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長沙火墻
第一節 深秋 mobilization
1939年11月的湘北大地,寒風裹挾著洞庭湖的濕氣,如同無形的刀刃,刮過每一寸土地。幕阜山脈籠罩在濃稠如墨的晨霧中,遠處的山峰若隱若現,仿佛是沉睡在迷霧中的巨獸。暫編第五師的鐵血勁旅,正沿著蜿蜒曲折、布滿青苔與碎石的湘鄂古道疾速行進。戰士們腳上的草鞋早已磨破,露出布滿血泡的雙腳,但他們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在青石板路上敲出急促而有力的鼓點,每一步都飽含著保家衛國的決心。
陳立勛騎在那匹歷經百戰的東洋戰馬上,這匹來自北海道的戰馬,渾身肌肉緊繃,鬃毛在風中飛揚。馬鞍旁掛著的那面殘破日軍聯隊旗,旗面的“武運長久”四字已被戰火撕成碎絮,卻仍倔強地在馬首旁飄蕩,像是侵略者的恥辱標記,更像是中國軍人不屈的象征。陳立勛輕撫腰間的指揮刀,那是從南林鋪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刀柄上的櫻花紋早已被鮮血浸染成暗紅色。
隊伍行進至岳陽城郊時,前方突然傳來嘈雜卻充滿熱情的呼喊聲。只見李大姐帶領著南林鋪的婦女們,挎著裝滿物資的竹籃,背著沉甸甸的布包,從晨霧中匆匆趕來。她們的發絲被晨露打濕,貼在憔悴卻堅毅的臉上。竹籃里整齊碼放著新納的千層底布鞋,每雙鞋幫都用鮮艷的紅絲線繡著“殺寇”二字,針腳細密而工整,凝聚著她們對戰士們的殷切期望;布包里裝著曬干的山胡椒葉,散發著刺鼻卻提神的香氣,這是她們精心準備的“法寶”,既能煮水驅寒,又能在關鍵時刻防御日軍毒氣。
“長官們,”李大姐走上前,眼眶泛紅,聲音哽咽,“這鞋是俺們熬夜納的,鞋底摻了麻線,結實耐磨;這山胡椒葉,是漫山遍野采來的,煮水喝能驅寒,揣兜里還能防毒氣。你們在前線拼命,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彼砼缘耐鯆鹉税蜒蹨I,將一筐煮熟的紅薯塞進戰士懷里:“餓了就吃,熱乎著呢!”
王老漢佝僂著被歲月壓彎的腰,牽著健壯的老黃牛,牛背上馱著用油布裹得嚴嚴實實的木桶。“旅長,”老人顫巍巍地解開油布,露出黑褐色的茶籽油,“這是俺們村榨的,當年北伐軍說擦槍炮比凡士林還好使。爺們兒們日夜不停地榨,就盼著能讓槍炮多殺鬼子!”陳立勛跳下馬,緊緊握住老人粗糙的手,掌心的老繭如同樹皮,那是幾十年辛勤勞作的印記,更是百姓對子弟兵深情厚誼的見證。
隊伍在村口稍作停留,這一刻充滿了濃濃的軍民魚水情。村里的孩子們舉著用蘆葦精心編的小旗子,旗子上歪歪扭扭寫著“趕走鬼子”“中國必勝”,他們稚嫩的臉上洋溢著純真而堅定的笑容;老人們捧著陶罐,里面裝著腌制的酸豆角、霉豆腐,非要戰士們收下:“吃點家鄉味,有力氣打鬼子!”
