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驚魂夜"爸爸,你看我!"五歲的小桐站在床上,張開雙臂,像只快樂的小鳥。
林強從手機屏幕上抬起頭,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女兒穿著粉色的睡衣,頭發亂蓬蓬的,
因為剛洗完澡還帶著濕氣。她的小臉因為興奮而泛紅,眼睛亮晶晶的。"小心點,別摔著。
"林強放下手機,伸手做出保護的姿勢。小桐咯咯笑著,在床上蹦跳起來。"我是小兔子!
蹦蹦跳跳真可愛!"林強還沒來得及回應,意外就發生了。小桐一個轉身沒站穩,
身體向后傾斜。時間仿佛被拉長,林強眼睜睜看著女兒的后腦勺朝床尾的金屬角位撞去。
"砰"的一聲悶響,緊接著是小桐撕心裂肺的哭聲。"小桐!"林強一個箭步沖上前,
把女兒抱起來。當他看到手掌上沾滿的鮮血時,心臟幾乎停跳。
小桐的后腦勺有一道約三厘米長的傷口,鮮血不斷涌出,順著她的脖子流到睡衣上,
粉色睡衣很快被染紅了一大片。"不哭不哭,爸爸在這里,我們馬上去醫院。
"林強聲音發抖,一手按住女兒的傷口,一手抓起鑰匙和錢包,
連拖鞋都來不及換就沖出了家門。電梯遲遲不來,林強等不及,抱著小桐從樓梯飛奔而下。
小桐的哭聲漸漸弱下來,變成斷斷續續的抽泣,這讓林強更加恐懼。"堅持住,寶貝,
我們馬上就到醫院了。"林強將女兒放在后座兒童座椅上,這才發現自己渾身都在發抖。
他深吸一口氣,發動車子,以最快的速度駛向市中心醫院。"爸爸,
我疼..."小桐虛弱的聲音從后座傳來。"我知道,寶貝,再忍一會兒,
醫生馬上就不讓你疼了。"林強從后視鏡看到女兒蒼白的臉色,心如刀絞。他闖了一個紅燈,
又差點與一輛轉彎的車相撞,但此刻他什么都顧不上了。十分鐘后,
林強抱著滿頭是血的小桐沖進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急診室燈火通明,但出人意料的是,
里面擠滿了人,有咳嗽的老人,有捂著肚子的年輕人,甚至還有看起來只是來開藥的。
"醫生!快救救我女兒!她頭撞破了,流了很多血!"林強聲音嘶啞地喊道。
分診臺的護士抬頭看了一眼,面無表情地指向一側:"先去那邊等醫生叫。
""可她一直在流血!能不能先處理一下?""所有病人都要按順序來。
"護士說完就低頭繼續整理文件。林強抱著小桐,感覺女兒的血已經浸透了他的襯衫。
他環顧四周,發現急診室里至少有二十人在等待,有的看起來確實很嚴重,
但有的似乎只是感冒發燒。墻上貼著的"急診"二字在此刻顯得格外諷刺。終于,
一個穿著白大褂的年輕醫生走了過來。他胸牌上寫著"鄭明 住院醫師"。"怎么回事?
"鄭醫生問道。林強趕緊解釋:"我女兒從床上摔下來,后腦勺撞到床角,傷口一直在流血,
已經快二十分鐘了。"鄭醫生示意林強放下小桐,簡單查看了傷口。"傷口有點深,
需要縫合。先去掛號,然后上二樓外科。""不能先止血嗎?
她流了這么多血..."林強看著女兒蒼白的小臉,聲音發顫。鄭醫生搖搖頭:"醫院規定,
必須先掛號再治療。你可以用手機掛號,這樣快一點。""手機掛號?
