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軒確實是重生的。
他也沒想到只不過睡個午覺的功夫就來到了七三年,這一年他剛下鄉。
他爺爺有留學背景,爸媽都是知識分子,不知道被誰給舉報了,爺爺被迫下放到鄉下進了牛棚。
爸媽也被逼著到農場改造,為了保住他,只能登報斷絕了關系。
家里就只剩下了他一個人,因為家里人都出事的原因,雖然斷絕了關系,但他也不好過。
不僅被罵,還要去掃臭哄哄的廁所。
他受不了這個委屈,雖然家里的大多數財產被充公了,但是還剩下一些的。
剩下的錢也夠他一個人生活的很好了,在城里他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就來到他爺爺待的地方下鄉。
避開了城市里那些對他經常下手的人,還有就是來這里照顧爺爺。
來到鄉下后,到了冬天,爺爺就大病了一場。
沒想到那個他不放在眼里,一直在他眼前晃悠的溫暖溫知青發現了牛棚里的宋老爺子是他的爺爺 ,不但沒有遠離他,還幫他救了爺爺。
爺爺一晚上就好了。
他沒想到她熬的藥會讓爺爺的病這么快就好。
他不相信有這么好的藥,于是,就起了疑心。
觀察了一段時間,沒想到,他還真的發現了什么,原來是她戴的那個木牌有問題。
每次她把木牌里的不知道什么水滴入飯里,他因干活身上的疲憊都全消了。
不僅如此,那個木牌竟然還能儲物,他親眼看到有一個東西在溫暖的手里消失了,下一刻又出現。
這么好的東西,在溫暖的手里簡直是暴殄天物,在他的手里才是合適的。
但溫暖一直把木牌看的牢牢的,他得不了手。
于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要和溫暖在一起。
總有一天,他會把木牌拿到自己的手里。
告訴了爺爺這件事后,爺爺雖然不滿溫暖的出身,但為了得到她手里的寶貝,也就同意了,還對溫暖笑臉相迎,爺爺的付出實在是太大了。
她不能辜負爺爺的期望 。
之后的幾年他一直扮演著貼心的對象角色。
后來爺爺被平反,爸媽也從農場回到了家,他家里再次好過了起來。
這個時候他和溫暖也在一起好幾年了,在鄉下還結了婚。
我把真相告訴了爸媽,爸媽和爺爺一樣一開始對溫暖是很不滿的,但為了得到她手中的東西,家里人都接受了她。
后來的幾年,溫暖好像也發現了什么,對他冷淡了起來,還想要離婚。
但怎么可能呢,于是,他也不裝了。
他讓她生了病,逼迫他把木牌拿了出來。
因為木牌已經認了溫暖為主,所以他根本就不能用。
但沒關系,若是她不把木牌里面的水給他,他就讓她生不如死。
溫暖屈服了。
他用得到的靈水幫助了很多人,事業也蒸蒸日上。
他外面的女人給他生了幾個好孩子,在他的培養下,都有出息 。
但他沒想到,他只是睡了一個午覺,就來到了七三年。
重來一次,他心心念念的還是溫暖的小木牌,若是她沒認主最好,他可以騙過來。
但若是認主了,他也可以重復上一次的操作。
總之,這么好的東西他絕對不會放過。
現在接近她只是第一步。
晚檸跟劇情中不一樣的行動,其實他并沒有發現。
一來,他重生之前已經八十多歲了,時間太遙遠了,他是真的不記得了。
二來,在劇情中這個時候宋文軒和溫暖還不怎么熟悉,他自然不會關心溫暖和誰住在一起。
所以晚檸并沒有引起宋文軒的注意。
......
房間內,晚檸把報紙糊到了墻上,從空間中拿出買來的棉花,還有買的布,把棉花和布料縫在一起。
這些事情她是會做的,在她原本的世界,父母離婚后,后來她爸爸在她十七歲那年也去世了,之后她就得自己照顧自己,一些簡單的事情她是會做的。
縫好后,就成了厚實的床墊,再鋪上床單,就可以睡了,摸起來軟乎乎的,她不用再像昨晚一樣咯到背了。
房間內被她收拾的整整齊齊的,一切生活物品沒什么缺的。
全部收拾完,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
出了房間,她在房子的旁邊搭了一個棚子,當做放柴火的地方。
出去撿了幾捆柴回來,天都黑了。
把中午剩的飯熱了熱,就當作晚飯。
吃過飯,洗漱完,晚檸仔細看了一遍,看自己房間的窗戶和門都關好了,這才進了空間。
這個靈泉空間已經被她完全綁定了,可以用意念操控。
她在心里想把已經成熟的小麥和玉米收割,很快,土地上的小麥和玉米已經收割完了。
然后脫粒,一部分沒動,一部分成了面粉。
再從中拿了一些小麥和玉米種上。
之后晚檸又看了看種在地上的人參。
給人參澆了一些靈泉水,讓它們盡快長大。
做完這些,晚檸就出了空間,到明天就要干活了,她得盡早睡。
忙活了一天,晚檸很快就睡著了。
很快到了第二天。
起來洗漱后,晚檸先是燒了一些熱水,再煎了兩張餅,吃飽后,就拿著東西出了知青院。
跟在其他知青的后面,晚檸一路到了地里。
大隊長林保國已經在那里等著了,晚檸被分到和一個村里的大嬸去拔草。
蹲在玉米地里,玉米的葉子一直剮蹭著她的臉,還有胳膊,幸好今日她準備的充足,穿的都是長衣長褲,臉上也帶了一個自制的面罩。
一開始她還能忍受,后來太陽就升到了半空,就熱了起來。
晚檸感覺自己身上出了很多汗,但也只能忍著。
她干的并不快,畢竟她不靠工分吃飯。
就算不干活,她也餓不死 。
但是不干不行,既然是下鄉的知青,就得干活。
一天下來,晚檸只得了五個工分。
就這,晚檸已經很滿意了。
下午下工后,晚檸去了今天和她在一塊地拔草的馬大嬸家,買了一些菜,都是大嬸自家種的,一共花了三毛錢。
她之所以會知道這件事,還是馬大嬸告訴她的。
之前知青到這里來的時候,缺這缺那的,大多都是在村里買。
為了掙點錢,賣點菜什么的,在村里很正常。
更新時間:2025-04-24 01:33:07