劉順接過陶罐,觸到罐身還帶著灶膛余溫,不禁想起南林鋪的過往。每次隊伍開拔,百姓們總是變著法兒送物資,把牽掛和祝福塞滿戰士行囊。那時,一位大娘將兒子的護身符塞進他口袋:“帶著這個,保平安!”如今,那枚護身符還貼身放著,每次摸到時,都能感受到百姓沉甸甸的信任。
行進間,參謀騎馬趕來,滿臉焦急地遞上薛岳長官的加急電令:“日軍第11軍已集結三個師團,沿粵漢鐵路南下,著暫編第五師火速馳援長沙,固守撈刀河防線?!标惲渍归_地圖,手指在撈刀河附近緩緩劃過。那里河道彎曲,丘陵起伏,正是實施“天爐戰法”的絕佳地帶。他抬頭望向遠方,深秋的稻田里,百姓們正在收割最后一季稻谷,金黃的稻穗在寒風中搖曳,仿佛在向戰士們致敬,也提醒著他們身后是需要用生命守護的家園。
此時,遠處傳來悠揚的山歌,是百姓們在為戰士送行:“哥哥打仗走四方,妹妹在家把心盼。待到趕走日本鬼,歡天喜地把家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戰士們聽著聽著,眼眶不禁濕潤了。他們握緊手中的槍,心中默念:定不負百姓所托,死守長沙!
第二節 撈刀河布防
11月15日,撈刀河畔彌漫著緊張而忙碌的氣息??蔹S的蘆葦蕩里,鐵血勁旅的戰士們正爭分奪秒地構筑防線。陳立勛站在一處地勢較高的土丘上,手持蔡司望遠鏡,神情嚴肅地觀察對岸。日軍偵察騎兵不時出現在視野中,馬靴踏過枯黃草地,驚起一群寒鴉,黑色羽翼在天空中慌亂拍打,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火。
陳立勛放下望遠鏡,對參謀長說:“通知各團,按‘天爐戰法’分三層布防:第一層用迫擊炮和輕重機槍組成火力網;第二層埋設反坦克地雷與詭雷;第三層是步兵戰壕和刺刀陣地。務必在今晚前完成!”參謀長迅速記錄,騎馬向各團傳達命令。
劉順的一營負責防守河灣隘口,這里是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必經之路。他帶領戰士們將百姓征集來的門板、石磨盤沉入河底,形成天然障礙;在蘆葦叢中埋設大量英制MKⅡ手榴彈,拉環用魚線連到蘆葦桿,日軍一碰便會連環爆炸。“弟兄們,”劉順指著岸邊銹跡斑斑的鐵軌,“這是岳陽火車站拆來的,埋半截在地里,鬼子坦克碾上準卡住履帶!”
百姓們也紛紛加入布防。張大爺帶著漢子們,趕著牛車運來成噸鵝卵石,在戰壕前堆起矮墻。他們一邊勞作,一邊喊著號子:“嘿喲!搬石頭喲!打鬼子喲!”號子聲在河畔回蕩,振奮人心。李大姐組織婦女們,將曬干的蘆葦扎成捆,浸透煤油后堆在陣地前沿,準備點燃形成火墻。她們的手被蘆葦劃破,鮮血染紅草捆,卻依然不停歇。
村里的孩童們也沒閑著,跟著大人搬運彈藥箱。十歲的虎娃一趟趟跑,小臉漲得通紅,卻不肯休息:“俺也要打鬼子!”還有老人將祖傳的火藥秘方獻出,幫助制作土炸彈。一時間,撈刀河畔軍民同心,共同構筑起堅固防線。
黃昏時分,陳立勛來到一營陣地。戰士們正用山胡椒油擦拭槍支,刺鼻氣味彌漫。“好樣的,”陳立勛贊許道,“南林鋪張大爺教的法子,防生銹還能熏暈鬼子?!彼鴳鸷颈诘牡静輰?,劉順解釋:“百姓說稻草能緩沖炮彈,還能迷惑敵機?!?/p>
遠處村莊炊煙裊裊,飯菜香飄到陣地。那是百姓為戰士準備的晚餐,雖然簡陋,卻飽含深情。陳立勛望著對岸日軍搭建帳篷的點點火光,深知一場惡戰即將來臨。但看著身邊齊心協力的軍民,他握緊拳頭,心中充滿必勝信念:“撈刀河就是鬼子的葬身之地!”
