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歷史。不過這短短時間的變化,
依然讓李和憂傷,因為現在不止他一家朝水產公司送黃鱔,光看到的就有三戶了。
其中一家的還是開著拖拉機,那是相當的拉風。只能感嘆聰明能人還是太多了,
水產公司剛放出點風聲,這幫人就能趁勢而起。更令李和驚訝的是,
鎮上開始多了兩戶人家收黃鱔,一個擺在鎮子的街口,一個就擺在洪河橋的北橋頭,
而李和就在南橋頭,兩家一家守著一個橋頭。李隆和大壯憤憤不平,認為人家搶了生意,
李和拉著說道,“穿衣吃飯,各憑本事,你能有啥說道的,這橋又不是咱家的。
”本來這黃鱔生意,他也就沒打算做多長時間,競爭會越發激烈不說,
溝里地里的黃鱔在這個季節也是有數的,只會越來越少。不過這一個多月來,
卻是沒有少賺,去掉所有開銷,手里有10000多塊錢,家里除了王玉蘭不清楚具體,
兄弟姐妹幾個都是心里有數。這個年代,人民幣最大面值還是十元版,
一萬元可是一個天文數字。有錢了,一家人做事的精氣神立馬就不一樣了,
向來節省的李梅硬狠下心到供銷社給每人扯了2尺土布,一人做身新衣服。
王玉蘭也從早到晚納鞋底,做起了新鞋。像往常一樣,李和幾個從省城回來,
剛到村口就聽到人招呼,“呦,大學生回來了!”同村的潘廣才笑嘻嘻的說道,“二和,
趕緊回去,你家里來客人了。你小子做了大學生!”李和這下心里有數了,
估計是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了。一到家,家里圍了一圈人。李梅一把李和拉進屋,
“公社的人給你送通知書來了,大隊書記在里面陪著說話呢。你注意說話,
人家問了咱這收黃鱔的事呢?!贝箨爼泟髌嬲阒粋€戴黑框眼鏡的中年人說話,
看到進來的李和,說道,“二和,這是公社管宣傳的何軍同志,不辭辛苦,
給你把大學的通知書送來了?!眲髌嬖掝^就掐到這,他可是久經革命戰場,
經驗豐富的老手,要是所有的話一禿嚕嘴全說完了,人家公社干部還屁顛屁顛來干嘛,
不是得罪人嘛。李和走過去和何軍握手,這位后來一步一步成了縣里一把手,“何干部,
從公社到俺家這條道可都是爛稀泥,真是辛苦了,太謝謝您了。
”何軍上身得體的穿著中山裝,下身的褲腳都塞到了雨鞋里,褲子上倒是甩了不少泥巴。
何軍在李和家就坐了這么一會,倒是沒少了解李和,看來不光學習好,這膽子肥有能耐。
不然他家這么招眼的三間大瓦房是怎么蓋起來的?他不是老舊的人,
對李和不禁心生好感,“都是為人民服務,李和同學,恭喜你成為我縣理科第一名,
這可不僅是你們村的光榮,也是我們公社的光榮。努力讀書,以后就是國家棟梁。
”李和給何軍和劉傳奇杯子里續了點水,笑著說道,“何干部,你不知道,
俺們家孩子多,一直光景不好,多虧了劉書記和村里鄉里鄉親的幫襯,不然俺也讀不了高中,
今天更不會考上大學?!眲髌娴故切Φ拈_心,以前沒覺著李兆坤這二小子這么會說話,
對著李和說道,“也是你自己爭氣,也替我們村爭光,開學有什么困難,村里不會袖手旁觀。
”說了一些話,何軍就要走,看著倒不像是假客氣,劉傳奇和李和一家子倒也不好再留。
把何軍送走,劉傳奇笑著說道,“二和,你小子是個出息的,你跟家里商量下時間,
擺個流水席,考學是頭等事,你這也是咱李莊頭一個大學生,也給大家沾沾才氣。
”李和明白,這種酒席都是變相的收禮錢,關系好的會給個一塊,一般的也就三毛,
五毛,他不在乎這點禮錢,不過農村這點規矩,不管重生幾輩子都不好推脫,只得應承了。
一家人算是高興壞了。這年頭,考個大學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哪怕就是個中專,
都能轟動十里八鄉,這可不像后世一轉頭能劈好幾個大學生,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
博士恐怕也難抖一抖。王玉蘭最近越發順心,村里村外都能聽著奉承話。
就是最近上門打探親事的也不少,都是提的大閨女和老三,至于大兒子,
這幫老貨倒是想得美,俺家老二將來吃商品糧,端公家飯碗的,
至少也是娶個白嫩嫩的城里姑娘。不禁又擔心起自己男人了,要是擱家也能享福咧,
在外面吃不飽,睡不好,受老罪了。以前光景不好,嫁閨女,娶媳婦,總沒底氣,
可現在這境況好了,倒不得不準備了。午飯端上桌,王玉蘭就說道,
“最近你潘嬸子還有大壯他娘,提了幾個后生,要不梅子去相看下,年齡橫豎也不小了。
”李梅對自己的親事,說不著急也是假的,打眼看看方圓幾里地,
哪還有她這年齡沒有相人家的,一般農村十七八歲都是結婚了,
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喊她老姑娘呢。李和想不到老娘會提這一茬,
他倒是希望還把前世的姐夫找回來。對前世的姐夫,他是打心眼喜歡。
但是現在不知道怎么接話了,只得說,“爹不在家,要是瞞著定了,
他回來說不準又鬧幺蛾子,再等等看吧?!蓖跤裉m一聽,覺得有道理。
兄妹幾個互相瞄了一眼,低頭扒飯就不說話了。飯后,小丫頭也不怕熱,
在門口逗弄著吃碎米飯的小雞仔。這些雞仔都是李和從省城回來路過方集公社買的,
前前后后買了40多只,被小丫頭揉來搓去,倒是受了不少驚嚇,糟蹋了五六只。
后來又買了20只鴨子,直接丟到門口水渠里。有一家就有兩家,其他人紛紛效仿,
李莊開始了一場養殖業大賽,養豬養牛,五花八門。這事公社得了消息,
有不少人嚷著說,不參加集體生產勞動,蹲在家里搞私有化,已經走到資本主義的路上去了。
劉傳奇把這李家老二在心里罵了八百遍,這熊孩子咋這么能折騰呢。
現在不止是李和一家問題呢,整個村都是,一個不好就是眾怒啊,他們能樂意嗎?
他心里也明白,這皖南邊不少地方土地都分開了,搞了什么土地承包,
他們這邊養幾只雞又算的了什么事請。劉傳奇找到李和,沒好氣的說道,“你這孩子,
咋這么捅婁子呢,你好歹讀書比叔多,你給叔參謀參謀!
”李和心里對劉傳奇倒是蠻有好感的,這家伙做了十幾年書記,沒禍害過人。
他笑著說道,“叔,咱這可不是私有化,咱這可是集體合作社,你看咱們有養雞合作社,
養豬合作社,只是放在社員家里養的,是不是這個理吧?”
更新時間:2024-06-13 1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