忽暗。

一抹火焰沖天而起,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熾熱與生命力,瞬間照亮了四周的一切,也將那七星燈的主燈徹底點燃。

整個空間仿佛剎那間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除了主燈外,地上分布的其余七盞也依次驟然明亮,一盞接一盞,還有外部的四十九盞小燈,它們便猶如夜空中逐漸顯現的星穹,璀璨奪目,交相輝映。

沒錯…

那被魏延打翻在地的七星燈,它再度亮了,徹徹底底的明亮。

那是迸發著無窮生命力的明亮——

這一刻,歷史與現實仿佛交織在一起,仿佛它們…正在共同見證一場光陰流轉、時光倒流的壯麗盛景。

漢,熹平五年,徐州瑯琊國,陽都縣。

夜半時分,諸葛府的祠堂前,瑯琊諸葛一族的族長諸葛珪正雙手合十,喃喃自語:“列祖列宗保佑,保佑夫人母子平安哪——”

說起來,身居泰山郡梁父尉的諸葛珪,六年來已是喜得兩女一子,長女諸葛婉,二女諸葛妍,長子則是諸葛瑾。

對于他而言,哪怕已是經歷過不少次夫人的臨產,可每一次新生兒的誕生…依舊讓他緊張不已,神情嚴肅。

而就在他話音落下之際。

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夜空,已是有穩婆激動的跑出報喜,“恭喜諸葛族長,是個男娃,母子平安——”

此言一出,整個諸葛家院外一片歡騰,諸葛珪喜極而泣,幾乎虛脫的跌倒在地。

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聽得是男娃,一邊扶起兄長,一邊賀道:“兄長,是個麟兒,那按照族譜排序‘瑾’之后的便是‘亮’了,亮,有光明、智慧之寓…諸葛亮,好名字啊?!?/p>

諸葛珪一聽,因為激動而尤自顫動的雙腿連忙莊重的跪倒,對著列祖列宗的牌位直叩首。

“列祖列宗在上,今日諸葛家又得一麟兒,取名‘亮’,還望列祖列宗保佑亮兒,護得亮兒一生周全、榮光?!?/p>

再三拜過祖輩的牌位,諸葛珪已是急如星火,要不是有穩婆攔著,早就要闖入產房,去看看新得的兒子。

已有仆人在府間四處喊話:“熹平五年,七月末,諸葛府喜得麟兒,取名為亮…”

(Ps:相較歷史上的諸葛亮,這里的諸葛亮提前五年誕生,此間原因,后文詳細闡述七星法陣時會表述。)

倒是這時…

新生兒的哭聲突然停住了,這可嚇了所有人一跳。

“怎么回事兒?怎么回事兒?”

眾人的心猛然提起。

倒是產房內的穩婆看著那雙目炯炯的諸葛亮,寬慰眾人,“無事,無事,倒是這娃娃對這里絲毫不認生,這么一會兒便適應了!”

又,何止是適應呢?

當尚為襁褓嬰兒的諸葛亮睜開眼睛。

當他聽到門外大聲呼喊的‘熹平五年,七月末,諸葛府得麟兒,取名為亮’這樣的話語時,他短暫的驚愕了片刻,緊接著便陷入了更大的驚愕與疑惑之中。

——『我?不是已經死在五丈原了么?』

——『怎會是熹平五年的七月末?』

——『我這是重活了一朝么?我怎還能記得那往昔的總總?』

就在諸葛亮心中自問之際。

恍然間,他瞥到了那床頭的一盞燭燈。

是七星燈的主燈…

那本該黯沒的燭火如今格外的明亮,煥發著生命的跡象,將這個屋宇照耀的一片光明。

他不禁心頭再問。

——『這是?』

——『那七星燈的主燈不是滅了么?如今是再度燃起?還是從未熄滅過?』

他不解,他疑惑…

但他隱隱覺得,這與他在五丈原布下的那七星續命燈的法陣有關。

可這七星燈的主燈豈會翻而復現,熄而復明?

這又是因為什么?

究是智慧的化身,如諸葛孔明,此時此刻卻也猜不透、想不通。

是因為什么呢?

他又哪里會知道,七星燈主燈復明,卻是因為…

因為這一千八百多年來,百萬、千萬、萬萬人的愿景,所有人還是希望丞相能贏——

因為那一句沉重的“恭送丞相”貫穿了千古,跨越了階級、時代,匯聚成了無窮的力量,點醒、指引、照亮了無數人——

這點燃七星燈的豁免,是后世億萬的執念匯聚而成!

沒有人不渴望丞相再來一次——

正是這份包括屏幕前的你、我在內的所有人的愿望與期盼,點亮了這盞跨越時空的、那本已黯滅的七星燈,讓它的火光再度綻放!

讓這一切重來——

當然…

對于如今尚是襁褓嬰兒的諸葛亮而言,他不知道這些,他也不會太過拘泥于這些。

因為,從睜開眼的那一刻起,他的心頭就被另一份更深重的責任填滿。

『——何必去糾結這些呢?』

『——既重來一次;』

『——那就不該再有遺憾了?!?/p>

『——這一世,便是與天對弈,我,諸葛亮,該能勝天半子吧!』

更新時間:2024-10-23 15:21:04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