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您該用膳了。"老管家周福輕聲喚道。窗前,已經兩個時辰未動的趙明誠。
趙明誠轉過身來,二十出頭的年紀,眉宇間卻已刻上了深深的憂慮。
此時,他已換下軍服,身著藏青色長衫,襯得臉色有些蒼白。
"周叔,我吃不下。父親可有蘇醒?”
周叔緩慢的搖頭。
“遇襲一事,可有其他線索?"
周福嘆了口氣,皺紋在額頭擠成一團:"派出去的人回來說,那伙'土匪'行蹤詭秘,得手后便如人間蒸發一般。"他訕訕的說。
“報告!”
“進來!”
進來的是閆衛勝。
“報告少帥,”閆衛勝顯然有了新發現,自從大帥受傷以后,閆衛勝總覺得是自己失察,一度想自戕謝罪,明誠告訴他這件事根本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簡單,讓他戴罪立功。對外宣城,因為他的失職對他停職查辦。
“周叔,你先出去吧,有新情況隨時向我匯報。”
周福有點驚恐,這已經是第三次,少帥接待下屬的時候,明確的把他趕出去,看來少帥和大帥對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大帥很少這么明確的把他排除在外,甚至很多的事情,大帥還會與他說道說道。
"這次查到了什么?”明誠看著明顯有些興奮的閆衛勝。
“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有人在城南聚義堂賭坊見過劉世琨的副官與幾個生面孔密談,就在老爺遇襲前一天,這幾個生面孔中有兩個人,似乎是倭國化妝的。"
趙明誠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劉世琨..."自從他回國開始,這個名字像毒蛇般纏繞在他心頭。
作為當今華國最大的軍閥,劉世琨一直都在不斷的擴張,他采取吞并、收買、分裂等暴力方式,已經由原來的華國五大軍閥之一,晉升為華國第三大軍閥,現在仍舊還在瘋狂擴張,儼然有沖擊第一的氣勢。
劉世琨一直覬覦趙家軍的一切,尤其是趙家軍的海軍。趙家軍在京津唐地區那是有口皆碑的,更重要的是,趙家軍還有對津門碼頭的絕對控制權。
趙家軍的陸軍在華國五大軍閥之列,但不包括海軍,趙家海軍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外界根本無法判斷趙家海軍的實力。
津門港口南至廣省,北到東三省北,在海上各方的運輸,在安全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趙家家主組訓,守住津門崗,就是守住了華國的門戶,這門戶我們趙家要守住。
趙家軍有著整個華國最先進的海軍艦隊。趙家海軍,趙家家主對其就有絕對的指揮權,兩艘軍艦由趙家傳奇人物趙觀瀾一人負責。
趙家趙觀瀾這一代有三兄弟:趙觀瀾,趙觀靖,趙世銘。
趙觀瀾從小天資過人,卻生下來體弱多病。
趙觀靖從小身體健康,被一直按照協助大哥來培養。
趙世銘,出生時,冬雷震震,有高僧曾說,這三子會為趙家譜寫新篇章,還專門找大師賜的名。
趙明誠這五兄弟一起成長,雖為堂兄弟,勝似親兄弟,外邊不了解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趙家人也懶得解釋,統稱趙家子,大排行,趙門長子次子以此類推。
趙家的陸軍編制卻是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編制,這也跟趙家軍的建立最初有關系,趙家軍是分成兩種情況建立起來的。
第一種是收編義和團殘部,這是趙家軍的嫡系,也是趙家軍的起源。
另一個就是招募新軍,及整合周邊各方小勢力。
趙家陸軍起家是由**團運動開始的,當時的趙家家主還是趙觀瀾。
趙觀瀾出生就體弱,但資質過人,基本是過目不忘,見之唏噓。身為家中長子,沒有健康的體魄怎么能擔起大任呢,趙家為其強身健體,遍尋名醫。有位老中醫建議趙家,此子身體無恙,只是看著羸弱,或者學習武術或可能有所改善。
真的遇到了一位有緣人——王蘭亭。
趙觀瀾的師父,名號王蘭亭,此人非常有名,是武學大家楊無敵——楊露禪的大弟子(歷史確有其人,這里提到的幾位武學大師歷史均確有其人,這里簡單額外交代一下:楊露禪,這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楊露禪為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河北永年人,師從陳氏太極拳傳人陳長興,后將太極拳改編為柔和舒展的套路,適合更多人習練。其因武藝高強被稱為“楊無敵”,曾受聘于北京王府教拳,推動太極拳從農村走向城市。王蘭亭,楊露禪早期弟子,曾代師授藝。 )
王蘭亭喜歡呼朋交友,平時愛與人交流各種學武心得,還不藏私,更喜歡創新,與董海川(八卦掌創始人)交好,歷史上記載就是王蘭亭促成太極拳與八卦掌的交流。吳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也是通過王蘭亭的交流,間接受到楊露禪楊無敵的影響。
我在這里設計的趙觀瀾自創的梅花拳的拳法以柔克剛,完全是受到楊氏太極拳的柔和舒展。
