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船案乾隆三十三年的春天,京城本該是桃紅柳綠的好時節,卻籠罩在一片詭異氣氛中。
先是禮部侍郎家的祠堂半夜無故倒塌,接著是兵部尚書府上的祖宗牌位全部倒轉,
最離奇的是,這些事發地點都發現了奇怪的爪印和白色毛發。
"狐仙作祟"的謠言如野火般蔓延,鬧得滿城風雨。這日早朝,
乾隆面色陰沉地掃視群臣:"堂堂天子腳下,竟有這等怪力亂神之事!誰去給朕查個明白?
"殿中一片寂靜。和珅突然出列:"皇上,臣舉薦紀曉嵐大人。紀大人博學多才,
定能查明真相。"紀曉嵐眼角一跳——這和珅主動推薦他,必無好事。
但他還是從容出列:"臣愿效犬馬之勞。"乾隆點點頭:"準了。紀愛卿,朕給你五日時間。
"退朝后,和珅笑吟吟地攔住紀曉嵐:"紀大人,這次可要好好查啊。需要什么協助,
盡管開口。"紀曉嵐淡然一笑:"和大人有心了。不過狐仙之事,恐怕人力難及啊。
"和珅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那是自然。不過紀大人聰明絕頂,
說不定真能捉住那'狐仙'呢?"說完大笑著離去。紀曉嵐望著和珅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府后,他立即命老周去搜集所有"狐仙作祟"的詳細情況。"老爺,這事透著古怪。
"老周遞上一疊記錄,"所有出事的人家,不是掌管今年科舉的官員,
就是有可能出任考官的學士。"紀曉嵐眼睛一亮:"科舉?今年秋闈的主考官定了嗎?
""聽說和珅大力舉薦他的門生李毓昌。"紀曉嵐撫須沉思:"原來如此...老周,備轎,
我要去禮部侍郎府上看看。"禮部侍郎府上,一片狼藉的祠堂前,紀曉嵐蹲下身,
仔細檢查那些所謂的"狐仙腳印"。他掏出放大鏡觀察片刻,又用手指丈量尺寸。
"有意思..."紀曉嵐突然從袖中取出白紙和炭筆,拓下一個腳印,
"這腳印邊緣太過整齊,不似野獸爪印。"禮部侍郎擦著汗:"紀大人,下官親眼所見,
一道白影閃過,祠堂就轟然倒塌!不是狐仙是什么?
"紀曉嵐不置可否:"大人可曾得罪什么人?""這..."禮部侍郎眼神閃爍,
"下官奉命主持今年秋闈籌備,難免...難免有些糾葛。"離開侍郎府,
紀曉嵐又接連走訪了其他幾家。每到一處,他都詳細記錄腳印大小、方向,
并收集所謂的"狐毛"?;氐礁?,紀曉嵐將收集的證物擺在書桌上。
老周端來熱茶:"老爺可有發現?"紀曉嵐拿起一根白色毛發在燈下細看:"這不是狐毛,
而是上等的白山羊毛。"他又比對著幾個腳印拓片,"所有腳印都是前深后淺,
說明'狐仙'是用腳尖走路..."突然,他拍案而起:"我明白了!老周,去找些面粉來,
再準備一個大捕獸夾!"第二天,京城傳言紀曉嵐在府中設壇作法,要捉拿狐仙。
和珅聽聞后,笑得前仰后合:"這個紀曉嵐,居然信起鬼神來了!"當夜,
紀曉嵐府上燈火通明。他在庭院中撒滿面粉,正中放置一個巨大的捕獸夾,上面蓋著紅布,
旁邊還擺著香案,煞有介事。子夜時分,一道白影悄然翻墻而入。那身影輕巧地落在面粉上,
留下清晰的腳印。就在他即將接近香案時,突然腳下一空,掉入一個深坑。
"抓住'狐仙'了!"家丁們舉著火把圍上來??又?,
一個身穿白衣、腳套特制爪套的年輕人狼狽不堪。紀曉嵐踱步上前,借著火光一看,
頓時笑了:"喲,這不是國子監的劉舉人嗎?和珅大人的得意門生?
