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所謂帝王

日月永在 星海 1823529 字 2024-08-23 06:50:3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朱允炆剛穿越而來的時候,就好似一個外鄉人到了大城市,跟整個大環境格格不入,

無論做什么,都謹小慎微的跟身邊的一切保持著安全距離。

所以朱允炆連自己的淺邸都不敢待,他躲在詹事府,沒日沒夜的看著全國各地而來的奏報,

像一塊海綿,拼命的吸收著所有外界的訊息。那時候的朱允炆,便是做夢,

都在謀劃著要如何才能殺掉朱棣,來保住自己的江山,自己的性命。這種感覺,

尤其是在第一次見到朱棣之后,變得更為洶涌迫切。朱棣狡猾、厚黑,又會領兵打仗,

論能力,朱允炆知道自己是萬萬比不上朱棣的。朱棣不死,他的江山,永遠坐不穩。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朱允炆用上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慢慢融入大明之后,

開始了解大明之后,朱允炆的心,變了。他不再是那個后世的朱允文,

他來到這個時空也不是僅僅為了求活生存,他是這個時空下大明的建文皇帝!

這個國家六千萬人的君父!大明的北方有蒙古的黃金家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成吉思汗留下的游牧帝國,不會僅僅因為從中原退出去就走向衰敗。瓦剌、韃靼、兀良哈,

他們都在等著中原衰敗的機會。大明的南方,還有無數膏腴之地,東方,

有著一個長年包藏禍心的惡鄰。西方,大航海時代即將萌芽,

那群落后天朝幾百上千年的白種人,即將進入瘋狂迅猛的成長期。在這么一個時代,

他朱允炆的心里,不可能只裝著一個小小的朱棣。殺死一個朱棣,所帶來的利益,

只不過是自己一朝的皇位安穩,但是對整個大明來說,害處太大了。

隨著太祖南征北戰的武勛們,洪武一朝幾乎斬殺殆盡,

這才讓區區的楊文、宋晟之流高居五府,歷史上的靖難之役,朱允炆能拿出來領兵的,

只剩下一個紙上談兵的李景隆。朱棣是眼下大明朝碩果僅存的名將了,這些年協調九邊,

百戰百勝,蒙元余孽,被打的北遁西逃,支零破碎,是大明軍人眼中的戰神。殺了朱棣,

天下人嘴上不說,心里總會以為是朱棣功高蓋主,朱允炆這是在效法太祖,為了江山穩固,

大殺功臣名將。朱高熾曾經勸朱棣不萬萬能殺方孝孺,說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

殺了方孝孺,讀書人就斷了種,永樂一朝就沒人參加科考為國效力了。

如果說方孝孺是文氣的風向標,那么朱棣,就是武勛的領頭羊,沒了朱棣,

武勛的精氣神就會受到挫折,

大明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就會每天只想著如何不引起皇帝的忌憚,甚至于說句不好聽的,

不敢立功!功高則有殺身之禍。長此以往,文盛武衰。武勛可是大明的脊梁骨,武衰,

則大明永遠沒法直起腰桿!這可不是無稽之談,永樂一朝,尚有五征漠北,

打得大草原望風而遁。等到朱棣死后,大明的武備便越來越松弛,繼位的仁宣二宗,

都厭倦了戰爭,自此大明文盛武衰,等到土木之變,大明便徹底走了下坡路。現在的朱棣,

對于朱允炆的威脅已經在朱允炆的重重安排下降到了幾乎微乎其微的地步,他朱允炆,

又為何容不下一個朱棣呢?時過境遷,朱棣就算再怎么想造反當皇帝,他還反的起來嗎?

造反需要大義,他朱棣能打出什么旗幟?打不出旗幟,朱棣貿然造反,

就算他手下有一大批忠誠與他的將領愿意跟著他反,那,四萬燕王衛呢?燕王衛只是戲稱,

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北直隸經制之兵,歸北直隸都指揮使統領,朱棣,

只不過是以親王之尊代領統帥之事,他自己的燕王親兵,不過一萬人,

免費章節試讀完成,戳我看全文。

更新時間:2024-08-23 06:50:3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