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傷勢沒有預計的大。
也許是族長的急救很有效。
也許是傷員的體質倍兒棒。
也許是長老的草藥真神奇。
……
送回來時傷員隔著草泥還在往外滲血,如今已經止住。至少,沒有之前那樣明顯的跡象了。
掃視了一番,發現傷員面色還行,不是失血過量后的慘白。圍觀群眾也情緒穩定,站在周邊不吵不鬧,沒當會事兒——可能是類似的見多了。
先知心中不禁暗暗松了口氣。
因為,自己剛來就出意外,還是在自己指手畫腳對他們常年不變的行動造成影響之后,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系。
沒事兒真是太好了——不論是對傷員、民眾,還是先知自己。
另一方面,則是先知出于對生命的尊重。即便對象是一個叫不出名字,再直接點,就是個陌生人——不管怎么說,人沒事兒就好。
.
雖然現在用不上,先知回想起來的“止血帶止血法”還是有必要趕緊記錄下來,并盡快普及出去的。
所謂“止血帶止血法”,是指在四肢發生大出血,比如傷到了動脈之時,用橡膠或布制的止血帶,在出血口上部扎緊,通過壓迫、壓癟動脈來減小出血量的辦法。
橡膠和布料的止血帶不存在。但原理不會改變,使用皮革還是稻草,只是影響效果好壞,如此而已。
.
考慮到傷員已無大礙,治療還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長老,用原話來講就是“俺資質愚鈍,需要大量的時間做準備,才能獲得自然之靈與先祖之魂的認可,進而施展出治療之術”。
碰頭會也因此推遲到了晚飯后。
既然自己留著也幫不上忙,又沒啥興趣看長老“表演傳統藝術”……
觀摩一下跳大神其實也挺好的。雖然不信,但不影響看西洋鏡。奈何,舞者不是青春靚麗的漂亮巫女,而是一個帶著粗制濫造面具,頂著亂七八糟羽冠的糟老頭子。再加上那些動作怎么看怎么傻……
先知覺得還是先回住處將“止血法”記下來為要。
好忙,好忙……
.
記錄花不了多少時間,之后卻也不能干坐著。
在之前和泥之時就已感到容器的不足。運水、用水,喝水,各種不便。整體情況比想象中的還要糟。不如……
先知打算將實驗型土窯加大一圈,同時也加大第一批陶器的制作量。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讓跟班小弟們把土制擔架先合成……先制作出來吧。結構不復雜,材料也都現成,等那邊“跳”完正好給用上。
對了對了,干草加毛皮鋪就的“窩”算不得多舒服。今晚,沒有鋼絲床,但卻可以有“藤絲床”——能做擔架,自然就能造床。
.
跳大神花費的時間,其實并沒有先知以為的那樣長。新鮮出爐的擔架終究是沒有派上用場。倒是新床的制作,因為制作擔架所積累的經驗,算是做得又快又好。
藤絲床結構簡單,床面有彈性,床下還透氣。天氣雖然過了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依舊不低。好在洞里陰涼,之前躺皮草窩里沒覺得熱。但在更好的選擇面前,自是沒有和自己過不去的道理。
長短四根木棍組成框架,四角用樹皮藤條扎緊固定。丫形樹杈下端削尖后釘入地面,作為床腳和床框的支架。之后就是用藤蔓繞著兩根長桿,做八字纏繞。不必纏得多講究,藤蔓之間也不用靠得多緊密。不過,間隔太寬可能會被勒得不舒服,所以先知定下了二指寬的標準——即省時省力,又有足夠多的藤條來分擔使用者的體重。之后鋪上毛皮干草,效果很不錯。
新床建成,感覺挺好,先知準備拿出來普及。至于,從藤絲床發散想到的火炕,則因為當前天氣和現有材料的緣故,被記錄在冊,留待以后——為此,先知更加重視土窯的建設了。
.
碰頭會的召開是在飯后。
其實,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眾人就三三兩兩地聚那兒開始討論了。
首先依舊是探索隊做報告。狩獵,以及草木石的采集沒太多可說的,重點在于新式裝備的試用反饋。
木弓耐久度不高。
威力、射程比之前的輕軟小弓強了不少……但卻容易損壞。尤其是族長,因為用力過猛過快,直接拉斷兩把——因為攏共就趕制出了4把試用,連毀兩把的結果,直接導致他不得不收手讓位。
至于其他人,在習慣了新弓性能之后,紛紛給出了好評。只是最終的結果仍舊不太好看:余下的兩把,一把損壞,雖然沒折但出現了裂口,不堪使用了;另一把雖然幸免,可彈性變差了一截,也不知道還能撐上幾箭——這把是用來測試材料的。果然材料軟了也不行。
弓弦問題同樣不小。沒直接斷裂,但后面兩把多少都帶了損傷。包括彈性變差的那把,除了弓體本身原因,弓弦應該也得負上部分責任。
傷員也因此出現了。因為新裝試用導致狩獲不理想,結果回程發現新獵物時小貪了一下……
不管怎么說,新式硬弓的性能還是受到了肯定。試用品在材料、造型、做工各方面的確都差強人意,卻也讓眾人對未來的改進充滿了期待。
.