"年輕人面如土色:"紀...紀大人饒命!
學生只是...只是受人指使..."次日早朝,紀曉嵐押著"狐仙"上殿,滿朝嘩然。
乾隆拍案怒道:"好大的膽子!竟敢裝神弄鬼!說,是誰指使你的?"劉舉人瑟瑟發抖,
眼睛不自覺地瞟向和珅。和珅立刻厲喝:"大膽狂徒!竟敢擾亂京師!皇上,
此等刁民必須嚴懲!"紀曉嵐不慌不忙:"皇上,臣已查明,所謂'狐仙'實為人為。
劉舉人腳上的特制爪套可以制造獸印,白山羊毛則是偽裝。至于祠堂倒塌、牌位倒轉,
不過是用了機關繩索。"乾隆臉色陰沉:"為何要這么做?
"劉舉人伏地痛哭:"學生...學生只是想制造混亂,
好讓李毓昌大人能順利出任今年秋闈主考..."朝堂上一片嘩然。
李毓昌是和珅的另一門生,若由他主考,和珅一黨便可操控科舉。
和珅突然跪地:"皇上明鑒!臣識人不明,竟不知門下有此等敗類!請皇上治臣失察之罪!
"乾隆冷冷掃視眾人,最后目光落在紀曉嵐身上:"紀愛卿,你以為如何?
"紀曉嵐心知乾隆又要和稀泥,便道:"劉舉人裝神弄鬼,擾亂京師,理當嚴懲。
至于其他...臣相信皇上自有圣斷。"乾隆滿意地點頭:"劉舉人革去功名,流放寧古塔。
李毓昌...不宜出任主考。和珅識人不明,罰俸一年。紀曉嵐辦案有功,賞御前行走。
"退朝后,和珅在宮門外攔住紀曉嵐,眼中滿是怨毒:"紀大人好手段!
不過...御前行走可要小心,別摔著了。"紀曉嵐淡然一笑:"多謝和大人關心。
紀某一向走得穩當。"回到府中,紀曉嵐翻開"野史"筆記,提筆寫道:"乾隆三十三年春,
'狐仙'案破,劉舉人流放。然和珅全身而退,可見其根基之深??婆e在即,
恐另有風波..."窗外,一陣風吹過,幾片花瓣飄落案頭。紀曉嵐抬頭望向和府方向,
喃喃自語:"狐貍尾巴,終究會露出來的。"當夜,紀府書房燭火通明。
紀曉嵐正在研讀歷年科舉檔案,忽聽窗外一聲輕響。他不動聲色地吹滅蠟燭,悄然躲到簾后。
一個黑影翻窗而入,直奔書桌。就在他翻動筆記時,
紀曉嵐突然點亮火折子:"閣下夜訪寒舍,有何貴干?"黑衣人見行跡敗露,竟拔刀相向。
紀曉嵐早有準備,一按機關,一張大網從天而降,將黑衣人罩住。揭開面巾,
竟是一名陌生壯漢。紀曉嵐冷笑:"和珅派你來偷我的'野史'?"壯漢閉口不言。
紀曉嵐也不追問,只是將他捆了,連夜送入刑部大牢。次日清晨,老周慌張來報:"老爺,
昨夜刑部大牢起火,那黑衣人...被燒死了!"紀曉嵐手中茶杯一頓,
眼中寒光閃爍:"好個和珅,下手真快。"玉如意案乾隆三十五年的深秋,
紀曉嵐府上突然亂作一團。"老爺!不好了!御賜的玉如意不見了!
