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武學武科

大明怪才 星海 232700 字 2024-09-14 07:04:5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想來先生所言武將一事便是想說,

如今于少保所施行的練兵之法雖能讓我大明擁有足夠的兵卒,卻無法培養出領兵打仗的將領。

”朱祁鈺開口說道。許沐之點點頭,“陛下英明。”對于許沐之的恭維,

朱祁鈺只是笑了笑,隨即頗有興致地問道:“那么先生可有良策?”許沐之想了想,

道:“不敢言有良策,不過確實有些想法?!薄芭?,且說來聽聽。”朱祁鈺一臉好奇。

“在草民看來,想要成為一名好的將領,當具兩點,為人勇武,身懷謀略。

”“而此二點則可以通過武科的方式遴選出相應人才?!甭犞S沐之的話,

朱祁鈺似是想到什么,開口道:“先生說的此法倒與朝廷之前所設立的武學頗為相似。

”聞言,許沐之微微一愣,隨即從前身的記憶中他還真找到了一些相關記載。

原來在建文的時候,明朝便開始設立了武學,不過后來被朱棣廢除,直到來到正統年間,

朱祁鎮又開設了武學。雖然當時任沒能定下武舉制,但是已有了培養武將人才的思想。

不過這還不是讓許沐之最驚訝的,最讓許沐之驚訝的是,

武學似乎是在景泰三年被廢除的。之前他都沒注意,若不是被朱祁鈺這一語提醒,

他都不知道前身還有著這么一段記憶。不過要是這樣,

這情況似乎比他預想的就要復雜多了。心念及此,許沐之忽覺得有股冷意從后脊掠過。

一時間,許沐之開始有些猶豫起來,他該不該繼續說下去。

許沐之的大腦在這一刻快速運轉,呼吸間便已是有了決斷。講!繼續講!

不管怎么,他已是將話說到這里了,這個時候突然不說反而讓人心生懷疑,

倒顯得他遮遮掩掩。更何況,在他看來,不管是建文時期設立的武學,

還是正統時期設立的武學跟他心中培養武將的想法還是有很大不同。想明白后,

許沐之神情再度恢復自然?!氨菹掠⒚鳎?/p>

草民之法正是基于正統年間設立的武學中獲取的靈感,不過卻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許沐之臉不紅心不跳,平靜地說著,似仿佛剛才那一剎的愣神只是他人的錯覺。

“有何不同?”朱祁鈺問道?!皳妓俺⑺O立的武學,

是讀歷代臣鑒書、學習四書五經、講明武經孫吳等法,

如有弓馬慣熟、兵法精通、文武雙全的人便可量加升賞錄名聽用?!薄叭欢诓菝窨磥恚?/p>

此法略顯浮于表面?!薄耙允窞殍b,歷朝歷代,往往開國之初名將輩出,

而細細分析下可知,能為名將的人,除了有著不凡的軍事天賦外,最為重要的還是上過戰場,

只有在刀與血中磨練后方才成為一代名將?!薄耙晕页癁槔?,

無論是太祖時期的武寧王(徐達)、武順王(鄧愈)、昭靖王(沐英)等名將,

還是太宗時期的忠武王(張玉)、武烈王(朱能)等名將,皆是久經沙場之輩。

”“自太宗后,隨著戰事減少,如武寧王等統帥之將也越來越少。

”“因此在草民看來,檢驗一人是否能為將,重點并不在于其是否能熟讀四書五經,

是否精通孫吳兵法,而是在于其是否心懷‘忠君愛國’四字,是否能在戰場攻堅克敵。

”“所以草民認為,朝廷是否任用一人為將,

任用標準當劃分為理論考察和實戰檢驗兩個部分。

”“理論考察便是對其孫吳兵法的掌握、忠君愛國思想的考核,

不過此部分當只占任用標準的兩到四成,

剩下的六至八成則是需要被考核者在實戰中的表現來決定。”說到這里,

許沐之稍微停頓了一下,休息之余順便看看朱祁鈺的反應。見朱祁鈺面露思索,

對于他剛才的話并沒有露出異色,這才放下心。想了想,

許沐之又道:“以大明的實際情況來看,從軍者多是目不識丁,

而若是按照之前朝廷設立的武學方式來培養將才,

且不說此法很難從軍中培養乃至發現能成為優秀將領的人選,從而錯過。

”“一旦以此確定武科,除去武勛子弟能以武學的要求獲得優秀的表現外,

便是那些科舉久久不能入仕的文人。”“畢竟這些人自幼習文斷字,

而按照之前武學的要求,武科考核對于四書五經考核的難度當比不得科舉,

或許對于其他人亦是有不小難度,但這對于科舉失敗的文人而言,無疑十分輕松。

”“至于兵法謀略,通過死記硬背,再加腦子靈活些,想要通過考核亦不是難事。

”“可是這樣的人才是我大明需要的人才嗎?要知道已有趙括紙上談兵這一前車之鑒。

”“到時候,武官體系反而會變得魚龍混雜,同時還會變得臃腫不堪,

最終反而成為朝廷的負擔,更會導致我們軍隊戰力虛浮。”許沐之此言倒不是夸大其詞,

經過剛才的一激靈,反倒是讓許沐之想起了一些關于明清時期的武科史料記載。

歷史上在明憲宗時期,朱見深便是確定了武舉制度,此舉也確實起到了一些效用,

諸如俞大猷、戚繼光、沈有榮等將領都有過武舉出身的經歷。但是其弊端亦是非常明顯,

由于其考核四書五經以及兵法謀略都是通過策問的形式,很難選出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將領。

加之這種考核方式顯然更有益于文人,畢竟對于參加科舉的文人而言,

武科的考核難度不要太簡單,不過往往愿意來參加的武科的文人往往都是科舉的失敗者,

而參加武舉也并非想著帶兵打仗,更多是為了謀取官職。這也就導致,

大明后期的武官不但多,而且不少尸位素餐者,進而也加劇了文官對軍隊的滲透,

反而使得一些真正能帶兵打仗的人受到文官的完全壓制得不到重用。當然了,

許沐之說出這番分析,也是為了‘政治正確’,畢竟眼前這主前幾年才廢了武學。

先不管朱祁鈺當時是因為易儲從而跟文官達成的一種政治交換,

還是說他也看出了當時武學的弊端,進而才廢除了武學,

但眼下他說出武學的弊端卻是在表達他并非在質疑朱祁鈺廢除武學之舉。

雖說他已做好了狠狠干的心理準備,但并不意味著他要無腦地莽。想要干,

不得要活著才能干。想到這里,許沐之在心里暗嘆了一聲。

“政治這個東西果真麻煩!”

更新時間:2024-09-14 07:04:57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