輪到長老時,他講的是投矛。把之前使用軟桿的結果、之后的改進、新制品的變化……改動的原因和意義都一一做了介紹。
雖然部落有專人制作各色裝備,但制作裝備的手藝卻是人人需要掌握的,尤其是探索隊的成員們。
最后,長老還表示‘定是得了先知蔭蔽,與自然之靈和先祖之魂的溝通也變得簡單輕松不少’云云。
看來,是跳大神的時間縮短了,難怪結束得比自己預計的要早。至于是否是長老說了客套話,為了拍領導馬屁……理論上,客套和馬屁這種高等技術,應該還沒被開發出來吧?
先知有些后悔沒去看了。一時間,心中對“溝通成功”充滿了好奇——不會真有狐仙鬼怪、山精樹妖什么的……搞附體吧?!
不信,不代表可以做到無視。
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暫時沒空,姑且先敬鬼神而遠之吧。
.
輪到先知。擔架,“藤絲床”,外傷急救,衛生……之前想好的,突然想到的,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能有多少起作用——在這里講,其實真的只能算是做了一次科普。要想實際推進,主要還得是和長老說明白前因后果,之后再由他去有組織的、系統化的,去推廣。
講“藤絲床”的時候,特意講到,在野外直接睡地面可能造成寒氣入體和有蛇蟲危險,讓探索隊要嚴加注意,以避免可能卻不必要的傷害。
講衛生,特意叮囑,事關族人健康,應該盡快推進和處理。包括各種衛生習慣的推行,撒生石灰消毒的準備……
之后,先知還詢問了打獵時的行動模式。
自覺讀過《孫子兵法》,打過大量策略類戰棋游戲,最不濟至少也能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之人,意欲給大家講一下戰略戰術或有助于狩獵……
結果發現,潛行、包圍、偽裝、埋伏、驅趕獵物到埋伏區或陷阱區,甚至包含無聲溝通用的手語……可能還顯簡陋,但都已得到了運用。
到底是吃飯本事,小看自家族人了。
.
再之后,先知講了他這一天的作業內容——制陶。
基礎制陶不稀奇,屬于已掌握技術。但土窯和陶輪就稀罕了。前一個號稱有效提高燒制效果,尤其是減少燒壞的概率;后一個號稱大幅提高制坯效率,并能做出陶壁均勻外形圓潤的造型。
換句話說,就是降低了制作成本的同時,還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讓陶器的普及和日?;?,成為了可能。
沒說的,陶輪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不但立馬調派了老師傅和相關人力物力進行配合,對第一爐的樣品也充滿了期待。
再順帶一提,易洛魁式的那個飛輪,因為土窯修建尚需時間,這次照舊直接扔火堆里去燒……結果碎了倆。
就結果而言算是可以了。正式版的泵鉆效果要好于之前的臨時演示品,等土窯好了值得特意燒一批出來。
.
陶輪還處于概念和設計圖階段,不能直觀地展現出機械的力量。但這不能阻止好為人師的先知給大家繼續科普杠桿、滑輪、車輪等一系列工具。
暫時用不上的屬于順嘴提了一下。對杠桿這種隨時能用上的工具就又必要多說幾句。比如:
最常用的,是握住長柄那端,來撬動原本挪不動的東西;但在必要之時,完全可以反過來,掌握短柄,以力量換距離——這就是吊臂了。若能配合定動滑輪組食用,風味更佳。以后修筑寨墻什么的,應該能方便不少。
.
碰頭會的最后,自然談起這次“意外受傷”事件。
這次叫離家近,出問題馬上能有及時的治療。再加上族長應對及時,附近恰好有合適的藥草,傷勢也不算太重……可等探險隊跑到遠方去的時候呢?探險探險,總不能一直是在自家邊上晃悠吧。
這次算是給眾人敲響了警鐘。損失不大,傷員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但無殘疾之虞。
光想著武器防具的先也知意識到,要真正減少意外損失和損耗,事前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醫療、攜行食、行軍扎營、后勤補給、情報地圖……各方面都要下工夫,各方面也都有下工夫的余地。
不得不說,先知雖然已經意識到,現在屬于角色扮演類的“求生”,而不是之前以為的策略模擬類《文明》般的“指揮”,但之前還是不自覺地受到了影響,忽視了對細節的重視,以及對實際情況下可能出現意外的考量……
還有就是,先知發現自己沒有從整體完整周全地去思考問題。想到啥做啥,丟三拉四也就成了必然。
習慣了電腦,好幾年沒怎么摸過筆的先知,現在對紙筆是如此的渴望。不說那些記憶中的知識要盡快記錄,就算能隨手做個筆記,列一下要點也是很好的。
之前還在糾結造紙術的工藝、優劣……現在,木板也好,陶板也好,配上碳棒當黑板,先盡快拿來頂一陣子再說吧。
反正!
記錄工具,
必須,盡快,
開發出來!
更新時間:2024-08-12 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