第三節 誘敵深入
11月18日清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日軍第6師團先頭部隊便向撈刀河推進。九七式坦克轟鳴開道,鋼鐵履帶碾過地面,揚起漫天塵土;步兵排成整齊隊列,端著步槍,滿臉傲慢,仿佛勝利唾手可得。
陳立勛在指揮所透過望遠鏡觀察,神色冷靜。他拿起電話:“各團聽令,沒我命令不準開火!讓鬼子再靠近!”當日軍進入離河岸300米范圍,陳立勛果斷下令:“開火!”霎時間,陣地上炮聲如雷,機槍聲密集如雨。迫擊炮炮彈拖著尾焰劃破天空,在日軍隊伍中炸出巨大彈坑;輕重機槍火力交織,河面上水花四濺,日軍先頭部隊瞬間陷入混亂,慘叫聲此起彼伏。
劉順按照計劃,率一營邊打邊撤,故意留下彈藥和裝備,制造防線崩潰假象。日軍指揮官見狀,狂妄大笑:“支那人不堪一擊!全速追擊!”日軍蜂擁而上,踏入第二層防線。隱藏在蘆葦叢中的反坦克地雷和詭雷接連爆炸,“轟!轟!”巨響震天,坦克被炸得支離破碎,步兵死傷慘重。但日軍憑借火力優勢,迅速組織新一輪進攻。
與此同時,百姓在日軍后方展開游擊戰。李大叔帶著村民趁夜潛入輜重營地,將炸藥包捆在汽油桶上。隨著巨響,火光沖天,日軍補給倉庫化為火海?!敖泄碜訃L嘗苦頭!”李大叔擦著黑煙笑道。還有百姓破壞鐵路、切斷電話線,讓日軍后勤陷入混亂。
陳立勛站在高處,看著日軍一步步入套,心中盤算下一步。他知道,后撤不是敗退,而是為聚殲敵人。撈刀河水依舊流淌,仿佛在見證中國軍人的智慧與勇氣,等待著日軍的覆滅。這場戰斗,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而勝利的天平,正逐漸向中國傾斜。
第四節 激烈的攻防戰
11月20日,撈刀河防線迎來最慘烈時刻。日軍集中優勢兵力,發起全面進攻。天空中轟炸機如烏云蔽日,轟鳴聲震耳欲聾,炸彈雨點般落下,整個防線陷入火海。陳立勛的指揮所里,電話鈴聲不斷,各團傳來緊急戰報。
“旅長!鬼子坦克突破左翼!弟兄們快頂不住了!”電話里傳來焦急呼喊。
“旅長!二營彈藥見底,請求支援!”聲音中滿是絕望。
陳立勛沉著下令:“調戰防炮連去左翼,務必摧毀坦克!三營支援二營,所有彈藥優先供應!”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如黑暗中的明燈,給戰士們帶來希望。
劉順的一營陣地前,日軍步兵在坦克掩護下發起集團沖鋒。坦克炮口噴射火焰,炮彈不斷轟擊戰壕;步兵端著刺刀,如潮水般涌來。劉順大喊:“放近點!200米再打!節省彈藥!”當日軍進入射程,一營火力全開,日軍成片倒下。但日軍憑借人數和火力優勢,很快組織起新一輪攻勢。
“燃燒彈準備!”劉順下令。戰士們將浸煤油的棉花球綁上手榴彈,投向日軍坦克。燃燒彈爆炸,坦克瞬間被大火吞噬,里面的日軍發出凄慘嚎叫。爆破組戰士抱著炸藥包,冒著槍林彈雨沖向坦克,有的半路中彈倒下,有的成功將炸藥包塞進履帶?!稗Z!”坦克被炸得粉碎。
戰斗中,一名新兵腹部中彈,倒在劉順懷里:“班長,我……我還沒殺夠鬼子……”劉順強忍悲痛,撕下衣襟為他包扎:“挺?。∥覀円欢苴A!”話未說完,又一波日軍沖來,劉順抄起湯姆森沖鋒槍,怒吼著沖向敵人,心中滿是仇恨與怒火。