我從來沒弄過...""很簡單的,掃這個二維碼。"鄭醫生指了指墻上的二維碼,
"按步驟操作就行。"林強手忙腳亂地掏出手機,一手抱著小桐,一手操作。
小桐又開始小聲啜泣:"爸爸,我頭暈...""馬上就好,寶貝。"林強額頭滲出冷汗,
手機屏幕因為手上的血而變得難以操作。他嘗試了幾次,都卡在支付環節。"醫生,
我掛不上號,能不能先處理傷口?我女兒才五歲,
流了這么多血..."鄭醫生已經轉身去看下一個病人,
頭也不回地說:"去二樓外科直接找護士幫忙吧,或者去一樓掛號處排隊可能更快。
"林強咬牙抱起小桐,沖向二樓。電梯前排著長隊,他只好再次爬樓梯。到了外科,
護士告訴他必須先掛號才能看醫生。"可我女兒一直在流血!"林強幾乎是在吼了。
護士司空見慣地嘆了口氣:"先生,醫院規定就是這樣。沒有掛號單,醫生不能接診。
您看那邊也有個孩子摔傷,人家也是先掛號的。"林強看向護士指的方向,
確實有個七八歲的男孩頭上貼著紗布,正安靜地坐在母親身邊等待。
但那孩子的傷口顯然已經處理過了。就在林強絕望之際,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林強!小桐怎么了?"是妻子蘇慧。她接到林強的電話后直接從公司趕了過來。
看到女兒滿頭是血的樣子,蘇慧臉色瞬間煞白。"怎么還沒處理?"蘇慧聲音尖銳起來。
"醫院非要先掛號,我手機操作不了..."林強聲音里帶著哽咽。蘇慧二話不說,
把小桐接過來抱在懷里:"你去一樓掛號,我在這里等。快!"林強飛奔下樓,
掛號處前有十幾個人排隊。他焦急地跺著腳,看著前面的人慢悠悠地咨詢、掏錢、找零。
每一秒都像一個世紀那么長。終于輪到他時,林強幾乎是吼著說:"急診!我女兒頭破了,
流了很多血!"掛號員面無表情地遞出一張表格:"先填表,押金500。
"林強胡亂填完表格,扔下錢,抓起掛號單就往二樓跑。等他回到外科時,
看到蘇慧正和護士激烈爭吵。"我女兒流血快半小時了!你們就這樣看著?這是什么急診?
"蘇慧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女士,我們理解您的心情,
但醫院規定...""規定比人命還重要嗎?如果我女兒有個三長兩短,你們負得起責任嗎?
"林強趕緊遞上掛號單:"掛上號了,現在能看醫生了嗎?"護士接過掛號單,
終于帶他們進了診室。醫生看了一眼傷口,簡單清洗后說需要縫三針。"為什么拖這么久?
"蘇慧質問,"小孩子流這么多血,你們就無動于衷?"醫生一邊準備縫合器械,
一邊平靜地回答:"醫院流程是這樣,我們也無能為力。""無能為力?你們是醫生??!
"蘇慧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急診不急,那還叫什么急診?我女兒的血都流到衣服上了,
你們就看著!"林強摟住妻子的肩膀,感受到她全身都在發抖。
小桐已經因為失血和驚嚇而昏昏欲睡,臉色蒼白得可怕??p合過程很快,
但對他們一家來說卻無比漫長。結束后,醫生交代了注意事項,開了消炎藥。"我要投訴。
"走出診室時,蘇慧突然說,聲音冷靜得可怕,"這不是醫療,這是謀殺。
"林強知道妻子說到做到。蘇慧在大學里教法律,最看不慣的就是制度對個體的壓迫。
他抱著已經睡著的小桐,默默跟在妻子身后,走向醫院的投訴辦公室。
投訴處的工作人員聽完蘇慧的描述,臉上露出程序化的歉意:"女士,
您反映的問題我們會記錄并反饋給相關部門。但醫院確實有規定,
急診病人也必須先掛號再治療,這是為了防止醫療資源被濫用。""濫用?"蘇慧冷笑一聲,
"五歲孩子頭破血流叫濫用?那什么才叫真正的急診?心臟驟停?大動脈破裂?
等你們掛完號,人都涼了吧!""您言重了...""我言重?"蘇慧從包里掏出手機,
展示小桐滿頭是血的照片,"看看!這就是你們的急診!我女兒的血都快流干了,
你們還在談規定!"工作人員表情尷尬:"我會將您的意見如實上報...""不用了。
"蘇慧收起手機,"我會用我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
你們這個所謂的'急診'到底有多'急'。"走出醫院大門時,天已經黑了。
林強抱著熟睡的小桐,看著妻子堅毅的側臉,知道這件事不會就此結束。
2 醫者心殤鄭明寫完最后一份病歷,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時鐘指向晚上十點,
又是一個十二小時的值班。他脫下白大褂,猶豫了一下,還是走向了醫生休息室。休息室里,
主治醫師王海正在吃泡面。看到鄭明進來,他抬了抬下巴:"今天怎么樣?"鄭明倒了杯水,
在對面坐下:"老樣子。感冒發燒的占一半,真正需要急診的沒幾個。"他頓了頓,
"下午有個五歲小女孩,頭破了,流了不少血。""哦,那個啊。"王海喝了口湯,
"聽說家屬鬧得挺兇?""嗯,投訴了。
"鄭明眼前浮現出那個父親絕望的眼神和小女孩蒼白的臉,
"其實...我當時應該先給她止血的。"王海放下筷子,意味深長地看著他:"然后呢?
