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銀杏樹下的初遇十月的陽光穿過金黃的銀杏葉,在校園小徑上灑下斑駁光影。
林曉曦抱著一摞教材,匆匆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她是中文系的新生,
對這個陌生的大城市還充滿著好奇與不安。"對不起!"她低著頭,不小心撞上了一個人。
書本散落一地,她慌忙蹲下收拾。"沒關系。"一個溫和的男聲傳來。林曉曦抬頭,
看見一雙清澈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我叫陳默,計算機系大二。"他蹲下幫忙,
嘴角掛著淡淡的微笑。"林曉曦,中文系大一。"她小聲回應,臉頰微紅。
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在大學校園的銀杏樹下。陳默幫她拾起最后一本書時,
一張紙條從書中滑落。他好奇地撿起,
上面是林曉曦隨手抄寫的泰戈爾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很美的句子。"陳默說,將紙條遞還給她。
"謝謝。"林曉曦接過紙條,心跳不知為何加速。他們并肩走了一段路,
談論著各自的家鄉和興趣愛好。分別時,陳默突然說:"下周同一時間,我會在這里等你。
"林曉曦驚訝地看著他,不知該如何回應。最終只是點了點頭,匆匆離開了?;氐郊液?,
她翻看紙條上的詩句,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她不確定這是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但內心深處,
她期待著下周的相遇。第二章:雨中的再會一周后,天空陰沉,預報有雨。
林曉曦特意提早出門,帶著一把傘,前往那條銀杏小徑。然而,
十一月的風帶來了刺骨的寒意,銀杏葉早已落盡。她站在曾經相遇的地方,
卻沒有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他會來嗎?"她自言自語,雨水開始打濕她的頭發和衣服。
正當她準備離開時,一把黑傘從身后撐起。她轉身,看見陳默穿著灰色風衣,
手里拿著兩杯熱咖啡。"等很久了嗎?"他微笑著問。"沒有,剛來不久。"她接過咖啡,
感受著溫暖從掌心蔓延。他們在路邊的長椅上坐下,陳默從背包里拿出一本詩集。
"我一直在讀泰戈爾的詩,特別是你那天掉出來的那張。""你喜歡詩歌?
"林曉曦驚訝地問。"比起代碼和算法,我更喜歡文字帶來的溫度。"陳默的目光溫柔,
"你呢?為什么會選擇中文系?"林曉曦講述了她從小對文學的熱愛,
以及希望通過文字傳遞情感的愿望。陳默則分享了他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愛,
以及他相信技術也能創造美好的信念。雨越下越大,但兩人仿佛忘記了時間。分別時,
陳默遞給她一張名片,上面不僅有他的聯系方式,還有一個網站地址。"我在做一個項目,
記錄城市中普通人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可以分享一些你的故事。"林曉曦猶豫了一下,
最終還是接過了名片。"也許吧。"回家的路上,她查看那個網站,
發現里面都是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片段。她想,這大概就是陳默所說的"技術創造美好"吧。
第三章:醫院的意外冬天來臨時,林曉曦參加了學校的志愿者活動,
前往市醫院陪伴孤寡老人。那天,她正在為一位老奶奶讀報紙,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
"林志愿者,好久不見。"她轉身,看見陳默站在門口,身上穿著醫院的志愿者馬甲。
"你怎么會在這里?"她驚訝地問。"這家醫院是我家人在經營。"他走近,
"我每個周末都會來當志愿者。"原來陳默的父親是這家醫院的院長。
這次偶遇讓兩人的交集不再局限于校園,而是延伸到了生活的更多層面。
他們一起探訪了幾位老人,陳默展現出了他細心體貼的一面。在為一位失明的王爺爺讀書時,
林曉曦注意到陳默會輕輕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地重復那些難以理解的字句。
