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仙鶴山秘聞故鄉,這不僅是一個名詞,更多的是一顆神圣的赤子之心吧!
魯迅先生把自己的情感和封建社會下普通百姓的艱苦生活與思想交給了《故鄉》,
我心里總不是滋味。于我的故鄉,我又該說點什么呢?我的家鄉不大,只有十幾戶人家,
房屋修建得也不集中,呈階梯狀,座落于半山腰上。山脈像一只白鶴,
所以它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仙鶴山。與仙鶴山相望的也是一座山,
只是隔著一條很深很深的山澗,地勢較平,海拔大概只有仙鶴山的一半左右,
又因原來山上都是一大片的禾梨樹,便叫“禾梨坪”。這座山上也坐落著十幾戶人家,
是“胡”“神”兩姓。具體是什么時候搬遷而來的,我忘記了。在我印象中,
記得父輩們提過,我們寨子遷來比較早,是在我祖爺爺的那一代,大概是明末清初吧!
我們寨子現在的名字有點奇葩,叫雷打巖。我識字的時候問過父親,村子為什么叫這名字,
因為好像與其他寨子的名字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那時的我又說不出來,總覺得怪怪的。
父親抖了抖旱煙桿,吧嗒的吸了一口煙,沖我笑了一下。他說原來我們寨子不叫雷打巖,
叫大蟒巖。聽后,我顫抖了一下?!按篁r”,更嚇人,我趕緊抱緊父親的褲腿。
我的舉動把父親逗樂了,他拍了拍我頭說,“哈崽呀,不要看不起我們寨子的名字噻,
這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咯!至于我們現在的名字,那是大有來頭噻,既然你想知道,
老子就說給你聽噻,聽聽是不是大有來頭咯!”父親指示我搬來小板凳,
像坐在教書先生的前頭聽講一樣。我雙手托著下巴,眼睛睜得大大的。
我家的后山上有幾塊巨石壘積的巖石,像一只巨型貓頭鷹坐在那里。高四米左右,
長七八米許,在巨石下面還有一塊三十平米的石塊。小時候,常常喜歡把牛放在那里,
也經常爬上巨石的頂端大聲的咆叫。每每被寨子里的大人們看見了,或是聽見了,
隔得老遠就是一陣呵斥,聲音不斷的在山谷回蕩。
又或是在下面的石塊上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或是“拋石子”,或是躺在曬太陽。
經常玩得忘記自己在放牛,牛把莊稼吃去了一半都不知道?;锇閭兙鸵蜻@事,
小時候沒小挨打,挨罵。但是,總是不能阻擋我們對這里的喜歡。2 巨石天降父親告訴我,
我們寨子的由來,源于這幾塊石頭。那時這里還沒有這幾塊巨石,都是一大片樹林,
旁邊還有一條小溪流下山澗,不過現在干涸了,只是漲水的季節,能看見水從山澗涌出。
大概是在我祖爺爺的父親那一代人的時候,在一個炎熱的夏夜,夜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村子的所有人都好像疲憊不堪,早早的就睡下了,甚至連家禽,畜生都是靜悄悄的。
在夜半時分,我祖爺爺的父親躺在床上直冒汗,屋子里好像悶得出奇,
總感覺外面好像和原來不一樣,心中莫名的有一些恐懼。他也不知道還怕什么,
心里老是砰砰的跳。他推了推身邊的老伴,老伴沒有反應,好像睡得很香。
他也只好又躺下了,但老是睡不著,總覺得外面有事情發生。所幸,卯足了勇氣,
連鞋都沒有穿,躡手躡腳地輕輕的打開了房門,看向天空,頓時傻了眼,
愣是好久才回過神來。父親說到這里,停住了。我聽得入神,急忙問,“看見了什么?