"管家老周慌慌張張沖進書房,臉色煞白。紀曉嵐手中毛筆一頓,一滴墨汁落在宣紙上,
暈開如烏云:"何時發現的?""就在方才。老奴按例去擦拭錦盒,發現盒中空空如也!
"老周額頭滲出豆大的汗珠,"這...這可是欺君之罪??!"紀曉嵐放下毛筆,
神色平靜得反常:"帶我看看。"供奉御賜品的祠堂內,鎏金錦盒大開,里面確實空空如也。
紀曉嵐仔細檢查錦盒,在絲綢襯墊上發現幾點泥印,盒邊還有一道細微的刮痕。
"有意思..."紀曉嵐蹲下身,在香案下發現一枚銅錢。他撿起細看,
銅錢上赫然刻著一個小小的"和"字。老周倒吸一口冷氣:"這...這是和府專用的銅錢!
"紀曉嵐嘴角微微上揚:"和珅這次,做得太明顯了。"他剛要將銅錢收入袖中,
忽聽門外傳來尖細的嗓音:"圣旨到——"紀曉嵐整了整衣冠,快步出迎。
宣旨太監面無表情地展開黃絹:"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聞紀曉嵐府上御賜玉如意失竊,
朕心甚憂。著紀曉嵐即刻入宮面圣,不得有誤。欽此。""臣領旨。"紀曉嵐恭敬接過圣旨,
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貢扛聲r,老周急得團團轉:"老爺,這分明是和珅設的局!
咱們該怎么辦?"紀曉嵐不慌不忙地從書架暗格中取出一個小本子,迅速記了幾筆:"老周,
你去辦兩件事:一,查清最近三日府中所有生面孔;二,準備一壇上好的'醉仙釀',
今晚我要宴客。""宴客?這節骨眼上..."紀曉嵐神秘一笑:"正是時候。"乾清宮內,
乾隆面沉如水,和珅站在一旁,眼中藏著得意。"臣紀曉嵐,叩見皇上。"紀曉嵐行禮如儀。
乾隆開門見山:"紀愛卿,朕賜你的玉如意,聽說不見了?""回皇上,確有此事。
"紀曉嵐坦然道,"臣正在全力追查。"和珅突然插話:"皇上,御賜之物關系重大。
紀大人保管不善,恐有怠慢圣恩之嫌啊。"紀曉嵐不慌不忙:"和大人所言極是。
不過臣已找到線索——在現場發現了這個。"他從袖中取出那枚和府銅錢。
和珅臉色一變:"這...這能說明什么?說不定是有人栽贓!""哦?"紀曉嵐故作驚訝,
"和大人怎么知道是'栽贓'?臣還沒說在哪里找到的呢。"和珅一時語塞,
乾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紀曉嵐趁機道:"皇上,請給臣三日時間,必當查明真相。
"乾隆沉吟片刻:"準了。三日后早朝,朕要聽你交代。"退朝后,和珅攔住紀曉嵐,
壓低聲音:"紀曉嵐,你別得意。這次你逃不掉的!"紀曉嵐微笑以對:"和大人何出此言?
莫非知道些什么?"和珅冷哼一聲,拂袖而去?;馗?,老周稟報:"老爺,查清楚了。
前日有個自稱是古玩商的李姓男子來過府上,說是慕名來觀賞御賜玉如意。
管家娘子一時糊涂,讓他遠遠看了一眼。""李姓古玩商?"紀曉嵐眼中精光一閃,
"可記得模樣?""據說是方臉,右眉有顆黑痣。
"紀曉嵐點點頭:"去查查和珅府上可有這號人物。另外,醉仙釀準備好了嗎?""已備好。
老爺要宴請誰?""和珅的心腹,劉全。"傍晚時分,劉全果然不請自來。
他趾高氣揚地走進花廳:"紀大人,和大人派我來'協助'您查案。
"紀曉嵐熱情相迎:"劉管家來得正好!我正愁無人商量。來,先飲一杯!"劉全起初推辭,
但在紀曉嵐的殷勤勸酒下,很快便一杯接一杯。那"醉仙釀"后勁十足,不到一個時辰,
劉全已醉眼朦朧,舌頭打結。"劉管家啊,"紀曉嵐故作憂愁,"這次玉如意失竊,
我可真要掉腦袋了。你說誰會干這種事呢?
