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
下班的鈴聲響了,師兄弟們勾肩搭背的向廠外走去。
“今晚可得多整兩盅,不能慫?!?/p>
“你小子等著,絕對把你放倒?!?/p>
“就你,怪不得牛少了,母牛都被你吹死了?!?/p>
“哈哈哈哈“
“宏偉,你還有這絕活,口技啊?!?/p>
“滾滾滾,大師兄就別笑話我了。“
“我就是三杯必倒。“
“不對,那要看是多大的杯子,我給您說啊,小了,哎吆,真不管用。“
“那得是多大?“
“至少半斤的杯子?!?/p>
“我有那么厲害嗎?“
“有啊,你結婚的時候,就是這樣?!?/p>
“那家伙,好嘛,三杯白開水,兌的是蓮花白?!?/p>
“宏偉哥,人家不都是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
“東旭,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宏偉的老丈人贊助的,你還小,沒趕上?!?/p>
“別提了,這個蓮花白兌水,味小,被他們看出來了,遭老罪嘍?!?/p>
“我結婚的時候,不擺酒了,聽你們這么一說,嚇人,還要鬧洞房呢?!?/p>
賈東旭笑一笑,葷段子和煙酒,那是男人的最愛,指點江山,牛逼吹得梆梆響,那一個個,天老大地老二,夾在中間,妥妥的老三。
“為啥不擺酒,大家伙兒熱鬧熱鬧?!?/p>
“國家百廢待興,我想著把錢捐了,力所能及的做些貢獻?!?/p>
“對,老爺們兒,嘿,拿得起放得下,咱們也捐點?!?/p>
“東旭思想覺悟很高啊,值得我們學習?!?/p>
“行了?!?/p>
走在最前面的易中海說話了。
“東旭這樣做,是對的,你們呢,都要養家糊口,也不容易,把日子過好,把工作干好,減少次品就是最大的支援。“
“師傅說的是。“
“師傅多的對。“
車間到廠門口,挺遠的距離,人多了,說說笑笑,時間過的快。
門口的保衛干事背著槍一臉嚴肅的盯著,沒有誰敢上前搭話。
此時的保衛處,大部分是軍人轉業,要不就是烈士遺屬,一般人想進,壓根不可能,政治清白,思想忠誠,審查嚴格,肩負的責任不同,保護生產,防特防破壞,危險性大。
誰讓壞人太多,基本是一抓一個準,朝陽群眾的眼睛,那可是雪亮的,火眼金睛。
小酒一喝,男人們開始吹牛皮,賈東旭微微笑著,附和著,不反駁,還會鼓勵再多說兩句。
氣氛逐漸融洽,爭做主角,口水橫飛。
散場走在回院的路上,月光傾情灑下,銀練翻滾如水。
“師傅,您說不擺酒,院里的人會不會說閑話?”
“誰敢說?你的舉動,街公所肯定支持,國家還是很困難的,你看咱們食堂的變化就知道了“
“也不知道戰爭什么時候結束,這一天天的,老蔣逃跑前把東西都搬光了。”
“莫談國事,咱們啊,就做好手頭上的工作,你師傅我,見多了,啥樣的旗幟沒有見過,少說話,踏踏實實的做事,別沾惹其它的東西,把日子過好,比什么都強。”
“我知道了?!?/p>
此時此刻,賈東旭真正明白,從萬惡的舊社會生存下來,而且活得好好的,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穿越或者重生,沒有開掛,命理是一樣的,除非感動了天,感動了地。
用老一輩的話說,他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多。
民國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戰戰兢兢不容易,變化快的讓人反應不過來。
解決掉易中海的心病,道德天尊沒有了缺點,真君子來了。
“老易回來了,呀,喝了酒。”
閻富貴用手推推眼鏡,笑瞇瞇的打招呼,酒氣撲鼻而來。
“嗯,蓮花白,這個,東旭考級過了,大家慶祝慶祝,心里高興,喝了兩盅?!?/p>
“好事啊,東旭不擺兩桌慶賀慶賀,讓院里的大家伙也沾沾喜氣?”
“哎呦喂,閻大爺,國家正在抵抗美帝主義的無恥侵略,現在正是節衣縮食,建設強大的祖國,支援前線,吃吃喝喝,太浪費了,您對得起黨和國家嗎?作為知識分子,更應該心向紅旗,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p>
賈東旭搖搖頭,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年輕的臉上表現出來的不屑,有一點點刺到閻富貴。
“你,你,”
“閻大爺,早點休息,躺在床上好好想想。”
說罷徑直邁步離開。
“你這是什么態度?我好心的提醒一下,好心當成驢肝肺,不識好歹的玩意,我去街公所告你,你不對勁?!?/p>
閻富貴看著人走遠,不見了影子,這才小聲的嘀咕著,發泄著不滿情緒。
眼下的街道辦,還沒有成立,都擠在公安派出所內,名目繁多的群眾組織,高達20多種委員會,如治安保衛委員會、衛生委員會、抗美援朝委員會、社會救濟委員會、婦女代表會、中蘇友協支會等等。
街公所是從區公所簡化而來,之前的房屋改造就要找房屋修繕委員會或者公房管理委員會,唯一的缺點,政出多門,領導太多。
幸運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濃厚,直到1952年10月14日,北京市決定借鑒上海、天津的經驗,嘗試組建街道居民委員會試點,而街道辦事處也應運而生。
1954年年底人大審議通過立法,頒布對應的兩部法律法規,確立合法地位。
“你呀,說話不要有理不饒人,老閻挺不容易的,一個人拉扯一大家子,現實逼得,誰也不想這樣的?!?/p>
易中海的道德天尊之路初步打開,細聲細語的告誡道。
“我知道,舊社會,除了當官的,大地主,誰也不容易,活著難?!?/p>
“對嘍,得饒人處且饒人,別想著一棒子打死,口語之爭,只要不受氣,無非是東風壓西風?!?/p>
“師傅,您真局氣!我年輕,必須氣盛,再算計也不能搞到我的頭上,其它人我不管,也沒工夫管,除了您,懶得理?!?/p>
易中海越聽越高興,大感深慰,心態不同了,腳步聲都鏗鏘有力,有了盼頭不是。
“你去昌平怎么迎親?”
“坐大鼻子公交車?!?/p>
易中海沒有接話,默默的走兩步。
“你爸過世的時候,剛好趕上新中國成立,婁氏鋼廠賠了300塊,全在你媽那。”
“我媽?那可是養老錢,拿不出來的?!?/p>
“我就是這么一提。”
莫非是贊助個自行車?
倒也不排除,一切皆有可能!
更新時間:2025-04-29 2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