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周彥風,名字是孟奶奶取的。
滿月時,孟徽雪發現他疑似力量系異能,就把原先的圖書館工作辭了。
自己帶孩子,堅決不讓家人多幫忙。
帶了兩年,孩子從沒有出現過暴起傷人的情況后。
孟徽雪才又找了一份輕松清閑的工作。
通過應聘考核,進了農業局,成為資料室里一名普通辦事員。
朝九晚六,每周工作六天,周日休息。
每月工資37.5元,糧食定量28斤,還有各類津貼:油票、肉票、蛋票、布票、魚票……
只要按時上班,工資和津貼就一分不差。
軍官丈夫每月寄來錢票,他級別高,在八類地區工作,津貼也高。
只要吃喝問題一解決,孟徽雪什么都不愁了。
兒子5歲,已經長得和二哥家7歲的云欽一樣高。
看到四個哥哥每天都有作業寫,他吵著也要去上小學,要寫作業!
死活不肯再進育紅班,和小豆丁們玩游戲。
育紅班沒有課本,老師一般會帶著背背語錄口號,然后就開始玩游戲了。
大班會學習簡單的拼音字母,10以內的加減法。
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玩游戲為主。
孩子年齡都很小,教多了記不住。家長也不雞娃。
一個學期8塊,包一頓午飯,早上送晚上接。
自家孩子愛學習是件好事,還沒吃過學習的苦。
沒辦法,只能送他去上小學了。
這個年代上小學卡年齡卡得并不嚴格。
報名的時候,孩子往老師面前一站,老師瞅著跟兩三年級個頭差不多了
九九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認識1500多個字。
確實該來上小學了,大手一揮就報上名了。
周彥風小同志如今已經上三年級了,跳過一級。
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在吊車尾邊緣。
到期末考試總會超常發揮,考個第一。
因為考第一,學校會發一張獎狀。拿回家,會得到獎勵。
這孩子也是個實用主義,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異能,沒有展現出明顯的特質。
雙胞胎女兒,姐姐叫孟檸,妹妹叫周檬。
都是孟徽雪取的名字,上好戶口才寫信告知周郯。
他自個說的,他沒讀過書,文盲大佬粗一個。
而且取的名字實太難聽了,什么周雄,周美,周麗……
真給孩子取這些名,孩子長大后絕對要怨父母。
孟徽雪懷二胎的時候,很愛吃酸的,尤其是酸掉牙的檸檬。
家人都說她這一胎準是又生兒子。
因為,俗話也是這樣說的——酸兒辣女。
當醫生宣布她懷的是雙胞胎后。
孟奶奶、孟爸孟媽看著家里一堆臭小子。
想到又要添兩個,表情都很復雜。
直到她分娩,護士抱出一對雙胞胎,“你們家真有福氣,產婦生了一對漂亮的姐妹花?!?/p>
全家都樂瘋了!
俗話也有說不準的時候。
孟徽雪出院回家坐月子那天,孟爸特地去買了一掛鞭炮回來放。
大姐專門買了紅紙,寫了對聯橫幅貼到門口。
家里布置得比過年還熱鬧。
孟徽雪第二回坐月子,全家四處給她找吃的。
擔心她奶水不夠,大姐、孟媽早就托人,從京都滬市買奶粉。
她還沒生,家里就已經囤了十大罐,袋裝三十多斤。
二哥是地質勘測隊長,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野外。
從鄉親們手里換取到的東西最多。
雞鴨鵝羊兔,還有各類野味、水果,后來還拿回家半邊鹿肉。
孟爸、孟媽、大姐時常和工友同事們換肉票。
孟爸經常半夜去江邊釣魚,大清早去農貿市場蹲守,買活雞豬骨。
孟徽雪坐了整整60天的月子,肉食雞蛋沒斷過。
也不會覺得日子過得很無聊。
白天,家人會讀書讀報給她聽,陪她打牌消磨時間。
孟爸、孟媽都很會研究吃的,各種養生的湯湯水水,好喝又滋補。
補得她紅光滿面,奶水特別充足。
到點,家人就把嗷嗷待哺的雙胞胎送到跟前。
女兒一哭叫,兩三個大人圍在床前搶著幫忙。
大姐家的延安和二哥家的霆川,兩個半大小子,也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幫忙。
孟家在育兒這事上都是手把手練出來的經驗。
大姐和二嫂坐月子,孟徽雪就跟著孟媽學習、幫忙。
她也是很會帶娃的!