...和大人說了...只要你認個保管不善的罪...頂多...頂多革職...""哦?
和大人這么關心我?"紀曉嵐又給劉全斟滿一杯,"那偷玉如意的人是誰啊?
""是...是李三...和大人的...門客...專干...這種活..."劉全說完,
一頭栽在桌上,鼾聲大作。紀曉嵐立即命人將劉全扶到廂房休息,
同時派人去查這個"李三"。次日,紀曉嵐帶著證詞和證據直入刑部,要求通緝李三。
刑部侍郎面露難色:"紀大人,這李三可是和府的人...""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紀曉嵐正色道,"何況區區一門客?"就在僵持之際,一名差役匆匆進來:"大人!
有人在城南賭坊發現了李三!"紀曉嵐立即帶人前往,果然在賭坊中將右眉有痣的李三抓獲。
起初李三矢口否認,但當紀曉嵐出示那枚和府銅錢,并暗示劉全已經招供時,
李三終于崩潰:"是...是和大人指使的!
他說事成后給我五百兩銀子..."三日期限到,太和殿上文武百官齊聚。乾隆高坐龍椅,
和珅站在最前排,神色不安。紀曉嵐押著李三上殿:"皇上,臣已查明玉如意失竊真相。
此人李三,受和珅大人指使,潛入臣府盜竊御賜之物,意圖陷害為臣。"朝堂上一片嘩然。
和珅厲聲喝道:"大膽紀曉嵐!竟敢污蔑朝廷重臣!這李三分明是你找來誣陷本官的!
"紀曉嵐不慌不忙:"和大人稍安勿躁。李三已招供,贓物藏于和府后花園假山下。
皇上可派人搜查。"乾隆目光銳利:"和珅,可有此事?"和珅面如土色:"皇上明鑒!
臣...臣..."不等他說完,乾隆已派侍衛前往和府。不到一個時辰,
侍衛回報:"稟皇上,在和府假山下找到了玉如意,
還有...還有其他幾件宮中失竊的珍寶。"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
和珅撲通跪地:"皇上饒命!臣...臣是一時糊涂??!"乾隆龍顏大怒:"和珅!
你身為朝廷重臣,竟敢監守自盜,還陷害忠良!該當何罪?"紀曉嵐適時進言:"皇上息怒。
和大人或許只是一時糊涂。念在他往日功勞,不如從輕發落?"乾隆深深看了紀曉嵐一眼,
沉吟道:"和珅罰俸三年,降二級留用。所盜珍寶悉數歸還。至于李三,流放寧古塔,
永不赦回!"退朝后,和珅在宮門外攔住紀曉嵐,眼中滿是怨毒:"紀曉嵐,你好手段!
不過你別得意,咱們走著瞧!"紀曉嵐淡然一笑:"和大人,多行不義必自斃。
紀某隨時恭候。"回到府中,紀曉嵐翻開那本"野史"筆記,提筆寫道:"乾隆三十五年秋,
和珅設局陷害,反自食其果。然其根基深厚,僅受薄懲。日后必再興風浪,
不可不防..."窗外,秋風掃落葉,一片肅殺。紀曉嵐望著和府方向,
輕聲自語:"山雨欲來風滿樓啊。"當夜,紀府圍墻外閃過幾道黑影。但他們不知道,
紀曉嵐早已命人在墻根下撒了一層細沙。次日清晨,他仔細查看那些雜亂的腳印,
又在本子上記下幾筆...天書案乾隆三十六年的春天,本該是京城最熱鬧的時節,
更新時間:2025-05-03 12: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