陣地上硝煙彌漫,血肉橫飛。戰壕不斷被炮彈摧毀,戰士們躲在殘垣斷壁后頑強抵抗。陳立勛看著慘烈的戰場,既自豪又悲痛。他知道,這些戰士是中國的脊梁,為了保衛家園,他們不惜流盡最后一滴血。而他,作為指揮官,必須帶領他們堅守到底,直到勝利的那一刻。
第五節 艱難的補給線
隨著戰斗持續,撈刀河防線彈藥、糧食告急。陳立勛站在空蕩蕩的彈藥庫前,看著所剩無幾的彈藥箱,眉頭緊鎖。補給線被日軍嚴密封鎖,正規渠道物資無法送達,只能依靠百姓支援。
他立即派人通知周邊村莊。消息傳出,百姓們紛紛響應。李大姐組織婦女們,將家中過冬糧食、蔬菜全部打包。她們用粗布仔細包裹,背上沉重背簍,趁著夜色,沿著山間崎嶇小路向陣地進發。夜路難行,她們深一腳淺一腳,摔倒了又爬起來,肩膀被背簍勒得血肉模糊,卻咬牙堅持,只為早點把物資送到戰士手中。
張大爺帶著漢子們,趕著牛車,拉著彈藥箱,沿著隱蔽河道前進。他們手持自制武器,警惕注視四周。遇到日軍巡邏隊,就趕緊將牛車藏進蘆葦叢。蘆葦葉割得臉上生疼,蚊蟲叮咬也顧不上,直到巡邏隊走遠,才敢繼續趕路。
11月22日深夜,李大叔帶領30輛牛車的運輸隊,載著200箱彈藥向陣地進發。他們選了最偏僻山路,路面坑洼不平,牛車顛簸前行,“吱呀吱呀”的聲響在寂靜夜里格外清晰。每走一段,李大叔都要停下仔細聽動靜,確認安全后才繼續。
當行至鷹嘴崖時,突然槍聲大作。日軍巡邏隊發現了他們,子彈如雨點般掃射。牛車被打翻,彈藥箱滾落山溝。李大叔趴在地上,看著身邊鄉親一個個倒下,紅了眼眶:“拼了命也要把彈藥送過去!”幸存百姓不顧危險,跳下山溝尋找彈藥箱。山溝里荊棘叢生,他們的衣服被劃破,皮膚鮮血淋漓,卻仍堅持搬運。一個小伙子腿部中彈,卻咬著牙拖著傷腿,將彈藥箱推上牛車。
最終,一半彈藥成功送到陣地。陳立勛握著百姓們滿是傷痕的手,淚水在眼眶打轉:“鄉親們的恩情,我們永記于心!”
但日軍封鎖愈發嚴密,派出大量巡邏隊設卡盤查。百姓們沒有退縮,想盡辦法運送物資。有人將糧食、彈藥藏在糞車里,冒著被檢查的風險前行;有人夜間搭建木筏,順著河流運送。在長沙城,婦女們當掉首飾換藥品、食物;老人們賣掉耕牛買彈藥。他們說:“只要能打跑鬼子,啥都舍得!”
在日軍占領區,百姓冒險傳遞情報。有人扮成小販,在日軍營地附近轉悠收集信息;有人利用關系打入內部。這些情報為中國軍隊作戰提供了關鍵支持。
艱難的補給線,成為軍民團結的紐帶。百姓用智慧和勇氣突破封鎖,為戰士送去希望;戰士用生命守護百姓安全。軍民一心,共同譜寫著抗擊日寇的壯麗篇章。
第六節 長沙巷戰
11月25日,日軍突破撈刀河防線,涌入長沙市區。曾經繁華的街道如今滿目瘡痍,店鋪門窗破碎,貨物散落一地,到處是彈坑和瓦礫,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硝煙與血腥味。
陳立勛接到命令,率部轉入市區展開巷戰。長沙街道狹窄曲折,建筑密集,地形復雜,對擅長大規模作戰的日軍是巨大挑戰,卻利于巷戰。
劉順的一營防守中山路。他帶領戰士在街道兩旁建筑設伏擊點,用沙袋、木板構筑工事,在樓頂架設機槍陣地?!跋飸鹬v究機動靈活,”劉順對戰士說,“每棟建筑都是堡壘,每條街道都是戰場!利用地形,打鬼子措手不及!”
