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試武大會

劍出隋山 柯智 1298192 字 2025-05-10 17:18:1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近幾日的朝堂之上氛圍格外凝重,人心惶惶。文武百官這一周可謂是度日如年啊,歸其原因并非是民間有亂,也不是朝堂有爭,而是北莽皇庭來了迎親的使者。

六百年的大唐發展至今其國力可謂是空前絕后,在上國家庫存充盈百官兢業,在下百姓人人溫飽安居樂業。只不過因為多年的安逸讓唐朝的中心由當初生逢亂世時的窮兵黷武,變成了當下的文治升平。因此大唐九州除了地處邊境常年需要和蠻夷交手的河北道燕州、隴右道涼州、劍南道蜀國尚且還存著剽悍的民風外,其他各地幾乎是人人想著經商、務農、讀書、學文,哪里還有人會去參軍習武。由其是中原地帶,地處平原地域肥沃廣袤,多年的安逸富足讓老百姓們早就忘了該如何提刀御敵,反而是新學詩文成了當下的風潮。就連田間耕地的農民都能夠隨口點撥幾句當下的政事,唱上幾首朗朗上口的辭曲。

可大唐如此卻并不代表外敵也在歌舞升平,北莽之地處唐境之北,雖然地域遼闊卻異常貧瘠。各部落間的沖突在六百年內從未停斷過,昨日可能是哥哥殺了父親當上了大汗,明天就有可能弟弟將哥哥逼下了王位,朝堂局勢都如此之亂,更何況下治的臣民?

北莽之地的民風在于尚武、尚勇、尚斗。雖然這些北莽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秉性常常為關內“知書達理”的百姓們所恥笑鄙夷,但也正因為他們荒蠻的民風才促成了如今北莽的強大。在加上其環境常年處于一種,風沙過后一陣霜,才見日照又下雨。

如此之惡劣環境,如此之匱乏資源,如此之彪悍民風,其軍隊當為一只盤旋在中原北端的獵鷹。近幾年來更是秣馬厲兵對著中原虎視眈眈,好似只要北莽汗王一聲令下,那六十萬北莽突騎便會奔揮南下直至中原腹地。

唐策宗李嗣為了穩定北莽,便在前幾個月派遣了使者希望以公主下嫁汗王和親和邊境通商的方式來安撫北莽。一來只要聯姻便能為唐莽兩地換的至少十年的平底,二來兩者一旦通商兩國邊境便會模糊,進而能夠弱化北莽對于中原的仇視,長久以往甚至可以同化蠻夷。

就在李嗣派出使者的同時,北莽皇庭的舊王完顏茂剛死,其兒子完顏洪新王上任。這時候的北莽局勢上不穩定,完顏洪此時還在為平叛各個部族的內亂忙的焦頭爛額,哪里還顧得上揮師南下的事情,自然也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和親的事情。不日便派出了迎親的使團到了長安。

可問題就出在了這里,迎親的使團入了長安覲見了皇帝,卻從始至終沒有看到那位下嫁的公主。使團在長安城中已經住了近七天的時間,每一日都會上朝和李嗣商討迎駕公主的事情。而李嗣則總會找各種這樣的理由來推脫,一會是公主下嫁并非兒戲需要置辦彩禮,一會是禮法制度還需禮部操辦,后來干脆就說公主今日身體有恙不可受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之乏。

使者一日日的求見,氣勢一日日的見漲。不斷的逼問著大唐的天子,所謂君憂臣辱,君辱臣死,這滿朝的文武百官見著皇帝莫名其妙被一個小小的北莽使者不斷追逼,卻就是不交出公主。身在云里霧里不是事情何為,還得看著他國使者天天在自己的朝堂之上耀武揚威,你說怎能不憋屈?怎能在上朝下朝是不各個緊鎖著眉頭?

而為何皇帝總以各種理由推脫卻就是不交出公主,甚至連面都不讓北莽的使團見上一見呢?

因為大唐皇帝的小公主,霓裳公主李洛陽失蹤了。

“退朝”隨著司號太監的一聲長喝,文武百官行完了禮便紛紛退出了大殿。今日一同往常一樣,皆是各個眉頭緊鎖,皆是滿面的憋屈。

退朝之后,皇帝移駕處到了處機殿中批閱奏折。李嗣還未進門,卻已經發現有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太監正恭敬的跪在案前等著自己了。見到此人李嗣滿面的愁容頓時一掃而空,他趕忙揮了揮手上屬下人全部都退出了殿外。李嗣之所以這么高興是因為他的這名屬下無事絕不登三寶殿,而有事也絕對是報喜,他父皇唐涼宗李顯在位十年里這個太監是這樣,他在位的三十年間這個太監也依舊是這樣。似乎天底下就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這太監身披一件大紅綾緞,滿頭白發在跪著時能直直觸到青石地磚。雙手修長蒼白,但指甲缺如那一身衣服同樣鮮紅艷麗,看著像是用血染出來似的。

太監聽到了腳步聲,趕忙轉身行禮。李嗣快步的走上了案邊一屁股坐下擺了擺手示意那人平身說道:“鎖匠毋須多禮,霓裳有消息了嗎?”

白發太監平身后弓著腰朝李嗣報告道:“得線報,三日前霓裳公主正在許昌準備往余杭臨安方向行進,依奴才的估算此時霓裳公主已經到了亳州?!?/p>

嘭!李嗣聽到這消息氣地重重啪了一下書案怒道:“她去好死不死的跑到臨安去做什么?”

帝王一怒嚇得白發太監趕忙伏在了地上寬勸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依奴才所見公主可能是去參加試武大會了?!?/p>

“試武大會?”

更新時間:2025-05-10 17:18:14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