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田王氏等人,李劍歌拿著水靠,一路出了小鎮,向終南山上行來。
他穿林越嶺,邁過一條條山道,疾奔速跑。
半刻鐘后,李劍歌拐過幾個山坳,撥開一片樹叢,終于來到一處十分隱蔽的山洞跟前。
但見濃蔭匝地,花光浮動,洞口下一汪深潭幽然不見底處,其上,一絲絲水汽,宛若煙霧繚繞,美不勝收。
雖非初見如此美景,但李劍歌心情仍舊不由舒暢歡快,暗道:“這王重陽倒是很會選地方?!?/p>
略作欣賞后,他很快回過神來,不多做耽擱,麻溜地開始脫衣換裝。
美景雖好,此刻卻也不足使其流連。
將常服折疊放好,底下墊著一堆干草,李劍歌帶上頭套,深呼吸了一口后,如飛人一般,直接竄入水潭,濺起點滴水花后,旋即深沒不見蹤影。
水下漆黑一片,不過李劍歌憑借著五感,倒也不慮失去方向,逆者潛流。
他扭動身形,不斷向前,速度竟然極快,仿佛真正的魚龍化身。
李劍歌水性如此之好,蓋因他前世生于鄉村山野,自幼跟著祖父母,幼時多以上山、劃水等等趣事為樂,鍛煉了出來。
哪怕后來被父母接到城市,但水性這技能,既然學會了,就終生都不會忘記,即便穿越到了這異世,也還是一樣。
幾刻鐘過后,期間李劍歌數次浮上水面換息,這會終于聽到頂上有隆隆水聲傳來,在山壁間回響。
心知到了地方,李劍歌當即加速,如水蛇一般,電射而去,猛地朝前一撞,眼前豁然開朗,已是潛到了盡頭。
摸出.水岸,李劍歌伸手從懷中摸了摸,掏出一只火折,吹亮后一看,卻是一處石窟之中。
四周濕氣沉重,石壁上面不停冒著泉水,旁側有條蜿蜒小路,直通往上,點了點頭,李劍歌將之與回憶對照,確認應當就是此處沒錯。
環顧一圈,李劍歌不禁感嘆道:“這王重陽著實頗費了不少心機,這樣一條密道,開挖出來不知要耗用多少功夫……”
此處當是位于終南山腹地,僅有這條暗流通往外邊,看這石窟內的斧鑿痕跡,肯定是人工開出,可以料想其艱難。
這邊念頭只在腦中回轉一圈后,便被拋諸腦后。
李劍歌抖散身上積水,隨即舉起火折,往小路上爬去,約莫半個多時辰后,終于感到四周逐漸干燥。
再次加快速度,不一會,李劍歌眼前一亮,視線內出現了一間寬敞空曠的石室。
心頭一喜,李劍歌忙不迭鉆了進去,環視打量,只見這石室內空無一人,寂靜無聲,也無甚特異。
李劍歌隨即將火折舉在頭頂一看,借助火光,但見室頂上密密麻麻寫著寫滿了字跡符號,最右處寫著四個大字:“九陰真經”。
找到了!李劍歌欣喜不已,果真是傳說中的《九陰真經》!
大口呼吸了幾下,激動了片刻,慢慢冷靜下來之后,他這才細細觀之。
李劍歌很清楚,練武之人,越是在研習如此武學寶典時,越要靜心凝神才行,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蓋類之如是。
細讀之后,李劍歌不由感嘆,這《九陰真經》不愧為當世頂尖絕學,精深奧妙之處,著實讓他忍不住拍手稱贊。
只可惜,這里只有真經的部分內容,卻并非全篇。
當年林朝英創出古墓派絕學《玉.女.心.經》,招招克制全真派武學,王重陽彼時身為天下第一,面對彼此鐘情的紅顏知己,卻也逃不過爭勝之心。
但是其苦思冥想,卻也想不出反過來克制“心經”的法子,最后只有刻下這部分《九陰真經》來破解。
此舉在李劍歌看來,難免有些跌份,好歹你王重陽也是堂堂天下第一高手,竟然冒領神功。
這《九陰真經》分明是黃裳所作,與你全真派殊無瓜葛,你就算用這絕世神功破了林朝英的《玉.女.心.經》,又能說明些什么呢?