日軍進入中山路,小心翼翼前行。當走到街道中間,劉順一聲令下,機槍、步槍齊響。子彈從各個角落射出,日軍頓時死傷慘重,迅速躲進建筑廢墟反擊。他們用炮火轟擊街道建筑,磚石瓦塊不斷掉落,但戰士們堅守崗位,頑強抵抗。
劉順見日軍躲在廢墟后,下令:“投手榴彈!”戰士們將手榴彈扔向日軍藏身之處,爆炸聲此起彼伏,濃煙彌漫。一名日軍軍官揮刀試圖組織沖鋒,被一槍擊斃。
戰斗中,一位百姓悄悄找到劉順:“長官,我知道條地道,能繞到鬼子后面。是老一輩為躲戰亂修的,很少有人知道。”劉順大喜,立刻組織10人小分隊,在百姓帶領下進入地道。地道陰暗潮濕,霉味刺鼻,地面積水,每一步都要小心。
他們在地道摸索半小時,終于找到出口,位于日軍后方小巷。此時日軍正集中火力進攻前方,毫無防備。劉順示意戰士準備,然后突然發起襲擊。槍聲和喊殺聲響起,日軍驚慌失措,腹背受敵,不得不后撤。
陳立勛在指揮所,通過電話和傳令兵指揮各營巷戰。他根據戰況調整戰術,合理調配兵力火力。他深知巷戰殘酷,每一棟建筑、每一條街道的爭奪都要付出巨大代價,但也是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的最佳方式。
在長沙巷戰中,百姓積極參與。他們為戰士提供情報、運送彈藥、照顧傷員。有人標記日軍重要目標,引導戰士攻擊;有人組成擔架隊,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將傷員抬到安全處。日軍在巷戰中遭遇頑強抵抗,推進異常緩慢,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他們無法理解,為何這座城市的軍民如此堅決抵抗。因為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懷著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有著寧死不屈的精神,誓與長沙共存亡。
第七節 傷兵的困境
隨著巷戰激烈進行,傷員不斷增加,簡陋的野戰醫院擠滿了受傷戰士。醫院設在破舊倉庫,屋頂破洞,寒風灌進,室內光線昏暗,只有幾盞油燈搖曳,墻上影子晃動,氣氛壓抑。
護士小王和百姓志愿者忙得腳不沾地。她們既要處理傷口,又要安撫傷員。小王頭發凌亂,臉上滿是汗水灰塵,衣服被鮮血染紅大片,但她穿梭在病床間,為傷員換藥、喂水,一刻不停。
張虎躺在病床上,腿上傷口血流不止,疼痛讓他額頭冒汗。他看著忙碌的小王,虛弱地說:“小王護士,謝謝你,要不是你,我這條命沒了。”小王擦汗笑道:“別客氣,好好養傷,傷好了還要打鬼子呢!”
重傷員區,陳立勛看到一名腹部中彈的戰士痛苦呻吟。戰士見到他,掙扎著說:“旅長,我還能打鬼子……不想躺這兒……”陳立勛握住他的手,眼眶濕潤:“好好休息,傷好了一起打鬼子!你是英雄,我們不會放棄任何兄弟!”他轉頭對小王說:“想盡辦法救他,就算翻遍長沙城,也要找到藥
第九章 長沙火墻
第七節 傷兵的困境(續)
然而,藥品的極度短缺如同沉重的枷鎖,緊緊束縛著傷員的救治。醫院里的磺胺粉早已見底,繃帶被反復清洗、晾曬后,纖維變得脆弱不堪,輕輕一扯就會斷裂。許多傷員的傷口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開始化膿、感染,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腐臭氣息。
百姓們得知這一情況后,紛紛自發行動起來。白發蒼蒼的老人們翻出家中祖傳的藥箱,將珍藏多年的中藥材毫不吝嗇地貢獻出來;婦女們則把家中僅有的布料裁剪成布條,代替繃帶使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中醫,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一擔裝滿草藥的竹筐和一套用了大半輩子的搗藥器具,步履蹣跚地來到醫院。他顫巍巍地說:“我這一輩子,就靠這些草藥救人。如今國家有難,我這條老命和這些草藥,都交給你們了!”
