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喝完一瓶白酒,倒是談性越發濃了起來,李和有心相交,也不藏拙了,
看著抬頭一口悶白酒的何軍,好像有心事,就直接問道,“你這喝悶酒,哪里不順心了?
”何軍看了一眼李和,“南邊打仗知道不?”李和點了點頭,“知道,
跟越南年初開仗的,報紙上有看”何軍又跟李和碰下酒杯,嘆著氣道,
“這公社好幾個后生犧牲了,我去給他們家里送撫恤金,人家哭的太恓惶,我心里難受,
硬是不敢多待,都不知怎么辦了,你說這好好的后生仔沒了,擱誰心里不難受。
“李和倒不知怎么接話了,突然心里覺得好堵,三人碰了杯,碰了一下,各自悶下。
何軍夾了口菜,道,”不過你小子以后倒是前途無量,好好干,比哥哥我強。
“倆人幾杯酒下去,說話倒是沒啥忌諱了,
李和倒是知道這位按正常升遷倒是熬死了不少公公婆婆,索性開掛賣人情了,直接說道,
“你是公社筆桿子,按正常升遷倒是需要上面人給你騰位置,為什么不發揮自己優勢,
光明日報那篇社論看了嗎?“有心人不用說名字都知道是哪篇,沒心人說了也白說,
何況《實踐》這種爭論巨大的社論,何軍這種有進取心的怎么可能不看,
何軍一下子來了精神,吸了一口煙蒂,長長的吐出了一口煙霧,問道,”你好好說道說道,
我左右自己是個糊涂的?!袄詈偷溃睘槭裁床辉谕恋爻邪厦嫦胂?,
這種爭論現在還沒定論,你筆桿子找對方向,站隊位置,何愁沒前途。
“兩人談著談著倒是越發不顧時間了,一個故意放水,一個求知不倦做海綿。
李和看了看要黑的天色,顧不得意猶未盡的何軍了,搶著結完帳,和大壯匆匆往家趕。
是有點喝高了,點燃了一顆煙,讓煙草的辛辣味道在肺里打了個回旋,頭腦漸漸清明起來。
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李和又從縣城坐汽車去了省城提前定了火車票,
又回頭到水產公司跟張老頭打了聲招呼,帶了一條煙,雖然不做了,好歹要跟人家打聲招呼。
聽到李和要去上大學,張老頭道,”你小子,年紀輕輕就知道裝犢子,有前途,
爺爺都是從孫子輩做起來的,要想當爺爺,先學會做孫子?!斑@句話說得李和哈哈一笑,
真想問,你老不是重生的吧,企鵝號多少。吃完中飯,趕緊催促老四去上學,不要墨跡,
要說李和家里最不放心的還是這老三,李和對李隆說,”你知道我最擔心你什么,
就是太沒主見,讀書不讀書不重要,做啥事都要動腦子,有自己想法,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
曉得不。那段梅還聯系不,能不能處,能處,我就讓阿娘或者奶奶去給你說親。
“現下雖然自己家不收黃鱔了,可李隆倒沒少往紅水河橋頭去幫兩個叔幫收黃鱔,
就為了見自己的心愛的姑娘,兩個人也只是偶爾說幾句話,至于喜歡不喜歡這種話,
兩個小菜鳥,誰能說出口。李和看李隆這樣子,心里倒是有明白了,“行了,
你都多大了,喜歡就去說,那姑娘多大了,模樣也不差,能沒有人家盯著?
別讓人家給截胡了,你都買不著后悔藥,你這天天去不清不楚的,算怎么回事?
你不好意思開口,就帶大姐去打聽”。李隆聽著這話,有點慌張了,是啊,
那姑娘都16了,跟自己都是一般大呢,只得慌忙說了聲好。
李和就去找李梅說了李隆的心思,道,“姐,你去看看那姑娘心思,你們女孩子好親近,
老三面皮太薄,看看上灣哪家的,要中的話,就去請個相熟的去說,
冬梅嫂子他娘家不就是上灣的嗎。”李梅笑嘻嘻的道,“呵呵,老三都不是小孩子了,
怎么這么長時間,都不知道人家家里情況?”李和搖搖頭道,”你們看著辦吧,
橫豎我也插不上手,我就跟你這么一說。“每天閑在家里沒事,
李和都拉著李隆上思想政治教育課,這老三好歹也就小學畢業了,能識字,
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下學這么多年了,再讓他考初中,困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想去初中做混混都難?,F下家里就一個老四剛開學升了五年級,
每天背著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這是個省心的。老五的戶口已經搞定,
交了200塊錢罰款,但是年齡還小,去學校也不收。這一輩子再回頭看李兆坤,
在讀書這個問題上,沒有有反對的,當然說支持也談不上,就是放羊模式,愛怎么整,
老子都不管。王玉蘭雖然經常哭哭啼啼,只要孩子要上學,也會借錢給孩子讀書,
一般人家也會說,識幾個字不就完了嗎,家里都精光成這樣子,上個什么學。
王玉蘭大字不識一個,她不是支持上學,也不曉得上學讀書那一套高大上理論,
讀書有用沒用,不會往那一方面想,她只是單純的不知道怎么拒絕孩子讀書的意愿。
李兆坤王玉蘭倆個人也沒有重男輕女這一說,在一般的家庭,老四老五,
能不能在還是指不定的,特別是老五是姑娘不說,多個人就多張口。
在農村養兒防老的觀念很重,沒有兒子是被人看不起的,自己也會覺得低人一等。
比如誰家在娶媳婦,找鄰居幫忙也只找家里有兒子的,圖個吉利早生貴子,
喜慶的事不能找“老絕戶”來幫忙。久而久之,“老絕戶們”自己也覺得低人一等,
想幫忙還怕給人帶去“晦氣”呢還是有很多人不生兒子誓不罷休。
因為女兒是給人家養的。兒子才是自己的。沒有兒子誰給自己養老送終呢?
到后來計劃生育,要是第一胎是閨女,第二胎不幸還是閨女,再想要第三胎,
那可就難辦了。那些心軟,既不想掐死女嬰,又還想著要三胎的,
那只能到處躲著把孩子生下來,等著公家人來罰錢,出不起罰錢的,
那就等著房子家當被鏟平吧。許多時候,
拿小包被悶死或者埋鍋灰里嗆死的是比較常見的,李和有時候不禁念叨造孽,可又無能為力。
李和看著老四老五,倒是不會覺得李兆坤英明,反而慶幸他老子辛虧是個不著調的,
就是他兩個叔叔李兆明,李兆輝那么兩個正常人,家里什么好吃的不都是緊著兒子,
閨女也不待見。像王玉蘭和自己姑姑李兆云更是徹徹底底的睜眼瞎,大字不識一個就更多了,
而李兆坤這種混不吝的男丁,都起碼讀了個小學。離離開的日子越近,反而心里越慌張,
越來越放不下家里。曾青春懵懂,無所畏懼,一心只想離開這個偏僻的地方,
李和只是厭煩透了這貧窮,這個地方這么貧困、落后,就夢想著有一天逃離,
到外邊去看看世界,到外邊去過更好的生活,農村的孩子除了讀書和當兵外,
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方式離開。至于招工,那只是個傳說。后來去了首都讀書,好啊,
好的讓人都受不了,立交橋,公路,那是一窮嗖嗖的家鄉無法比的,首都好大,
他就像小螞蟻,讓人有點害怕,又有點興奮。但當漂泊得越來越遠,卻發現對故鄉的思念,
似乎一刻也無法停止。
更新時間:2024-06-14 17: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