"你真的很適合做這件事。"她輕聲說。"因為傾聽是一種重要的技能。"陳默微笑著回答,
目光落在她身上,"就像你說的,文字能傳遞情感,而傾聽則是接收情感的方式。"中午,
他們坐在醫院的小花園里吃便當。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在陳默的臉上,
讓他看起來格外溫暖。"我最近在做一個特別的項目。"陳默突然說,
"記錄醫院里陌生人的故事。那些被疾病、命運捉弄的人們,但他們依然頑強生活。
""聽起來很有意義。"林曉曦真誠地說。"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記錄你的故事。
"陳默認真地看著她,"不只是作為志愿者,而是作為一個朋友,甚至更多。
"林曉曦感到心跳加速,但她沒有直接回答。她知道,隨著交往的深入,
兩人之間的關系正在悄然改變。第四章:機場的告別春天來臨,林曉曦即將畢業。
她決定接受一家出版社的offer,前往北京工作。這個消息讓她既興奮又忐忑,
因為這意味著她將離開這座城市,離開陳默。離別前的那個周末,
他們約在城市最高的觀景臺。夕陽西下,整座城市籠罩在金色的光芒中。
"你真的要去北京嗎?"陳默問,聲音里帶著一絲不舍。"是的,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林曉曦深吸一口氣,"而且,網絡這么發達,我們還是可以經常見面。"陳默沒有回應,
只是從口袋里拿出一個小盒子。"我想送你一件禮物。"盒子里是一枚精致的銀杏葉書簽,
葉脈中嵌著微小的電路,通電后會發出柔和的光芒。"這是我自己設計的。"陳默說,
"無論你在哪里,當你打開書本,它都會為你照亮文字。就像我一直在你身邊一樣。
"林曉曦接過書簽,感到眼眶濕潤。"我會想你的。""我也是。"陳默輕輕撫摸她的臉頰,
"但我相信這不是告別,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相遇。"第二天,林曉曦拖著行李來到機場。
經過安檢后,她意外地在候機廳看見了陳默。他穿著簡單的白襯衫,手里捧著一束向日葵。
"你怎么來了?"她驚喜地問。"送你最后一程。"陳默走近,將向日葵遞給她,
"希望它們能在千里之外陪伴你。"他們相擁而立,
周圍是匆忙的旅客和廣播中不斷響起的通知聲。"到了北京,記得給我打電話。
"陳默輕聲說。"一定會的。"林曉曦點頭,淚水滑落。登機廣播響起,
林曉曦轉身走向登機口。每走一步,都感覺心被撕裂一點。當她最后一次回頭,
看見陳默依然站在那里,向她揮手。飛機起飛,穿過云層,駛向遠方。林曉曦不知道的是,
這次分別并不是終點,而是他們故事的新篇章。
第五章:北京的陌生人北京的生活比林曉曦想象中更加忙碌和孤獨。出版社的工作節奏很快,
同事們雖然友好,但沒人知道她心中的思念。她經常翻看陳默送她的銀杏葉書簽,
每當夜深人靜,就會想起他們在校園銀杏樹下的初遇,醫院里的志愿者時光,
以及機場那場不舍的告別。六個月后的一個雨天,林曉曦加班到很晚。走出辦公樓,
她發現自己沒帶傘。正當她猶豫是等雨停還是沖進雨中時,一把黑傘從身后撐起。"林編輯,
好久不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她轉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陳默?
你怎么在這里?""我就在附近工作。"他微笑著說,"聽說你來了北京,
我想你應該需要一個向導。"原來陳默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
辦公室離出版社只有幾站地鐵的距離。他經常來這里出差,卻從未告訴她。
"我可以請你喝杯咖啡嗎?"他問。在街角的一家小咖啡館里,
他們分享了各自在北京的生活。林曉曦講述了出版社的趣事,陳默則談論他的項目和同事。
"你看起來很累。"陳默關切地說。"工作壓力很大。"林曉曦嘆了口氣,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們以前的日子,在那個小城市,一切都很簡單。""生活本來就不容易,
更新時間:2025-05-01 19: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