老中醫和他的弟子們在醫院的角落里支起幾口大鍋,開始熬煮中藥。每天天還未亮,他們就起身忙碌,將各種草藥按照比例仔細稱量、配伍。山茱萸、金銀花、蒲公英……這些平日里看似普通的草藥,此刻卻承載著挽救生命的希望。濃郁的藥香在空氣中彌漫,與醫院里的血腥味、腐臭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而特殊的氣息。
在照顧傷員的過程中,感人的故事不斷上演。一位年輕的女學生,每天都會準時來到醫院。她穿著洗得發白的校服,懷里抱著一把破舊的木吉他。她坐在傷員的床邊,輕輕撥弄琴弦,用甜美的歌聲為傷員們驅散痛苦和恐懼?!端苫ń稀贰读x勇軍進行曲》,一首首歌曲從她口中唱出,常常讓傷員們熱淚盈眶。有時候,她也會給傷員們講述自己在學校里的故事,講那些充滿希望的未來,讓傷員們在病痛中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還有一位孤寡老奶奶,將自己唯一的棉被拿到醫院,蓋在重傷員身上。而她自己,則蜷縮在醫院的角落里,身上僅披著一件單薄的棉衣。當有人勸她留著棉被自己用的時候,她卻堅定地說:“孩子們在前線拼命,我受點凍算啥?只要他們能好起來,我就啥都不怕!”
傷兵們在困境中也相互扶持、鼓勵。病房里,常常能看到傷勢較輕的戰士主動照顧重傷員,為他們端水送飯、擦拭身體;大家還會分享自己的戰斗經歷,講述那些英勇殺敵的故事,用樂觀的態度感染著每一個人。他們雖然身體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心中依然充滿著對勝利的渴望。他們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土地。
第八節 決戰前夜
11月29日,長沙的夜空被厚重的烏云籠罩,寒風呼嘯著掠過滿目瘡痍的城市,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嗚咽。陳立勛在一處地下掩體中召集各營營長召開戰前會議。掩體里彌漫著潮濕的霉味,昏暗的煤油燈光在墻壁上投下搖曳不定的影子,給整個會議增添了一絲緊張而凝重的氛圍。
“弟兄們,”陳立勛站在一張鋪滿地圖的木桌前,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在場的每一位軍官,“明日,日軍必將傾盡全力發起最后的總攻。這一戰,不僅關乎長沙的存亡,更關乎整個戰局的走向,乃至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我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守長沙,直到援軍到來!這將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我們可能會面臨數倍于己的敵人,會遭遇敵人最猛烈的炮火和最瘋狂的進攻。也許,很多弟兄都無法活著看到勝利的那一天,但我們絕不能退縮半步!因為我們的身后,是千千萬萬的父老鄉親,是我們世代棲息的家園,是我們的祖宗社稷!我們退無可退,唯有以血肉之軀,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各營營長們紛紛起身,握緊拳頭,齊聲高呼:“死守長沙!誓與城同在!”那一聲聲吶喊,充滿了視死如歸的豪情,震得掩體頂部的塵土簌簌掉落。
劉順回到一營駐地時,戰士們正圍坐在一堆即將熄滅的篝火旁。他們一個個面容憔悴,身上的軍裝沾滿了泥土和血跡,疲憊的眼神中卻依然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劉順看著這些與自己并肩作戰的兄弟,心中既心疼又自豪。
“弟兄們,”劉順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明天就是最后的決戰了。這些日子,我們和小鬼子浴血奮戰,從撈刀河到長沙城,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但是,我們沒有讓鬼子前進一步,我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我們的尊嚴!明天,鬼子肯定會像瘋狗一樣撲上來,他們以為我們已經是強弩之末,可他們不知道,我們鐵血勁旅的骨頭,比鋼鐵還要硬!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長沙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就算流盡最后一滴血,也要讓鬼子知道,中國軍人,不可戰勝!”