被扣績效?寫檢查?上次張醫生不就是因為先治療后掛號,被扣了半個月獎金嗎?
"鄭明沉默。他知道王海說得對。醫院有嚴格的規定,急診病人也必須先掛號再看病。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看完病不交錢就跑單,也是為了統計醫生工作量進行績效考核。
"你知道我們科上個月被扣了多少績效嗎?"王海繼續說,
"因為'違規操作'和'流程不規范',平均每人少了八百多。
我房貸車貸加起來一個月一萬多,少八百意味著什么?"鄭明低頭看著自己的手。
這雙手曾經懷揣著救死扶傷的理想選擇醫學,現在卻被各種規章制度束縛得動彈不得。
"那個小女孩...她真的流了很多血。"鄭明輕聲說。
王海嘆了口氣:"我們都見過更嚴重的。記得上個月那個工地摔下來的嗎?脾破裂,
血壓都快測不到了,家屬還不是得先去掛號?這就是制度,我們改變不了。
"鄭明想說些什么,但最終只是疲憊地點點頭。他想起醫學院畢業時宣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其中有一句"我將牢記醫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人學"。如今看來,
這門"人學"已經被冰冷的制度和數字徹底異化了。走出醫院時,
鄭明看到投訴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他鬼使神差地走了過去,透過半開的門縫,
看到下午那個憤怒的母親正在和投訴科主任交談。"...你們把急診科變成了普通門診,
什么感冒發燒都來,真正的急癥反而得不到及時救治!"女人的聲音清晰而有力,
"我查過了,《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明確規定,
急診科應當對急危重癥患者實行'先救治,后付費'的原則!你們這是在違規!
"投訴科主任陪著笑臉:"女士,您說的對,但實際情況很復雜...""復雜?
"女人冷笑,"是因為你們把急診量納入績效考核吧?看的病人越多,獎金越高,
所以不管是不是急診,統統放進來湊數,對吧?"鄭明屏住呼吸。
這個女人竟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醫院的績效考核確實將急診科醫生獎金與接診量掛鉤,導致急診科逐漸變成了"全能門診",
什么病都看,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反而要排隊。
"您誤會了..."主任的聲音明顯慌亂起來。"誤會?"女人從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這是我剛才從醫院官網上打印的去年工作報告,
上面明確寫著'急診科年接診量突破10萬人次,同比增長15%'。
三甲醫院急診科正常日均接診量應該在150-200人次左右,而你們達到了近300!
這意味著至少三分之一根本不是急診!"鄭明悄悄退開。這個女人不簡單,
她顯然做了充分準備。他想起小女孩蒼白的臉,心里一陣刺痛。也許,
這個投訴真的能帶來一些改變?
但隨即他又想起上個月試圖挑戰制度的張醫生的下場——不僅被扣獎金,
還被調到了最辛苦的夜班崗位。醫院這臺龐大的機器,不會因為一兩個投訴就改變運轉方式。
鄭明走出醫院大門,夜風帶著初秋的涼意。他掏出手機,
看到工作群里護士長發來的消息:"明天衛健委來檢查,所有人提前半小時到崗,
整理好病歷,注意言行。"他苦笑一下,關掉了手機。明天,一切照舊。急診不急,
這就是現實。3 制度之殤蘇慧把投訴信重重地拍在醫務科主任劉建業的辦公桌上。
信紙與實木桌面接觸發出清脆的"啪"聲,在安靜的辦公室里顯得格外刺耳。"劉主任,
我希望醫院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蘇慧的聲音冷靜得可怕,
"為什么一個五歲孩子頭部外傷流血近半小時,在你們急診科得不到及時處理?