孟徽雪滿心以為雙胞胎是正常孩子。
但事與愿違。
妹妹是最早被她發現的。
家里窗臺上總是出現很多漂亮的鳥雀,老鼠蟑螂蚊蟲都不見了蹤跡。
孟徽雪不止一次看到她嘰里咕嚕和小鳥說話。
小鳥們也蹦蹦跳跳,嘰嘰喳喳的回應她。
孟徽雪判定應該是御獸異能。
只要有她在,釣魚,從不空軍。
姐姐是1歲半的時候發現的,她特別喜歡吃桃子。
但是家里小孩太多了,一個桃子,要切分成好幾塊。
她想吃很多很多的桃子。
于是學著大人,像種菜一樣,把桃核埋進土里。
晚上睡覺說夢話,都是桃子,桃子……
第二天土里就冒出了一株指甲蓋長的幼小苗莖。
她想快點吃到桃子。
孟徽雪便去廢品站淘了個大花盆回來,移栽進一棵桃樹,種在窗臺上。
孟徽雪嘗試教小家伙控制改造桃樹生長。
小小年紀,她居然聽懂了,知道怎么合理抑制枝葉數量和桃樹的長勢。
妹妹則會叫鳥雀們把便便拉到花盆里,優質的天然有機肥料。
這棵高1.52米的盆栽桃樹很爭氣,去年夏天終于結了26個果。
最小有2.8兩重,最大那個5.8兩。
皮色粉里帶紅,桃香濃郁,味甜而多汁。
小家伙雙手捧著比拳頭還大的蜜桃。
小嘴巴咯吱咯吱嚼動。
不自覺地開始搖頭晃腦,瞇眼露出甜嘻嘻的笑,能樂呵很久。
吃完,滿身都是甜絲絲的香氣。
除了桃樹,孟徽雪現在還種了一盆柑橘,一盆辣椒,一株西瓜苗。
她養得很謹慎,不擔心會被人舉報,割資本主義尾巴。
家里有孟奶奶這尊大佛在。
孟家是獨棟二層小樓,孟奶奶自己畫的圖紙,請工人來修建。
用的都是青磚,建的很堅固。
不是民國洋房別墅的豪華造型,外型普通,內里也樸實無華。
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住房成了讓人頭疼的問題。
曾經資本家才能住的花園洋房別墅,被改造后,一棟就能住幾十戶人家。
家里有空房間的,街道辦房管所會上門來勸租出去。
不少人都來打聽過孟家,但孟家人都沒有租給外人的意愿。
然而,就有兩戶人家拿著不知從哪里來的房產證,攜帶大包小包搬上門了。
聲稱這是他們的祖宅。
孟奶奶不急不躁從柜子里取出一個盒子和一把槍。
“我家房間是多,可是死的人也多?!?/p>
孟奶奶拿手巾擦了擦這把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計。
“想住我家,先從我老人家尸體上踏過去吧?!?/p>
兩家人都嚇了一大跳。
“死老太婆,拿把假槍就想嚇唬誰啊!我家世代貧農,根正苗紅,我可不怕你! ”
“別和死太老婆吵了,她不見棺材不掉淚,咱現在就去叫公安過來給我們作主!這就是我們家的房子!”
等公安同志上門來了,孟奶奶打開盒子,摸頭感嘆。
“唉,人老了記性是差了點,但是公安同志,我記得很清楚,我家沒有這么多親戚?!?/p>
盒子里面除了一張舊房契,還有一堆犧牲證明,獎章。
……
那一天,家里陸陸續續來了很多人。
京都也打來了電話。
更新時間:2025-05-08 09: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