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怎么把馬蹄鐵送到李世民的面前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李恪穿越到唐朝有一個多星期了,但根本就沒有見到過李世民,這也說明了自己這個兒子在李世民心中真沒多少分量……
李恪若是冷不丁的拿著馬蹄鐵到李世民面前獻寶,討要功勞的話,就顯得太刻意和突兀了,這不是他想要的。
必須想一個萬全的辦法,不經意間把馬蹄鐵遞上去才行。
……
半個時辰之后,在李恪的指導下大唐第一副馬蹄鐵誕生了。
“不錯,記好馬蹄鐵是怎么打造的,說不定靠這個你還能撈個一官半職呢?!崩钽M意的看著手里的馬蹄鐵,對精壯的鐵匠贊賞了兩句。
他這也不是空話,一旦李世民和朝廷意識到了馬蹄鐵能給軍隊帶來什么改變的話,這個懂得如何打造除了馬蹄鐵的鐵匠一定會得到提拔。
有了馬蹄鐵,接下來就是需要找一匹馬給他穿鞋子了,但這一點李恪依舊還是要去找楊妃。
別看他貴為三皇子,又是皇帝親封的漢王,但是李恪名下財產中可沒有馬匹……
由于他才九歲,哪怕騎馬是君子六藝中的一個,李恪也沒有機會學習。
好在自己的母親楊妃有自己的一匹溫順的母馬,而且用楊妃的馬安裝馬蹄鐵的話也更容易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李世民很好色,這一點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是有記載,一個長孫皇后再怎么也滿足不了李世民。
而楊妃年輕貌美,還是李世民的妃子,總有一天李世民會來找楊妃的,到時順理成章的發現楊妃的馬匹被掌上了馬蹄鐵,楊妃在順勢推出李恪。
完美的劇本。
既規避了尷尬,還讓李恪完全躲在了事件背后,最后才站出來領取功勞。
但往往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的,拿著馬蹄鐵回到小院的一瞬間,李恪就看到一個一臉威嚴的中年男人坐在屋子里,旁邊楊妃正在一臉笑意的給這個中年人端茶遞水。
整個大唐只有一個男人能讓楊妃做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大唐的皇帝陛下——李世民。
“三哥,三哥你回來了啊?!币粋€奶聲奶氣的小丫頭片子撲到了李恪的身邊,一口一個三哥的叫著。
根據李恪繼承來的記憶,這個萌萌噠的小丫頭就是大唐的長公主李麗質,而且和李恪的關系還不錯。
李麗質繼承了長孫皇后美貌的同時連帶著把長孫皇后的氣疾也一并給繼承下來了,從小就不能活動的太劇烈,不然氣疾發作的話是很要命的。
歷史上的長樂公主李麗質年紀輕輕的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就駕鶴西歸,享年二十三。
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女兒晉陽公主李明達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在十二歲的時候掛了……
正是因為氣疾的原因李麗質并不能經常出門玩耍,當初還在秦王府的時候,李恪就經常去找李麗質玩耍幫她解悶,所以在李世民所有的子女中李麗質最喜歡李恪這個三哥。
當然除了李麗質之外,還有李承乾和李泰也在這里,而且用一種很怪異的眼神看著李恪。
李愔不知道跑哪去了,不過這也好,他雖然被李恪教訓了幾頓,有所收斂,但是頑劣的性子還需要調教。
“恪兒快來,你父皇來了,快來見過你父皇?!笨吹嚼钽』貋砹?,楊妃高興的招呼李恪。
李恪雖然內心萬般不情愿,但還是不得不走上來對著老太爺一樣的李世民行禮。
幸虧大唐不流行跪拜的禮儀,不然的話李恪說不定當場就造反了……
“今天專程來找你,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麗質和承乾他們說多日不見你,有些想念罷了?!崩钍烂裆裆绯?,看不出喜怒。
作為一個皇帝,他當然不會承認是因為吃到了李恪的飯菜之后,甚是想念,才會帶著三個小屁孩當擋箭牌,其實就是想來蹭飯的。
中午吃了一頓特別的飯菜之后,李世民覺得還不過癮,讓李炳再去御膳房弄點來。
御膳房自然不敢隱瞞,告知了事情的原委,李世民這才知道自己是截胡了三皇子的食盒,所以才拿孩子當幌子,跑到李恪這里。
“三哥,你能做出很好吃的食物對不對?”李麗質撲閃著大眼睛充滿期待的看著李恪。
李恪這才明白今天的午飯為什么來的那么遲了……感情是遇到土匪,中途截胡了啊,而且這個土匪現在還殺到自己這里來了。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李世民說著話,看到李恪手里拿的幾個鐵條,有些好奇的問道。
李恪心里一喜,看來不用那么麻煩了,眼下不就是一個好機會嗎?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天就能拿到出宮開府的資格了,真是瞌睡了,天上掉下來一個枕頭啊。
“這是鞋子?!崩钽⑹稚系鸟R蹄鐵攤開展示。
“鞋子?三哥莫不是在框我?這也能叫鞋子?你穿一個我看看?”小胖子李泰撇了撇嘴極為不屑的問道。
李泰可是一個著名人物了,歷史上和太子李承乾為了皇位斗的你死我活。
甚至還曾當著李世民的面說出過殺子傳弟這樣的混賬話,可見這貨雖然是皇子但是情商那是低的嚇人,不然也不會出言就得罪李恪了。
不過李泰之所以這樣囂張,主要還是李世民的鍋。
李世民那么多兒子中只有李泰是被明確的記載過是一個胖子,甚至胖到走路都要大喘氣的程度。
李世民甚至心疼他,賦予他在宮中乘坐步輾的權力,即便年級到了,也沒有被趕往封地。
這一切的寵愛都造成了李泰的錯覺,讓他覺得憑借李世民的寵愛,他是有機會得到皇位的。
所以,很多歷史學家都說過,李世民當皇帝絕對是合格的,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又失敗的,他的所有兒子中除了李恪,就沒一個有真本事的,就算是后來繼承了皇位的高宗皇帝李治也只是一個勉強守成的家伙。
至于李治的功勞,什么永徽之治啊,滅高句麗啊,西突厥什么的,那全是在貞觀年間就定下的計劃,并且是李世民親自打下的基礎,李治只不過是幸運的摘到果子了而已……
更新時間:2024-08-29 0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