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搜集全軍上等戰馬,光是從岳峰那里,就挑走三匹。
但對岳峰來說,就算用十匹所謂的上等戰馬來換烏騅,他也不換。
當他將烏騅帶回自己營中馬廄時,整個營中一百五十余匹戰馬,竟是都不由惶恐嘶鳴。
似乎在畏懼烏騅的到來。
而烏騅雄赳赳氣昂昂的看著馬廄里的戰馬,高傲的抬起頭顱,像極了歸來的王者。
負責喂養戰馬的師傅見到烏騅,一直在贊不絕口,他從未見過像是這樣的寶馬,堪稱‘神駒’。
余下幾日,岳峰除了訓練騎兵,就是在找常遇春學習武藝,因去的次數多了,與藍玉等人也愈發熟絡起來。
閑暇時刻,岳峰就去找劉伯溫繼續討教兵陣變化之道,受益匪淺,日子過得倒是頗為充實。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整座應天府都似乎沉寂了下來,靜的有些可怕,似乎徹底與外界斷了聯系。
將士們每日不停忙碌的訓練,謀臣們不停地走訪應天各個角落,似乎在動員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力量。
好似所有人都有一種預感,此刻應天府境內的沉寂,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兆。
......
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
這時,身處采石磯五通廟的陳友諒,正等著一個消息的傳來。
為了這個消息,他一夜未眠。
忽見一勇士急匆匆走來,陳友諒當即神情一振,迎上前去,迫不及待的詢問道:“如何?”
勇士抱拳道:“幸不辱命!”
此話一出,站在陳友諒身后的諸多謀臣與武將,下意識議論起來,
“徐壽輝...真的死了?”
“他這一死,其部所有舊兵,都將歸主公所有!”
“...”
而這時的陳友諒,內心很激動、很高興,但他不能表露出來。
壓在他心口的大山,終于徹底倒了。
徐壽輝,死了!
陳友諒先是將徐壽輝騙來太平府一帶,而后,他派遣數名勇士,殺了徐壽輝!
這位曾擁兵百余萬,縱橫大江南北,馳騁沙場,威震大半個神州的梟雄,終于死了!
下一刻,由張定邊等將領牽頭,齊齊跪地叩首道:“請漢王,即皇帝位!”
隨后,站在五通廟里的所有人,都開始陸續下跪,聲音此起彼伏,
“請漢王即皇帝位!”
“請漢王...”
“...”
陳友諒緩緩轉身,故作面色痛苦的看向追隨自己的群臣,他心里知道,眼前這些人在想什么。
他即皇帝位,這些人,都將成為開國功臣。
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今日,他又何嘗不想在五通廟里登基稱帝?
只是,一些簡單的流程,要給世人看得表面功夫,仍需要做一做。
“如今天下未定,四海不寧,異族未逐,孤...有何顏面...稱帝?”
陳友諒痛心疾首的說著。
曾在徐壽輝麾下擔任太師,如今身為陳友諒重要謀臣的鄒普勝緩緩道:
“正因四海不寧,天下未定,是以,正需明主匡扶社稷,復我漢家河山,若主公不即皇帝位,則神州無主,何談霸業?”
陳友諒搖頭婉拒,“不可!不可!我才薄智淺,不足以為帝!”
他的結義兄弟張必先開口道:
“漢王此言差矣!”
“自古以來,賢能者居其位,當今天下,英雄人物,莫屬漢王!”
話音剛落。
無數人再次歡呼請陳友諒登基。
陳友諒再拒。
大將張定邊苦口婆心道:“若漢王不即皇帝位,將置天下蒼生于何地!我漢家兒郎,飽受異族屠戮欺凌,正需明主挺身而出,救蒼生于水火,挽社稷于倒懸!”
聽到這里,陳友諒深深嘆了口氣,
“諸君...置我于何地?”
“罷了!為天下蒼生,為復我漢家河山,我陳友諒,又豈懼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一日,陳友諒稱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
當日,陳友諒草草登基之后,便大封群臣。
任命張必先為丞相、鄒普勝為太師、張定邊為元帥。
同時,陳友諒也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認為北元已是殘喘,當前要務,是要擊敗占據江南的朱元璋、張士誠。
無獨有偶,在陳友諒與朱元璋眼里看來,能與自己爭奪天下的人,只有彼此。
張士誠...偏安一隅,已不足為慮。
“只要奪下應天,剿滅朱元璋,使江南富饒之鄉盡歸朕手,則天下間,再無人是朕的對手!”
這一刻,陳友諒膨脹到了極點,不再掩飾自身野心。
他與朱元璋想的一樣,那就是‘天下’!
“朕有喜訊,告知諸臣?!?/p>
“紅賊軍中將領康茂才,已答應為朕眼線!要為我等打開通往應天的城門!此役,紅賊必敗無疑!”
“傳旨,自今日起,整軍備戰,七日后,兵進應天!”
.....
陳友諒稱帝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同時,擅長搜集情報的他,也得知漢軍的作戰計劃。
首先,朱元璋命楊憲將陳友諒殺害徐壽輝的事實散播出去,盡可能的讓全天下人都知曉。
其次,他對外宣稱,陳友諒殺舊主登帝位,是僭越、不臣,人人得而誅之。
緊接著,他就開始部署自己的作戰規劃。
命趙德勝領兵五千,于南城埋伏陳友諒;
命楊靖領兵一千,于江東橋一帶故作伏兵勢大;
命常遇春領兵一萬,埋伏在石灰山、覆舟山一帶;
命徐達率軍兩萬,于龍灣正面阻擊漢軍,務必死死拖住漢軍。
而他與馮勝,則親自率領近八萬主力,埋伏在獅子山一帶。
就此,向漢軍設下的十面埋伏,已經形成。
議事大堂內,朱元璋站在沙盤前,一拳揮在龍灣的空地上,
“此地,漢軍之墓!”
無論他還是陳友諒,都將家底給拿出來了。
對于他們二人來說,誰都輸不起這一仗。
輸了,再無侵吞天下的可能。
雙方軍勢對比如下:
漢軍一方,二十余萬帶甲之士,四十萬民夫,號六十萬大軍;
明軍一方,十余萬帶甲之士,民夫不計,號三十萬雄獅坐鎮應天。
乍一看,是漢軍占據絕對優勢。
但朱元璋畢竟是守城的一方,又早早設伏,幾十萬民夫看似很唬人,實則,能穿戴布甲的人都少之又少。
在正規軍眼里,也就是一批流寇,不堪一擊。
陳友諒豈能不知這一點兒?
但他已經等不及了,也不想再等了。
他要一統天下,他要殺了朱元璋,讓這個可惡令人厭煩的家伙,永遠的從這個世上消失。
他要學曹操,打一場赤壁之戰。
昔日曹操沒贏,不見得,他就贏不了。
如果陳友諒沒有侵吞天下的志向,不是一位梟雄,憑借他現在擁有的實力,自立一方綽綽有余。
但他是梟雄,有孤注一擲的膽氣,認為大勢在他。
這紛亂已久的世道,必須由他來了結。
在此之前,他必須要讓朱元璋盡早的消失!
不然,他睡不著!
更新時間:2024-08-30 1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