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世民看著這位主持人,從她的面容和打扮以及精神面貌來看,她一定是從小就長在富足,和平中長大的,她的眼神純凈,看來從未經歷過戰火和血腥,并且一個女子就敢獨身行走在大山之中,如果不是極度的國泰民安,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女子說完后便拉開一個鋼鐵盒子的門,坐了進去,這種鋼鐵盒子古人們都在之前的道路上見過了,知道這是一種不需要牛馬和人力拉動就能行駛,并且速度還很快的車。

鋼鐵車子飛馳在寬闊平直的道路上,兩邊的景色從高山草甸變成了叢林,從懸崖絕壁變成了幽暗的隧道。

【“沒有這些工程奇跡,四川很難發展起來。”】

【“去川藏線去玩就能看到那些高架橋了?!薄?/p>

“要想找到這些答案,我們首先要前往一座以一山之力劃分中華南北的超級山脈——秦嶺”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狹義上的秦嶺,僅限于陜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于嘉陵江。廣義的秦嶺,西起昆侖,中經隴南、陜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秦嶺不僅是中國南北方的界山,還是南北方地理、氣候、資源差異的分割線。氣候不同、水土不同,飲食、建筑、交通等社會生活習慣不同,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社會整體風俗習慣的不同。

由于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冬天,秦嶺阻擋寒潮往南進入南方地區;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

“秦嶺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中華大地上,它山體寬厚,群山連綿,南北方向最窄處也有一百公里,再加上高聳的山脊讓秦嶺成了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p>

畫面中,無數層巒起伏的大山共同構成了一條巨大的山脈,從高空上能看出,南方的云霧被季風送往北方的時候,遇到了這座巨大的墻壁,被阻隔在山脈的南方,不得北上。

一座巨大的山梁,一邊是蒼翠的草甸,一邊是如同被利斧劈斷的高聳懸崖,懸崖下是一大片高聳的石林,云霧匯聚在懸崖邊,好像云海一般,那些石林頂部露出云海,如同露出海面的孤島一般,美不勝收。

【“我的天,這個懸崖徒步道是在哪?!薄?/p>

【“這個位置是哪里,秦嶺山脈的哪一段?”】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難關馬不前。這首詩竟然是寫實的?!薄?/p>

【“樓上的,秦嶺過了是漢中盆地,過了大巴山才是四川盆地,大巴山是漢中和四川盆地界山,也是漢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嶺?!薄?/p>

【“哈哈哈,我的老家就在318國道上?!薄?/p>

【“初中地理題全都選秦嶺淮河線?!薄?/p>

【“也成為了有供暖人民與無供暖人民的屏障。”】

【“知道你們懶得查,這里是秦嶺的鹿角梁,在長安區、寧陜縣的分界線上,是高冠河的源頭所在地,你們要來自駕游的話記得走這個路線:西安—西漢高速—朱雀—蒿溝—牛圈—埡口—鹿角梁頂—鹿角河林場路—大寺林站—秦嶺分水嶺—210國道—西安。”】

【“樓上的是干導游的吧?”】

【“不錯,我確實是“干”導游的。”】

【“???”】

【“樓上說的什么?為什么我聽不懂?”】

“在我身旁,是連接寶雞和成都的寶成鐵路,也是中華大地上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鐵路?!?/p>

畫面上出現一條在山溝之間穿行的鐵路,一輛列車呼嘯的穿越了這片狹小的山間平地,列車兩邊一遍是高聳的大山,另一邊是山間空曠的河谷,在這片小平原上有一個村子,炊煙裊裊,小平原以及山間緩坡上開墾的田地和梯田上是金黃翠綠交間的農作物。

村子不僅有這條鐵路穿過,還有另一條寬敞的大道以及很多細小的道路順著河水開鑿出來的溝壑連通大山外面。

【“嘿!這里是我家耶,是我家!”】

【“我之前在楊凌上學的時候,寶成鐵路經常坐。”】

【“寶成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寶成鐵路經過我家旁邊,我坐標成都?!薄?/p>

【“我就不明白了,陳倉這么好聽的名字,為什么要改成寶雞這么難聽,再不濟,改成之前的雍都也行啊,實在不行,岐山,鳳翔,哪個不比寶雞要好聽。”】

【“樓上的沒文化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你以為寶雞是現在改的?唐肅宗時期陳倉山就改名叫寶雞山了,寶雞之名始于唐肅宗至德二年,沿用至今。你有問題去把李亨罵一頓去?!薄?/p>

【“好吧,李亨那家伙真是吃飽了閑的蛋疼?!薄?/p>

唐肅宗時間點。

被后世之人莫名其妙吐槽一頓的李亨有些哭笑不得,這不是去年那里有神雞啼鳴,地方以為是祥瑞,上奏朝廷說建議改名字,自己也沒想多少,直接就同意了,沒想到讓后世之人這么吐槽。

“傳令,將寶雞山名字改成鳳翔山?!?/p>

天幕畫面徐徐展開,宏大的丘陵將大地分割開來,想要在山中通過必須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才能翻越。

“然而,當年為了翻越這座大山,列車必須在二十五公里的直線距離內爬升八百余米,坡度將超過列車的安全運行極限。為了減緩坡度,工程師們讓列車在山中來回盤旋多層,相當于把直線距離從二十五公里延展到了四十多公里,大大降低了列車爬升的高度。”

畫面中,鐵路好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長蛇一般,在山中蔓延。

“這才有了我們面前這條迂回蜿蜒的盤山鐵路,它的正式名稱叫做展線?!?/p>

【“這是觀音山展線,超過30‰的坡度,達成國內之最?!薄?/p>

【“樓上的,這里不是觀音山展線,背后的貨車只有一組SS4在拉,沒有HXD3補機,而且觀音山山谷沒有這么開闊?!薄?/p>

【“你怎么知道?杠精!”】

【“傻逼,看見山谷里的村子沒?這踏馬是我家,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薄?/p>

【“哈哈哈哈!”】

更新時間:2025-05-10 11:47:0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