戰士們紛紛站起來,舉起手中的武器,高呼:“殺鬼子!保長沙!”喊聲在夜空中回蕩,驚飛了棲息在廢墟中的烏鴉。
夜幕漸深,戰士們抓緊時間休息。有的倚靠著殘垣斷壁,很快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們或許回到了久別的家鄉,見到了日夜思念的親人;有的則坐在角落里,借著微弱的月光,仔細地擦拭著手中的槍支,他們明白,在明天的戰斗中,這就是他們最親密的伙伴,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還有一些戰士,拿出隨身攜帶的紙筆,借著搖曳的火光,給家人寫下最后的家書。
劉順坐在一個破舊的墻角,從貼身的口袋里掏出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他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她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劉順輕輕撫摸著照片,淚水模糊了雙眼。他拿起筆,在紙上寫道:“娘,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也許兒子已經不在人世了。兒子不孝,不能再照顧您和妹妹了。但是,兒子不后悔,因為兒子是為了保衛我們的國家,為了千千萬萬像您一樣的母親和像妹妹一樣的孩子而戰。您不要難過,兒子的血不會白流,我們一定會把鬼子趕出中國……”
陳立勛在各個陣地巡視著,看著戰士們疲憊卻堅定的身影,他的心中感慨萬千。從南林鋪到撈刀河,再到如今的長沙城,無數的戰友倒在了這片土地上。他想起了那些犧牲的兄弟,想起了他們的音容笑貌,想起了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他暗暗發誓,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守住長沙,為死去的戰友們報仇,為身后的百姓們守護住這片家園。
第九節 最后的沖鋒
11月30日凌晨,黑暗還未完全褪去,日軍的總攻便如洶涌的潮水般襲來。天空中,轟炸機群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像一群黑色的惡魔,遮天蔽日。一枚枚炸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如流星般墜落,在長沙城的各個角落炸開。劇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大地在顫抖,建筑物紛紛倒塌,磚石瓦礫漫天飛舞,整個城市瞬間被濃煙和火焰吞噬。
陳立勛站在指揮所的廢墟上,盡管炮火的氣浪一次次將他掀倒在地,他依然頑強地爬起來,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局。日軍的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如同惡狼一般,嚎叫著向陣地撲來。坦克的履帶無情地碾壓著街道,發出“咔咔”的聲響,炮口噴射出的火焰照亮了一張張猙獰的面孔;步兵們端著刺刀,密密麻麻地跟在坦克后面,他們的喊叫聲在空曠的街道上回蕩,充滿了囂張與瘋狂。
“各團注意,給我狠狠地打!絕不能讓鬼子前進一步!”陳立勛抓起電話,聲嘶力竭地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堅定,仿佛要將所有的力量都傳遞給每一位戰士。
劉順所在的一營陣地上,戰士們趴在殘破的工事后面,緊握著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地盯著越來越近的敵人。他們的臉上沾滿了灰塵和硝煙,眼神中卻沒有絲毫的畏懼,只有對敵人的仇恨和對勝利的渴望。
“準備!”劉順大聲喊道,聲音在炮火的轟鳴聲中依然清晰可聞。戰士們屏住呼吸,緊緊握住槍栓,手指放在扳機上,等待著最佳的射擊時機。
當日軍進入有效射程后,劉順猛地一揮手臂:“打!”霎時間,機槍的怒吼聲、步槍的射擊聲、手榴彈的爆炸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戰斗交響曲。子彈如雨點般射向日軍,日軍成片地倒下,鮮血染紅了街道。但日軍憑借著人數和裝備的優勢,很快便重新組織起進攻,他們的炮火更加猛烈,密集的彈雨將一營的陣地徹底覆蓋。
戰壕在炮彈的轟擊下不斷坍塌,戰士們只能躲在殘垣斷壁后面,頑強抵抗。劉順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吧洗痰?!”他大喊一聲,率先跳出戰壕,揮舞著大刀,沖向敵人。戰士們見狀,紛紛緊隨其后,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寒光閃閃的刺刀在硝煙中閃爍,喊殺聲震天動地。劉順揮舞著大刀,左劈右砍,日軍士兵紛紛倒地。突然,一名日軍軍官舉著軍刀,惡狠狠地向他砍來。劉順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將其劈倒在地。他看著日軍軍官胸前的勛章,想起了在南林鋪犧牲的戰友,心中的仇恨如火山般爆發。他大喊著,沖向更多的敵人,每一刀都帶著無盡的憤怒和力量。
在激烈的戰斗中,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有的戰士被刺刀刺穿了身體,卻依然緊緊抱住敵人,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有的戰士在彈藥耗盡后,撿起地上的石頭,砸向敵人;還有的戰士,即使身負重傷,仍然堅持著向敵人開槍射擊,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
