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曼站在老太太屋門口,想偷聽幾句。
沒成想門直接開了。
俞曉曼看著面色冰冷的小姑子,討好般笑了笑。
“奶,小妹,午飯我和媽做好了,快來吃吧。”
孟徽雪點頭。
她隨了孟媽的性子,對家人寬和。
二嫂只要不是太過分,她都能睜只眼閉只眼,當沒看見。
不癡不聾,不作家姑——她說的。
家里的孩子們中午都在學校吃,不回來。
從開春野菜就層出不窮的長出來了。
昨天吃椿芽炒蛋,今天就有榆錢窩窩。
孟媽火候掌控得好,蒸籠里一個個榆錢窩窩沒塌也沒變形。
玉米面的金黃,榆錢的翠綠,再加上小麥面粉,中和在一起,揉成的窩窩。
就著蒜料汁吃一口,正是春天的味道。
這個年代還沒有添加大量的科技與狠活。
上等的精白面粉,才是雪白細膩色,兩毛六一斤。
搟面條包餅子最香最筋道,但供應少。
標準的才一毛七,顏色也是小麥的本色,偏黃質地,麥香味很濃。
這種是制作饅頭、包子、餃子、面條等家常面食的實惠之選。
次等的就是黑麥面粉,粗纖維較多,口感比較差一點。
用來做榆錢窩窩,顏色黑綠綠的,很難看,影響胃口。
吃起來也是梆硬,硌牙。
孟家是高收入家庭,家里只有老太太,孟爸沒有工作。
全家都是城鎮戶口,有糧本兒。
家里平時也是細糧粗糧摻著吃,不能頓頓都吃到大米飯,大米產量不高。
但也比一般家庭吃得好了,隔三岔五能吃到點葷菜。
直到姐弟三人成家有了工作,生活才逐漸好起來。
像孟徽雪糧食定量28斤,細糧指標里每月面粉六斤,大米兩斤,剩下都是粗糧。
糧站供應什么才能買什么,玉米上市買玉米面。
小米、高粱米、山芋干、紅薯等林林總總粗糧,輪番吃。
全世界其實都是人情社會,講后臺和關系。
交易無處不在,處處都是利益。
有關系能在糧站工作人員手里,買到好東西。
沒關系的,運氣差點,買到“陳化糧”,也只能自認倒霉。
鬧饑荒那會兒,糧站沒糧,供應紅薯米糠麥麩,都要排隊限量買。
有把枕頭里面的谷芘子倒出來用磨磨了吃。
榨豆油剩下的渣做餅子,玉米皮子泡了,樹皮刮了,草根拔了……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勞動人們總能想出很多辦法,找到東西填飽肚子。
各省供應情況不一樣,票證也不一樣。
地方糧票只能在當地消費使用。
全國糧票是通用的,甚至連糧油都能買到,因此也是糧票里最貴最值錢的。
二哥的工作性質可以全國到處跑,能兌換到全國糧票。
他拿去跟外地有糧的鄉親們換,賺個時差。
家里人口多的幾乎都會用細糧換成粗糧食用,劃算。
一斤細糧可以換到三斤至五斤粗糧。
以前孟家也是細糧換粗糧吃,這也是沒辦法,為了能吃飽肚子。
不然整天餓得頭暈眼花,光想著吃了,看啥都像吃的。
靖陽是省會城市,也像京滬一樣,有高檔的國際飯店,外事賓館,要用外匯券才買東西的友誼商店,百貨大樓……
現在市里有很多國營飯店都不要票。
孟徽雪每月都會去國營飯店消費幾次,改善改善伙食。
飯店里有不收取票的菜品,價格除了貴點,沒別的毛病。
饅頭5分錢一個搭一兩糧票,沒票就是一毛錢。
今天這頓午飯,主要是吃個鮮。時令菜,過季就無。
粗瓷大碗里一粒粒圓潤飽滿的面疙瘩,混著嫩綠的青菜葉、蔥花、蛋花。
賣相不咋地。
聞起來香,吃起來更香。
要是能切點番茄進去就更好了,酸酸甜甜,越吃越開胃。
可惜這個季節沒有番茄,去年夏天做的50斤番茄醬,都吃光了。
六十年代溫室大棚還沒有廣泛推出。
俞曉曼趁熱最先吃完,口舌都燙麻了,刺刺的疼。
把碗筷端進廚房一洗,出來手掩著嘴,連連打哈欠。
“啊呀,還是好困,奶奶,媽,小妹你們慢慢吃,我再睡會兒,你們有事叫我?!?/p>
俞曉曼是靖陽市國棉紡織廠的女工。
一線大廠促生產,通常都是人停機器不停。
工人分早,中,晚三個班次分批交接上班,確保生產線不會間斷。
早班是早上8點到下午4點,中班是下午4點到凌晨12點,夜班是凌晨12點到早上8點。
三天換一次班,俞曉曼今天上的是中班。
孟老太太和公婆都是好脾性,不會故意折騰刁難兒媳婦。
俞曉曼嫁到婆家,比在娘家過的日子還要舒坦。
但堵心的事也多。
說來真是慪,這自古以來都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姑娘出嫁了,就該搬去夫家,不應該住在娘家。
公婆奶奶這三個老輩子不會做人,拎不清。
不僅讓大姑子和小姑子都住家里頭,反過來還說她這個兒媳婦不懂事。
俞曉曼作為孟家唯一的兒媳婦,生了兩個兒子,完成了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
明明是大功臣,在家說話卻不管用,家庭地位太低了。
俞曉曼哪能忍受這窩囊氣,跟丈夫孟義恒提過很多次了。
丈夫非但不向著她,一提就翻臉跟她吵架。
房子是奶奶的,大姐和小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家里永遠有她們的房間。
啊呸!房子從來都只給男丁的,哪有女人的份。
夫妻倆吵得兇的時候,丈夫一開口就是你不想過了,那就離婚。
俞曉曼心里那叫一個氣啊。
她老子娘心疼她,特地來找親家說理。
樹大分杈,女大離家,各立門戶各成家。
孟老太太真是老昏頭了,竟然對她老子娘說:“既然住不下,那你們把你閨女領回去吧?!?/p>
她可是這個家的兒媳婦啊!憑什么要她走!
老子娘沒招了,只能改勸閨女忍一忍,等老一輩都走了,就能當家做主。
俞曉曼忍啊忍,現在不止大小姑子還在家里,連她們生的孩子也是。
孟家兩層樓,一樓客廳廚房、廁所浴室。
還有兩個臥房,老太太和公婆住。
二樓有四個房間。
夫妻二人一間,大姐一間,小妹一間,另外一間住著她生的霆川和云欽兄弟倆。
樓頂還有個35平的大閣樓,放三張床,睡大姐和小妹的三個兒子。
她家大兒子霆川今年都16歲了,還沒有一個單獨房間,和兄弟擠在一個屋子睡。
這過幾年都要找對象結婚了,難不成也和兄弟擠著睡嗎!
俞曉曼心里有氣也沒處撒,誰讓小姑子嫁得好。
眼光毒,簡直像裝了雷達似的,選了個級別高的軍官干部。
出手大方,當年光彩禮錢就給了六百塊。
家里有縫紉機和收音機了。
他就單獨給小姑子買了輛二八大杠和一塊滬牌手表。
另外還有高檔的糖果點心茶葉,十斤大米,六斤富強粉,兩斤豬肉。
按照別家嫁女,這些東西,至少要有一半是要留在娘家的……
更新時間:2025-05-08 09: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