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議爺爺喪事

風過秦川 星海 503207 字 2024-08-12 14:39:1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當爺爺冰冷的遺體被抬回家的時候,反應最強烈的就是奶奶。她發瘋似的趴在爺爺身體上,佝僂的身軀半跪著,雙手不斷的搖著爺爺的軀體,似乎要把他從睡夢中搖醒。結婚這么多年,爺爺一直在外面做事情,兩個人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F在終于擺脫那份提心吊膽的工作回來了,誰曾想還沒過幾年安生日子人就走了。

奶奶的下巴依在爺爺的胳膊上,眼淚和鼻涕混在一起侵濕了爺爺的中山裝。爺爺是個好干凈的人,而且分外喜歡穿中山裝,這應該是那一輩人外出時候的必備著裝。這要是平常,奶奶把他的衣服弄臟,肯定會被爺爺數落一頓的。只可惜他現在只能躺在那冰冷的床板上,什么也不能說,什么也不能做,就是這些他深愛的親人,都沒有見他最后一面啊。

家里的聲音驚動了隔壁的向榮。他拿著手電筒、披著起夜的衣裳跑了過來。向榮是村里紅白喜事的行家,能說會道,總能幫主家把過事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而且還能很好的平衡各方面的關系,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村里誰家過事都找他,他性格溫和、為人熱情,只要求到他的事情,他沒有不答應的,并竭盡全力辦好。

向榮今年四十多歲,和正清父親年齡差不多,算是同齡人。他原本不是這個村的人,小時候他母親逃荒把他從河南帶到這里,嫁給了本村的一個單身漢,時間長了,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他了。他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大一些,去年剛出嫁,兒子叫向振華,取振興中華的意思,年齡比正清大一歲,現在在縣高中讀高三。當年向榮也想過讓兒子讀中專的,可是兒子學習成績不行,只能上高中。近兩年聽說大學要擴招,中專以后不分配了,他才暗暗的為自己當時沒費心思花錢讓兒子上中專而高興。

看到自己特別尊敬的人去世了,向榮自己也有點慌了。昨天不是還說在住院,沒有什么大問題嗎?他迅速想到的是力勤和力行兩兄弟都年輕,特別是力行長期在中學教書,跟村里人關系比較疏遠,猛然間老人去世,估計心里頭都懵了,不知道怎么辦了?,F在自己要站出來幫他們捋一捋。想到這里,他安慰了力勤幾句,就轉身回去換衣服了。

在換衣服的時候,他已經把整個事情從頭至尾想了一遍,基本捋清楚了。當他再次出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大家也不像先前那么慌亂,只有正清奶奶還在無聲地哭咽著。向榮看了看力勤,說:“人歿的太突然,大家心里都難過傷心,這都是正常的。但是話說回來,力勤和力行要腦子清楚,人已經歿了,咱要按正常流程過事,該安排的要早安排,免得到時候亂了手腳,力勤你說對不?”

力勤聽向榮說完,頭腦比先前清醒了不少。是啊,老人去世的太突然,但是哭歸哭、傷心歸傷心,可是安排老人的白事才是第一位的,讓老人順利的入土為安才是最重要的。

“向榮哥,我跟力行都沒過過事,四十歲不到埋老人確實什么都不懂,你經歷的事多,又是咱們村的主事,咱們這事就拜托你了,你說怎么弄就怎么弄,我跟力行都聽你的”。

“那好,那我就安排了啊”向榮得到授權,立即行動起來。

“力行,你去喊你前村的五個叔,跟他們說,你爸去世了,讓他們過來守夜。力勤你先把屋里拾掇拾掇,等會兒所有人簡單休息一會兒,天亮了就要大忙了,特別是正清,明天要到所有親戚家吊喪?!毕驑s快速的安排著一切,所有人也都按照他的要求快速忙起來。

農村人還是講家族的,正清爺爺這一輩一共六個兒子。正清爺爺正好排行老六。前面五個都在世,特別是最年長的大哥都91歲了,整天晃晃歪歪的,大家都想這一輩去世的第一個肯定是老大,誰曾想先走的竟然是老六。

力行出去請了一圈長輩回來,五個長輩時間不長都到了。每個人臉色凝重,估計是誰也沒有想到,老六是第一個走的。守夜是同輩和小輩給予死者的安慰,希望可以在入土前陪死者走最后一程。給老六守夜,五個人都來得很快。一方面是老六的去世確實太讓人意外了,年紀輕輕的嘛,還沒有真正享福哩,另一方面快點到也是對死者的尊重,老六是他們六個里面最有本事的人,念過書,知書識禮,不僅開著車走州過縣把全國走的差不多了,而且經常把外面那些稀罕玩意帶回來送他們。平日里他們有個什么困難,要老六幫忙的,老六從來沒有含糊過,不僅一口答應而且一定辦的漂漂亮亮的。第三個快點來也是想搞清楚老六到底怎么了,怎么在兩天內,人說歿了就歿了。