陳立勛看到一營陣地吃緊,親自帶領警衛排前去支援。他手持湯姆森沖鋒槍,邊跑邊射擊,打倒了多名日軍士兵。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士氣大振,紛紛發起反擊,將日軍擊退了一段距離。
然而,日軍的攻勢實在太過猛烈,中國軍隊漸漸有些力不從心。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遠處突然傳來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那熟悉的號聲,如同天籟之音,給戰士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力量?!霸姷搅耍≡姷搅耍 睉鹗總儦g呼雀躍,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水。
陳立勛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弟兄們,援軍到了,跟我一起沖鋒!殺??!”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般,吶喊著沖向敵人。日軍見勢不妙,陣腳大亂,紛紛敗退。在援軍的配合下,中國軍隊發起了全面反攻,他們勢如破竹,將日軍打得節節敗退,勝利的曙光終于出現在了眼前。
第十節 勝利的曙光
12月1日,經過漫長而慘烈的戰斗,長沙會戰終于以中國軍隊的輝煌勝利告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厚厚的硝煙,灑在滿目瘡痍的長沙城上。這座經歷了戰火洗禮的城市,雖然遍體鱗傷,卻依然頑強地屹立著,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國不可戰勝!
陳立勛站在天心閣的城墻上,望著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曾經繁華熱鬧的街道,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高聳的建筑,大多已坍塌損毀。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自豪和欣慰,因為他們守住了這座城市,守住了祖國的尊嚴,守住了千千萬萬百姓的希望。
劉順帶著一營的戰士們,在街道上清理戰場。他們看著日軍留下的尸體和遺棄的裝備,心中感慨萬千。這些日子以來,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每一場戰斗都驚心動魄,每一次勝利都來之不易。一名百姓顫抖著雙手,緊緊握住劉順的手,眼中滿是淚水:“長官,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保護了我們的家。要不是你們,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會遭受怎樣的苦難。你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劉順的眼眶也不禁濕潤了,他說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鬼子還在,我們就不會停止戰斗。只要還有一個中國軍人在,就不會讓鬼子再踐踏我們的土地!”
此時,街道上漸漸熱鬧起來。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他們臉上洋溢著劫后余生的喜悅和對勝利的歡呼。有的人拿著自家僅存的食物,送給疲憊不堪的戰士;有的人自發組織起來,幫助清理廢墟、救治傷員;還有的人,站在街道兩旁,揮舞著手中的旗幟,高喊著“中國萬歲”“勝利萬歲”。歡呼聲、吶喊聲在城市的上空回蕩,久久不息。
陳立勛收到了薛岳長官的嘉獎電令,電令中高度贊揚了暫編第五師在長沙會戰中的英勇表現:“暫編第五師在此次長沙會戰中,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斃敵數千,重創日軍第11軍,為保衛長沙立下赫赫戰功,特傳令嘉獎!”看著電令,陳立勛的眼前不禁浮現出那些在戰斗中犧牲的戰友們的身影。他們中,有的是并肩作戰多年的兄弟,有的是剛剛入伍的新兵,他們都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陳立勛默默地低下頭,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這些犧牲的戰友們安息,一定要讓祖國早日迎來真正的和平!
戰后,鐵血勁旅進行了短暫的休整。李大姐帶著婦女們,來到營地,為戰士們縫補破舊的軍裝、清洗傷口;王老漢送來了新打的草鞋和熱氣騰騰的山胡椒茶;孩子們則圍著戰士們,用崇拜的目光看著他們,聽他們講述戰斗中的英勇事跡。戰士們和百姓們其樂融融,仿佛一家人。
然而,陳立勛深知,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日本侵略者絕不會輕易放棄,他們一定會卷土重來。但他和他的戰士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將繼續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為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奮勇前行,直到將所有的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迎來最終的勝利!在勝利的曙光中,鐵血勁旅又將踏上新的征程,他們的步伐依然堅定,他們的信念依然如鋼,他們將用熱血和生命,繼續書寫屬于中國軍人的輝煌篇章!
更新時間:2025-05-02 0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