觀瀾起初只是想簡單的拜師學習一些拳腳功夫,后來逐漸入迷后才知道,眼前師父可是一位隱士高人,當時王蘭亭看趙觀瀾資質不凡,起了愛才之心,才收了這么一個官宦子弟,一再叮囑,為師名號不可外傳。
小觀瀾開始也只是強身健體,怎奈他悟性甚高。師父領進門后,告訴他自己每天練習就好,師父會友去了,觀瀾開始潛心修煉,后開始與自身的情況,加與人實戰相結合,竟然研究出了一套拳法,并不斷改進,竟然小有成就,與三五壯漢對決,竟然近不了身。
三年后,師父王蘭亭再一次云游路過,來看他,對他的拳法反復琢磨三天后,對他是大加贊賞。
并他這套拳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境界一時,其拳出拳有力,拳如隕石墜地,短距離有爆發力和穿透力,
境界二時,出拳高速,蓄力釋放,有雷霆萬鈞之勢;
境界三時,也就是最高處時,變換拳路敏捷刁鉆,專攻關節、穴道等脆弱處,面對高手也可獲勝。
最妙處,各路拳風,角度詭譎難防,還可變拳為掌,柔勁纏繞對手四肢,伺機發動刁鉆反擊,如陰風無孔不入。
因其剛柔并濟,完全可自成一派,師父很是欣賞,看著庭前梅樹寒風中,無花卻自成風骨,隨口為其命名為梅花拳。
還說,這梅花拳三境界,不挑人,普通人可學來強身健體,高手學來,憑借自身悟性可自成境界,這是武學之大成。
趙觀瀾當年十二。
趙家家主義子趙習岳,從小觀瀾五歲開始陪他長大。小觀瀾對其名字不喜,說習岳,學習岳飛精忠報國,不如自成一統,登高博遠。于是改名趙云岳。趙云岳對趙觀瀾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趙觀瀾從小過目不忘,而且事事有心得,不盲從。
趙云岳家世顯赫,在南省的扈家南笙鏢局,當年是享譽大江南北的??上М斈觎杓乙蚓攘艘粋€太平天國的將領,被人舉報抄家,舉家蒙難,恰逢趙家家主來訪相救。扈家托孤時,只求趙家幫忙留住唯一血脈,別無所求,還將扈家信物托付趙家,交代他日等待舊部來尋。
應扈父臨終遺言,云岳改姓趙,趙家家主收為義子。
云岳被帶回家時,恰逢小觀瀾選伴讀,就養在趙觀瀾身邊,對外說是趙家找來的伴讀,大其五歲,因云岳從小習武,雖年歲不高卻有些身手,從此與小觀瀾同進同學。
趙觀瀾說,云岳根骨好,打梅花拳最是精妙,能盡展拳法之精髓。雖然趙觀瀾年少,但他從小就思想敏銳,老成持重。兩人朝夕相伴,同住同吃,早就已經成為了生死與共的異姓兄弟。云岳一直聽趙觀瀾的話,自從習得梅花拳后,云岳更是奉小觀瀾為師。小觀瀾聰明絕頂,對云岳是傾囊而出,這使得云岳的功夫更是一日千里,云岳的心里一直把自己看成是趙觀瀾的弟子,只是小觀瀾說,師名實不敢當,就是以兄弟相稱,最好。
觀瀾的師父最后走的時候留下話,說這梅花拳,普通人也可習得,可發揚光大。
觀瀾與云岳在津門游學時,一次看到百姓被洋人欺負,倆人只能盡力解決,但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倆人清楚,離開后,百姓還是會被欺負的。
倆人垂頭喪氣。
“云岳,要想從根上改變這種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須提高我們國民的整體素質?!?/p>
趙觀瀾的話瞬間點燃了云岳的情緒:“是的,師祖臨走時說的是讓普通老百姓都來學梅花拳,這很大程度能提高老百姓的整體素質?!?/p>
兩人說干就干,回到京市,就在京郊,置辦了一排院落,準備掛牌開武館,主要以招收普通百姓為主。
還找人宣傳,說學會了可以強身健體。
老百姓一聽可以免費學梅花拳,還提供三餐,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只要給飯吃,給衣穿,別的哪還管那么多。于是符合條件的百姓紛紛投入門下,不久梅花拳就開始盛行起來。
趙觀瀾是梅花拳的實際開創者,但是梅花拳的發揚光大卻是趙云岳的功勞。
趙觀瀾告訴趙云岳,學武能幫人也能害人,人品是第一位的,這一點必須把握。趙云岳也是名門之后,從小見多了仗勢欺人,為害一方的奸佞小人,所以,對梅花拳的門規執行的是最嚴的。
倆人認真研究,成立瀾淬真武門,認真訂下門規,門規如下;
一、忠義為本
不可叛國害民,當以守護山河百姓為己任
遇災厄必援手,見不平則拔刀
二、仁德立身
恃武欺人者廢其功,殘害無辜者逐出門墻
傳藝須察品性,不授奸邪之徒
三、正氣長存
每日三?。嚎捎泻θ酥??可有見義不為?可有辱沒師門?
持身端正,武藝止戈為要。
后來瀾淬真武門的發展,有些出乎兩人的預料。
京郊,瀾淬真武門,正式掛牌,開館收徒。
武館提供食宿,為了更好的發展,趙云岳聯系扈家舊部,同時開設了瀾淬鏢局,有飯吃,還有活干,何樂而不為呢,一時間,老百姓趨之若鶩。
就這樣梅花拳在民間悄悄的流傳開來。
此正是——
永遇樂·俠客行
劍氣凌霄,俠腸如鐵,肝膽如許。
匹馬西風,孤城落日,獨對千山雨。
江湖浪跡,恩仇快意,一諾死生相赴。
想當年,朱門彈鋏,浩歌不管榮辱。
神州望斷,胡塵未掃,誰請長纓擒虎?
易水蕭蕭,悲風獵獵,壯士今何處?
樓蘭猶在,匈奴未滅,忍把寶刀空負!
待重來,提攜玉龍,掃清寰宇。
更新時間:2025-04-27 2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