"劉建業五十出頭,頭發梳得一絲不茍,金絲眼鏡后的眼睛快速掃過投訴信。
他臉上掛著職業化的微笑,手指輕輕敲擊桌面。"蘇女士,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作為家長,
看到孩子受傷肯定非常焦急。"他推了推眼鏡,"但您要知道,
醫院有嚴格的診療流程...""流程比人命還重要?"蘇慧打斷他,
"《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明確規定,對急危重癥患者應當實行'先救治,后付費'。
我女兒當時頭部持續出血,完全符合急癥標準!"劉建業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沒想到這位家長竟然查了行業規范。
"這個...實際操作中我們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處理...""靈活?
"蘇慧冷笑一聲,從包里掏出手機,"那請您解釋一下,這是什么'靈活'?
"手機屏幕上是一段視頻,畫面中滿頭是血的小桐被林強抱在懷里,
周圍人來人往卻無人施救,只有護士冷漠的"先去掛號"的聲音清晰可聞。
劉建業的臉色變了。他伸手想拿手機,蘇慧迅速收了回去。"這段視頻我已經備份了。
如果醫院不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我不介意讓它出現在社交媒體和新聞媒體上。
"蘇慧直視劉建業的眼睛,"我查過了,去年市衛健委發布的《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中,
明確要求急診科'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救治及時率'。你們做到了嗎?
"劉建業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拿起內線電話:"小張,
通知急診科李主任、醫務科、護理部負責人,半小時后第三會議室開會。"掛斷電話,
他轉向蘇慧,語氣明顯軟化了:"蘇女士,您反映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重視。這樣吧,
醫院會立即成立專項調查組,三天內給您書面答復。您看可以嗎?""三天?"蘇慧站起身,
"好,我就等三天。但如果答復不能讓我滿意,我會采取進一步行動。"走出醫院行政樓,
蘇慧深吸一口氣,壓抑住顫抖的雙手。她知道自己面對的不僅是一家醫院,
而是一整套扭曲的醫療體系。但為了小桐,也為了其他可能遭遇同樣不幸的患者,
她必須堅持下去。手機響起,是林強發來的消息:"小桐醒了,說頭疼,體溫37.8度。
"蘇慧的心猛地一緊。她快步向兒科病房走去,同時撥通了一個號碼。"喂,老同學,是我。
有件事想請你幫忙...對,關于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第三會議室內氣氛凝重。
劉建業將投訴信和視頻截圖投影到大屏幕上,環視在座的各科室負責人。"各位都看到了,
這次投訴非常嚴重。家屬不僅懂醫政法規,還錄了視頻,威脅要曝光。"他敲了敲桌子,
"衛健委下周就要來檢查,這個節骨眼上出這種事,大家說說怎么辦?
"急診科主任李衛國皺著眉頭:"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們一直都是這么操作的。
先掛號再看病,天經地義。要是每個流血的患者都直接處理,醫院還怎么管理?
""問題是這次家屬不好糊弄。"醫務科副主任插話,"她丈夫林強是建委的科長,
雖然職位不高,但人脈廣。她本人是法學院講師,熟悉法律法規。最關鍵的是,
她有視頻證據。"護理部主任王芳嘆了口氣:"其實我早就說過,急診科現在什么病人都接,
真正需要急救的反而要排隊,早晚會出事。""你這話什么意思?"李衛國猛地站起來,
"接診量是院領導定的指標,我們不接,績效考核怎么辦?上個月獎金已經少了20%!
