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說到規則像繩子,有人被綁,有人卻用它走鋼絲。今天我想說的,是那些不再說話的人。
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中,“沉默”所蘊含的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既不意味著對某種觀點或行為的認同,也不代表著對他人的妥協讓步,相反,它更像是一種最后的體面,一種在無法用言語表達時的自我保護。
在這個看似注重“講道理”的世界里,我們常常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不再講道理。這并不是說他們失去了理性或智慧,而是因為在某些情況下,道理似乎已經變得蒼白無力,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或傳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當人們面對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解釋清楚的事情時,沉默往往成為了他們最后的選擇。這種沉默并非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無奈的表達,一種對現實的無聲抗議。
我認識一個叔叔,跑運輸二十年,被一個“違規攔車”攔下罰了五千。問他為什么不去申訴,他笑笑說:“申不申一個樣,時間成本更貴?!?/p>
另一個朋友的家人遭遇工傷,單位說愿意“私了”,賠得少得可憐。他家人問我意見,我說可以打官司。他嘆了口氣說:“我們打不起這個官?!?/p>
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有理,他們只是很清楚——維權,不一定等于勝利,有時候只是延長痛苦。
你看,現在的評論區,發言越來越短,表情越來越多;
你進論壇,講事實容易,講情理難,講良知最難。
不是沒人會說,是大家慢慢不說了。
不是沒人有故事,是沒人敢講真話。
不是因為法律不在,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法律再在,也不是時時刻刻站在他們身后。
有個網友寫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得:
“我不是不講理,我只是怕講了也白講?!?/p>
這句話多像我們自己——
每次遇事第一反應是“忍忍算了”,
第二反應是“再這樣下去不行”,
但第三反應卻又是“忍忍算了”。
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冤屈就這樣咽下去了,
那條路,一步一步,走成了“合理的沉默”。
有人說,現在是“法治社會”,不能亂說話。
那我想問——
說“真話”算亂嗎?
講“實事”算亂嗎?
追求公道算擾亂秩序嗎?
我們不沖、不鬧、不罵,只想說點人話,講點理話,留下點記憶——可這要求,是不是也太多了點?
我不是在鼓吹反叛,我也不主張“斗爭”這個詞。
但我覺得,沉默,不該成為一個社會的默認姿勢。
因為再沉穩的社會,也需要有人敲一敲桌子,提醒大家桌子還在。
再健全的法律,也需要有人說一說漏洞,告訴它哪里漏風。
再溫順的人民,也應該有一點情緒,證明我們不是被完全格式化的“功能單元”。
這篇不是結束,也不是結論。
只是想告訴你:
你不是一個人在困惑,也不是一個人在壓抑;
那些你說不出的委屈,我們有時也在咽。
沉默也有聲音。
它會在某天,被聽見——
就像你今天,還愿意點開這段文字一樣。
下篇,我想說說一個詞:“正?!?/p>
到底什么是正常?是誰定義的正常?
更新時間:2025-05-10 20: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