力勤把老人們安排在炕上坐著,把父親這兩天在醫院的經過說了一遍。也把醫生說的那個病的名字跟所有人說了一遍,雖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病,但是大家現在都知道那個病很嚴重,要不怎么會在兩天之內要了一個人的命呢?聽完力勤的講述,所有人都沉默了,正清的奶奶順著這個引子又哭咽起來了。

“這樣,所有人也不要哭了,夜都深了?,F在五個長輩都在,咱們當著他們的面把老人生前的安排看一下,把喪事定了,力勤、力行你看行不?”向榮恐怕又引起下一波的傷心,馬上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向榮知道力勤父親去年立了遺囑的,而且他當時就是遺囑的見證人,所以遺囑的內容他也知道?,F在正好借這個事情,避免大家繼續哭下去,也順便把喪事的最主要的問題定了。

力勤看了看母親,母親終于停止了哭泣,顫巍巍的從身后的柜盤底層抽出了一個袋子,交到力勤手里。

三年前父親要立遺囑,他們兄弟倆都反對,覺得太早了。父親才五十五歲不到,立什么遺囑啊,再說了,就我們家里這些東西,立了遺囑分什么啊。但是父親性子特別倔,他當時說了一句話,力勤至今都記得,立遺囑不一定是分財產,也是分義務啊。將來我和你媽去世了,你們準備怎么過事?立個遺囑把事情定下來,免得到時候兄弟扯皮打架讓人看笑話。兩個人拗不過父親,找了幾個公證人把遺囑立了。這幾個公證人里面就有向榮,當然這件事情對于在縣城讀書的正清來說,他不可能知道的。

雖然向榮是遺囑的公證人,也知道遺囑的內容。但精明的他知道,這個關鍵時候還是當著長輩的面,拿出白紙黑字的東西最實在,也最有說服力。要不出去就有人說閑話了,就你向榮本事強,把人家的事給決定了。

力勤從母親手里直接把袋子轉到向榮手里。向榮當著所有人的面把里面的內容讀了一遍,并轉身把遺囑交給最年長的大哥手中,讓他們都傳著看一遍。

當遺囑再次回到力勤手里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了遺囑的內容,包括蘇正清。遺囑的大致意思就是,家里沒有什么財產可分,唯一的遺產就是這一院房子,等到二老去世,東邊的房子歸力勤,西邊的房子歸力行,上面的三孔窯歸力勤,因為那是力勤當時掙錢箍的,但是在二老都去世前,這個院子不能分,不能讓二老沒有地方住。遺囑的主要部分是分義務,正清爺爺去世后歸力勤安葬,費用歸力勤,正清奶奶去世后歸力行,花費也自然也由力行負責。

“現在老人去世,按咱們這里的標準,一般的禮節性花費大概三千元左右,中等的一般就是五千元,再好的就沒有上限了,咱們這里也從來沒有辦過五千元以上的,估計這都是那些當官的有錢人才辦的?!毕驑s向大家介紹著,轉過頭跟幾個長輩也介紹著,五個長輩不斷的點著頭,這個人確實是個能人,什么事情都搞的那么清楚。

“力勤,你看咱這個事按什么標準辦?”向榮猛然間話頭一轉,直接問道。

正清看了看父親,他額頭的皺紋擰巴的更緊了。這些年父親一個人把他們兄妹三人拉扯大,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自己和正華都還在讀書,都是用錢的時候,父親自己平時恨不得一分錢當兩分花,家里吃的用的是能將就就將就的、能湊合就湊合的,哪里有五千元辦喪事嘛。

但是此刻力勤心里的想法和正清卻不一樣。父親一輩子是個剛強倔強的人,見過大世面,所以也好熱鬧。雖然說這些年自己負擔重,父親其實也沒有少貼補他,特別是續弦這個事,父親跟他說了很多次,他都怕孩子受委屈沒有答應?,F在父親突然去世,一輩子也沒有跟兒女享過一天的福,如果簡單操辦一下,以后肯定會遺憾一輩子的,農村人多少都有些虛榮心哩,像父親這樣見過大世面的人,也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喪事辦的小家小氣的。明天把窯后面那一囤麥子糶掉,估計有一千元,再從親戚跟前借點,少說也可以借三千元,但是距離辦個中等水平的事還是差兩千元。

向榮看力勤半天沒有說話,環顧了一圈,看了力行一眼,繼續說道,“其實力勤屋里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十年前正清他媽去世,力勤一個人把三個娃帶大,不容易?,F在正清和正華還在念書,果園還沒有真正掛果賣錢,全部的收入估計就是那幾畝小麥和玉米了。所以我提一個想法,行不行大家再商量,老人去世的比較突然,力勤現在條件不太好,所以力勤和力行一起過這個事,費用一人一半。等到后面你娘的事了,力勤也幫力行擔一半,大家看行不?”

五個長輩都點點頭,對向榮的想法表示了支持。向榮考慮的確實對啊,力行在中學教書,每個月有固定收入,每周末還回來種蘋果種麥種玉米,收入也不錯,而且兩個孩子都還小,沒有什么花費,現在兄弟兩個一起把這個事過了,以后等力勤條件好了,再一起好好過他娘的事嘛。

更新時間:2024-08-12 14:39:18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