""好了,別吵了。"劉建業打斷他們,"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這次投訴。李主任,
當時接診的是誰?""鄭明,住院醫師。""把他叫來。"十分鐘后,
鄭明忐忑不安地站在會議桌前,面對一眾科室領導審視的目光。"鄭醫生,
這位患者當時傷情如何?真的需要立即處理嗎?"劉建業問。鄭明咽了口唾沫。
他想起小女孩蒼白的臉色和不斷滲血的傷口,又想起醫院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
"傷口...確實有點深,出血量中等。"他謹慎地回答,"按急診分級應該在二級左右。
""二級?"李衛國冷笑,"二級急癥是指生命體征不穩定或可能發展為危及生命的狀況。
一個頭皮裂傷算什么二級?"鄭明低下頭沒說話。他知道李主任在暗示他修改說法。
劉建業若有所思:"如果只是一級或非急癥,那么按常規流程處理就沒有問題。鄭醫生,
你再仔細回憶一下?"會議室里安靜得可怕。鄭明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壓在他身上,
等待他說出"正確"的答案。"我...可能需要再看看當時的記錄。"他最終含糊其辭。
"很好。"劉建業滿意地點頭,"這樣吧,醫務科起草一份回復,說明患者當時情況穩定,
按標準流程處理并無不當。同時,為了體現人文關懷,
我們可以退還掛號費和部分醫藥費作為安撫。""那視頻怎么辦?"有人問。
"跟家屬協商刪除。如果她不配合..."劉建業眼中閃過一絲冷光,
"就查查她丈夫單位那邊有沒有什么可以'交流'的。"會議結束后,
鄭明獨自走在空蕩的走廊上,胃里像壓了塊石頭。
他知道自己剛才的沉默等于默許了醫院掩蓋事實的行為,這違背了他從醫的初衷。
手機震動起來,是女友小雨發來的消息:"今晚還來吃飯嗎?我媽特意做了你愛吃的魚。
"鄭明盯著屏幕,不知如何回復。他該怎么解釋自己剛剛可能參與了一場對醫療過失的掩蓋?
怎么面對身為老護士的小雨母親那充滿職業自豪感的眼神?最終他只回了一個"加班,
不去了"。4 真相之路蘇慧輕輕撫摸著小桐的額頭。退燒藥起了作用,
孩子的體溫降了下來,正安穩地睡著。病房里只開了一盞小夜燈,在墻上投下柔和的光暈。
林強推門進來,手里拿著兩杯咖啡。"喝點吧,你一天沒休息了。"蘇慧接過咖啡,
溫熱透過紙杯傳到她冰涼的指尖。"我聯系了陳雪,她答應幫忙。""陳雪?
市電視臺那個記者?"林強皺眉,"事情鬧大了對小桐不好吧?""不是要報道小桐的事。
"蘇慧壓低聲音,"她認識衛健委的人,可以幫我們了解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實際情況。
我懷疑這不僅僅是流程問題,而是整個系統的弊端。"林強嘆了口氣,
在病床邊坐下:"我今天查了醫院的公開數據,去年急診科接診量比前年增加了18%,
但醫護人員只增加了5%。而且,急診科醫生的離職率是全醫院最高的。""這不奇怪。
"蘇慧冷笑,"把急診科當普通門診用,醫生能不累嗎?關鍵是,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績效。"林強簡短地說,"我咨詢了衛生系統的朋友,醫院績效考核中,
急診科接診量是重要指標。接診量越高,醫院評級和財政撥款越有利。
"蘇慧握緊了咖啡杯:"所以他們就犧牲真正的急診患者?這太荒謬了!""更荒謬的是,
"林強繼續道,"急診科醫生的獎金與接診量直接掛鉤。看一個感冒和搶救一個心梗,
在績效考核上是一樣的。"病房門被輕輕敲響,一位穿著白大褂的年輕醫生站在門口,
胸牌上寫著"鄭明"。"抱歉打擾了。"鄭明聲音很低,"我是...那天接診的醫生。
"蘇慧立刻站了起來,眼中燃起怒火:"你來干什么?
"鄭明沒有直視她的眼睛:"我想...看看孩子怎么樣了。""現在才來關心?
"蘇慧譏諷道,"在你們讓她流血半小時之后?"鄭明的臉漲得通紅:"我...我很抱歉。
當時我應該堅持先處理傷口的。"蘇慧愣了一下,沒想到對方會道歉。
她仔細打量這個年輕醫生,發現他眼睛布滿血絲,臉色疲憊不堪。"為什么沒那么做?
"她問,語氣稍微緩和了些。鄭明苦笑了一下:"醫院規定...不,這不是借口。
"他深吸一口氣,"我聽說您投訴了,醫院準備回復說您女兒當時情況不嚴重,
符合常規流程。"林強和蘇慧交換了一個眼神。"所以你是來通風報信的?"林強問。
"我只是...覺得你們應該知道真相。"鄭明聲音更低了,
"您女兒當時確實需要及時處理,我...我違背了醫生的職責。"蘇慧盯著他看了幾秒,
突然問:"你愿意站出來作證嗎?關于急診科的實際情況?
"鄭明身體明顯僵住了:"我...我還有助學貸款要還,如果丟了工作...""明白了。
"蘇慧點點頭,"謝謝你來看小桐。她沒事了,只是有點發燒。
更新時間:2025-05-05 18: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