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迎面,楊柳紛飛,是個騎車人倒霉的日子。
林飛沒有頭盔,也無墨鏡,更沒有口罩。這一路騎行,吃了滿嘴的楊柳絮,到城里的時候,鼻子眼都快堵住了。
第一件事,趕快奔向百貨大樓的三層。
別看牡丹江城市小,但她是個節點城市,照顧著十幾萬東部片區的后勤保障。
跟省城之間,只有大小的區別。凡是哈城能買到的東西,這里幾乎都能買到。
百貨大樓的三層,各種五金電器,尤為齊全,而且還有兵團無線電愛好者組織的俱樂部。
搞攝影的,技術成長主要靠交流,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到了樓上,林飛直奔東側柜臺,奔向了“攝影器材”區。
邊上有五六個小哥們,正在聚堆兒討論柯達的彩色交卷,研究黑白樂凱感光值與柯達之間的差別。
“兄弟,插個嘴。我也是個攝影愛好者,最近想自己組個暗房,正缺點東西,哪位哥哥能給指點指點?”
要是放在后世,大可以找個論壇或者圈友那要份指南,但現在就得靠當面請教。
聽見有人插嘴,還是個陌生人,大伙停下談話,齊齊的瞅著這個新人。
“我是274農場的,用海鷗df-1,剛入門不久,向各位哥哥學習?!鼻笕嗣矗藨B低點不丟人。
不過想融入圈子并不容易,其中就有位小哥問:“拍過幾張啊,就想著弄暗房,鼓搗藥水跟按快門可不是一回事兒。照相頂天就遭盡點膠片錢,暗房那可是個無底洞?!?/p>
攝影窮三代,數碼毀一生。
現在攝影剛剛興起,哥幾個還沒機會燒錢玩“畫幅”、“鏡頭”、“素材”,暗房這兩個半鋼镚,也好意思說是無底洞。
不過林飛得順著來,他會的那叫數字暗房,玩膠片他還真得從頭學起。
“我那都是工作任務,最近要給六師拍春耕,以前也就拍拍集體照啥的?!弊焐现t虛,但也得亮亮家伙嚇嚇人。他把去師部面試的幾張274樣片拿出來,分給大伙看看。
圖片銳利,前后通透,人物個性,故事性強。
這伙圈友是各大院的小青年,有的無業,有的在機關打雜。
因為生活苦悶,才投身進了攝影圈,想用藝術創作解放自己干枯的靈魂。
“兄弟,有點意思??!這些片子都是你拍的么,師傅是誰,可太有水準了?!?/p>
“看著就舒服,主體突出,畫面分配合理。你是學美術的吧,有沒有啥技巧分享分享?”
剛才出頭挑刺兒的哥們也不言語了,拿著一張機修班的合照,愣愣的說不出來話。
那是一張林飛模仿“波音工程師合照”的案例拍攝的。
背景是敞開的倉庫大門,八個人圍繞著一臺四輪拖拉機站位,高中低、前中后,錯落有致,神態各異。
在拍合影這方面,絕對可以碾壓同時代的攝影理念。
圈子的老大是鐵路大院的彭飛,他母親是牡丹江段的工會負責人,對于拍集體照和大合照,他最熟悉不過了。
輪到他翻閱照片,頓時就愣住了。
這特么簡直就是天才,照片這么拍,里面的人才是活的。
尤其那種強烈的敘事感,簡直就是在看列賓的油畫。
這是多少新聞記者都做不到的事情,沒想到擺拍,居然還能玩出來這種境界。
“兄弟,尊姓大名???我叫彭飛,是鐵路工會的干事,也是咱牡丹江攝影學會的小組成員?!?/p>
“客氣了,咱倆同名,我姓林。下一步可能去六師當通訊員,專職拍攝?!?/p>
小圈子一看老大開口了,其他人也紛紛自我介紹。
糧食局的李建國,機關的張勝利和張百泉,新安江林場的胡躍進。
“我請大家喝汽水吧,咱們先找個地方坐會兒,哥哥們給我講講暗房的門道?!?/p>
幾位公子哥當然不差汽水,差的是別人的恭維以及“專業人士”的信重。立即表示同意,并且要請林飛吃飯。
百貨大樓邊上已經支出了遮陽傘,哥幾個點了汽水,然后就展開了交流。
暗房這東西只是對外人神秘,一旦進入攝影,不出倆月就能門清。就像數碼時代的修片一樣,誰還不會用個光影魔術手呢。
“你為啥要自己弄暗房啊,現在彩色膠卷也有了,用不著自己上色?!?/p>
“省錢啊,哥哥們。一張十二寸的沖印,照相館要十塊錢。兵團的兄弟們賺點錢容易么,天南海北的過來支邊建設,賺錢還得郵回家里。臨畢業了想拍點合照留念,要是把家底兒掏空了,那也對不住他們啊?!?/p>
也就只有小趙能識破林飛的道德大棒,這幾個頭一回見他的人,顯然還沒有防范意識,都被他的高尚情操所打動。
“而且我還有個想法,暗房是攝影的第二核心。比如重置曝光,圖像裁切,色彩調整,都可以通過暗房進行二次創作。”
彭飛自認為見多識廣,平時練手的機會也多,一向都是圈子里的技術大拿角色。
但林飛這么一說,仿佛他平時吵吵的快門運用、光線選擇、膠片挑選都成了小兒科。
“暗房真這么有用?我們平時也就是圖方便才自己做的暗房,沒想到還能用來進行二次創作?!?/p>
林飛就像魔法師遇上了麻瓜,心里癢癢的不行,恨不得拿點亮人眼球的東西來晃瞎人眼。
“就說這個曝光,你們肯定玩過多次曝光,用遮蓋法能玩出很多花樣。我要說的是暗房二曝,就是有些拍攝,當時曝光不足,怎么在沖洗時進行二次曝光,調整成片的質量。比如說,咱們光線足的地方拍陰影里的景物,就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沒發覺,等沖完底片,一切都晚了。這時候就可以進行二次曝光,裁切掉過曝的部分,保留真正想要表現的主體?!?/p>
這時候測光跟白平衡都需要手動調整,而且不像數碼時代,可以立即進行結果反饋。很多珍貴的機會,如果不拍個十幾張,很容易錯過或者浪費了當時的拍攝機會。
彭飛喜歡拍火車,就會經常遇到這個問題。
尤其是陽光熾烈的夏日,從一片濃郁的色彩里沖出一條巨龍,是他最喜歡最想得到的景象。
不過拍了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好。
要么快門太長,拖曳效應出來,容易失真。要么快門太短,表現不出陽光下鐵軌兩側樹木花草的旺盛生命力。
其實想要解決也容易,就是拍多張進行合成?;疖嚊]來時拍好景色,火車來了專拍主體。
一人兩瓶汽水喝完,哥幾個帶著他回樓上采購。
藥水、鑷子、夾子、相紙、托盤、固定架、燈泡,等等等等。
無需票據,更不用付錢,哥幾個全給包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允許他們將來跟林飛學習,大家多多交流攝影技術。
末了,林飛提出放大機的問題,沒有這個,暗房就缺了真正的核心。
張百泉極其敞亮,“我那有現成的放大機,你就別費勁自己組裝了。以前也是個老師傅用哈蘇鏡頭改的,后來他回城了,東西一直也沒人用,你拿走了正好?!?/p>
這一趟,林飛是空手來的,回程時滿載而歸。
同行的,還有省報的采訪記者,不過人家開的是吉普車,不用像他這樣吃滿嘴的楊柳絮。
(多重曝光)
更新時間:2025-04-27 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