遙想那林朝英,也堪稱為一代絕世巾幗,卻紅顏多舛,怎么就看上了王重陽這么個扭捏的男人,李劍歌著實為她不值!
想了想,這或許就是兩人始終難以在一起的原因吧,思緒轉動,李劍歌不由悼.念了一番往昔的逝者。
不過,李劍歌轉而一念,若是王重陽不這扭捏,自己也沒辦法得此神功,頓時喟然。
但當他通讀一遍后,又對王重陽不滿起來,這家伙刻就刻了,怎么不刻完整呢。
小部分《真經》就已讓他心醉神迷,這下渴望全篇了。
合該你王重陽做啥事啥事都不成,真真是性格注定,就是這么不著調。
李劍歌腹誹不已,卻也不再耽誤功夫,掃了眼整間石室,當即盤坐在地,依著《真經》所述,開始嘗試修煉。
這室內的《九陰真經》大部分內容載于真經上卷,而且缺了最關鍵的梵文總綱,但即便如此,也非同尋常,威力超凡,不可小視。
其中分別有輕功類的螺旋九影、橫空挪移,內功心法一類的易筋鍛骨篇,以及旁類的療傷篇、點穴篇、收筋縮骨法,移魂大.法和閉氣秘訣等。
除此以外,為了表明自己能夠完全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經》,王重陽還刻下了數種真經下卷武學,包括最高明的一門大伏魔拳法。
這拳法剛陽之氣旺.盛,與道家武學的一味陰柔并不相同,拳勢穩實剛猛,招數神妙無方,拳力籠罩之下,委實威不可當。
原故事中,周伯通以大伏魔拳對抗武功大成后的楊過,與“黯然銷.魂掌”對敵,不落下風,可見一斑。
李劍歌得到這門武學,不由欣喜過望,他這會正缺這樣一門強勁的拳法功夫。
此前李劍歌習練的“元罡秘法拳”同樣是一門高深的拳法,但這門武功乃是內外同修的高明內功。
若是單單就與人交手而言,以目前李劍歌的武功修為,發揮出來,較之卻不如大伏魔拳了,這并非說前者遜于后者,只因李劍歌境界不夠罷了。
這石室狹窄,無法演練輕功,李劍歌現在也沒受傷,更沒目標練習點穴功夫、移魂大.法之類,所以他首選的,乃是那易筋鍛骨篇。
僅憑易筋鍛骨篇這名字,難免讓人聯想到少林絕學《易筋經》,《易筋經》天下聞名,同樣也是頂尖的絕世神功。
兩者同名,效用其實也是仿佛,都可練筋鍛骨、提升資質,重塑根骨,只不過《易筋經》的效用更加厲害些。
要知道,習武練功,時間最重要,基礎乃重中之重,雖說不上是越早越好,但幼年時的根基影響極大。
若是練武太晚,根骨定型,沒有適應武學,那一般若想攀登頂峰,那難度之大,可謂事倍功半。
不說旁人,就比如李劍歌自身,他的前任十歲之前一直在流落街頭,練武時身形大致定格,已是晚了些許,加上先天氣血受損,就難免吃虧。
蹉跎五年時間,直到李劍歌奪舍復生,才終于得以突破,進入“練筋調氣”的境界。
按李長庚所說,一般武學世家,從小打基礎,哪怕是悟性普通的少年,至少都可以在七歲之前,突破這個境界。
由此可見練武時間的重要性,但是想那前人黃裳,上半輩子,只是個普通文官,根本不會半點武功,從未打過基礎,三十來歲才領悟神功。
但就憑如此,他竟然能夠一口氣殺上明教,連宰數個法王、使者之類,又力敵江湖上諸多好手,最終寡不敵眾,才逃避躲藏。
眾所周知,這明教豈是一般的江湖勢力?自教.主以降,四大.法王,左右使者,五散人等等,絕非等閑之輩。
但是就是這樣的好手,在黃裳這個半路出家的人面前,卻盡被如殺雞宰狗般屠戮。
