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氣味在晨光中凝成細小的晶體,林小曦數到第七顆結晶從輸液管墜落時,
鄰床傳來書頁翻動的沙沙聲。那位總在看線裝書的銀發老太太今天換了本靛藍封皮的筆記,
黃紙頁間夾著的紅葉書簽讓她想起上周摔壞的蝴蝶標本——那是她為自然課準備的期中作業。
"小姑娘,勞駕遞下老花鏡。"突如其來的請求讓林小曦手一抖,
鋼筆在英語卷子上劃出長長的藍痕。她這才發現對方床頭擺著前日自己遺落的錯題本,
封皮上歪歪扭扭的"六年二班林小曦"正對著老太太的"蘇靜秋"名牌。蘇老師擦拭鏡片時,
林小曦注意到她左手小指不自然地蜷曲著,像被風雨打折的花枝。
"昨兒看你記的《長恨歌》賞析,"老人忽然開口,"'宛轉蛾眉馬前死'這句,
可有想過楊玉環當時的眼神?"這個問題比數學老師出的追及問題更令人措手不及。
林小曦盯著自己打了石膏的右腿,
突然想起兩周前摔在跳高墊上的瞬間——天空在視網膜里顛倒旋轉時,
她看到的最后一幕是體育館頂棚裂縫里鉆出的野花。"該是釋然吧。
"蘇老師掀開搭在膝頭的毛毯,露出綁著固定帶的左腿,"四十年前我在牛棚摔斷腿那晚,
倒覺得房梁縫隙漏進來的月光格外亮堂。"這句話仿佛開啟了某個隱秘的開關。
當護士推著發藥車經過317病房時,看見的便是這樣的畫面:梧桐樹影在兩張病床間搖晃,
少女的石膏腿與老人的固定架在陽光下泛著相似的冷光,
英語卷子與戲曲手稿在穿堂風里簌簌私語。林小曦發現蘇老師的筆記本里藏著另一個世界。
那些用工楷謄抄的《牡丹亭》唱段間,
用紅筆圈畫的批注:"此處杜麗娘眼神當如春水初融"、"柳夢梅折梅手勢參考敦煌飛天"。
最令她震撼的是夾在《驚夢》章節的舊照片——二十歲的蘇靜秋在戲臺上甩著三米長的水袖,
繃帶從戲服袖口露出一截雪白。"這是1979年復排《牡丹亭》時的妝造,
"老人撫摸著照片邊緣的折痕,"當時左腿剛取出鋼板,每次轉圈都能聽見骨頭摩擦聲。
"她忽然哼起【皂羅袍】的調子,布滿皺紋的手在石膏上打著拍子。
更新時間:2025-05-02 15: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