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周末,趙明軒第一次走進了慕尼黑富人區的豪華別墅。
沃爾夫的家裝飾典雅而不張揚,墻上掛著幾幅中國山水畫,書房里甚至有一套精美的紫砂茶具。
"我妻子去世前很喜歡東方藝術,"沃爾夫解釋道,親手為趙明軒泡了一壺龍井,"她總說東方文化中有種德國人缺乏的寧靜智慧。"
兩人在書房里長談了三個小時。沃爾夫詳細解釋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流程、風險控制和利潤分配。趙明軒則分享了他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心理的理解。
"我認為現在是從中國進口高端手工藝品的好時機,"趙明軒分析道,"戰后德國經濟正在復蘇,上層社會開始追求有文化底蘊的奢侈品。"
沃爾夫贊賞地點頭:"您看得很準。這樣吧,我建議您先從瓷器入手。您在國內有可以聯系的生產商嗎?"
趙明軒想起父親的一些世交老友:"有的,江西景德鎮有幾家窯廠,我們家族與他們有往來。"
"太好了。我準備預付第一筆訂單的貨款,利潤我們按比例分成。等您積累足夠資本,就可以獨立經營了。"
趙明軒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這比他想象的要順利得多。但隨即,一個問題浮現在腦海:"沃爾夫先生,為什么您如此信任一個剛認識的年輕人?僅僅因為我救了您嗎?"
沃爾夫放下茶杯,神情變得嚴肅:"部分原因是感恩,這是真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在您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對世界充滿好奇,敢于冒險,同時又有東方人特有的謹慎和耐心。商業需要這種平衡。"
他站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賬簿:"這是我創業初期的記錄。前三年我虧損了將近一半的本金,但第四年開始翻倍盈利。商業如同人生,需要堅持和一點運氣。"
就這樣,趙明軒開始了他的商業生涯。最初幾個月,他白天上課,晚上處理商務信件,周末則跟隨沃爾夫學習貿易實務。他寫信給景德鎮的瓷器商人,詳細說明德國市場的需求;同時走訪慕尼黑的高端百貨商店和畫廊,了解當地消費者的偏好。
1929年春天,趙明軒的第一批貨物——三百件青花瓷餐具和五十件藝術瓷器——從上海港啟運。沃爾夫為他提供了無息貸款,并用自己的信用為他擔保。
"記住,第一批貨最重要的是建立信譽,"裝船前,沃爾夫叮囑道,"寧可少賺,也要保證質量。"
然而,命運給了年輕的商人當頭一棒。當貨物抵達漢堡港時,超過三分之一的瓷器在運輸途中損毀。原因是包裝不夠專業,無法承受長途海運的顛簸。
趙明軒站在倉庫里,看著一箱箱破碎的瓷器,心如刀絞。這不僅意味著經濟損失,更可能毀掉他剛剛建立的商業信譽。
"我失敗了,"他沮喪地對沃爾夫說,"也許我不適合做這行。"
出乎意料的是,沃爾夫大笑起來:"我親愛的朋友,這才哪到哪?我的第一船貨全部沉入了大西洋!商業就是不斷犯錯和學習的過程。"
他拍拍趙明軒的肩膀:"來吧,我教您如何正確包裝瓷器。下一批貨,我親自監督裝箱。"
在沃爾夫的指導下,趙明軒重新聯系了生產商,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第二批貨物采用了德國設計的防震包裝,每一件瓷器都用稻草和特制紙板單獨固定。這次,貨物完好無損地抵達了目的地。
更幸運的是,趙明軒敏銳地抓住了德國上流社會對"東方神秘主義"的追捧熱潮。他不僅銷售傳統瓷器,還特別定制了一批融合中德文化元素的藝術品——比如繪有巴伐利亞風景的中國花瓶,或是用青花瓷技法表現格林童話的餐具套裝。這些創新產品很快成為慕尼黑和柏林富人圈子的新寵。
到1929年底,趙明軒不僅還清了沃爾夫的貸款,還積累了可觀的利潤。更重要的是,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網絡和信譽。
又是圣誕前夕,趙明軒再次受邀到沃爾夫家中做客。沃爾沃為趙明軒介紹自己的女兒,他還帶了一件特別的禮物——一只定制的白瓷煙斗,斗柄上精細地雕刻著希伯來文的"生命"一詞。
"這是我們友誼的象征,"趙明軒說,"沒有您的指導,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沃爾夫感動地接過禮物:"您已經從一個醫學生成長為真正的商人了。不過告訴我,您后悔放棄醫學嗎?"
趙明軒沉思片刻:"有時我會想念實驗室的寧靜。但商業給了我另一種滿足感——看到自己的資本不斷的積累,無論是中國的工匠還是德國的消費者。這同樣是一種治愈,只是方式不同。"
窗外,慕尼黑的夜空再次飄起雪花。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在壁爐前舉杯共飲,慶祝他們意想不到的友誼和共同創造的成功。
更新時間:2025-04-27 2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