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權財逆襲 榆木逢春 392631 字 2025-04-30 16:40:5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薛盟的返校,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平凡。那是一個普通的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校園的小徑上,他卻因未吃午飯而匆忙購買食物,邊趕路邊進食,這一幕,成了校園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薛盟的匆忙,不僅是時間上的緊迫,更是其內心對自我學習節奏的堅持與外界集體秩序之間的一種無聲對抗。他的行為,似乎在對周圍的人說:“我的學習,我有我的方式?!?/p>

進入教室后,氣氛的異常讓薛盟敏銳地察覺到了什么。同學們的目光聚焦,利奇文欲言又止,這一切都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胡志業的突然出現,讓利奇文退縮,也為薛盟與校方之間的直接對話埋下了伏筆。這一幕,仿佛是薛盟自學之路上的一個縮影,個體在面對集體時的無力與堅持,交織成一幅復雜的畫面。

胡志業與薛盟的談話,是這次事件中的一個高潮。胡志業嚴肅地詢問薛盟請假自學一事,批評其“閉門造車”,但同時又不得不承認其天賦。這種矛盾的態度,恰恰反映了教育體系中對于非傳統學習方式的復雜情感。一方面,學校鼓勵創新和學習自主性;另一方面,又擔心這種自主性會破壞既定的教學秩序。

而語文試卷的評分爭議,更是將這一矛盾推向了前臺。原擬滿分的試卷,因評分標準爭議被扣10分,但即便如此,胡志業仍給予高度認可。這一扣分項,仿佛是規則對個體的一種“警告”,提醒薛盟,即使是在天賦異稟的情況下,也必須遵循一定的游戲法則。然而,這種警告背后,又隱藏著對真正才華的無奈承認。

校長顧立人特批單獨考場的決定,則是校方矛盾態度的集中體現。一方面,校方質疑薛盟長期請假自學的做法,擔心其脫離集體教學環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其天賦異稟,因此采取特殊安排,既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試探,試圖在規則與個體之間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薛盟在考場上的表現,無疑是對傳統教育規則的一次震撼性挑戰。他計劃半小時內完成所有科目,后調整為1小時以避免過度張揚,這一舉動本身就充滿了對效率與速度的極致追求。監考陣容的強大,包括校長、教務主任等,以及華淑等優生的主動加入挑戰,都使得這場考試超越了普通意義上的學業評估,成為了一場關于學習方法、效率與成果的公開辯論。

薛盟以驚人的速度完成試卷,字體工整、答案近乎標準,口語測試更是獲得外教滿分評價。這一系列表現,不僅是對其個人能力的證明,更是對傳統學習模式的一種反思。相比之下,其他考生如華淑的答題遲緩,以及由此產生的“陪襯”心態,進一步凸顯了薛盟作為“天才”形象對傳統教育體系的沖擊。

校長包立人在目睹薛盟的表現后,驚嘆其可能為“750分狀元”,并隨即調整政策,設立每月統考,700分以上者可獲無限期請假特權。這一決策,既是校方對薛盟現象的回應,也是教育制度靈活性的一種體現。通過設立更高的標準,校方試圖將薛盟這樣的個案轉化為一種激勵機制,激發更多學生的潛能,形成競爭氛圍。

華淑等考生重燃斗志,決心沖刺高分以獲取特權,這一現象表明,薛盟的“天才”表現雖然沖擊了普通學生的優越感,但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斗志。這種競爭氛圍的形成,或許正是教育制度所期望的,即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通過規則的重構,促進整體水平的提升。

薛盟現象的核心矛盾,在于個體與規則之間的沖突。薛盟的自學方式,是對傳統教育制度的一種挑戰,它質疑了集體教學、統一進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個體學習節奏和路徑的可能性。而校方的態度,從質疑到認可,再到規則的重構,體現了教育制度在面對個體突破時的適應與調整。

天賦與努力的博弈,則是這一事件中的另一大主題。薛盟的“天才”表現,讓普通學生意識到,成功并非僅僅依靠努力就能實現,天賦同樣重要。這種認識,雖然可能暫時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但長遠來看,它有助于形成更為多元的成功觀,鼓勵學生在認識自身局限的同時,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教育制度的靈活性,是這一事件留給我們的最深啟示。學校在面對薛盟這樣的個案時,沒有選擇簡單的壓制或忽視,而是通過調整規則,如設立特殊考場、統考激勵等,試圖在規則與自由、秩序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這種靈活性,不僅是教育進步的表現,也是社會進步的縮影。

更新時間:2025-04-30 16:40:57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