那黃裳,又憑的是什么?想來自然不是別的,其根基定是這易筋鍛骨篇之效。
若非這神功洗練了黃裳的根骨資質,重塑其經脈,不然《九陰真經》上其他武學再是神妙,想必也不可能讓他這般厲害。
同理,那佛門絕學《易筋經》也有類似功效,比如天龍故事之中,游坦之懵懂中修煉,也能在短時間內就力敵蕭峰。
早在當年通讀小說時,李劍歌就有所猜想,此時親眼所見,暗自揣摩后,已然確認果然如他所料。
確認之后,李劍歌的喜悅,卻比看見大伏魔拳時,更甚幾分。
畢竟先天不足,始終是他武學進境的一大阻礙,時常使他憂慮,現在能有辦法彌補,豈能不喜?
雖說李長庚為了填補了許多虧損,又傳下了精深玄奧的高明武學,他只要循序漸進下去,前路不難,并無困惑。
而且,更進一步,邁入下一境界后,打通天地之橋,后天轉先天就可以自然而然,洗筋伐髓,掃除這些弊病,也不會耽誤他的后路。
但這終歸需要不少時間,如今得到易筋鍛骨篇,就可以提前解決此破綻,大大縮短了時日,李劍歌的喜悅,不問可知。
收回思緒,李劍歌漸漸平靜下情緒,收斂腦中諸多雜念,開始修煉易筋鍛骨篇。
片刻后,李劍歌就感到自身內氣在這門神功的調動之下開始在經脈間運轉,每到一處,原本堵塞在經脈內的那些后天濁氣,開始被驅散清掃。
沒想到這神功才初次修煉,就有如此顯著的功效,李劍歌剛剛平復下來的情緒,險些再次失守。
李劍歌連忙意定神宮,不做他想,聚精會神,繼續依著神功,控制內氣運行。
如此這般,不知過去多久時分,李劍歌的內氣一遍遍游走,運遍全身,所有經脈都逐漸被拓寬延展,同時骨骼也開始加速發育。
李劍歌的整個身體,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以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維持著清晰可感知的升華,功力不斷增長。
當他練成易筋鍛骨篇第二段之后,李劍歌的功力竟然就此再漲五成!
感應到體內鼓.脹的氣血,李劍歌有些嚇到了,趕忙停了下來。
他完全沒想到易筋鍛骨篇竟然能夠有如此奇效,方才運行之間,不僅調動起了他全身的內氣,更從其血肉經脈之間,抽取出一絲絲潛藏的藥力。
那些是他過往服食的那些天材地寶,靈湯妙藥后遺留下來的殘存藥力,哪怕日日運轉“元罡秘法拳”來輔助消化,也沒辦法完全吸收。
原本一直潛伏在體內,需要靠漫長的時間才能緩緩融.入,但沒想到這次修煉易筋鍛骨篇,竟然把這些藥力全都逼了出來。
因此使得李劍歌功力提升太快,讓他嚇了一跳,要知道他此前月余的閉關,打通沖脈,功力才得以倍增。
這會才過去多久,竟然又暴漲五成功力,豈能不嚇人?
(求推薦,求收藏啊~~~)
(感謝sdlkfllk的打賞,另回書友問:一,會有女主;二,主角不會走大俠路線,上文救人只不過件隨手而為的小事罷了,不必在意,畢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只是想從側面表達下主角的行事方式而已。)
更新時間:2024-08-23 05: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