”這時父親眼睛里透露出微笑,吸了幾口旱煙,煙霧裊繞,就像仙氣一般?!肮?,莫急噻。
”他看見天上有無數塊巨石在飛來飛去,每塊石頭都有一幢房子這么大。
祖爺爺的父親回過神來,腿腳不停的哆嗦,大氣不敢出。他朝屋內輕輕地喊了幾聲“老婆子,
出怪事了,出怪事咯?!甭曇粢彩穷澏兜摹2贿^她的老伴好像睡得很沉,沒有反應。
祖爺爺的父親感覺后背一陣冰涼,但他愣又是卯足了膽子,慢慢地爬出房門,爬向院子,
順著天上巨石飛去的方向。他看見了這些石頭已經從仙鶴山架起了一座橋到對面山去了,
而且沒有橋墩。祖爺爺的父親頓時嚇得全身發軟,像一坨爛泥般癱倒在院子里了,
眼睛傻傻地看著這沒有橋墩的天橋。就在他癱倒的那一刻,雞叫了。
突然一道強力的電光劃破了漆黑的夜,把天空分成了兩半,接著就是一聲巨響,
天橋瞬間倒塌了。但是巨石卻穩穩地著地,并沒有翻滾,即使在這座非常陡峭的山上。
就是這聲巨響,驚醒了寨子所有的人,都起來看個究竟。奇怪的是,公雞不叫了,
夜夜更加的黑了。當祖爺爺的父親的老婆驚醒時,發現老伴不在身邊了。
摸著黑用打火石點燃了燈火,看見房門是開的,喊了幾聲,不見老伴答應。
后來才發現祖爺爺的母親暈倒在了院子里。3 雷打巖傳說第二天清晨,
鄉親們才發現后山多了很多的巨石,還有許多的折斷了的樹木,
誰都不明白昨晚發生了什么事。祖爺爺的父親把昨晚所見的事情告訴了他們,
他們眼神都非常的詫異。這個故事漸漸地在十里八寨傳遍了,
后來就把故鄉的寨子稱作叫“雷打巖”。寨子里的人也沒有異議,后來一直就用這名字了。
后來,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把這個故事寫進了作文里,語文老師給我打了98分,
而這位語文老師正是我們對門山上的胡老師,想必他也知道這個故事。
這98分也就成了我讀書以來的最高分了,至于評語是什么,我記不起來了。從此,
我再也沒有覺得我們村的名字有什么別扭了,而是有一種自豪感,每逢和同學玩的時候,
我都會把這個故事得意的告訴他們。就從那時起,我也迷上了聽故事。每逢晚上,
我都會叫父親給我講故事。父親是一個莊稼人,小學剛畢業,為了生活,就輟學了,
他知道的這些故事,其實就是在寨子里大爺爺那里聽來的。寨子里大爺爺,從小就浪跡江湖,
當過腳夫,抽過老千,學過巫術等等,常年在外面跑,見多識廣。從記事起,
都沒怎么看見他干過農活。有的人說,大爺爺會干農活,有的說不會,究竟會不會,
也無人知曉了。每當大爺爺在家的時候,他喜歡燒一爐火,用洋瓷缸煨茶喝,
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如此。大爺爺個子很大,身體很結實,面慈眉善,平易近人。
喜歡講故事,說《三國演義》,講《水滸傳》,談《隋唐英雄傳》,還有一些鬼故事。
每逢大爺爺在家的晚上,我就會叫父親陪我去大爺爺家玩,聽爺爺講故事。
當時的我對《三國》《水滸》《隋唐》理解不了,只知道打架的場面很熱鬧,
腦里也沒有畫面感。每每聽到害怕的鬼故事時,我都會嚇得把頭鉆進父親的懷里?!肮?,
膽子這么小,還是老子的崽不咯!”父親這么一說,都會逗得滿屋歡笑。
大爺爺講了很多故事,許多我已經記不清楚了,唯一記得清楚的一個故事,
就是關于我們家族先輩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就是我聽大爺爺講的最后一個故事了。
12歲后,我便一直在外求學,很少回家?;丶业臅r候,
要么是大爺爺不在;要么大爺爺在家的時候,我沒回來。沒來得及聽大爺爺再講故事了,
他就駕鶴西游了。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大概我八九歲的時候,在一天傍晚,
大爺爺也剛從外地回來,我知道了,飯都沒有好好的吃,便叫爸爸和我去大爺爺家玩。
大爺爺和往常一樣,升了好大一堆火,火旁邊同樣是煨了一缸茶,還烤著一些紅苕。起初,
寨子里的人沒有幾個大人到來,只有一群小孩在院子打鬧。我便搬來了小板凳,
穩穩地坐在火旁,等待爺爺開講。大爺爺講故事有一個習慣,要人多,人少他是不講的。
逐漸的,寨子里的后生們都來了,也有婦女。大家相互問候幾句,拉了拉家常。
爺爺看了看人,差不多了,整個火堆都圍滿了人。大爺爺把煙槍架在火堆上,
吧嗒吧嗒的吸了一口煙。即使,大家七嘴八舌,大爺爺總有辦法把話,
不知不覺的轉移到他要擺的“農門陣”上去。昨晚這個故事,我聽得很認真,
和父親講我們村子里的名字一樣的神奇,又是關于我們“龍”家祖輩的輝煌歷史。
我們的祖宗原先不在這坡上,而是在山腳的一塊大坪壩上,叫“長灘”。于是我明白了,
為什么每年清明節都要去長灘上墳,原來那里藏著我們的祖宗。那時,人丁興旺,
在十里八寨也算是一大姓,雖然我只是少數民族“苗族”,能與當時第一大姓“楊姓”相當。
而且人人都有一身的本領,擅長狩獵,騎馬射箭,還會武功。
當時的寨子在方圓百里都很有名氣,每逢元宵節,舞獅大會,都會奪得桂冠。
甚至就連山上的強盜都聞風喪膽,其他村寨都沒打劫過,唯有我們寨子相安無事。
更新時間:2025-04-27 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